崇尚“自然”——试论刘辰翁文学创作观
刘壎的古文思想

字 。宋理 宗 以后 , 着 朱学 在政 治上 逐 渐得 到认 可 , 随
道 学 派 在 文 坛 上 取 得 压 倒 性 的 优 势 , 们 所 坚 持 的 他
文 学 观念 , 在 士子 中间风 靡一 时 , 为 士子 猎 取功 更 成
自言 之 , 自蹈 之 , 耶 ? [ (录 皆 何 ”2 附 ) ]
江 西 尤 甚 。 u最 能 代 表 这 一 文 风 的 , 疑 就 是 刘 辰 ” J 无
翁。
收 稿 日期 :0 1 2 3 2 1 —1 —0
作者 简介 : 刘建立(94 , , 1 一)男 河南太 康人 , 京师范大学博士 , 8 北 主要研究宋 明理 学史 。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皆所 以 自 鸣 其 不 平 也 , 其 险 哀 , 甚 于 雷 风 星 变 、 而 有 山 海 潮 汐 者 矣 ”2卷六 不 鸣 序》 恬 静 的 心 情 可 以 通 [( 《平 诗 ) ] 。
过 平 易 的 文 章 来 表 达 , 烈 的 情 绪 则 只 能 产 生 奇 险 激
的文章 。
南宋 时期 的文坛 , 行 着截 然 不 同的两 种 文风 : 流
一
刘 辰翁 论文 , 破 了程 朱 理 学 家 “ 文 害 道 ” 突 作 的
是慷 慨 激 昂的 政论 文字 , 是徐 纡 平 和 的道 学 文 一
观 念 , 为 文 章 乃 传 道 之 器 , 圣 人 经 纶 天 下 , 越 认 “ 不 《 》 《 》 艺 之 文 ” ( 七 隆 路 题 籍 ) 他 认 为 , 诗 、书 六 [ 卷 《 兴 学 书 》。 ] 圣 人 之 道 不 仅 包 括 天 理 性 命 , 包 括 七 情 六 欲 , 儒 者 也 “ 之 道 , 终 不 能 无 情 矣 ”2 卷 ( 螳 记 其 [( 三 本 ] "。 刘 辰 翁 提 倡 真 情 实 感 , 来 也 可 能 走 上 平 易 自然 的 文 学 道 路 , 本 不 过 他 却 认 为 , 的 感 情 往 往 是 受 到 压 抑 的 , 文 学 创 人 而 作 , 是 用 来 排 解 人 的 不 - , 气 。他 认 同 韩 愈 “ 平 正 y-  ̄ 不
管窥刘辰翁文学思想中的“情真”与“自然”理念

学思想 中具有鲜明的追求“ 情真” 自然” 与“ 理念。
关键词 : 刘辰翁 文学思想 情真 自然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0—80 (0 9 0 4 4 10 7 5 2 0 )3— 6— 8 中图 分 类号 : 0 I7 2
刘辰翁(22 19 )字会孟 , 13 — 27 , 号须溪 , 宋庐陵( 今江西吉安) 人。他是宋元之交具有民族气节著作繁富 的著名遗 民 , 也是 一位诗 、 、 兼擅 的学者 型作家 和文学 评论 家 , 诗文批点 种类 繁复 , 文 词 其 现存有 三十余 种 , 内 容包括诗歌、 散文 、 小说 , 共评点过五十位唐代诗人和宋代五位著名诗人。他对散文的评点主要见诸《 班马 异同评》 以及对老子、 庄子 、 列子 、 苟子等家的评点。尤其显著 的是 , 他对《 世说新语》 的评点 , 开了小说评点 之先 风 , 受后人 重视 。在他之 前 , 很 没人象 他那样 能对诗 歌 、 散文 、 小说 进行 广泛 而深 人 的评 点 , 在 文 学评 他 点史 上 占有 相 当重 要 的地 位 , 中 国历史上 第一个 文学评 点大 师 。刘 辰翁文 学思想 丰 富而又深 刻 , 是 散见 于二 十 多篇记体 文 、 文序跋 和众 多的评 点批语 中, 中一个 突 出 的特 点就 是具 有 鲜 明 的追求 “ 真 ” “自然 ” 诗 其 情 与 的意识 。 作为封建时代 的知识分子 , 刘辰翁无法超越儒家传统思想的限制 , 因此他的文学思想是以儒家为主。他 认 为文学本 源于道 , 是道 的反 映 , 同时他又 指 出 , 离不开 情 , 家之道 , 道 儒 也包括 喜怒 哀乐 等七情 六欲 , 文学创 作 之道 , 自在其 中 。“ 家之道 , 情 儒 其终 不能无 情矣 。 ¨ 他尊敬 陶渊明就在 其人 淡 泊名 利 , 然 进退 ; 诗抒 ” 恬 其 发真 情 : 陶渊 明人品 自高, 率 然而 出, 其 率然 而归 , 其诗 文 兴寄 , 自道 本 志 , 人 想 见公 解 装登 赖 足 使 舟, 望烟村柳 色瞳胧 东作之 外 , …… 嗟乎 , 乐哉 ! ” J 余尤以贫似渊明, 独诵其诗辞。…… 则余与渊明命也, 亦本无高处 , 自不得不 尔。“ 正 八 表 同昏, 平路伊阻” 诵《 , 停云》 此语 , 泪下露土, 何能无情? 刘辰翁崇尚真情 , 主张文学应真率 自然地直抒胸臆 , 反对矫情伪饰 , 他在《 古愚铭》 中说 : 世 道 交丧 , 古人 愚。… …《 谓 离黍 》 求 ,怀 沙》 何 《 惑志 。 自伤 为傅 , 以至憔 悴 。… …凡今 之 人, 日诈 而 已。 色庄吐纳 , 形垢 文洮 。咨 尔后 嗣 , 毋愧 前人 。欲知 生直 , 尤贵情 真 。【 4 在《 曾季章家集序》 又指出: 《 自小夫贱隶, 诗》 兴寄深厚 , 来作者, 后 必不能及 。《 左传》 《 、 汉》 间记人语言 , 、 史》 《 , 亦
论刘辰翁词对其词体观的实践

论刘辰翁词对其词体观的实践刘辰翁是明代文学家,他的词作在明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刘辰翁的词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他在自己的词作中,秉持着一种独特的词体观,并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发展词体,使之更加完善和丰富。
刘辰翁的词体观强调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他认为,词作应该是音乐的艺术,要注重词句间的韵律和音调的配合。
他在词作中经常运用对仗、押韵和律呼,使词句优美流畅,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
刘辰翁在实践中注重把握好节奏感,使词作具有鲜明的节奏变化,既有流畅的步调,又有适当的变化和跳跃,为词作增添了一种生动而有力的感觉。
刘辰翁的词体观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他认为,词作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要通过词句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他在词作中经常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表达,使词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他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然景物中,以此表达出更加深刻的内心世界。
刘辰翁的词作情感真挚而自然,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刘辰翁的词体观强调语言的精练和简练。
他认为,词作应该言简意赅,不做多余的修饰和描绘。
他尽力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用简练的词句表达出来,使词作更加简洁明快。
他在词句的运用上,注重选择恰当的词汇和短语,以达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冗长和华丽的修饰。
刘辰翁的词作语言简练而精炼,让人一目了然而又不失凝练。
刘辰翁的词体观强调意境的营造和诗情的塑造。
他在词作中追求意境的深刻和诗情的独特。
他通过巧妙的描写和精准的把握,使词句中蕴含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他的词作往往以情动人,意远深,使人陶醉其中。
刘辰翁的词作给人以想象空间,让人在词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刘辰翁的词体观在其词作的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实践和发展。
他通过自己对词的探索和追求,使词体更加丰富和完善。
他的词作在音乐性、情感表达、语言精练和意境营造等方面颇有特色,成为了明代词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刘辰翁对于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不仅开辟了词的新境界,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刘辰翁与南宋后期的诗学批评

刘辰翁与南宋后期的诗学批评刘辰翁是南宋末文坛上的大家,生于乱世的他爱国忧民,高洁的人品光耀千古。
刘辰翁一生著作等身,是位多产而有成就的文学家,无论是他的诗歌、词还是文章在当时都颇有影响,特别在学术上,他的大量评点著作,更是开创了评点文学之先河。
刘辰翁是文学史上的评点大家,评点也是其主要的诗歌品评方式,无论是他评点的数量,还是他评点的价值,他都不愧为文学评点的奠基人,是真正从文学批评与审美鉴赏角度从事文学评点的专门家。
宋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风生水起,刘辰翁也是诗歌批评领域的翘楚,他对唐、宋众多诗人诗歌风格进行评点,他的理论研究细致而深入,观点鲜明,自成一家,直到今天许多观点还影响我们。
刘辰翁在评点大量唐宋诗歌的基础上,总结出诸多诗学批评理论,无论是在诗歌的创作上还是诗歌的品评上,他的理论都是丰富多彩的。
如他的自然文学观,承接古代大家的思想而进一步发扬光大,此外关于诗歌的气象观,更是把自古就有的气象说进一步具体实践化,他的很多主张和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有价值,这是宋代诗歌批评理论的宝贵财富。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刘辰翁的生平、交游、著述及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第二部分是对刘辰翁的诗学批评理论进行阐述,在这一部分中,把刘辰翁置于整个宋代的诗歌批评背景中去研究,探究刘辰翁在宋代诗歌批评中的地位和价值。
第三部分是具体研究刘辰翁诗学批评理论中的几个具体概念如自然、奇和气象,在研究具体概念的同时也探求这些概念的来源发展。
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刘辰翁诗学批评在南宋末诗学领域的价值与地位。
刘辰翁在大量评点作品和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总结出诸多诗学批评理论,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目前文坛对刘辰翁的研究已经开始升温,也出现不少论文作品。
刘辰翁是南宋文坛的大家,理论博大精深,他的作品及观点对我们研究南宋后期的诗学批评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学习。
论刘辰翁的小说评点修辞思想以《世说新语》评点为例

在环境的评点上,刘辰翁也充分展现了其修辞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他强调小 说中的环境应当与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世说 新语》中,他高度评价了作者对环境的描绘和刻画,认为这种环境不仅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为人物性格的塑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说,刘辰翁的小说评点修辞思想以《世说新语》为例,为我们提供了 宝贵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他的修辞思想强调了小说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同时 又充分认识到小说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这不仅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批评提供了 新的视角和方法,同时也对现代小说的批评有着深远的影响。刘辰翁的修辞思想 强调小说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以及完整性和情节的曲折性等理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和学习。
三、评点教学过程
在《我心雀跃》的评点教学中,我们首先对本次月考试卷进行了整体评价, 指出了学生在审题、结构、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然后,选取了几篇具有代 表性的作文进行详细点评。通过这些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身写作中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评点教学中的互动与反馈
在评点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同 时,也注重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困惑与难题。这种互动与 反馈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使我们的评点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我心雀跃》的评点教学,我们发现这种互动式、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 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显著效果。它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写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也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与兴趣。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元、更有效 的作文评点教学方法,以期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 水平。
论刘辰翁的小说评点修辞思想以 《世说新语》评点为例
基本内容
刘辰翁,字会孟,是中国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批评家和书法家。他对中国文 学批评的贡献,特别是对小说评点的修辞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以 《世说新语》的评点为例,深入探讨刘辰翁的小说评点修辞思想。
刘辰翁唐诗评点研究

刘辰翁唐诗评点研究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刘辰翁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在生前评点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其中以诗歌、小说的成就为最。
在诗歌评点方面,刘辰翁首先将成熟的散文评点范式引入了诗歌评点的范畴,在选编诗歌的同时对诗句加以圈点,并将自己的批语并入诗歌作品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诗歌评点范例。
就现存文献来看,刘辰翁曾评点的唐代诗人可以确论的有四十八位,他所评点的唐诗风格多样,其评点对诗歌的风格、用语、修辞等方面都有细致的论述,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唐诗品汇》与刘辰翁的个人评点专著为研究文本,从创作动因、评点作品、诗学观念、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还有影响五个方面对刘辰翁的唐诗评点加以分析。
全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从古典文献和现代文献两个方面梳理了刘辰翁评点的研究现状,展示对刘辰翁唐诗评点研究的价值,并具体说明本文所要研究的方向。
第一章,首先梳理了在刘辰翁创作唐诗评点之前南宋评点的发展概况,即诗学批评高度发达,评点的形式也逐渐成熟。
然后叙述了刘辰翁的生平,从社会生活背景与刘辰翁个人的情感阅历两个角度分析了刘辰翁大量评点唐诗的创作动因。
第二章,立足于研究文本,分析刘辰翁唐诗评点的形式。
第三章,分析刘辰翁的诗学观,探究其选评诗歌的标准以及其选择的原因,并且通过分析其诗歌创作与唐诗评点的关系,了解其在唐宋诗之争中所持有的态度与诗学观念。
第四章,总结刘辰翁的唐诗评点的价值与影响。
最后在结语中对整篇文章的论述进行总结。
刘辰翁研究

刘辰翁研究在宋元易代之际, 刘辰翁不仅以节操受人尊崇, 而且其卓荦文才亦见重于当时。
他以热情、客观的态度反思亡宋, 思考当代, 诗、词、文均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其诗寄托遥深, 气韵生动, 没有堆排涂饰之习, 以真实的情感和深厚的意蕴来感伤时事、抒发故国之思, 在平弱萎靡的宋末诗坛独树一帜, 占有特殊的地位。
其词继承并发展了苏辛等词人的艺术传统, 深刻地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时代风貌和遗民心理, 风格沉郁苍凉, 表现亡国之哀, 但绝无萎靡不振之气, 糅合豪放、婉约两派之长融会贯通而具有自己的风格面貌, 为宋词做了光辉的总结, 他词作中的轻灵婉丽之作又透露出词发展的新气息, 开启了元、明、清三代词的风气。
其文有为而发, 感慨深至,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现实意义, 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宋末元初的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创作上直溯庄子, 深入庄子化境, 惝恍迷离, 故其散文多奇诡纵横, 转折突兀, 跳跃性大, 好象省略了很多话语, 叙事达意显得隐晦曲折, 尽管其所作多以诘曲为奇, 但蹊径独开,别自成家, 开创了散文发展的新领域, 为卑弱、冗絮、滑易的宋末散文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为散文的重新振作和发展提供了一丝生机。
其文学评点范围广,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评点业绩可谓是开一代学术之风。
可以说, 刘辰翁在文学史和批评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论文在当时时代文化背景下, 围绕刘辰翁这一个案, 对其生平家世、师承、交游、文学创作、文学评点等多个方面, 进行了全面探讨, 阐述了其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文学评点的成就和特征。
论文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 考述刘辰翁的生平家世及文学主张。
第二部分(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从诗、词、散文三个方面全面考察刘辰翁的文学创作。
第三部分(第六章)主要探讨刘辰翁的文学评点的成就和特征。
第一章考述了刘辰翁的生平家世、师承渊源、友朋之交游、教授之弟子、著作之编刻流传, 并对前人的一些讹误, 做了辨析和补正。
大自然文学的鲜明品格——兼论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创作

Remarkable moral character of great nature literature --concurrently comment on Liu Xianping' great nature literature creation
作者: 唐先田
出版物刊名: 江淮论坛
页码: 118-121页
主题词: 大自然文学;人与大自然;共存共荣;刘先平的自然文学创作
摘要: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是现代工业化、现代高科技背景下出现的,是文艺家们对人类自身生存危机反思的结果,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大自然文学不再只讲人性,而讲兽性禽鸟草木山川之性,而最终强调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存共荣.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系列,体现了大自然文学的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 照 客 观事 物 的规 律而 运 行 、 变化 、 展 , 发 而不 应 违 背事物 的天 然本 性和 自身 内在 的必然 性 ” 事 物 自 。“ 身 的 内在 必 然 性 与 客 观 规 律 本 身 就 是 合 一 的 , 是 ‘ ’ 道 的体 现 。老子 的这种 “ 天道 自然 ” 观对 后世 文 论 的形成 发 展产生 重 大影 响 ,特 别是 对后人 追求 本 色 自然之 美 、 对刻 意 雕琢 的“ 艺 自然 观 ” 反 文 的确 立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5期
20 o 6年 5月
井冈山学 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J ra o J g nsa n e i ( i s h n oi c n e o nl f i g g n U i r tP l o y ad Sc l i cs u n a h v sy ho p aSe )
刘 辰 翁 (2 2 19 )南 宋 末 年 著 名 词 人 和学 13- 27 , 者, 字会孟 , 陵灌溪 ( 江西 吉 安县梅 塘 乡小灌村 ) 庐 今 人I 作 为遗 民嘲 刘辰 翁 像伯夷 、 1 。 , 陶潜一样 洁身守志 , 归 隐村野拒 不 出仕 ,并将 满腔 忧 愤与无 限苦衷 抒发
V0.7 I No5 2 . Ma .0 y2 06
崇尚“ 自然"
— —
试论刘辰翁文学创作观
吴翔 明
( 井冈山学院人文学院,江西 吉安 3 30 ) 4 09
摘 要: 从刘辰翁的创作 与文学评点实践看 , 崇尚“ 自然” 以说是他 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 现为三个方面 : 可 其
起 了重 大 的作 用 。先 秦道家 思 想到魏 晋 时期发 展为
篇 ,文 29篇 、 3 8首 、 25首 , “ 4 词 5 诗 0 共计 82篇 , 1 而 这仅 为其 最初 文集 的十 分之一 左 右 ” ,由此 可见其 嘲
创作之不遗余力 ; 而刘辰翁于评点亦颇费心力, 现在 可 知 的 附有 刘 辰翁 评 点 的著 作 约有 十几 种 , 主要 “ 有: 明人 所 刻 《 刘须 溪 批 评 九种 》 包 括 《 马异 同》 , 班 、 《 老子》 《 、 庄子》 《 、 列子 》 《 、 世说 新语》 《 、 李长吉歌 诗》 《 、王摩诘诗》《 、杜工部诗集》 《 、苏东坡诗》 ,另外 还有《 孟襄 阳集》《 、王荆公诗》《 、陆放翁诗》《 、湖山类 稿》 等评点” 。这样一位创作与评点的大师 , 他的文 学思 想 、 文学 理念是 颇值得 我们 关注 的 。 刘辰翁的文学观念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 《 须溪集》 里透过志记 、 序跋等文章与《 须溪词》 词意 所表 述 的文学 创作 、 鉴赏 原 则 ; 则藉 由依 附 、 兑 二 散 在史 、 、 集 之 间 的诸 多 评点 文 字 , 达其 不 拘众 子 诗 表 说、 灵活 新变 的审美 批 评 理 念 。本 文 拟 就刘 辰翁 的 文学创 作观 作一 简单 探 讨 。
玄学 , 并与东汉后期传入我国的佛教思想融合, 二者 共 同影 响了 中国古代 文学 的创 作 与批评 。 如刘 勰 《 文 心雕龙・ 明诗 》 :人 由七 情 , 物斯 感 ; 物 吟 志 , 云 “ 应 感 莫 非 自然 ”他 认 为文学 创作 中情 感 的流露 贵在 自然 , 而然。 再如钟嵘《诗品) : 自 ( 序》“ 然英 旨, 罕值其人” 。 这 是钟嵘 针 对 当时诗坛 的矫 揉造 作 的风气 而提 出 的 自然创作 论 , 旨在反 对声 病 ( “ 受 四声八 病 ” 等声 律 的 约 束 ) 用 事用典 , 和 以求 文章 之 “ 真美 ” 。从 中可 见先 秦 道家 、 魏晋 玄学及 佛 教思想 对其 的影 响 , 随后 唐 而 宋 两朝众 多诗 文名 家有 关 “ 自然 ” 的文 学见解 莫 不与 此 有千丝 万缕 的关联 。 比如 : 皎然 《 诗式 ・ 诗有六 至》 : “ 丽而 自然 ”“ 于性 情 , 至 ,真 尚于 作用 , 不顾 词 采 , 而 风 流 自然 ” 司空 图《 品 ・ ; 诗 自然》 “ :俯拾 即是 , 取诸 不 邻。 俱道 适往 , 着手成 春 。 如逢 花开 , 如瞻岁 新 。 与 真 不夺, 强得易贫。幽人山空, 雨过采菇 。 薄言情悟, 悠 悠天钧”苏轼《 ; 答谢 民师书》 “ :大略如行云流水 , 初 无 定 质 , 常 行 于所 当行 , 止 于所 不 可 不止 , 理 但 常 文 自然 , 姿态横生”姜夔《 ; 白石道人诗说》 “ :诗有四种 高妙 , ……非奇非怪 , 剥落文采 , 知其妙而不知其所 以妙 , 自然高 妙” 等等 。 日 , 翻阅刘辰翁的集子及其文学评点, 我们发现 , 刘 辰 翁在 论 及 创 作 或 点 评 他 人 文 艺 作 品 时也 常 使 用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创作主体 ( 作者 ) 情感之 自然: 不平则 鸣” “ ; “ 、真” 其二, 文章思想( 内容 ) 自然 :兴寄深厚” “ 之 “ 、 风雅” 其 三, ; 文章行
关键词: 辰翁; 刘 自然 ; 作 观 创
文( 语言) 自然:诗无 改法” “ 之 “ 、天籁” 。 中图分类号 :10 . 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 78 20 )5 0 1- 4 6 3 4 1 (0 60 -0 70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 自然说 ” 由来 已久 , 其产生 之源头 , 应溯及先秦道家的天人合一、 顺应 自然、 法 天贵 真的宇 宙观 和审 美观 。《 老子 》第 2 5章 :人法 “ 地 , 法天 , 法道 , 法 自然 。 所谓 “ 地 天 道 ” 道法 自然” 就 , 是“ ” 道 取法 其 自成 之 意思 。在 老子 的 眼中 ,天 、 、 “ 地 人、 万事万物 , 都是 自生 自成 , 自然 而然 的 , 人类 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