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TLQ中间件安装及配置解析

合集下载

TLQ安装总结

TLQ安装总结

TlQ安装手册TLQ安装的先决条件:操作系统中必须先安装JDK1.4.2或以上版本TLQ for windows安装1、解压缩安装文件包2、直接点击setup.exe图标,按照提示进行安装3、直接单击Next ,出现选择安装目的路径,如下图使用提示:用户可以使用缺省路径也可单击Browse 选择一个已有路径或建立一个新路径,当系统曾经安装过TongLINK/Q 老版本时系统会自动记下安装路径下次安装时会警告用户是否安装到同一路径运行4、单击Next,选择在开始菜单中的位置,5、单击Next,确认安装信息6、单击Install,系统开始安装程序7、决定安装完后是否立即重新启动机器使用提示:重新启动机器后系统才可以使用8、上传TlqLicense到TLQ的安装目录etc文件夹下9、启动TLQ系统管理程序开始--程序—TonglinkQ6.3—系统管理TLQ for linux 安装及配置1、以root用户上传安装程序包2、以root用户登陆,并解压程序包3、上传TlqLicense到TLQ的安装目录etc/目录下4、设置环境变量配置文件#vi /etc/profileexport TLQHOMEDIR=/opt/tool/TLQ63(安装目录)export TLQCONFDIR=$TLQHOMEDIR/etcexport TLQLOGDIR=$TLQHOMEDIR/logexport TLQSNDFILESDIR=$TLQHOMEDIR/sndfilesexport TLQRCVFILESDIR=$TLQHOMEDIR/rcvfilesexport TLQMSGDIR=$TLQHOMEDIR/msgexport PATH=$PATH:$TLQHOMEDIR/binexport LD_LIBRARY_PA TH=$TLQHOMEDIR/libexportCLASSPATH=$CLASSPA TH:$TLQHOMEDIR/java/lib/tlclient.jar:$TLQHOMEDIR/java/lib /tlqadapter.jar:$TLQHOMEDIR/java/lib:$TLQHOMEDIR/java/lib/TlqMng.jar#source /etc/profile 确认无报错5、启动TLQ程序:#cd $TLQHOMEDIR/bin ($TLQHOMEDIR TLQ的安装主目录)#./tlq出现TongLink/Q start OK ! 则说明启动成功为了确保启动成功,可以查看系统进程:#ps –ef|grep tlqroot 4544 1 0 17:17 pts/2 00:00:00 /opt/commsoft/TLQ63/bin/tlqmoni root 4545 1 0 17:17 pts/2 00:00:00 /opt/commsoft/TLQ63/bin/tlqdroot 4546 4545 0 17:17 pts/2 00:00:00 /opt/commsoft/TLQ63/bin/tlqsupervise补充命令:TLQ for linux关闭命令#./tlq –cstop -y。

activemq消息中间件实验自我总结

activemq消息中间件实验自我总结

activemq消息中间件实验自我总结ActiveMQ是一种流行的开源消息中间件,本次实验我对ActiveMQ进行了一些基本操作,并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场景实践。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ActiveMQ的原理、特性以及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之前,我预先了解了ActiveMQ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消息队列、发布/订阅模式以及其它相关概念。

这为我后续实验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首先,我搭建了ActiveMQ的环境。

具体来说,我下载了ActiveMQ的安装包,然后解压并配置了相关的环境变量。

接着,我启动了ActiveMQ的服务器,并在浏览器中访问了ActiveMQ的管理控制台。

在控制台中,我可以看到一些连接的信息,并对消息队列进行管理。

接下来,我编写了一些示例程序进行实验。

首先,我创建了一个生产者程序。

在该程序中,我通过创建一个连接工厂,然后建立与ActiveMQ的连接以及创建一个会话。

然后,我创建了一个消息队列,并通过生产者发送了一条消息。

最后,我关闭了会话和连接。

在生产者的基础上,我编写了一个消费者程序。

在该程序中,我同样创建了一个连接工厂,然后建立与ActiveMQ的连接以及创建一个会话。

之后,我创建了一个消息接收器,并监听消息队列。

当有新消息到达时,程序会自动接收并进行处理。

最后,我关闭了会话和连接。

通过运行这两个示例程序,我成功地实现了消息的发送和接收。

从中我可以看出,ActiveMQ能够很好地支持消息的发布和订阅,确保消息的可靠传递。

然后,我尝试了一些更复杂的实验,以模拟真实应用场景。

例如,我创建了一个简单的电商系统。

在该系统中,我使用ActiveMQ实现了订单的消息通知功能。

当用户下单时,订单系统会将订单信息发送到一个消息队列中。

接着,支付系统监听该消息队列,一旦有新消息到达,支付系统会根据订单信息进行支付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我成功地实现了订单与支付系统之间的解耦合,并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TLQ安装说明

TLQ安装说明

1 TLQ概述1.1功能TLQ7.1提供的主要功能如下:●提供端到端的实时通信和可靠传输服务。

应用只需要关心本地节点,不必关心网络细节,使逻辑网络的建立与物理网络无关。

分布式环境下,保证消息在既定的时间内可靠地从一个节点的应用到达另外一个节点的应用,且保证一次传送即可到达。

●提供多层次的异步通信机制。

在分布式环境下,应用进程相互通信时,时间上可以不相关,即消息发送者发送消息时不需要关心消息接收者的在线情况。

●简单易用、高效可靠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应用编程接口(APIs)简单且易学易用。

●提供多层次的安全管理功能,包括连接建立时的网络认证,消息传输时的安全性保证,有效保证了连接的合法性和私有数据的保密性。

●提供对应用的灵活调度。

通过监控队列中的消息状况,触发相应的消息处理应用。

提供多种触发模式,使用户可以根据队列的事件情况采用不同的触发模式。

●提供事件机制对消息进行保护。

在系统或应用出现问题时,能够保证消息完整且不丢失。

●提供远程管理的功能。

通过远程的可视化的监控系统,可以对系统进行启动、停止、静态配置和动态管理等。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织节点,组建需要的网络结构,如:树型逻辑结构、网状结构和星型结构等。

●断点续传功能。

原则:消息不重传,消息传输完整。

消息从中断的位置开始续传,直到消息传输完成。

●提供日志磁盘空间管理功能。

主要是日志文件的多种记录模式适应硬盘空间的状况和系统调试的需要。

●支持常连接和按需连接两种连接模式,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网络通讯环境,节省系统资源和提高传输效率。

●动态修改和静态修改配置文件功能。

提供动态管理功能和可变规模核心 (Scalable Kernel)能力,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启动或停止某些系统对象、及时调节系统的核心,以节省系统资源、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提供点对点和发布订阅两种应用模式的支持。

●提供只基于开发库的瘦客户系统,降低了瘦客户应用对硬件环境的要求。

中间件配置及操作

中间件配置及操作

中间件配置及操作****************该文档基于IDES ECC 6.0 EHP5系统与IDES CRM7.0 EHP1系统进行中间件技术的基础配置及日常操作说明。

1.基础配置为配合实际业务需求,展现信息系统主数据及业务数据一个CRM客户端对两个ERP客户端的业务场景,ERP客户端为700和900,CRM客户端为700.逻辑系统逻辑系统在中间件技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必须为以上三个客户端均配置逻辑系统。

事务码:SALE。

注:在创建逻辑系统并分配至相应的客户端之后,需要将与该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的客户端所对应的逻辑系统也在此处定义。

◆远程目标以及远程用户使用SM59创建远程目标使用SU01创建远程用户,用户权限暂时使用SAP_ALL,用户类型为服务用户。

◆中间件管理控制台事务码:SMOEAC。

1.创建两个R/3类型的SITE节点,并分别指定节点属性。

2.定制要通过中间件交互的数据对象对象类型选择Subscription,目前仅定制BP主数据以及BP关系两个对象。

◆上载对象定义在CRM系统中可以通过R3AC3对初始装载对象设置过滤条件,之后通过R3AS进行对象的初始装载,但前提需要在ERP系统中定制是否允许该对象上载。

ERP系统事务码SM30: CRMRFCPAR。

维护参数如下图所示:在这里我们定义允许所有对象上载。

另外需要在视图CRMCONSUM中激活CRM用户。

在视图CRMPAROLTP中定义CRM的系统版本(该值可以和CRM的实际版本不一致)。

2.客户交互在进行客户交互之前首先要对ERP的销售组织架构以及SD客户的基础配置信息进行初始上载。

(该文档重点说明客户如何使用中间件进行传递,如合作伙伴确定等问题略过) 同步组织架构使用该路径创建组织架构根节点,以便于之后从ERP传递的销售组织架构能分配给该节点。

(如根节点未生成BP编号,激活BP与HR集成)通过该事务在CRM端生成与ERP 端一致的组织架构模型。

linux下activemq安装与配置

linux下activemq安装与配置

linux下activemq安装与配置什么是消息中间件(MQ)?1.1 为什么会需要消息队列(MQ)? 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并发环境下,由于来不及同步处理,请求往往会发⽣堵塞,⽐如说,⼤量的insert,update之类的请求同时到达MySQL,直接导致⽆数的⾏锁表锁,甚⾄最后请求会堆积过多,从⽽触发too many connections错误。

通过使⽤消息队列,我们可以异步处理请求,从⽽缓解系统的压⼒。

2.2 什么是消息中间件 消息中间件利⽤⾼效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进⾏平台⽆关的数据交流,并基于数据通信来进⾏分布式系统的集成。

通过提供消息传递和消息排队模型,它可以在分布式环境下扩展进程间的通信。

对于消息中间件,常见的⾓⾊⼤致也就有Producer(⽣产者)、Consumer(消费者) 常见的消息中间件产品: (1)ActiveMQ ActiveMQ 是Apache出品,最流⾏的,能⼒强劲的开源消息总线。

ActiveMQ 是⼀个完全⽀持JMS1.1和J2EE 1.4规范的 JMS Provider实现。

我们在本次课程中介绍 ActiveMQ的使⽤。

(2)RabbitMQ AMQP协议的领导实现,⽀持多种场景。

淘宝的MySQL集群内部有使⽤它进⾏通讯,OpenStack开源云平台的通信组件,最先在⾦融⾏业得到运⽤。

(3)ZeroMQ 史上最快的消息队列系统 (4)Kafka Apache下的⼀个⼦项⽬。

特点:⾼吞吐,在⼀台普通的服务器上既可以达到10W/s的吞吐速率;完全的分布式系统。

适合处理海量数据。

是Apache的⼀个开源项⽬,它是⼀个能⼒强劲的开源消息总线,也是⼀个中间件产品。

它是JMS的⼀个实现。

⾸先了解⼀下JMSJMS(Java Messaging Service)是Java平台上有关⾯向消息中间件的技术规范,它便于消息系统中的Java应⽤程序进⾏消息交换,并且通过提供标准的产⽣、发送、接收消息的接⼝简化企业应⽤的开发。

实验六 (2)

实验六 (2)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实验学院(系):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班级:0816学号:200892417 学生姓名:顾万利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学院(系): 专业: 班级: 姓 名: 学号: 组: ___ 实验时间: 实验室: 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实验六:广域网协议配置一、实验目的两台路由器之间的PPP 和Frame Relay 协议配置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配置路由器的方法和命令3、PPP 的基本原理及配置4、Frame Relay 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2台路由器、2台Pc 机、双绞线若干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1、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t saved-configuration ”命令和“reboot ”命令分别将两台路由器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实验留下的配置对本实验产生影响。

2、在确保路由器电源关闭情况下,按照下图联线组建实验环境。

配置IP 地址,以及配置PC 202.0.0.2 的缺省网关为 202.0.0.1,PC 202.0.1.2 的缺省网关为 202.0.1.1。

202.0.0.2/24202.0.1.2/24192.0.0.1/24192.0.0.2/24202.0.0.1/24202.0.1.1/24S0S0E0E0交叉线交叉线AR18-12AR28-113、在两台路由器上都启动RIP,目标是使两台PC机之间能够ping通。

请将为达到此目标而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启动RIP的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你们的两台PC机之间ping通了吗?在缺省情况下,两台路由器的串口之间使用的是哪种广域网协议?[Quidway]int e0/0[Quidway-Ethernet0/0]ip add 202.0.1.1 255.255.255.0[Quidway-Ethernet0/0]int s0/0[Quidway-Serial0/0]ip add 192.0.0.2 255.255.255.0[Quidway-Serial0/0]shutdown[Quidway-Serial0/0]undo shutdown[Quidway-Serial0/0]rip[Quidway-rip] network all//若上面的命令有错误尝试[Quidway-rip] network 0.0.0.0在缺省情况下,两台路由器的串口之间使用的是ppp4、PPP协议PAP验证配置:(1)配置AR18-12为验证方,AR28-11为被验证方,然后测试两台PC机之间是否能够ping通。

TLQ安装说明

TLQ安装说明

1 TLQ概述1.1功能TLQ7.1提供的主要功能如下:●提供端到端的实时通信和可靠传输服务。

应用只需要关心本地节点,不必关心网络细节,使逻辑网络的建立与物理网络无关。

分布式环境下,保证消息在既定的时间内可靠地从一个节点的应用到达另外一个节点的应用,且保证一次传送即可到达。

●提供多层次的异步通信机制。

在分布式环境下,应用进程相互通信时,时间上可以不相关,即消息发送者发送消息时不需要关心消息接收者的在线情况。

●简单易用、高效可靠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应用编程接口(APIs)简单且易学易用。

●提供多层次的安全管理功能,包括连接建立时的网络认证,消息传输时的安全性保证,有效保证了连接的合法性和私有数据的保密性。

●提供对应用的灵活调度。

通过监控队列中的消息状况,触发相应的消息处理应用。

提供多种触发模式,使用户可以根据队列的事件情况采用不同的触发模式。

●提供事件机制对消息进行保护。

在系统或应用出现问题时,能够保证消息完整且不丢失。

●提供远程管理的功能。

通过远程的可视化的监控系统,可以对系统进行启动、停止、静态配置和动态管理等。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织节点,组建需要的网络结构,如:树型逻辑结构、网状结构和星型结构等。

●断点续传功能。

原则:消息不重传,消息传输完整。

消息从中断的位置开始续传,直到消息传输完成。

●提供日志磁盘空间管理功能。

主要是日志文件的多种记录模式适应硬盘空间的状况和系统调试的需要。

●支持常连接和按需连接两种连接模式,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网络通讯环境,节省系统资源和提高传输效率。

●动态修改和静态修改配置文件功能。

提供动态管理功能和可变规模核心 (Scalable Kernel)能力,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启动或停止某些系统对象、及时调节系统的核心,以节省系统资源、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提供点对点和发布订阅两种应用模式的支持。

●提供只基于开发库的瘦客户系统,降低了瘦客户应用对硬件环境的要求。

虚拟机上统一支付平台环境准备工作

虚拟机上统一支付平台环境准备工作
未完成部分:
配置/etc/hosts文件:打开/etc/hosts文件,将IP(192.168.1.15)修改为“虚拟机主机IP地址”。并保存。
6.Linux系统中TLQ中间件安装及配置
参见“\(修改鲁工)实验指导书(U1930与NGN)\实验6 TLQ中间件安装及配置”
已完成
已完成
2.Vmware下Linux安装
在Vmware中打开Linux系统安装文件,并运行。
注意:配置网络连接方式为桥接模式,选中Network Adapter按照下图选中的选项操作即可。
3.Linux系统中IP配置和ftp配置
参见“\(修改鲁工)实验指导书(U1930与NGN)\实验2 Linux常用命令及服务配置”
4.Linux系统中平台运行环境搭建——JDK安装(linux)和Tomcat安装(linux)
参见“\(修改鲁工)实验指导书(U1930与NGN)\实验3平台开发环境搭建”
已完成
5.Linux系统中informix数据库安装及配置
参见“\(修改鲁工)实验指导书(U1930与NGN)\实验5 informix数据库安装及配置”
实验项目:电信业务开发实验
实验名称:虚拟机上统一支付平台
环境准备工作
学生姓名:*******
班级:通信工程
学号:***********
指导老师:
成绩:
一、虚拟机上统一支付平台环境准备工作(各软件安装及配置)
(操作实验)
1.虚拟机安装
“\虚拟机\VMware-workstation-6.0.0-45731.ex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了解中间件概念、中间件类型、中间特点;2.了解TongLink/Q 中间件功能及特点、基本原理。

1.掌握TongLink/Q 的安装及配置;2.掌握中间件配置中队列、通道、节点等一些基本概念; 3.掌握TongLink/Q 中间件通信原理。

TongLink/Q 中间件安装及配置无 知识准备 6.1 实验目的 6.26.3.1 硬件、软件准备1、安装好RehHat LinuxAS5系统的PC 机一台(RedHat LinuxAS5也可运行在虚拟机上)。

2、Linux 版本TongLink/Q 中间件软件一套。

3、文件上传ftp 工具。

6.3.2 数据准备无。

直接在Linux 操作系统上进行操作或者Linux 操作系统安装在VMware 虚拟机上,所以只需要将虚拟机与PC 机相连。

6.5.1上传文件到服务器在本机利用ftp 工具将TongLink/Q 的安装tar 包(TLQ63.tar )传到/opt/xunfang/目录(以bin 方式上传)。

6.5.2执行解压安装执行命令cd /opt/xunfangtar –xvf TLQ63.tar #解压完成即安装完毕6.5.3 配置环境变量vi /etc/profile将以下添加到配置文件中export TLQHOMEDIR=/opt/xunfang/TLQ63 export TLQCONFDIR=/opt/xunfang/TLQ63/etc export TLQLOGDIR=/opt/xunfang/TLQ63/log export TLQFILESDIR=/opt/xunfang/TLQ63/filesexport TLQSNDFILESDIR=/opt/xunfang/TLQ63/sndfiles export TLQRCVFILESDIR=/opt/xunfang/TLQ63/rcvfiles export TLQMSGDIR=/opt/xunfang/TLQ63/msg export LD_LIBRARY_PATH=$TLQHOMEDIR/lib CLASSPATH 中增加:$TLQHOMEDIR/java/lib/tlqadapter.jar:$TLQHOMEDIR/java/lib/TlqMng.jar:$TLQH训练内容6.3 实验设备及实验网络拓扑6.4 实验步骤6.5OMEDIR/java/lib/tlqConf.jarPATH中增加::$TLQHOMEDIR/bin: $TLQHOMEDIR/java/bin:配置完成后,执行source /etc/profile,使配置生效。

6.5.4 覆盖配置文件将TlqLicense覆盖到/opt/xunfang/TLQ63/etc目录下。

6.5.5 TongLINK/Q系统目录结构文件目录名对应的环境变量描述信息TLQ63 TLQHOMEDIR TLQ6.2的系统安装路径Bin PATH 可执行程序的存放目录Lib 开发接口函数Incl 开发接口头文件java 可执行程序和类库的存放目录samples 示例程序Etc TLQCONFDIR 存放配置文件、启动描述文件的目录msg TLQMSGDIR 系统启动后存放系统中队列的映射文件files TLQFILESDIR 消息传输过程中,消息中的文件的存放目录sndfiles TLQSNDFILESDIR 消息传输过程中,发送消息文件的存放目录rcvfiles TLQRCVFILESDIR 消息传输过程中,接收消息文件的存放目录Log TLQLOGDIR 存放日志文件的目录使用说明:前六个文件目录名为开发、运行使用,必须放在指定的目录下;后六个文件目录名为节点使用,可以放在其他目录下,但要与环境变量一致。

另外,java文件目录下有两个子目录:bin 和lib 。

bin文件目录下主要存放一些.bat文件和.config文件;lib文件目录下主要存放.jar文件:tlclient.jar、tlqadapter.jar和TlqMng.jar。

tlqadapter.jar:为JNI方式的Java 接口类。

tlclient.jar:为JMS方式的Java 接口类。

TlqMng.jar:界面配置包。

TLQ 根目录下MSG目录文件一般不要删除,或删除要小心,因为可能存在传输不完整或接收不完整的消息。

TongLINK/Q系统重新启动时要对文件中的消息进行恢复。

而且,启动时,重新创建这些队列在硬盘上的对应文件也需要时间。

6.5.6 windows安装TLQ6.3程序1、执行“Install_TLQ6.3.13.11_W.exe”安装程序2、连续点击“Next”按钮,后面的设置采用默认即可3、点击“Install”按钮,执行安装,出现如下界面表示安装完成4、将TlqLicense拷贝到C:\Program Files\Tongtech\TLQ63\etc目录下。

6.5.7 windows下连接linux服务器进行配置IP地址为连接到安装TLQ的linux服务器地址,端口固定为10242。

6.5.8 核心配置选择“静态配置” “核心配置”(或使用功能键),即可进行系统的各项参数配置。

出现“本地核心静态配置”界面如下:下面几小节将进行详细介绍各项参数的配置。

系统参数配置本地核心静态配置的界面如下图所示:基本配置参数说明:程序记录数:系统允许注册的最多的程序记录数,默认值为:20。

进程记录数:系统允许同时最多的应用进程数,默认值为:100。

客户端连接数限制:系统允许同时最多的客户端连接数,默认值为:500。

发送队列数:系统允许的最多发送队列数,默认值为:100。

接收队列数:系统允许的最多接收队列数,默认值为:100。

QIN管道记录数:消息队列QIN的最大消息数限制,默认值为:1000。

QOUT管道记录数:消息队列QOUT的最大消息数限制,默认值为:1000。

QAUX管道记录数:消息队列QAUX的最大消息数限制,默认值为:1000。

发送缓冲区记录数:发送数据缓冲区的最大记录数限制,一条记录存放1k数据,默认值为:1000。

接收缓冲区记录数:接收数据缓冲区的最大记录数限制,一条记录存放1k数据,默认值为:1000。

TLQ预留端口号:从预留端口号开始之后的10个端口号为TLQ专用。

+0为本地节点端口号+1为tlqCliBroker客户端代理的端口号;+2为tlqSupervise监控代理的端口号。

系统中用到的端口号必须在5000-65535之间。

日志级别:TongLINK.sys日志记录的详细程度。

共三个级别:0级、1级、2级。

0级不记任何东西;1级只记网络信息;2级包括消息信息。

在本地核心静态配置的界面中,单击“高级配置”按钮,弹出系统高级配置界面如下:高级配置参数说明:路由记录数:系统允许的最多转发记录数,默认值为:50。

上级节点数:系统允许的最多上级节点个数,默认值为:50。

下级节点数:系统允许的最多下级节点个数,默认值为:50。

网络节点数:网络节点数限制,默认值为:200。

网络发送队列数:网络发送队列数限制,默认值为:100。

接收保留历史消息数:接收保留历史消息数限制,默认值为:100。

数据包转文件限制:数据包转文件发送大小限制,单位为K bytes。

默认为:-1。

如果MaxPktSize>0,发送类型为大数据包,且发送数据长度超过定义值,则大数据包自动转换到临时文件中。

如果MaxPktSize <= 0,则数据包永远不会转为文件发送。

如果数据包在加密压缩后的长度仍然大于MaxPktSize*1024的值,就转为文件发送。

调试日志级别:共五个级别:1级、2级、3级、4级和5级。

默认为:4级。

(用户不需要关心)调试日志模式:0xFFFFFFFF表示所有模块的调试日志全部打开。

0:表示不输出调试日志。

每个功能模块的调试日志与程序逻辑密切相关,不建议支持人员掌握。

默认值为:03000fff。

(用户不需要关心)连续处理QIN记录数:一次连续处理QIN队列记录数的限制,-1为无限制。

核心检测周期:核心监控进程的检测周期。

默认值为3,建议不要修改,如需修改,其值要远小于系统中配置的所有时间。

集群消息核对过程使用缓存数:集群消息核对过程使用缓存的最大数。

默认值:200。

集群消息核对具体节点使用缓存数:集群消息核对具体节点使用缓存的最大数。

默认值:2000。

集群消息核对超时时间:集群消息核对的超时时间。

默认值:10。

6.5.9 本地节点参数配置本地节点核心静态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配置参数说明:本地节点名:本地节点的名称,必须定义。

不能与其已有的上级节点名、下级节点名、路由目的节点名相同。

别名:本地节点别名。

口令:本地节点口令。

可以为空,也可以修改口令。

单击“修改”按钮,弹出“修改口令”界面如下:若想修改口令,在上面的对话框中分别输入“旧密码”、“新密码”和“确认密码”,单击确定就可以了。

6.5.10 上级节点参数配置上级节点核心静态配置的界面如下图所示:单击“增加”按钮,可增加上级节点的基本配置。

增加上级节点的基本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基本配置参数说明:节点名:上级节点名称。

必须定义,并且不能与本节点名、本节点的下级节点名或本节点的其他上级节点名相同。

IP地址:上级节点的IP地址。

配置此项,就不用在hosts文件中配置。

端口号:上级节点连接端口号。

必须定义。

端口号必须在5000-65535之间。

线路类型:上级节点线路类型,包括100M LAN,10M LAN,动态连接,拨号连接。

默认值为:10M LAN。

用户名:只适用拨号类型。

用户密码:只适用拨号类型。

在增加上级节点界面中,单击“高级配置”按钮,出现缺省上级节点的高级配置,可以修改默认值。

缺省上级节点的高级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高级配置参数说明:维持时间:无数据接收时的线路维持时间。

其值要大于检测时间+核心检测周期(系统参数描述表中),单位为:秒,默认值为:50。

检测时间:数据发送的最大时间间隔。

单位为:秒,默认值为:30。

连接有效时间:向上级节点的连接请求的等待应答超时时间。

单位为:秒,默认值为:30。

重建连接等待时间:线路断开后向上级节点重新建立连接的时间间隔。

单位为:秒,默认值为:30。

可连续发送数据块个数:线路可连续发送数据块个数(一块数据大小1k)。

默认值为:8。

可连续接收数据块个数:线路可连续接收数据块个数(一块数据大小1k)。

默认值为:4。

发送缓冲区大小:系统发送缓冲区大小。

单位为:bytes,默认值为:32768。

接收缓冲区大小:系统接收缓冲区大小。

单位为:bytes,默认值为:32768。

是否支持备份路由:取值为:是或否;是为支持,否为不支持;默认值: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