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光现象及透镜》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放映中的投影仪屏幕B.明亮刺眼的玻璃幕墙C.播放节目的电子大屏幕D.正月十五皎洁的满月2.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探究的人。
下列关于小孔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C.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D.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只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3.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以下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其成因的是()A.B.C.D.4.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雨后空中的“彩虹”B.水中的筷子弯折C.“熊猫”的影子D.猫在镜中的像5.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能叉到鱼?()A.看到的鱼的前方B.看到的鱼的方向C.看到的鱼的上方D.看到的鱼的下方6.如图小明正在照镜子,又远离镜子后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小明远离镜子1m,像也远离镜子1mC.小明离镜子越远,像越小D.平面镜的上端向小明倾斜,像位置不变7.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上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
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增大B.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能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可见光B.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的C.疫情期间测温枪可以快速对人体进行非接触式体温测量,它是利用红外线进行工作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都有好处二、填空题9.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三角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看到(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沿传播。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勇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_____。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时,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并将其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与蜡烛A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观察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_____。
(3)在实验中,小勇将蜡烛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了3cm,再次将蜡烛B移到蜡烛A 像的位置,经测量,蜡烛A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化了_____cm,同时观察像的大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像和物大小相等6不变【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根据成像的特点分析实验操作的要求;(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平面镜成像,像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详解】(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3)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远离3cm,蜡烛A的像也向玻璃板远离3cm;因此,再将蜡烛B 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6c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此过程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1). 确定像的位置 (2). 像和物大小相等 (3). 6 (4). 不变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线光与ON在_____内.(2)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内,将一束光沿原BO方向射O点,它反射后沿_____方向射出.这现象说明:_____;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3)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_____.【答案】不能同一平面 OA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0 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由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构成的平面与平面镜垂直,故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当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0°;(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故答案为 (1)不能;同一平面;(2)OA;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0°;(3)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3.小军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1)应选择_____(选填“明亮”“黑暗”)的环境;(2)实验时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_____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3)小军选用了两只大小完全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选填“不能”“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5)小军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_____(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6)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多次实验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求平均值减小误差”).(7)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选填“亮”或“暗”);如果实验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cm.【答案】黑暗 D 等效替代法不能虚不会寻找普遍规律暗 0.4【解析】(1)应选择在黑暗的环境进行实验,像看起来更清晰。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 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光现象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有些是单选,有些是多选,漏选或错选不得分,共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1.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A.日食、月食的形成B.湛江海面上出现的自然奇观——“海市蜃楼”C.有趣的小孔成像D.激光准直()2.关于光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B.1光年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C.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大约是16光年。
D.1光年大约等于9.46×1012km。
()3.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A.体操运动员利用平面镜矫正自己的姿势B.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C.商场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紫外线是紫色的B.医院里常用红外线进行消毒C.验钞机是红外线的一种应用D.红外线夜视仪发出的是红外线()5.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A.造型美观B.减少外界噪音干扰C.增大采光面积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6.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许多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的形状B.各种形状C.树枝形状D.圆形的()7.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亮挡住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的暗区就是日食B.月亮挡住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的暗区就是月食C.地球挡住太阳光在月球上形成的暗区就是日食D.地球挡住太阳光在月球上形成的暗区就是月食()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A.日食和月食的成因B.看不见高楼后面的物体C.小孔成像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叫入射角B.发生漫反射时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D.光垂直人射到镜面上反射角等于90º()10.小明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的,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倒立像D.蜡烛的正立像( )11.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A.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B.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C.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D.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 )12.物体AB 经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下图中正确的是( )13.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m/s 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A.以1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C.以2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14.有一光电控制液面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当光电屏的光点由S 1移到S 2。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单元测试精选题目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单元测试精选题目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 xx 题 xx 题 xx 题 xx 题 xx 题 xx 题 总分 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分)1、 MN 为一块小平面镜,AB 为一物体,人眼从C 处向镜中观察时,则: A .镜中不会有AB 的像;B .镜中会有AB 的像,但人眼在C 处无法看到; C .镜中会有AB 的像,人眼在C 处可看到整个像;D .镜中会有AB 的像,人眼在C 处只可看到部分像.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应用了光的反射规律的是:阅卷人评分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现象的是:A.太阳光通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B.斜插入水中的铅笔看似弯折;C.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D.在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树的倒影.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B.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C.“海市蜃楼”奇观;D.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光斑.5、如图所示,甲为某大学的学子们用蜡烛组成“爱心5·12"的图案为灾区人民祈祷、祝福的场景,乙图为新闻工作者拍摄救灾现场的工作画面及所用的摄影器材。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祈祷现场的人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烛焰,是因为光的漫反射;B.无法看清图片下方人物后脑.是因为它处于烛光照射不到的区域;C.物体的反射光经过摄像机镜头成像的过程会发生折射现象;D.摄像机上方的闪光灯内可能有凹面镜.6、在图所示的几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7、 在电视节目正式播出以前,荧光屏上有测试图像,用放大镜分别支观察白色、黄色、黑色和其它 颜色的色条,可以看到( )A 、屏幕上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B 、白色色条上红黄蓝三种颜色都求发 C、黑色色条上红蓝绿三种子颜色都发;D、黄色色条是由红绿两种颜色组成。
二、填空题(共7题,共**分)1、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前大灯的灯光,核爆炸时产生的强闪光,电焊时产生的强光,都可称为眩光。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光现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对于声和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指利用声音获得身体信息B.声波能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密机械C.“震耳欲聋”指声音响度很大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2.光从空气倾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A.0° B.35° C.60° D.90°3.下列对有关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某教学楼每层楼高为3500cm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km/sC.一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50N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450g4.一个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的同学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走去,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与本人相比,高矮变化是A.变矮B.变高C.不变D.无法判断5.如图所示,将圆柱形的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的柱形玻璃杯内,从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像可能是A.B.C.D.6.舞台上的演员,当红光照射在她们的身上时,衣服呈红色,等一下绿光照在她们的身上又呈绿色,可知她们穿的衣服是A.红色B.绿色C.白色D.黑色7.如图所示是一款凉凉杯,它能在短时间内使杯内的温度急剧下降,在炎炎夏日给我们增添了凉爽。
关于凉凉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凉凉杯的底座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导体B.通过杯子外表面看到的自己的像是光的漫反射形成的C.凉凉杯工作时表面结霜,这是升华现象D.用干毛巾擦拭塑料底座时会使塑料带电,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二、多选题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有时不等于入射角C.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花能发出黄色的光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9.雨后晴朗的夜晚,月亮挂在天空,人在月光下行。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B.人背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C.人迎着月光走时,暗处是水,亮处是地面D.人背着月光走时,亮处是地面,暗处是水10.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B.光线的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C.当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当光线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B.平面镜所成的像就在平面镜上,我们看到自己的像是实像C.平面镜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当物体比平面镜大时,物体不可能在平面镜中成一个完整的像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太阳光在月亮的表面发生了反射B.小孔成像成正立的实像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D.人到镜面的距离是1m,像到人的距离是2m三、实验题13.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将灵敏温度计放在________(选填“Ⅰ” 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是因为________;(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________色,裙子呈________色;(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________、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________光.【答案】色散Ⅲ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蓝黑绿不能白【解析】【详解】(1)实验一: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七色光的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光的折射较小,紫光的折射较大,所以图中Ⅲ区是红外线,且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所以将灵敏温度计放在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白上衣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即白上衣反射蓝光,所以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蓝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所以蓝光照在红裙子上,洋娃娃身上裙子呈黑色.(3)实验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自身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白光.2.如图所示,小明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用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是为了比较______。
(3)为了研究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______,重复实验。
(4)实验时,他应该站在______(选填“A棋子”或“B棋子”)侧观察棋子的像,移动______(选填“A棋子”或“B棋子”),直到它与A的像重合。
初二物理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

英杰辅导- 1 - (共4页)初二物理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满分2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60分) 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 .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 .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 .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2.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 .立竿见影B .一叶障目C .鱼翔浅底D .三点对一线 3.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4.一凸透镜的焦点为F ,一凹透镜的焦点为F ’,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阳光,则在两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F 和 F ’的温度相比( ) A .F 点的温度较高 B .F ’点的温度较高 C .两点的温度一样高 D .无法判断 5.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有实际光进入人眼B .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形成的光斑C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D .光经过折射后总成实像,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总成虚像6.烛焰通过凸透镜后恰好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 .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 .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 .透过透镜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才能成像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8.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蜡烛的正立像 B .蜡烛的倒立像 C .三角形光斑 D .圆形光斑9.物体距凸透镜30cm 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20cm 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A .放大的B .缩小的C .等大的D .无法判断10.电影放映机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机器,若放映的电影胶片距镜头28厘米时,银幕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镜头的焦距大约是( ) A .10 厘米 B .20厘米 C .30厘米 D .56厘米11.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 的凸透镜主轴上,分别离凸透镜20厘米、14厘米、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象、放大的实象和放大的虚象,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 为( )A .10cm >f >6cmB .10cm >f >7cmC .14cm >f >10cmD .20cm >f >14cm12.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漫反射C .光的折射D .平面镜成像 13.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B .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14.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 ) (b ) (c ) (d )A .(a )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b )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 .(c )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 .(d )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15.如右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B .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C .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D .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16.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B .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C .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D .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物体视角变大17.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 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 .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C .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B .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D .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8.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 光线恰好成直角。
八年级物理《 光现象》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B.反射阳光的平面镜C.月亮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2.下列现象不是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出现各种色光B.雨过天晴后天空出现彩虹C.早晨看到日光下的露珠呈五颜六色D.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3.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4.下列事例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A.夜视仪B.遥控器C.验钞机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5.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时候,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A.∠1 B.∠2 C.∠3 D.∠46.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7.下列光现象属于镜面反射的是( )A.在不同方向都能看见点燃的蜡烛火焰B.太阳光照在地面的玻璃片上形成刺眼的光束C.人在船上看见水中的鱼D.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教师黑板上的字迹8.小明同学利用量角器和激光笔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如图所示,表格为他的实验记录,下面是小明由此得出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表格中①位置的数据应该为20°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C.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D.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必然远离法线9.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90°时,反射角也为90°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A.虚像,距离变小B.实像,距离变小C.实像,距离变大D.虚像,距离变大11.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a,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4a,则入射角为( )A.15°B.30°C.45°D.60°12.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3.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_______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谜,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所示,从A到B处分别为红、橙、黄、_______、蓝、靛、紫等色光.在B的外侧还存在_______,它能使纸币上的_______发光.14.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绿光照射时,则白纸呈_______色,红字呈_______色.15.“当地球遮住太阳的光线,月亮便走进了地球的阴影……”,这是某影片中的台词片断,他描述的是_____(填“日食”或“月食”)现象,此现象可以用光的_______原理来解释.16.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17.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18.一束光线照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光线向下与水平方向成30°角,在入射光线不变时,转动镜面使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入射光线与镜面间成_______角.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60°,若使入射光线向镜面靠近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三、解答题(共48分)21.(12分)按照下列要求画图:(1)作出图中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2)如图所示,有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3)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2.(8分)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A.光能否发生反射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__.(3)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_______.(4)接下来,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2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_______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4分)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物理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如图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正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反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不可能沿曲线传播的.25.(4分)在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的实验中,把机械表放在玻璃圆筒内的棉花上,耳朵处于筒口正上方10cm的位置,恰能清晰听见表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D C A B C D 初二物理《光现象及透镜》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如图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2.下列有关光学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物体经过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
B .光照到穿衣镜的镜面上和镜框上发生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我们看到的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 处,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
3. 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看起来没那么深啊!”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4. 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10 cm
B . 20 cm
C . 25 cm
D . 30 cm
5. 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A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正
D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正
6. 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 处,则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7. 渔民发现水中P 点有一条大鱼,现在他要用鱼叉将鱼叉中,则
A 、对准P 点叉
B 、对着P 点上方叉
C 、对准P 点下方叉
D 、以上叉法都错
8.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30cm 刻度线处,则 ( )
A.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 不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9. 如图所示,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
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的“影”的是 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 11. 一束光线穿过玻璃三棱镜的四幅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12. 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A .凸透镜的大小 B .观察者的位置 C .物体的大小 D .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 13. 关于实像和虚像。
正确的判断是 A .实像能用光屏得到,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 B .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 C .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D .由光的反射成虚像,折射成实像 14.如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 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
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A .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B .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 .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 .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平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15.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
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光屏上将 A .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 .不能呈现像,但眼睛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C .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D .没有像,但调节光屏的位置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16.要在屏上出现正的“F
”字,则幻灯片的正确的放置方法是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7. 在晚会上,节目《逗趣》中的手影表演惟妙惟肖,手影可以用 来解释;在生
活中,会看见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和水中的鹅卵石,这可以分别用 和 来解释。
一个人立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2 m 处 , 这个人在镜子里的像离他本人_____________m 。
18.一条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5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___ ___ 。
19.彩虹出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 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0.下表是丁丁在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镜面夹角的关系时得到一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你能归纳出的结论是 。
2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这点称为凸透镜的 ,该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 。
22.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填“上”或“下”)调整;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 ,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
或“右”
)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
的实像。
23.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光屏距离凸透镜为15cm 时,得到缩小的像,当光屏距离凸透镜25cm 时,得到放大的像。
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
24. 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
他看到的是 、 的虚像。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º。
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 些。
三、作图题(提醒:请用铅笔和尺规规范作图,共12分)
26.画出图中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方向。
27. 如左图所示,S /是光源S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请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28.在右图中,完成入射光线从左边射向凹透镜折射,再由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9. 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
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和调整。
用此实验可以研究: ①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②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
⑵实验时小红在玻璃板的_______侧观察(选填“左”或“右”); ⑶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⑷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⑸实验时,发现蜡烛B 不能与A 的像完全重合的可能原因是 。
⑹在利用蜡烛B 确定出蜡烛A 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的像。
30. 小刚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需要“调焦”)。
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3m 以外”。
相机拍摄时底片上成的是 、 的_________像。
下表是这架相机像距和物距的变化情况(f =35mm )。
根据表中数据,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