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_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12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

《民族大团结》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根据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两大目标导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时候可以运用“传递-接受”模式教学,对中国古代史的民族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讲授新课知识内容,让学生对新课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和运用,从而达到隔一段时间复习旧知识,减轻学生对旧知识的遗忘程度。

教材分析《民族大团结》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的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2.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3.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1.知晓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2.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民族大团结》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根据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两大目标导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时候可以运用“传递-接受”模式教学,对中国古代史的民族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讲授新课知识内容,让学生对新课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和运用,从而达到隔一段时间复习旧知识,减轻学生对旧知识的遗忘程度。

教材分析《民族大团结》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的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2.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3.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1.知晓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2.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民族大团结的概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概况和意义;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西部大开发。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积极进取、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态度,并逐步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贡献的人生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

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前置作业:“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当那优美的旋律在运动场上回荡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一、自读学习小组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提出问题: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归纳出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教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实施是有法律依据的。

史料1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7.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实施纲要》的内容被载 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C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民族地区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 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A A.文化保护传承 B.传统风俗习惯 C.基础设施建设 D.宗教信仰自由
历史解释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 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2)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3)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解放独立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政治认同。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民 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 展的兴边富民行动,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
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5.全国脱贫攻坚战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 的历史性跨越。
易错易混 1.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新中国成立前成立的,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自治区。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自 治前提是维护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4.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 族共同繁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共20张PPT)

概念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 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自治区域和自治 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 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法律依据:
1949年9月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确立下来。
讲授新课
二、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前,由 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 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 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 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旧制度下的西藏农奴
讲授新课
二、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1.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农行动。
学习难点: 西部大开发实行的意义及成果。
预习导读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3.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几级。 4.我国有几个民族自治区?最早的是哪一个?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是什么? 6.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开 发战略方面的表现。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堂练习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 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D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革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4、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A A、筹建新中国时 B、制定宪法时 C、修改宪法时 D、中共“八大”上
课堂练习
5.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 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 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A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 D ①体现民族平等 ②体现民族团结 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维护祖国统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重点内容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重点内容

第12课民族大团结重点内容
一、民族区域自治: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按照民族聚居的人
口多少
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

3. 198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
护民族团结、
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很多少
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
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通过人员、资金、技术、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
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

(3)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三、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推动了民族大团结。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2[预习导学]民族大团结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2[预习导学]民族大团结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知道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课前学习任务
学唱歌曲《爱我中华》;预习教材,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学习任务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哪几级?目前我国一共建立了几个自治区?
【学习任务四】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意义。

【学习任务五】阅读教材,归纳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情况表。

主要措施具体体现结果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央派出大量干部到民族地区加强当地的建设,孔繁森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请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他为当地发展作出的贡献。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PPT课件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PPT课件

这是什么民族? 主要分布在哪个省份? 主要信仰哪种宗教? 西藏 / 藏族 / 藏传佛教
(又叫喇嘛教)
这是什么民族? 主要分布在哪个省份? 右下图的著名歌手是谁?
苗族 / 贵州、 云南、四川 /
宋祖英
猜猜看,这是什么民族? 比较多分布在哪个省份? 他们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云南/白族/ 火把节这是什么民族? 主要分布在哪个省? 信奉什么宗教? 右上图是他们的什么节日?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

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

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傣族/ 云南/ 小乘佛教 泼水节
这是什么民族? 主要分布在哪个省份? 左下图是什么舞蹈? 黎族 / 海南 / 竹竿舞
这是什么民族? 主要分布在哪个省? 他们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
彝族/云南/火把节
每课一练
1、下列节日是哪个民族的?
雪顿节 火把节
藏族 白族、彝族、纳西族等
泼水节
傣族
古尔帮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尔邦节
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在每年回历 的12月10日,节前人们清扫庭院,准备节日的食品,清 晨沐浴焚香,到清真寺参加会礼 。图为到清真寺参加 会礼 。
返回
雪顿节意思是吃酸奶子的
节日起源于17世纪前,时间 从藏历的6月29日到7月5日结 束 。
藏族
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你如何 管理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农民群培次仁成了亿万富翁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
一家有十个兄弟,但是他们很不团结,整天 勾心斗角.一天他们的父亲拿了一把筷子,发 给每个兄弟一人一根筷子,并让他们当众折 短筷子,兄弟几个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接着父 亲发给他们每人十根筷子,再次让他们折断 筷子,可是兄弟几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 有办法做到.
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哪几级? 目前我国设立了哪几个省级自治区?
• ⑵五个省级自治区: 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home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 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 中国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 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想一想: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 哪些优
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
D 3、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 ( ) A、扩大国土面积 B、促进经济发展 C、促进人口增长 D、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议一议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怎样来维护 祖国民族团结?
履行这项义务,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就是要 做到“三个尊重”,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苗族
傣族
满族
蒙古族
朝鲜族 维吾尔族
黎族
壮族
瑶族
藏族
汉族
回族
2、比一比,赛一赛
2、你知道这些节日分别是哪些民族的吗?
1、泼水节
2、火把节 3、古尔邦节
4、雪顿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于傣历6月15日举行,相传
为纪念十二个姑娘杀死魔王,轮流抱着滚烫的魔头 泼水降温直到魔头死去,后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节日。 被泼的水越多受到的祝福就越多。
粮食 工业总产 值 5.4亿元 1581.5万 吨 5313亿元 983.9倍 7295.43 万吨 4.61倍 原油 5.2万吨 铁路通车 里程 3787千米 卫生机 构床位 5711张
1952 年 1998 年 增长
2047.24 万吨 393.7倍
13143千 米 2.5倍
393000 张 68.81倍
傣族、阿昌族、 德昂族、佤族 布朗族等
返回
返回
火把节白天饮酒,并举行摔
跤,赛马,斗牛等庆祝活动, 入夜点起篙火,燃起火把在田 间林边游行,以祈愿除虫害, 祝福健康快乐!
哈尼族、拉祜族
纳西族、傈僳族
白族、彝族等
回族、乌孜别克族
哈萨克族、保安族 塔吉克族、塔塔尔族 柯尔克孜族、东乡族 撒拉族、维吾尔族等
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 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③有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④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 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 5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及其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来 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 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关于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它的含义是什么?
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 区域自治 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 ,设立自治机关,行 少数民族人民 使自治权,由______ 当家作主,自己管 内部事务 理本民族____ 。
• ⑴三个层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翻身农奴把歌唱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课堂练习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是( B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上应坚持( A )
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B、实施经济特区的政策 C、实行完全自治的模式 D、实施大力开发西部资源的政策
这首歌表达了中 华儿女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第12课 民族平等与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民族共同繁荣 目的
说一说,比一比
你能说出哪些少数民 族的名称?
返回
民族大团结
观察地图,你发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 特点吗?
1、大杂居,小聚居
2、西部多,东部少
1、你认识下列民族吗?
西藏变化的原因在于国 家的民族政策、改革开放政 策和西藏人民的勤劳勇敢以 及祖国内地的无私援助。没 有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就 不可能有西藏的今天。
你知道吗?
A.解放前,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怎样?
B.面对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制定了什么政 策?
各民族共同发展 C.成效如何?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表
共同繁荣进步 • 意义: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______
的良好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委员步入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会议会场
返回
西藏拉萨大昭寺举行佛法大事会
为神灵而敲击的佤族《木鼓舞》
返回
2004.8第十三届中国丝绸之路 吐鲁番葡萄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Fra bibliotek开发西藏铁路
西部开发标志项目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开工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咳罗尼罗咳罗咳 咳罗尼罗咳罗咳咳罗尼罗咳罗尼罗咳罗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英姿蓬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 中华,贱夷狄,朕独爱 之如一”的观点正确吗?
返回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 • • • •
㈠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㈡新中国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具体表现:P67、P70----71 国家政治生活 ⑴政治上: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______。 ⑵习俗上: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_ __宗教信仰 __________。 民族文化 • ⑶文教上:保护少数民族具特色的____。 大民族主义 民族分裂主义 • 既反对_____ ,也反对______。 民族经济 建设项目 扶植________ • (4)经济上:安排__________,
元朝的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分为不 目的 • : 维护特权,强化统治。 同等级,当时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4个 等级。元朝中央和行省长官,地方官吏首选蒙古人, • 后果 :制造民族分歧,加深了 有缺才依次参用色目人,汉人。元朝法律规定:蒙 民族矛盾,激起各族人民的不 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 只罚他出征和赔偿丧葬费;汉人打死蒙古人,则判 断反抗和起义,促使元朝统治 死刑;汉人,南人不准私藏武器,集体打猎或集会 走向崩溃。 祭祀。由于制造民族岐视,加强民族压迫,激起各 族人民的反抗和起义,促进元朝统治走向崩溃。
品味经典 解读历史
1、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2、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唐朝的民族政策
• 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 策。 • 行政制度:“羁縻州”(设立于内地不同 的行政设施,长官都由当地人来担任,可 以世袭,政府一般不过问其内部政务,这 种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叫“羁 縻州”) • 影响:维护了国家统一,唐朝繁荣昌盛。
(2002、7、4)
返回
新疆塔里木油田
•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 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 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 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全长1956公里,翻越唐 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 拔5072米,经过海拔 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 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 公里以上。沿线地质复 杂,滑坡、泥石流、地 震、雷击等灾害严重,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 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 设的“三大难题”。
横看伊拉克民族灾难
自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伊国内的 混乱局面却并没有改观,民众困苦异常。
喜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国力兴盛,百姓安居乐业,载歌载舞!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什么时候民族关系和睦,政治就会稳定,经济就 会获得发展 •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 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 • 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是每个公 民的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