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作业五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知识点

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知识点-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知识点永春三中苏碧珍一、知识构建二、知识链接1、遗传规律的实验思路(假说——演绎法):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理论解释(作出假设)测交实验(验证)实质(得出结论)2、遗传基本定律的适用范围:①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②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③细胞核遗传④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且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源染色体上(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的条件:①所研究的每一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②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③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4、遗传的基本规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
5、细胞质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单的,无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机而不均等(MI和MII的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原核生物细胞二分裂过程中,拟核中基因均等分配,质基因随机不均等分配6、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若只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则同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性染色体的特殊性,描述子代表现型时要包括性别7、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①测交法(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比值为1:1)②自交法(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比值为3:1)③花粉鉴定法(不同基因型的花粉与特定物质作用会呈现出不同的两种颜色,且比值为1:1)8、利用遗传规律鉴定某一个体基因型时,植物可以用测交,也可以用自交,但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来说,自交更简便易行;动物只能用测交9、遗传学上用豌豆、玉米和果蝇作实验材料的优点:豌豆:①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传粉,便于自交;②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分析;③生长周期短;④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玉米:①雌雄同株,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不同部位,便于杂交;②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分析;③生长周期短;④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果蝇:①容易饲养,繁殖快;②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③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分析10、判断性状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本思路是:一般采用自交法或杂交法,按孟德尔遗传规律推测实验结果(表现型种类及比例),若实验结果与推测相同,则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若实验结果与推测不同,则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11、判断常染色体遗传还是X染色体遗传,主要依据二者区别,基本方法有多种,但一般是: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交配,若后代雌性个体都是显性性状,雄性个体都是隐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中雌性个体出现隐性性状或雄性个体出现显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遗传的一个重要特征——显雄隐雌杂交,后代“雌象父雄象母”。
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包括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定律等,这些定律描述了 遗传因子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的行为。
孟德尔定律的实验证据
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等,孟德尔证明了这些定律,为 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
1 2
连锁与交换定律简介
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描述了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 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基因重组的过程。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相同的 基因型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表现型。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表现型可以用来推断基因型。
基因互作与性状的表现
基因互作是指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会影响性状的表现。
基因互作可以分为显性与隐性、互补与叠加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基因互作 会导致不同的性状表现。
基因频率的变化会导致种群遗传特征的改变,进而 影响生物的进化方向。
生物进化中的基因流动
01
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基因的交流,它可以通过迁徙、 交配等途径实现。
02
基因流动有助于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促进生物的适应性 进化。
03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基因流动可以导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进而形成新的物种。
连锁与交换定律的要点
包括基因连锁、交换率等概念,这些概念有助于 理解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
3
连锁与交换定律的实验证据
通过果蝇杂交实验等,科学家证明了基因连锁与 交换定律,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遗传规律的理解。
基因突变的规律
基因突变简介
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的一种不 稳定状态,它可以导致基因结 构的变化,进而影响生物体的 表型。
物种形成与遗传规律
01
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过 程,它是指一个物种经过长时 间演化逐渐形成另一个新物种 的过程。
遗传的规律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遗传的规律与应用知识点总结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的是物种在传递基因信息的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与模式。
遗传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生物个体特征的形成和多样性的产生机制,并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对遗传的规律与应用进行总结,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 基本遗传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和基因互作规律等。
1.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又称为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主要包括单一性规律、二倍体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单一性规律指出在同一性状的配子组合中,个体表现出双亲中某一特征的比例是3:1。
二倍体规律说明杂合子与纯合子交配,其子代个体的比例为1:2:1。
自由组合规律则表明不同基因间相互独立自由组合传递。
1.2 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主要包括连锁不平衡规律、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以及性染色体遗传规律。
连锁不平衡规律指出若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则它们在同一体细胞中会被连锁传递。
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说明染色体显性基因会直接表现在子代个体中,而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子状态下才会表现。
性染色体遗传规律主要涉及到X连锁和Y连锁基因的传递。
1.3 基因互作规律基因互作规律描述了不同基因在表现型上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现象。
基因互作形式包括基因抑制、基因增强和基因互补。
2. 遗传的应用遗传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农业、医学、畜牧养殖等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遗传应用领域和方法:2.1 农业遗传应用农业遗传应用主要通过选育和改良农作物品种,以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等。
这些方法通过选择或引入具有有益特征的基因,改良农作物的性状和品质。
2.2 医学遗传应用医学遗传应用主要涉及到遗传疾病的诊断、预测和治疗。
常用的方法包括遗传咨询、遗传检测、基因治疗等。
通过了解个体的遗传信息,可以提前预测某些遗传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2.3 畜牧养殖遗传应用畜牧养殖遗传应用主要通过选择繁殖育种,提高畜禽的品质和产量。
专题复习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练习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练习永春三中苏碧珍(一)、单选题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自由组合是指A.两亲本间不同基因的组合 B.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的组合C.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有一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
已知一株开紫花的植物自交,后代开紫花的植株180棵,开白花的植株142棵,那么在此自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组合方式有多少种A.2种B.4种C.8种D.16种3.基因型为Aa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可能是A.精子:AX B、aX BB.精子:AX B、aX B、AY、aYC.卵细胞:AX B、aX BD.卵细胞:AX B、aX B、AY、aY4.某植物为显性类型且为异花授粉,采下该植株上的一粒种子,发育成的个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可能是显性纯合子②可能是隐性纯合子③可能是杂合子④肯定是杂合子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在香豌豆中,花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只有当C、R两个基因共同存在时花色才为红色。
一株红花香豌豆与一株基因型为ccRr的香豌豆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则这株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杂合的红花植株占总后代植株的A.1/10B.1/8C.1/9D.1/26.人类的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父亲正常,生下四个孩子,其中一个正常,两个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A.三女一男或全是女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C.三女一男或两女二男 D.三男一女或二男二女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色盲的男孩和一个正常的女孩。
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纯合体的几率为A.1/4 B.1/6 C.1/8 D.1/169.8.如果某男患病,则可推知其母亲及女儿都有此病,那么该病的致病基因是A.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C.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D.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9.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
2020届 二轮复习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7)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定及应用 作业 (全国通用)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五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7)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定及应用1、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4为患者,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不考虑突变)A.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I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B.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3基因频率D.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II3产生含致病基因卵细胞的概率是1/32、下列遗传系谱图中,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B或者b表示,分析正确的是()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Ⅲ9甲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Ⅰ1C.Ⅳn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3/8D.调查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选择在患者家系中进行3、如图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G表示显性基因,g表示隐性基因)在两个家族中的遗传系谱,其中,Ⅱ9不携带致病基因,Ⅲ14是女性。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B.Ⅲ14的基因型是GG或GgC.在Ⅲ13的直系血亲中,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是Ⅰ2和Ⅱ7D.Ⅲ13和Ⅲ14所生的后代中无患者4、下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Ⅱ3是杂合子C.Ⅱ5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D.Ⅰ2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5、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
以下是对该系谱图分析得出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由8和9→12可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8和9属于近亲结婚,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C.1号个体可能是携带者D.若家族中14与一携带者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36、下图是人类某些遗传病的系谱图,不涉及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根据图谱做出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图谱①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图谱②肯定是显性遗传病C.图谱③一定不是细胞质遗传病D.图谱④一定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的某遗传家系图,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且I4无乙病基因。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练习1 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 练习1: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 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 病因子用a表示。 病因子用a表示。
显性” 隐性” (1)白化病是 隐性 (填“显性”或“隐性”)遗传 Aa ,Ⅱ2的遗传 图中Ⅰ 病。图中Ⅰ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a 。 因子组成为 图中Ⅱ (2)图中Ⅱ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Aa或AA , 或 Ⅱ1为纯合子的几率是 1/3 。 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 (3)若Ⅱ1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的儿子为白化病 人的几率是 1/6 ,生一个白化病儿子的概率是 1/12 。 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 (4)若Ⅱ1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 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 1/8 。
基因型种类 表现型种类 表现比
知识拓展
1、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判断
显性 B为 隐性; , B,则 若A × B B,则A为 隐性 ,B为 显性 ; 自交,后代只有A, A,则 若A自交,后代只有A,则A为 纯合子 ,不能判断出
若A × B A,则 A,则A为 显隐性; 显隐性; 若A自交后代既有A,又有B,则A为 显性 , B为 隐性 自交后代既有A,又有B,则 A,又有B, 。
表现型和基因型以及它们的关系 表现型=基因型 环境 表现型 基因型+环境 基因型
(1)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2)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 (3)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 相同。 相同。
D
A 3/8
B 1/2
C 1/4
D
1/9
[变式]在香豌豆中,只有当C、R两个基因同时存在 变式]在香豌豆中,只有当C 花色才为红色。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时, 花色才为红色 。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 基 因型为CcRr的香豌豆自交, CcRr的香豌豆自交 因型为CcRr的香豌豆自交 , 后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 植株之比接近于 ( D) A .1 ∶1 B .4 ∶3 C .3 ∶1 D .9 ∶7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表型和基因的传递。
通过遗传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形态特征以及物种的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显性与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和杂合等概念。
1.孟德尔的遗传定律19世纪的奥地利僧侣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大量的实验观察,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
这些定律包括:1.1 第一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是关于基因的分离和独立遗传的。
他观察到在有性生殖中,父母的基因会分别传递给子代,在子代的配子形成过程中,基因会分离,并且每个配子只能携带一个基因。
1.2 第二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是关于基因的随机组合和分离的。
他观察到不同基因的组合和分离是随机的,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是独立进行的。
1.3 第三定律:孟德尔的第三定律是关于基因的优势和显性的。
他发现一些基因在表型上表现出来,而另一些基因则被掩藏起来,这种现象被称为显性与隐性。
2.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基因型是指生物体内部基因组成的基因型型谱,表型则是指基因组成的生物体外部组织结构和功能。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1 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表现完全相同,例如AA或aa;杂合子则是两个基因不同的个体,例如Aa。
纯合子之间的杂交后代属于杂合子。
2.2 显性与隐性:显性基因指在表型上表达出来的基因,隐性基因则被掩藏起来。
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显性基因会在表型上显示出来。
3.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个基因位点上,不同的基因可能存在多个形式。
这些不同的形式可以决定物种的遗传特征和多样性。
3.1 常染色体等位基因:在非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上,不同的基因形式可以决定个体的遗传特征,如眼睛的颜色、血型等。
这些基因可以是多态的,即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形式。
3.2 性染色体等位基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上也存在不同的基因形式,例如决定人类性别的X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
遗传的规律与应用

倡导多元文化和包容性,尊重每个人的基因特征 和遗传背景,减少歧视和偏见。
相关法规政策解读
国际法规和政策
国际社会已制定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来规范遗传技术的 应用,如《人类基因组宣言》等。
国家层面立法
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遗传技术的研发、应 用和管理进行规范。
行业自律和规范
相关行业组织也制定了一系列自律规范和标准,以促 进遗传技术的健康发展。
代谢工程育种
通过改变微生物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 或调控因子,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或
改变产物类型。
基因工程育种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 微生物细胞,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重 组菌株。
适应性进化
模拟自然环境下的进化过程,通过连 续传代培养,使微生物逐渐适应特定 工业环境,提高生产性能。
酶工程在工业生产中应用
遗传的规律与应用
汇报人:XX 2024-01-26
目录
• 遗传基本规律 • 遗传在生物进化中作用 • 遗传在医学领域应用 • 农业领域中的遗传应用 • 工业领域中的遗传应用 • 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探讨
01
遗传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 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持竞争优势。
协同进化与共生关系
01
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现象。这种协 同进化可以表现为互利共生、竞争和捕食等关系。
02
共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协同进化现象,它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在长期的进 化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促进物种之间的共 同进化和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作业五(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1.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子的比例A.自交、杂交、自交B.自交、测交、测交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2.下列关于遗传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叙述正确的是()A.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B.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的性状不同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非等位基因也一定会发生自由组合D.纯合子aabb(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减Ⅰ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3.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
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
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A.7∶6∶3 B.9∶2∶1 C.7∶2∶1 D.25∶10∶1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提出问题”环节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D.孟德尔运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找出规律5.ABO血型是由I A、I B和i三种血型基因所决定,血型基因位于第9对同源染色体上。
由于I A、I B是显性基因,i是隐性基因,所以第9对染色体只要一条带I A基因,无论另一条染色体相应位点上是I A,还是i基因,都表现为A型血。
O型血则必须是第9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是i基因。
如果第9对染色体上一条带I A基因,另一条带I B基因,就表现为AB 型血。
如果一对配偶男方为A型血,女方为O型血,则他们子女的血型()A.可以与母亲或父亲都不相同B.可以出现AB型或B型C.只能出现A型D.可能出现A型或O型6.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
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A.13∶3 B. 9∶4∶3 C. 9∶7 D.15∶17.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组成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8. 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两种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A.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控制的B.荞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C.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D.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9.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演绎的内容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10.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白∶粉∶红,3∶10∶3B.白∶粉∶红,10∶3∶3C.白∶粉∶红,4∶9∶3D.白∶粉∶红,6∶9∶111.已知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然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一定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12.用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亲本小麦进行杂交,所有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遗传定律,则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A.8和27 B.4和9 C.8和18 D.16和3613.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
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14.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15.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16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16.某自花受粉植物的株高受第1号染色体上的A、a、第7号染色体上的B、b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C、c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作用效果相同,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该植物会在基本高度8 cm的基础上再增加2 cm。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本高度8 cm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B.控制株高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株高为14 cm的植株基因型有6种D.某株高为10 cm的个体在自然状态下繁殖,F1应有1∶2∶1的性状分离比17.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
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A.13∶3 B. 9∶4∶3 C. 9∶7 D.15∶118. 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两种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A.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控制的B.荞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C.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D.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19.某基因型的植物个体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为正交)。
则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原因可能是甲为父本产生的AB雄配子一半没有活性B.正交的结果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可以通过甲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否9:3:3:1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是由于乙产生的配子类型的差异20.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开紫花。
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 9∶7。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B.F1测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C.F2的紫花中纯合子占1/9D.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21.右图所示为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此细胞中基因a一定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C.此细胞继续分裂可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D.此动物的体细胞最多可含有四个染色体组22.摩尔根曾经将一对红眼果蝇交配,F1中出现了白眼果蝇。
若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A.13:3 B.5:3 C.3:1 D.7:123.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都是细胞发育而来B.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萨克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24.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的复制只发生在分裂间期,复制的场所只能是细胞核B.一个基因转录时其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控制豌豆红花和白花的基因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25.下面是关于高等动物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几率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D.♀、♂配子彼此结合的几率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26.有性生殖的后代表现多样性的原因不包括()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B.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D.受精时只有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27.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正在正常分裂的人类细胞,发现该细胞不均等缢裂,且染色体己经分成了两组。
关于每组染色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没有染色单体 B.没有2条X染色体 C.没有Y染色体D.没有同源染色体28.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过程分别表示()A.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受精作用B.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受精作用,减数分裂C.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D.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29.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
现已知控制鸡的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分别是B和b,位于Z染色体上。
为了尽早且准确地知道小鸡的性别,应选用()A.非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B.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C.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D.非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30. 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但易感锈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