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 2

合集下载

浅析唐传奇中的女性悲剧形象

浅析唐传奇中的女性悲剧形象

浅析唐传奇中的女性悲剧形象目录摘要 (2)Abstract (3)前言 (4)一.霍小玉悲剧形象产生的社会舞台 (4)1.1.唐朝封建门第制度 (4)1.2文人士子狎妓之风 (5)1.3婚姻背后的家族利益 (5)二.悲剧性格的形成 (6)三.霍小玉的悲剧精神 (7)四.结语 (7)五.参考文献 (8)六. 致谢 (9)摘要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典型,它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妓女的残酷迫害,并对妓女的遭遇寄予深厚的同情,面对破灭的爱情悲剧,霍小玉奋起反抗命运,不惜以命相偿,得到灵魂的洗礼和精神上的升华,尽管她识人不明,以致伤及无辜,但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一个凄凉惨烈极具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同时也揭示了等级制度对个体幸福的扭曲和摧残,具有更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霍小玉社会舞台悲剧性格悲剧精神AbstractHuoXiaoYu love legend in tang dynasty is typical representative women in the novel, it accused the feudal society’s brutal persecution , prostitutes and a deep sympathy and female encounter . In front of the love tragedy burst, HuoXiaoYu unwilling abandoned the cruelty of reality, rebelled against fate , at their pay, get soul baptism and spiritual sublimation , though she is unknown, narrow-minded and so innocent, but she is a dare to love dare hate woman, a sad tragic extremely tragic images of women. Reveals the hierarchy team the distortion and destruction of individual happiness, with deeper tragedy implication.Key word:HuoXiaoYu ,Social stage,The tragic character,Tragedy spirit .前言唐传奇是我国文言小说创作中的一座巍峨的高峰,它从魏晋南北朝内容琐杂、篇幅短小的志人和志怪小说中脱颖而出。

浅谈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

浅谈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

1 复仇 女性 总特 点 及 各 自独 特 之 处 .
唐 传 奇 中女 性 的 复 仇 行 为 不 仅 符 合 儒 家 伦 理 道 德 要 求 , 且 也 符 合 流 传 于 民 间 的恩 仇 必 报 的观 念 。这 些 而 复 仇 女 性 的 身 份 地 位 都 不 算 高 : 小 玉 虽 名 为 霍 王 之 霍
被 害死 的亲人报 仇 。这 些女性 为复仇 所做 的 无所畏 惧 的行 为体 现 了唐 代 女 性 的 大胆 、 泼 的性 格 以 活 及她 们 受唐代 社会 风 气影响形 成 的独立 和 自主意识 。
关键 词 : 复仇 文化 ; 女性 地位 ; 尚武 意识 ; 社会 风 气
中图分 类号 :274 I0 .
软禁 “ 年 ” 没 有 自杀 , 等 的 就 是 复 仇 的 机 会 , 惜 逾 都 她 可
复 仇 计 划 失 败 了 , 样 一 来 , 者 妇 就 失 去 了苟 活 的 意 这 歌 义 , 以选 择 了 白尽 。小 娥 和歌 者 妇 她 们 为 了复 仇 可 以 所
军 的一 个 侍 妾 , 们 属 于 社 会 中 的 下 层 群 体 ; 小 娥 、 她 谢
女 , 她 实 际 身 份 是 一 个 低 贱 的 妓 女 , 飞 烟 是 功 曹 参 但 步
样 多 的机 会 进 行 详 细 的复 仇 布 置 和 计 划 , 一 能 做 的 就 惟 是 假 装 “ 然 接 待 , 甚 婉 娈 ”, 到 仇 人 没 有 防 备 的 时 欣 情 等 候 将 他 杀 死 , 后 她 “ 帅 欲 刺 之 ” 不 想 “帅 惊 逸 而 最 擒 却 逃 ”, 自己 因为 复 仇 未 成 而 “白断 其 颈 ” 歌 者 妇 被 大 帅 。
实 的 能 力 来 实 现 她 们 复 仇 的 愿 望 。谢 小 娥 和 歌 者 妇 这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唐传奇的女性形象浅析魏同學汉语言文学中文1211班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唐传奇小说以其极高的艺术成就备受人们喜欢。

而唐传奇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对女性形象的刻画。

那些女性形象值得我们深深地品读。

唐传奇对女子的关注首先着眼于外貌形象,唐传奇中的女性一般说来都具有绝好的容貌,杨贵妃:“鬓发腻理,纤撤中度,举止闲冶”“光彩焕发,转动照人”;霍小玉“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李娃“明眸皓腕,举步艳冶,……触类妍媚”;而任氏的美则是“娇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艳,殆非人世所有”。

唐传奇中的多篇作品集中地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女子的美貌,给读者奉献了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

若只是停留于女子表面美貌的描写,未免会落入肤浅的趣味。

唐传奇更进一步赋予作品中女子以诗的爱好和才情。

霍小玉“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一听说“丽词嘉句,时谓无双”的李益的大名,顿时“非常欢惬”;柳氏“喜谈谑,善讴咏”,仰慕秀才韩诩的“诗名”,认为“韩夫子岂长贫贱者乎”;莺莺和飞烟传递爱情信息时仰仗一张张诗笺,莺莺的诗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至今仍广为传诵。

诸如此类的描写,使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更多地带有美人芳草的韵味。

它体现了对世俗污淖的一种超越,对女性风神的一种塑造,对低级言情文化的一种否定。

诗才只是智慧的一部分,唐传奇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女子的诗才智慧,也向我们展示了女子在其他各方面的智慧。

她们对于事情往往有着洞悉的认识。

例如霍小玉在与李益“极其欢爱”的“中宵之夜”时,便清醒地认识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

今以色爱,托其仁贤。

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在李益即将赴任离别时,又再一次认识到“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媾,固亦众矣。

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

盟约之言,徒虚语耳”,最后结局果不幸被霍小玉言中,李益负心抛弃了她。

谢小娥为了替亲报仇,将自己女扮男装,“已二岁余,竟不知娥之女人也”,只有足够的智慧才能使小娥的身份隐蔽这么长时间。

唐传奇繁盛期爱情作品中叛逆女性形象探析[权威资料]

唐传奇繁盛期爱情作品中叛逆女性形象探析[权威资料]

唐传奇繁盛期爱情作品中叛逆女性形象探析[权威资料] 唐传奇繁盛期爱情作品中叛逆女性形象探析摘要:繁盛时期的唐传奇成就最高的是爱情传奇,这些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大胆豪放而又叛逆的经典女性形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唐代女性独立意识增强、律法认可女性此类行为、社会包容女性违礼行为等因素促成。

关键词:唐传奇繁盛期女性形象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大和繁荣,市民阶层也逐步兴起,社会审美趣味随之转向通俗文学,变文、俗讲大为兴盛,对传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唐代科举考试的行卷、温卷之风对传奇的发展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加之唐传奇自身的发展,到了中唐和晚唐前期,唐传奇达到鼎盛,其创作数量“都分别超过了唐代前期同类作品的十倍以上,而且,其中包括了不少佳作和杰作……代表了传奇小说的最高成就”。

此时,唐传奇已完全成熟,各种题材类型也大体形成。

这一时期的唐传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创作主流,出现了许多以“传”命名的经典,刻画了一系列艺术形象,有帝王妃嫔,有贵族官僚,有著名的诗人,有应考的举子;有艺人,有商贾,有豪侠义士,有纨绔子弟,有闺秀,有妓女……以至当时在都市杂居的胡商,也一再出现过,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登基做皇帝,这种惊天壮举促使当时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使当时女性世界的女权意识大涨,文人对女性的关注度大大提升。

对唐传奇创作而言,女性形象也成为这一时期传奇小说人物塑造的重点。

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因为中唐传奇中灿烂多姿的女性形象,才成就了唐传奇的辉煌,也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一、中唐爱情传奇中叛逆女性形象类型就女性角色来看,中唐时期的传奇中女性类型丰富多彩,经典形象更是生动饱满、熠熠生辉。

其中,最为鲜明、独特,受到后世关注的当属爱情传奇中特立独行,具有叛逆性格的一类女性。

1.大胆追求幸福生活者在唐代,女性在爱情婚姻方面有相对的自主性,虽不能完全自由婚恋,但比起其他封建王朝,唐代女性在面对真爱时大多是勇敢、执着、大方的。

唐传奇中女侠形象浅析_曲敏佳

唐传奇中女侠形象浅析_曲敏佳
三、刺客型
刺客,所以在尼姑“乞取此女”时,疼爱女儿的父亲当然是大怒。 盛怒未消,隐娘还是被神尼偷走了。可见,隐娘的消失是有必然 性的,是不以她自己和她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的。
年龄小、单纯、聪慧、离开亲人是她能练习武艺最终成为刺 客的先决条件。其次,五年与世隔绝的苦练是她成为一个武艺高 强的刺客的必要条件。在神尼的训练和帮助下,聂隐娘的功力疾 速增长,手持“宝剑一口”一年内飞檐走壁,两年中可刺猿猱虎 豹,三年鹰隼无不中,第四年便可取人首级而无人察觉,第五年 为民除害的行刺一大官后,术成还家。拥有一身好的武艺是行侠 仗义又不受伤害的保障,最能见出聂隐娘武功高强的地方应该 是她保护刘昌裔战胜精精儿和妙手空空儿的自如。作者是从描 写“空空儿之神术,人莫能窥其用,鬼莫能蹑其踪。能从空虚入冥 莫,无形而灭影”[2]898 这样的侧面来描写聂隐娘的,具有神力的妙 手空空儿非但没有伤到刘昌裔还羞愧地逃跑了。聂隐娘是个性 最鲜明的刺客的代表,她不但具备一般刺客所具有的侠肝义胆、 有勇有谋,而且有远见。她深明大义地投靠了神明仁义的刘昌 裔;在刘死后又不远千里至起灵柩前,恸哭而去,体现她知恩图 报的情义;她还怜爱儿童不乱杀无辜,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女刺 客。
复仇型的典型人物是李公佐《谢小娥传》中的女主人公谢 小娥和薛用弱《贾人妻》中的贾人妻。谢小娥的形象十分鲜明, 作者从不同侧面把她的刚烈与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估 客女”和“商人妻”,她是极为普通的;作为十几岁的女子,她是 弱小的。但她的信念、意志和行为却投射出一种强大的人格力 量,这都源于她心中刻骨铭心的仇恨。谢小娥一家以水上经商 为生。婚后一年,在一次经商中,遇见水盗,丈夫和父亲都被杀 害,谢小娥当时只有十四岁,她也身受重伤,落入江中。脱险后, 沿途讨饭来到父亲与丈夫的遇难之地,要为父亲和丈夫复仇。 她女扮男装往返于江上,查访仇人,后来终于找到仇人,并伪装 成佣工受雇仇家而伺机报了仇。文中谢小娥的坚强是一种富于 女性特色的坚强,是有别于男性阳刚的柔性的勇敢。如作者初 遇小娥,寻访其遭遇的时候,“小娥呜咽良久”[2]95;当作者揭开谜 底,她是“恸哭再拜”;忍辱负重在申兰家帮佣,见到被掠夺的自 家财物,小娥“未尝不暗泣移时”。小娥的“呜咽”、“恸哭”、“暗 泣”都是一个背负深仇大恨女子的正常表现。一边是女性的悲 哀,一边是坚毅的复仇。巨大的反差集于一身,彰显了一个弱女 子身上铿锵的刚性之美。《贾人妻》也同样是借男人作掩护从而 达到真正为亲人报仇的目的。复仇的任务一旦完成,就远走高 飞了,临走时杀死亲生之子“以绝其念”。这类女侠,已完全不同 于传统意义上的受制于三纲五常的闺阁女子,她们凭借自身的 才智与能力跃身于男性之上。

梦幻_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

梦幻_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被称为“史才”与“诗笔”的结合,题材较广,其中又以爱情传奇成就最大。

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是唐传奇的积极思想意义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可歌可叹的女性形象。

透过男性话语权下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我们能真切地感觉到:有唐一代,妇女的个性意识的确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不能摆脱时代给予她们的悲剧命运。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这种艺术“借激起怜悯和恐惧来达到这些情绪的净化。

悲剧通过让人面对困难的任务而唤醒人们的价值感。

悲剧给人充分发挥生命力的余地,而在平庸的现实世界里,人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真正进入悲剧情景的观众,从主角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的是“人类”在不可预测的命运之手中的软弱与无助。

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无论其出身、性格、际遇有何异同,都未能摆脱注定的悲剧命运,成为亚氏悲剧理论的典型印证。

一、青楼女子对尊严与爱情的追求青楼女子的形象,从唐传奇到元杂剧再到明清戏曲,一直很受偏爱,是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之一。

王学玲在《古典诗歌中“妓女”形象的运用及转变——以李白为例的讨论》一文中指出:在近五万首的唐诗中,有关妓女的篇章就有二百五十多首,“可见妓女形象的运用构成了唐诗中极有风韵和魅力的一部分”。

与诗歌相比,小说的表现力量要强得多了。

中唐三大爱情传奇中,《李娃传》、《霍小玉传》的主人公都是青楼女子。

在男尊女卑、礼教大防的传统社会中,妓女向来遭受鄙视和轻忽,尤其是自命清高的士大夫总是视之为妖魔祸水而痛加挞伐,可同时,她们往往又是文人骚客喜闻乐道的话题。

这一方面与唐代社会的特点有关,在当时繁华都市中,青楼兴盛,士子常流连于此,因而产生许多风流故事;另一方面,由于婚姻关系通常并非因两情相悦而形成,所以文学中所表现的较为自由的恋爱,大抵是在婚姻以外,而唐代的文学繁荣又造就了青楼女子的才貌双全,自然成为文人骚客倾诉、宣泄的最佳对象。

浅析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 2讲解

浅析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 2讲解

浅析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复仇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也是作为人的一种本能行为。

复仇文化源远流长,复仇现象也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延续,当道德伦理和法律产生冲突的时候,不同时代也有着不同的结局。

唐传奇是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一枚璀璨的明珠,其中描写复仇女性的文篇被读者所熟知。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受少数民族的影响,思想活跃开放,女性比较独立自主,女性作为“人”的意识慢慢觉醒。

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也呈现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她们在仇恨面前选择勇敢面对而不是软弱屈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自己或为亲人报仇。

唐传奇中这些复仇女性的刚毅、勇敢、坚贞和卓绝的忍耐力将古代女性刚强豪迈的一面展现地淋漓尽致,她们在面对迫害时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体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难得的觉醒,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增添了另一种魅力。

一、复仇母题的产生《山海经》中记载,“神话传说中的复仇故事构成了华夏民族复仇文化的母题,集中体现了沉积在民族心理深层中的‘大仇不报,死不瞑目’的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在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初期,有很多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在这些神话传说中就有着女性复仇的出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正是如此,女性一旦违背社会一贯所遵从的伦理道德去复仇时,才更具有传奇性。

《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的故事描述的就是精卫向大海复仇的故事。

一个年轻的女子,有着“将以填大海”的意志,可见仇恨之深。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是对吞掉其生命的自然的无声的反抗和复仇。

这一时期的复仇文学仅限于神话中,原始人受“死后有灵”的观念的支配,复仇带有集体的性质,维护部落的利益和荣誉是每个成员的义务,因此部落里的每个成员都担负着复仇的神圣使命。

而且复仇的范围也是波及整个氏族,不局限于个人,个性复仇多被忽视。

当时国家尚未形成,法律更无从谈起,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捍卫,因此氏族家族复仇、私人复仇也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了。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演变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演变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演变唐传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其中描绘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在唐传奇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从宫廷女子到凡人女性,她们展现了不同的性格、命运和命运。

通过对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关注和态度,也可以对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唐传奇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具有鲜明的特点。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宫廷女性和凡人女性两大类,每一类女性形象都有着不同的身份、性格和遭遇。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这些女性形象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和态度。

我们来看看唐传奇中的宫廷女性形象。

在唐传奇中,宫廷女性形象往往是充满了权谋、爱情和悲剧的。

她们通常是贵族或皇室成员,拥有高贵的身份和丰厚的财富,但她们的命运往往受到宫廷政治和家族利益的影响。

在这些宫廷女性形象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杨贵妃。

杨贵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她被描绘为美丽、聪明、娇媚,深得唐玄宗的宠爱。

由于政治斗争和宫廷惊变,杨贵妃最终走上了悲剧的命运,成为了一代传奇。

除了杨贵妃,唐传奇中还有许多其他宫廷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同样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

这些宫廷女性在作品中往往被描绘为聪明、机智、美丽,但她们的生活却受到种种限制和压力。

她们往往需要在宫廷权谋和家族利益之间挣扎,努力谋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但最终往往不是她们想象的那样。

这些宫廷女性形象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也展现了她们在宫廷政治中的特殊地位和角色。

与宫廷女性形象不同,唐传奇中的凡人女性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凡人女性通常是普通百姓或市井小民,她们的命运同样充满了风风雨雨,但她们的性格和命运更加接近现实生活。

在唐传奇中,凡人女性形象往往是勇敢、坚强、善良的,她们在作品中展现出了坚韧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追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杜丽娘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女子,她勇敢地为自己的爱情追求而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代传奇的爱情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复仇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也是作为人的一种本能行为。

复仇文化源远流长,复仇现象也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延续,当道德伦理和法律产生冲突的时候,不同时代也有着不同的结局。

唐传奇是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一枚璀璨的明珠,其中描写复仇女性的文篇被读者所熟知。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受少数民族的影响,思想活跃开放,女性比较独立自主,女性作为“人”的意识慢慢觉醒。

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也呈现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她们在仇恨面前选择勇敢面对而不是软弱屈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自己或为亲人报仇。

唐传奇中这些复仇女性的刚毅、勇敢、坚贞和卓绝的忍耐力将古代女性刚强豪迈的一面展现地淋漓尽致,她们在面对迫害时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体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难得的觉醒,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增添了另一种魅力。

一、复仇母题的产生《山海经》中记载,“神话传说中的复仇故事构成了华夏民族复仇文化的母题,集中体现了沉积在民族心理深层中的‘大仇不报,死不瞑目’的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在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初期,有很多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在这些神话传说中就有着女性复仇的出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正是如此,女性一旦违背社会一贯所遵从的伦理道德去复仇时,才更具有传奇性。

《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的故事描述的就是精卫向大海复仇的故事。

一个年轻的女子,有着“将以填大海”的意志,可见仇恨之深。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是对吞掉其生命的自然的无声的反抗和复仇。

这一时期的复仇文学仅限于神话中,原始人受“死后有灵”的观念的支配,复仇带有集体的性质,维护部落的利益和荣誉是每个成员的义务,因此部落里的每个成员都担负着复仇的神圣使命。

而且复仇的范围也是波及整个氏族,不局限于个人,个性复仇多被忽视。

当时国家尚未形成,法律更无从谈起,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捍卫,因此氏族家族复仇、私人复仇也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了。

这个时期复仇文学母题的发轫,为后代复仇文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成期的复仇文学主题受到了复仇原始心态和文学主题意识的影响,还增加了其他类型的复仇母题。

如表现家国之仇的《无衣》、向自然力量复仇的《鲧禹治水》、社会文化复仇的《离骚》,还有战国时期的侠士复仇。

复仇母题的文学创作形式被《离骚》、《诗经》及史书如《春秋》等接受。

随着氏族的解体,群体性复仇衰退,个体成为复仇的主要承担者。

值得一提的是,先秦儒家在孔子所提倡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的影响下,确定了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复仇观。

儒家传统思想对复仇意识的肯定,对中国古代复仇文学母题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秦汉以后,法制逐渐发展起来,至中国走向自觉的魏晋时代,国家法律禁止复仇,但是在文人的笔下复仇文学并没有因此走向灭亡,复仇文学和法律处于想抗衡的地位,在复仇文学中,情理法的冲突也愈加突出。

从西汉末年开始,复仇文学又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冲击,以慈悲为怀的教义教规并没有阻挡人们的复仇欲望,复仇的正义性无法泯灭。

这一时期,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和其深刻的复仇欲望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一名男子,宫刑是何等耻辱,司马迁之所以在耻辱中苟且偷生,就是要为自己洗却冤屈,抒发心中的悲愤之情。

在《报任安书》和《自序》中司马迁两次强调,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至“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包括“《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他反复强调这些正是要说明自己写《史记》也是为了疏导自己心中的郁结,引起后人的同情。

司马迁的心态和孔子“后世知丘者以《春秋》”的“立言”文化复仇心态是很相似的。

汉末魏晋时期,社会混乱,多国纷争,而且汉代复仇风气的流传。

民间私自复仇的事件大大增加,此时女性作为复仇的主体真正登上历史的舞台,对于女性复仇的咏叹真正揭开了中国复仇文学主题的帷幕。

皇甫谧《列女传》中记录赵娥亲复仇也非常详细,赵娥亲的父亲被恶人李寿所杀,娥亲有弟弟三人但却突遭横祸,得瘟疫而死。

赵娥亲为报仇声色不露:“外若无意者,内潜思无方。

”李寿亦暗自高兴认为没有人会复仇,赵娥亲一个弱女子不值得担心。

但是这更激发了娥亲的复仇之心,“阴市明刀,狭长持短,昼夜哀酸,志在杀寿”,终于亲手杀死仇人,为父亲报仇雪恨。

汉晋时代以孝治天下,复仇总是为父尽孝的极致,当娥亲的弟弟都去世后,娥亲义不容辞的地担起了报父仇的重大使命。

二、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往往是依附于男人而生存的,社会地位低下。

女性要恪守妇道,女性作为“人”的意识也无从谈起。

在唐传奇中,有这样一群女性,通过自己勇敢、坚毅的复仇举动表现出了女性面对仇恨无所畏惧的勇气。

以柔弱为代名词的女性,站出来复仇,为自己正当的人身权利而战斗。

这是对封建社会最为直接和强烈的反抗。

唐传奇中描写女性复仇的作品比较多,如《谢小娥传》、《崔慎思》、《贾人妻》、《歌者妇》、《上清传》、《荆十三娘》、《张景先婢》、《严武盗妻》、《霍小玉传》等作品。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她们不仅拥有美丽的容貌、聪明的头脑、过人的胆识,而且有着忍辱负重、刚毅果敢的可贵品质。

许多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好品格在她们身上亦有展现,如善良、忍耐、贤惠,只是在仇恨面前她们选择了举起复仇的利刃,懂得为自己争取。

在唐传奇中,女性复仇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她们的复仇动机有所不同1、为爱恨离愁报仇这一类的代表作是《霍小玉传》。

蒋昉笔下的霍小玉是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一个女性形象,因为男子的背信弃义复仇。

她“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史书,无不通解”。

她有着特殊的经历,本是千金小姐,如此高贵的出身使她精通诗书礼乐,容貌美丽、性格温婉动人。

是一个温柔、善良、纯真的女子,但是因为是庶出,所以霍王死后与母亲一同被赶出王府,沦为娼妓。

从天堂到地狱的生活让霍小玉感受到社会的残酷,毕竟处于怀春的少女时期,对待爱情满怀憧憬。

霍小玉钦佩李益的才貌,爱上李益之后,至死不渝。

但是霍小玉也十分清楚自己和李益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社会地位的悬殊让霍小玉对他们之间的情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她向李益提出了“短愿”,请李益三十岁之前不要另娶,让她享受八年的欢爱,然后她削发为尼。

但是这一点点要求也得不到实现,被现实社会击个粉碎。

李益走后杳无音讯,后来李益为了“门第清华”娶了出身甲族的表妹卢氏为妻,因为他知道考中了进士固然可以平步青云,但是能与豪门联姻更是仕途顺畅的保障。

李益完全不顾霍小玉的生死,而且对小玉有意封锁消息。

这样一个薄情寡义的负心汉,无怪霍小玉作为鬼魂都不放过他。

她临死前控诉:“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如此”,并发出复仇誓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李益在婚后也夫妻不和,终生受到猜疑和嫉妒的困扰,造成了更多的悲剧上演,李益的妻妾们也无一好受,成为李益和霍小玉爱情悲剧的牺牲品。

霍小玉用复仇埋葬了自己的幸福,同时也让这些女性无法获得幸福。

她的报仇方式给人理性的思考,同样可悲可叹。

2、为血亲复仇这类形式的作品有《谢小娥传》、《崔慎思》、《贾人妻》、《歌者妇》等。

谢小娥的父夫被盗贼所杀,她父亲托梦于她,告诉凶手的姓名。

小娥历经艰辛才解开梦中的字谜,后来经过不懈的追踪,女扮男装接近仇人,等待报仇的时机,后来杀了申兰又抓住申春,小娥在最后报了父亲和丈夫的大仇。

这不仅报了杀父、杀夫之仇,而且为老百姓除了一大祸害。

本是闺中弱女子,在父亲和丈夫遇害后一改柔弱的形象,拿起复仇的利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为血亲讨回公理的道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子要“三从四德”,所谓“未嫁从父、在嫁从夫、夫死从子”,以父亲、丈夫、儿子为主体构造的家族是女子安身立命的唯一环境,在至亲被害后,谢小娥以一柔弱女子承担起向仇家报仇的责任。

小娥从小丧母,由父亲抚养长大,父亲的艰辛可以想象。

后来小娥嫁于“历阳侠士段居贞”,对自己丈夫也敬爱有加。

当“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及“段之弟兄,谢之生侄,与僮仆辈数十悉沉于江”之时,小娥的心中是多么伤心。

对仇人的痛恨让小娥化悲痛为力量,立志为血亲报仇雪恨。

在复仇的过程中,谢小娥在漫长的岁月中等待复仇的时机,展示了谢小娥刚烈、强悍的个性。

《虞初志》袁石公评曰:“是极痛极惨事,得一小娥翻出一段极其快事,如此女郎,抹杀古今多少须眉丈夫。

”此外,汤显祖亦评:“一番坚忍沉毅力量,确是伟男子。

”崔慎思妾、贾人妻、歌者妇也都是这一类的女性形象。

3、为申冤复仇这一类的代表作有《张景先婢》、《严武盗妻》,复仇的实施者大都是女婢或侍妾,她们由于身份低贱地位低下而遭到虐杀。

因为她们没有与现实相抗衡的力量,所以突破生死的界限,化成冤魂直接向仇家索命以宣泄自己的情感。

《张景先婢》中,唐荆州枝江县丞张景先的妻子杨氏因为嫉妒自己丈夫宠爱的一个侍婢,趁张景先不在之时杀掉侍婢,并弃之于厕所。

后来这个侍婢的鬼魂回来想该县的主簿夏荣申诉冤情,并向杨氏索命,不顾杨氏哀求,使其“病甚,月余日而卒”。

作为一个侍婢,她也有追求爱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也被杨氏残忍的剥夺。

《严武盗妻》中,严武年轻气盛、飞扬跋扈,与一军使为邻。

严武见军使又室女“容色艳艳”,于是引诱她并且私奔。

军使发现之后报官,严武遭到官兵的追捕,严武将该女灌醉,用琵琶弦将该女杀害以避祸。

后来当严武当上了剑南节度使,该女子回来向严武索命。

这个女子也是极其刚烈,严武“悔谢良久,兼以佛经纸祈缗免”、“道士亦恳为之请”也无济于事,女子曰:“不可,某为公手杀,上诉于帝仅三十年,今不可矣,期在明日日晚。

”严武最终“至其日黄昏而卒”。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和别人私奔是万万不可的,遭到大家的唾弃。

该女子要下多大的决心才能和严武私奔,而且最后被严武残忍杀害,含冤三十年才得以复仇,可见该女子复仇之坚决,并且不肯放过严武。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复仇誓不罢休。

4、为报恩复仇这类代表作是《上清传》,在《上清传》中,丞相窦参得罪了朝廷,被赐死。

他家的一名女婢上清进宫,数年后,在皇帝身旁服侍左右,得到皇帝的赏识。

上清伺机想皇帝奏明窦参的冤屈,皇帝命人重查,最终使得窦参得以平反。

古代索遵循的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报恩和复仇有着相同的道德价值,神圣而庄严。

恩和怨和因为现实而激发出来的强烈的情感,它们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复仇起于报恩,报恩要复仇,窦参对女婢有收养之恩,上清因为报恩而复仇可以就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5、为义复仇这类代表作是《荆十三娘》,荆十三娘在丈夫死之后,如一个男人一样在外奔波劳累,积累下一些财富。

荆十三娘仰慕赵中立的豪侠义气,和他一起回到扬州,并且仗义疏财毫不吝惜。

赵的朋友李正郎弟三十九有一个宠妓,被诸葛殷用武力夺走,当荆十三娘得知这件事后说:“此小事,我能为郎仇之,旦请过江,于润州北固山六月六日正午时待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