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教师职业信念与职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髙职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研宄

髙职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研宄

髙职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研宄摘要:在中德产业园长效发展的背景下,高速发展的装备制造业对具备“工匠精神”的高职实用型工匠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建设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并从宣传弘扬“工匠精神”、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引进行业企业“大匠”四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关键词:中德产业园;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1“工匠精神”对于中德产业园长效发展意义大力发扬“工匠精神”对中德产业园的飞速发展影响重大、意义深远,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端技术人才具有勤恳务实、戒骄戒躁、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可贵品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可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企业和员工共同的精神目标和价值追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职业素养的提升'对于企业云集的中德产业园而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实现中国市场与德国技术优势互补;加速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将中德产业园打造成为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工匠精神”在髙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在中德产业园长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高职人才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教师,一方面用“工匠精神”引领培养未来可致力于中德产业园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方面将中国传统工匠文化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具备日德“工匠精神”并传承中国传统工匠文化的国际化工匠人才。

“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培养敬业奉献的工匠人才两方面作用。

2.1“工匠精神”提升高职教师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行为中表现出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作风等方面。

良好的职业素养包含爱岗敬业、踏实奉献、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等品质。

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探讨了在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下,如何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深入解读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扎实专业知识、精益技术追求、高尚敬业道德和臻美品质境界。

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包括提高教师自身成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及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

深入剖析了当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包括功利化的人才观、校企合作不充分、相关保障制度建设不到位以及高职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

提出了在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包括提高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认同、构筑工匠精神品质的校企合作体系、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以及塑造工匠精神个体成长空间。

这些对策有助于为高职教育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推动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工匠精神;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33-0089-04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①姜敏(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6)高职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培养具备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

高职教师作为这一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工程技术和职业人才的使命。

然而,目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影响了教师个体的职业成长,还对整个高职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以工匠精神为视域,推动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希望本文能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为高职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提升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建议。

一、工匠精神基本内涵解读工匠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已经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扎实专业知识工匠精神强调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高职教师需具备坚实的学科知识体系,以此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

这包括对所教授学科的深入理解和广泛知识面的掌握。

工匠精神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工匠精神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工匠精神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摘要:工匠精神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高职院校成为培养大国工匠的主要场所。

本文通过解读工匠精神及深入剖析高职教师发展困境,探寻工匠精神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最后在工匠精神视域下从制度建设、校企合作、工匠精神共同体、教师主体等途径引领高职教师专业新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师作为传承工匠精神的主力军,对培育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在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社会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工匠精神作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职业精神,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容。

本文拟从工匠精神角度探析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一、工匠精神的意蕴“工匠精神”是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追求卓越品质、完美极致的一种钻研精神,学者从研究需要出发对工匠精神提出不同的理解,但意蕴的核心是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结合研究需要,笔者采用刘建军对工匠精神的概括:对职业的高度认同,做到敬业乐业、专注专一、全情投入、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1]。

二、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一)专业精神与动力不足。

专业精神为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心理能量支撑,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调查发现,很多高职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但面对高职学生时,感觉自身教育热情是对“牛”弹琴,英雄无用武之地,很多教师坦然自身对待高职学生尽职尽责,使尽浑身解数,做到了应有之责,但最终结果是付出付诸东流,没有得到高职学生的回应,这种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结果挫败了一些高职教师的教育热情和信念,高职教师的所有劳动成果都体现在学生身上,但一些高职学生的素质让高职教师爱莫能助。

(二)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教育理念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先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为适应经济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对高职教育的挑战,高职教师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为“高职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职业性知识在职业实践活动中运用的能力,又要能够运用职业教育学、教学法及专业教学论实施职业教育教学”[2]。

工匠精神融入师范生专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工匠精神融入师范生专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工匠精神融入师范生专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工匠精神蕴含着勤劳、执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是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当今社会,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中,成为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工匠精神概述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工匠精神强调劳动、实践和创新,强调拼搏、奉献和责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勤劳、执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工匠精神以“匠心独运、匠心独具”为核心内涵,凝结着中国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师范生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师范生是肩负着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师范生专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

一些师范生在思想政治觉悟上存在一定的淡漠和麻木,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不够深刻。

二是实践能力的欠缺。

师范生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无法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是责任意识的淡漠。

一些师范生的责任感不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选择逃避和退缩。

三、工匠精神融入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将工匠精神融入师范生专业发展中,对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能够激发师范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动力。

工匠精神注重实践、注重精益求精,可以激发师范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其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能够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匠精神注重实践和创新,可以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是能够培养师范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匠精神注重责任、注重奉献,可以培养师范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能够更好地承担起未来教育事业的重任。

将工匠精神融入师范生专业发展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在高校教育领域中,年轻教师是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承担着教学任务,并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责任。

很多年轻教师在走上讲台时,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时候,年轻教师需要具备“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对工作的热爱。

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并致力于不断改进和创新。

在高校教育领域,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就意味着要有敬业精神、责任心、创新能力和对自己工作的热爱。

年轻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敬业是成功的基石,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敬业意味着将工作视为一种责任和使命,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年轻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环节中认真投入,还要在备课、科研和学术交流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只有具备敬业精神,年轻教师才能够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年轻教师要具备责任心。

责任心是工匠精神的重要表现。

年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负责他们的成长发展。

年轻教师要对学生负责,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

年轻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负责,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年轻教师要有创新能力。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

高校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年轻教师要具备敢于尝试、积极创新的能力。

他们应该关注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年轻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

热爱工作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高校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使命和快乐。

年轻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激情,投入到教学中去,并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需要。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

年轻教师要努力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研究与探讨

职业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研究与探讨

职业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研究与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职业院校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推手。

如何培养职业院校教师的工匠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对于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和特征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追求完美、注重实践与技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

它是一种持久不衰的文化传统,代表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工匠精神的传承。

工匠精神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持之以恒的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的核心就在于不断追求卓越和完美,作为工匠,要从一件事情中找到精髓,融入自己的思考,凝聚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2)对细节的极端关注。

工匠精神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细节,因为成功的关键在于细节,从很小的方面做得比别人稍好一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3)强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工匠精神对人们的应用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人们能够合理地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中的技术技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注重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能够具有应有的思想道德操守和专业素养等方面的素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育支撑系统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训和引导,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等的修养,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师范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必须掌握本专业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本专业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专业熟练度和技能水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

3.注重对教师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他们需要有创新的精神,也需要实践能力的支持。

因此,职业院校教师要注重学习,积极思考,跟随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规范,以创新精神引领教育改革创新。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高校年轻教师的角色十分关键。

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教学能力,更需要具备“工匠精神”,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高校年轻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呢?一、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最早源自古代中国的手工艺人,他们对待每一样产品都极尽细致、专注和认真,追求卓越,倾其所有,精益求精。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成为完成工作时的一种态度和精神追求。

在高校教学岗位上,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竭尽全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1. 热爱教育事业2. 注重实践锻炼高校年轻教师要注重实践锻炼。

教学工作需要不断的磨练和积累经验,而唯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实践中也能够让高校年轻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3. 持续学习进步高校年轻教师要持续学习进步。

教育事业要求教师们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才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

高校年轻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4. 关注学生需求高校年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高校年轻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联系学生的心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 拥有责任心和使命感高校年轻教师要拥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十分神圣的事业,他们肩负着培育未来人才的使命。

教师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更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

只有拥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追求卓越。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1. 引言1.1 高校年轻教师的现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年轻教师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他们通常是学识渊博、积极进取的青年才俊,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学术造诣。

相比于资深教师,他们在教学和科研经验、技能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和不足之处。

在面对高校日益提高的教学要求和科研竞争压力时,一些年轻教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胜任重任。

由于高校教学科研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年轻教师往往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例如教学内容更新快、学生需求多样化、科研项目压力大等。

这些问题对年轻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可以促使他们不断成长、不断提高。

高校年轻教师在面临教学和科研工作时,既有着充分的潜力和活力,又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出色的教学科研技能,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1.2 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工匠精神可以激发高校年轻教师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只有具备了工匠精神,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受益良多。

在科研工作中,工匠精神也能够促使教师不断钻研、勤奋努力,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为学术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匠精神可以培养高校年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和科研中,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重要表现,这样的态度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学校学科团队的建设。

只有具备了工匠精神,教师才能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他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工匠精神是高校年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只有不断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才能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学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源自于工匠精神的传统。

工匠精神包括了敬业爱岗、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勤奋努力等多种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数 时候人 们会 被一些 内隐 的 、不 被主体 意识 到 的假定所
驱动 。
职业信 念 ( O c c u p a t i o n a l b e l i e f ) , 指 的是个 体对 自己所从 事职 业的一 种确信 的认 同感 ,并愿 意作 为 自身 行动 指南 的 认识 或看法 。高校 教师 的职业 信念 是在对 教师 职业 认识 和 了解 的基 础 上所 产 生 的 从事 教 师 职 业 确信 无 疑 的 精神 状
教育理论研究
基 于 工 匠精 神 的 高 校 教 师 职 业 信 念 与职 业 发 展 研 究
杨 琪 林 艳 永
( 武汉 软件工程 职业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2 0 5 )
摘 要 :高校教 师的职业信 念是在对教 师职 业认识和 了解的基础 上产 生的从 事教 师职 业确信 无疑 的精神状 态。在我 国
随着 个人 经历及社 会环境 的变 化而 发生 一些 改变 。信念有 外显 和 内隐之分 , 有 时候 人们 会 意识 到一个 确定 的信念 , 但
造性 , 才能不 断提升他 们的 自我效 能感和主观幸 福感 。这 样
他 们在 自己的职业 发展 过程 中才会 不断地 成长 .得到更 多 的收获 , 获得 更大 的成 就 。 本 文以 已有 的个案 研究 为基础 , 在 工匠精 神的理 念下 . 阐释 了高校 教 师职 业信念 的核心 品质 及影 响因素 : 爱 岗敬 业, 乐于奉献 , 尊重 、 关心学 生 , 注重 自身专业素养 。 解释 了高
2 . 1 . 1 爱 岗敬 业
作, 不 能很好 地投人工作 ; 甚 至某些高校 教师 “ 唯利是 图” , 利
用 手 中特 权 , 干 一些 违 反乱 纪 、 有 损 学生 身 心健 康 的事情 。
热爱 教育 工作 , 在 自身 岗位 上廉 洁 自律 、 履 职 尽责 , 对
待教 师工作兢兢 业业 、 一丝不苟 。
念 。精益求 精 、 严谨、 耐心、 专注、 坚持 、 专业 和敬业是 工匠精
神 的核心 品质 。高等 学府作 为社 会 主义现 代化 建设 培养高
2 . 1 . 3 尊重 、 关心学 生 永远将 学生 的需求 和愿望放 在第 一位 : 悟学 生之 所感 , 知学 生之所 有 , 教学 生之所需 , 领学生 之所 往 , “ 以学生 为 中 心” , 在理解 和共情 的基础上真正 帮助到每一位 学生 。 2 . 1 . 4 注重 自身专业素 养提升 与 时俱进 . 通过 自学 和 相关 培训 不 断丰 富 和提 升 自身 的专业 知识 和其他 各方 面的相关 知识 .在教 学和研 究过 程
2 . 1 . 2 乐 于奉 献 积极 热情地投 身教 育事业 ,几十年 如一 日的坚守着 平 凡 的岗位 . 将“ 春蚕 到死 丝方尽 , 蜡 炬成灰 泪始 干” 演绎得 淋
漓尽致 。
因此 , 坚 定 高校 教师 的 职业 信念 , 对 于人 才 的培 养 、 教 育事
业 的发展 以及社会 的进 步 , 都有着 举足轻重 的意义 。 工匠 精神 是 2 0 1 6 年政 府 工作 报告 中出现 的新名 词 , 指 的是 一种 工 匠对 自己的产 品精 雕 细琢 、 精 益求 精 的精 神理
信 念是 一个 人 内心 所持 有 的坚 信某 种 事 件是 真 实的 ,
且 自己愿 意为之付 出行 动 的态 度 、 假定 或 主张 , 是判 断个体断及行 为 。信念 在人们 的生活 、 学习 、 工作 中逐 渐形成并 趋于稳定 ,
校教 师职业 信念与 职业发 展之 间的关 系 ,最 后结 合实际 为
坚定 高校教 师的职业信念提供 了一些 建议 和方法 。
2 . 高 校 教 师 职 业 信 念 的核 心 品 质 与 影 响 因 素 2 . 1 高校 教 师 职 业 信 念 的 核 心 品 质
态 。它是 高校 教师 以学生 为主 体 、 不计 报偿 、 积极 地投 身工
作 的精 神支 柱 , 决 定着 高校 教师 的工作 热情 和工作 态度 , 影 响着他们 的主 观幸福感 。随着我 国经济发展 进入新 常态 , 社 会各个 领域都 在发 生着 巨大 的改变 , 人 们 的世界 观 、 人 生观 和价 值观都 呈现 出多元化 的发 展趋 势 .收入相 对一 般的高 校教 师们面 临着 巨大 的挑 战 , 感 到了越 来越 多的压 力 、 迷茫 与困 惑。其 中有一些 教师 迫于 生活所 困而 从事 一些兼 职工
此前研 究选取 武汉 软件工程 职业学 院具 有典 型性和代 表 性 的三位 教师 作为 研究 对象 , 利用 个 案研 究 ( 访谈 法 、 观 察法、 文献 分 析 、 资料 收集 等 ) 的方法 , 分别 从教 师 主体 、 领
导、 学 生 j个 角度进 行 了深 度访 谈 , 基 于大 量 的案 例 , 提 炼 出了基于工 匠精神 的高 校教师 的核 心品质 。 包括 爱 岗敬业 , 乐 于奉 献 , 尊重、 关心 学生 . 注重 自身专业 素养的提升 。
关键 词 :工 匠精神 高校教 师职业信念 职业发展
1 . 弓 I 言
奉 守信 条 ,是教 师文化 的核 心要素 ,是教 师行 为的 隐性 向 导, 更是 教师发 展 的 内在 动力 。在 工作 中 , 只有 坚定教 师信 念, 实现 专业认 同 , 才能更 好地激 发其 对 于工 作 的热情 和创
经济发展进 入新 常态的 背景 下 , 以工 匠精神 为理念研 究 高校教 师的职业 信念与职 业发 展是 非常必要的 。 本文 以 已有 的个案研
究为基础 , 在 工 匠精 神 的理念 下 , 阐释 了高校教 师职 业信 念的核 心品质及 影响 因素 , 分析 了高校教 师职业 信念 与职业 发展之 间的 关系 , 最后 结合 实际为 坚定 高校教 师 的职 业信念提 出了一些建议和 方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