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10.0 moldwizard设计滑块心得
模具设计设计心得体会范文6篇

模具设计设计心得体会范文6篇心得是我们不断追求卓越,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心得体会若能引起读者的深思,便能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模具设计设计心得体会范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模具设计设计心得体会范文篇1在过去的三个星期里面,我经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实践,内容当然就是我的专业模具。
让自己对所谓的模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许多的以前的想法与观点在这次实践中受到了一个很大层次的正面的冲击,进而逐渐的对它们产生怀疑,接着而来的就是改观,又觉得的理由选择的改观。
仔细一想,原来的自己的对专业的许多的看法其实是无知的,错误的。
所谓的模具,并不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的容易,那般的简单。
开始感觉到那只不过是极其幼稚,不敢面对现实的懦夫的表现而已。
看着一套又一套小型的模具的所有的组成结构,零件,件件零件的尺寸,想着它们该是如何的加工出来的?如何的进行工艺分析?怎样做才算是最为经济,最为科学的方案?这其中的指导老师的精心讲解,对每套模具构成零件的逐步的耐心剖析,以及同学们的在不懂之处的积极的紧扣主题的提问,在那个产生实践场所形成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授业解惑的课堂画卷,同学们挤出时间强抓着笔记,全神贯注的聆听老师的解说之词。
就是连一向只对爱情,对游戏情有独钟的好几位同学,在那里也是自发的拿出笔,拿出纸,在忙碌的强记点什么东西,我想那一定是很重要的台词。
这些就如同是在接受祖国与人民的关于模具方面的检阅一般,毫无退宿,毫无隐退,主动出击,随时期待着自己受到老师的发问。
并不是因为都喜欢这样的爱好,这样的嗜好,而是在于自己心中有真货,自己心中有真情。
在风一样流逝的岁月里,三个星期如昙花一线,弹指最多可以与一挥间相提并论。
但让我们自己学到的东西,那绝对的不是一般可以概括,也不是仅仅的再加上相当二字就可以了得的,绝对的该是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可喜的收获方才罢休。
慢慢的意识到,不是自己学不到,不是自己没本事,没能力学,而是在于自己敢不敢去学,想不想去学,有没有学习的那股子冲劲。
滑块组件制作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体验在软件设计中愈发重要。
为了提高用户在使用软件过程中的交互体验,滑块组件因其简洁、直观的操作方式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界面设计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滑块组件的制作方法,提高个人在界面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滑块组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
2. 掌握滑块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界面布局、交互效果和动画效果等。
3. 提高个人在界面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以Axure RP软件为工具,制作一个滑动验证组件。
具体内容包括:1. 案例效果- 默认显示滑块、背景及提示文案;- 滑块仅允许向右水平拖动,且不能超过背景区域;- 滑块移动过程中,左侧区域样式跟随变化,右侧区域保持不变;- 滑块为未拖动到最右侧时释放,自动回到初始位置;- 滑块拖动到最右侧时,自动触发验证并显示加载状态;- 加载状态持续1000ms,而后显示验证成功;- 验证成功后滑块不允许拖动,向右箭头变成完成图标。
2. 实现思路- 滑块拖动使用动态面板,动态面板可以添加拖动事件;- 使用拖动时事件定义滑块拖动的范围、拖动过程的交互;- 使用拖动结束时事件处理未拖动到最右侧、拖动到最右侧时释放滑块的交互;- 使用情形判断及简单的函数计算滑块x坐标的位置判断是否已拖动到最右侧;- 滑块拖动过程中左侧区域样式跟随变化的交互,通过计算滑块x坐标与背景x坐标的差值来设置尺寸(状态层动态面板的宽度)。
3. 实现步骤1. 绘制背景和文字- 画一个验证完成前的背景,尺寸为380x40(可根据需求调整),输入文字,调整到适合的样式,起个便于识别的名称,如“拖动前背景”。
- 粘贴得到新的矩形,这个是拖动时左侧以及验证完成后的背景;调整完样式以后,将它转换为动态面板,名称改成“状态背景”,便于区分。
2. 创建动态面板- 右击选择转换为动态面板,将“状态背景”转换为动态面板,名称改为“状态背景”。
UG心得体会

UG心得体会ug软件的学习心得与体会:ug软件是一套集cad、cam、cae 于一身的大型软件,其功能强大,使用该软件进行设计,能直观、准确地反映零、组件的形状、装配关系,可以使产品开发完全实现设计、工艺、制造的无纸化生产,并可使产品设计、工装设计、工装制造等工作并行开展,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非常有利于新品试制及多品种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
在新品开发期间,能通过其强大的功能及时检查尺寸干涉、计算重量及相关特性,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对复杂结构产品装配工艺、焊接工艺中工序的合理安排有着非常好的指导性。
因此,该工具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新品开发手段.通过对ug软件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其使用技能,不仅可以设计简明电扇清洁器,解决了上学期课题研究遗留的一大难题,而且用ug来设计创意产品,将自己的梦想设计出来是一件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事。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摸索后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在建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1.层的分配层的分配当然应根据需要来制定规范,我在这里提供一个参考:层号几何体分类1-199 curves,sketches,solid geometry 200 flatpattern ( wrieframe ) 模型(线框)201-239 open(optional for ref data,plattom geometry) 开放用于参考数据,阴影几何体项240 增加到绘图面的绘图几何体241-248 open (绘图项)249 parts list crosshatching boundary lines 剖面线文件表250 格式251 文件列表252 版本信息253 grip使用限制254-256 开放2.坐标系在最后完成的产品中只使用一次的应按绝对坐标建立模型,如将被多次应用则按自身的装配定位点为原点建立模型。
零件相对acs原点位置是由其整体形状和应用方法决定的,一般是将过acs原点的xy平面作为零件的配合面,z平面垂直于配合面。
模具设计经验-滑块设计

模具设计经验-滑块设计倒勾处理(滑块)一‧斜撑销块的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是利用成型的开模动作用,使斜撑梢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
如下图所示:上图中:β=α+2°~3°(防止合模产生干涉以及开模减少磨擦)α≦25°(α为斜撑销倾斜角度)L=1.5D (L为配合长度)S=T+2~3mm(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S=(L1xsina-δ)/cosα(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L1为斜撑梢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二‧斜撑梢锁紧方式及使用场合简图说明适宜用在模板较薄且上固定板与母模板不分开的情况下配合面较长,稳定较好适宜用在模板厚、模具空间大的情况下且两板模、三板板均可使用配合面L≧1.5D(D为斜撑销直径)稳定性较好适宜用在模板较厚的情况下且两板模、三板板均可使用,配合面L≧1.5D(D为斜撑销直径)稳定性不好,加工困难.适宜用在模板较薄且上固定板与母模板可分开的情况下配合面较长,稳定较好三‧拔块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是利用成型机的开模动作,使拔块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拨动面B拨动滑块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
如下图所示:上图中:β=α≦25°(α为拔块倾斜角度)H1≧1.5W(H1为配合长度)S=T+2~3mm (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H*sinα-δ/cosα(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H为拔块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C为止动面,所以拨块形式一般不须装止动块。
(不能有间隙)四‧滑块的锁紧及定位方式由于制品在成型机注射时产生很大的压力,为防止滑块与活动芯在受到压力而位移,从而会影响成品的尺寸及外观(如跑毛边),因此滑块应采用锁紧定位,通常称此机构为止动块或后跟块。
常见的锁紧方式如下图:简图说明简图说明滑块采用镶拼式锁紧方式,通常可用标准件.可查标准零件表,结构强度好.适用于锁紧力较大的场合.采用嵌入式锁紧方 式,适用于较宽的 滑块滑块采用整体式锁紧方式,结构刚性好但加工困难脱模距小适用于小型模具.采用嵌入式锁紧方式适用于较宽的滑块.采用拔动兼止动稳定性较差,一般用在滑块空间较小的情况下采用镶式锁紧方式,刚性较好一般适用于空间较大的场合.五.滑块的定位方式滑块在开模过程中要运动一定距离,因此,要使滑块能够安全回位,必须给滑块安装定位装置,且定位装置必须灵活可靠,保证滑块在原位不动,但特殊情况下可不采用定位装置,如左右侧跑滑块,但为了安全起见,仍然要装定位装置.常见的定位装置如下:简图说明利用弹簧螺钉定位,弹簧强度为滑块重量的1.5~2倍,常用 于向上和侧向抽芯.利用弹簧钢球定位,一般滑块 较小的场合下,用于侧向抽芯.利用弹簧螺钉和挡板定位,弹 簧强度为滑块重量的1.5~2倍, 适用于向上和侧向抽芯利用弹簧挡板定位,弹簧的强 度为滑块重量的1.5~2倍,适用 于滑块较大,向上和侧向抽芯.六‧滑块入子的连接方式滑块头部入子的连接方式由成品决定,不同的成品对滑块入子的连接方式可能不同,具体入子的连接方式大致如下:简图说明 简图说明滑块采用整体式结构,一般适用于型芯较大,强度较好的场合.采用螺钉固定,一般型芯或圆形,且型芯较小场合.采用螺钉的固定形式,一般型芯成方形结构且型芯不大的场合下.采用压板固定适用固定多型芯.七‧滑块的导滑形式块在导滑中,活动必须顺利、平稳,才能保证滑块在模具生产中不发生卡滞或跳动现象,否则会影响成品质品,模具寿命等。
ug实训报告总结

ug实训报告总结UG实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UG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在这次UG实训中,我主要进行了零件建模、装配设计、工程分析等环节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这些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UG软件的强大功能和应用领域,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首先,在零件建模方面,我学会了使用UG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二维绘图。
我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UG的基本界面和功能操作,学会了创建和编辑零件模型,包括使用各种草图工具、实体建模工具和特征编辑工具等。
在建模过程中,我学会了运用镜像、阵列、拷贝等功能,提高了建模的效率和准确度。
同时,我也学会了利用UG进行绘图,包括创建视图、标注、尺寸和注释等,使绘图更加规范和精确。
其次,在装配设计方面,我学习了零件的装配和关联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学会了创建装配关系、装配约束和零件副本等。
在装配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零件之间的干涉、对齐关系的调整等。
通过耐心的尝试和调整,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装配的质量和准确度。
此外,在工程分析方面,我学习了使用UG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动力学仿真。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有限元分析和动力学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创建模型、定义材料和加载条件、进行分析和后处理等。
在分析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模型的网格划分和加载条件的设置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讨论,我逐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工程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次UG实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各种任务和项目,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在实践操作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我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UG实训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UG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ug实训心得体会

ug实训心得体会UG是一种常用的三维设计软件,通过实训课程,我有机会学习和掌握了UG软件的使用技巧和设计原理。
在这段时间里,我积极参与实训课程,努力学习并实践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下面是我在UG实训中的心得体会。
一、熟悉软件界面和基本操作在开始实训之前,我首先熟悉了UG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包括创建零件、装配体和绘制草图等。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操作,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常见的设计任务。
二、学习并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功能UG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
在实训中,我学习了各种工具和功能的使用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设计项目中。
例如,使用CAD建模工具进行零件设计,使用装配模块进行组装体设计,使用动画模拟工具进行动态效果展示等。
这些工具和功能的熟练使用,大大提高了我的设计效率和质量。
三、注重细节和精确性在实训中,我意识到设计的细节和精确性对最终效果的影响非常重要。
一个小小的尺寸或角度的偏差,可能导致整个设计失去准确性。
因此,我在实践中注重每一个细节,努力做到精确无误。
同时,我还学会了使用UG提供的精确度分析工具,对设计结果进行检查和验证,确保其满足要求。
四、与同学相互学习和交流实训期间,我始终积极与同学们进行学习和交流。
我们互相帮助、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种合作和交流,不仅加强了我们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坚持实践和提升UG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熟练应用这门软件。
在实训中,我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自主选择了一些个人设计项目进行实践。
通过这些实践,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设计能力,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的局限。
总结起来,UG实训是一段有收获和成长的经历。
通过这段实训,我不仅掌握了UG软件的使用技巧和设计原理,还培养了自己的细致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设计能力,为实现更好的设计作品和成果而努力!。
UG及模具的自我体会与心得(总结了很长的时间)

1:UG及模具的自我体会与心得(总结了很长的时间)很实用的!一、模具基础知识点(1)、模具制作过程录像(属加工工艺(能够全面了解模具设计与模具制作的关系)):1:开料2: 3:模仁钻水和螺丝 4:5:模仁攻牙 6:7:模仁水路堵孔 8:后模电脑锣9:10:细孔放电 11:12:后模快走丝 13:14:零件开料 15:16:17:前模锣镶件挂台18:拆模胚19:模胚开框20:模胚精框21:后模板钻孔22:顶针板钻孔23:磨镶件24:磨镶针25:磨滑块 26:磨铲机 27:磨滑块镶件槽 28:磨斜顶 29:前模板上铣床 30:脱料板上铣床 31:顶板上铣床 32:模胚钻水路 33:配模框 34:省前模(自认是用油石等抛光) 35:配件攻牙 36:前模刻字 37:配零件 38:倒角 39:省后模 40:飞模—配框深度 41:飞模—配顶针 42:飞模—配前后模大面 43:飞模—配镶件高度 44:飞模—配滑块 45:磨排气孔 46:省模 47:组装 48:试模 49:拆模 50:其他工艺流程(例:1:大及中模具的拆卸)(一套塑料模具的全部零件图)(2)、模具分类:1、塑料模具(注塑模)2、冲压模具(也叫五金模、冲模、冷冲模)3、压铸模具(合金模,自认有些工厂也加精密锻造)4、吹塑模(例:桶装水等(中空的))(3)、模具加工机床分类A、机床按原理分类:刀具切割:车、铣(龙门、立式、侧面铣(开料的))、刨、磨、钻床(台式、摇臂等)、数铣(电脑锣)及精雕机(电极及刻字加工)、深孔钻(枪钻)电脉冲蚀除:火化机(有普通及镜面(勿省模))(EDM)、线切割(快走丝及慢走丝)、细孔放电(也叫打孔机、穿孔机)B、按加工类型分类:1平面:磨床、铣床、数铣(电脑锣)、线切割2曲面:数铣(电脑锣)、火化机3孔(实际属内圆柱):钻床、铣床、细孔放电、线切割、深孔钻、火化机4圆柱:车床、磨床(4)、辅助机器:1.修模工具:亚弧焊(电流融化材料)、激光焊(激光融化材料)2.磨刀工具:磨刀机3.测量工具:投影测量仪(也叫投影仪、光学影像测量仪):(磨床上的角度用的较多)、二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是投影仪的升级版本、三坐标测量仪(也叫抄数机)其可生成点云(即逆向工程)4.退磁器(消磁器)5.硬度计二、UG基础知识1.打开Dgk文件首先要说明DGK格式的文件是POWERMILL软件产生的格式,采用UGNX是打不开的。
UGNX塑胶产品内滑块设计要点

UGNX塑胶产品内滑块设计要点
依一老师1分钟前
1.产品样式:
产品正面样式:
产品反面样式:
卡扣细节:
2.滑块样式:
滑块局部细节:
后模仁背面样式:
后模仁加工样式
模具样式:
材质:ABS,收缩率:0.5%; 一模两穴,侧进胶,外面抛光2000# 模具优化:
为了节省模具成本,直接省了前模板面板,只是在A板上面追加一个码模槽即可。
进胶样式:侧进胶
为了减短注嘴长度,直将注嘴固定在前模仁上面,这样将大大减短了注嘴的长度,注塑机炮嘴避空长度控制在直径70与长度70MM 以内。
小结:
产品的结构决定了模具的结构,如果能将卡扣顶部的凹形倒扣优化成斜面或者是平面的话,将会大大的优化了模具结构,后模卡扣区域采用斜顶即可完成;
由于卡扣顶部是凹形倒扣,所以模个只能采用内滑块进胶抽芯,导致模具的加工量与复杂度将大大增加;
所以在设计内滑块的时候需要注意模具有加工精度与模仁是否存在变形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W滑块设计经验分享(仅供参考)
在初学MW的时候,遇到最大的瓶颈就是这些参数的调整,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规律,但这些规律仅供参考,只是我觉的比较好用,有条理。
在调出滑块之后,什么参数都不改,然后位置选用默认的WCS_XY就可以,直接点应用,如果不小心点了确定,在装配导航器里,滑块的位置是在top-layout-prod-sld如图:
可以看到,在prod目录下面,不管是滑块还是斜顶,司筒针,拉料杆都放在了这个下面,看不懂没关系,双击中那个零件,然后再装配导航器里看哪个亮了就是哪个,别把自己弄乱就好,在后面设计运水的时候尤其注意管道的放置位置。
在SLD上面右击可以看到【编辑工装组件】这个按钮,点开之后就进入了滑块的编辑状态,尤其要注意如果要修改模架尺寸的时候,一定要在装配导航器里,在dm上面右击进入修改,否则是没法进行修改的。
进入滑块编辑状态之后,选择重定位,选择点对话框,将点放置于滑块头上
端的中点,然后点击应用,滑块座就已经贴到了滑块头上面。
然后再开始选择参数。
如图:
这个窗口下面的小箭头可以切换到下一个截面看其他参数,这里我已经把他所有的尺寸截图下来了,在设计滑块的时候一定要有修改顺序,不然会直接崩掉。
设计顺序:长度——宽度——高度
我的修改步骤就用序号来标注了,这个顺序仅供参考,比赛的时候如果提供标准件,要根据赛方提供的滑块测量然后修改相对应参数。
对照着图来看,我可能叙述的不好。
一、基本修改:
1.travel【抽芯距(小突起长度+2-3)】
2.wide【滑块座宽(根据滑块头来定)】
二、斜导柱修改:
1.pin dia【斜导柱直径】
2.pin_hd_dia【斜导柱肩部直径】
3.cam_pin_start【楔紧块头部到斜导柱中线的距离】
4.cam_pin_angle【斜导柱斜度(一般不用改,改要和heel_angle(滑块座斜度)一起改,下面说明)】
三、修改长度:
1.heel_step_bk【楔紧块头部长】
2.heel_start【滑块座头部长】
3.heel_back【=模仁到模架边长-heel_start】
4.slide_long【滑块座下部长】
5.gib_long【下板长】
6.heel_angle【滑块座斜度=斜导柱斜度+2-3】
四、高度【最难】
1.slide_top【滑块头上端的距离】【高度里一定先调这个,这个有几个关键高度与他关联】
2.heel_tip_lvl:【楔紧块后部的高度】【=slide_top-数值1(测量或者试一下,精确数值用替换面)】
3.slide_bottom【控制滑块座的高度=slide_top-数值2(数值2=滑块座高度-slide_top)】
4.gib_top【压条的高度】【=slide-top-数值3(数值3<数值2)】【精准数值需要用替换面来做,视频里有】
五、剩余项:
ear_ht【滑轨高】
ear_wide【滑轨宽】
gib_wide【压条宽】
后续补充:
后来发现将slide_top的数值改为0,以slide_top作为基准,比它高就是正值,比他低就是负值。
这里面最麻烦的就是高度这里,因为关系式需要计算,我把视频里滑块的尺寸放文件夹里了,一般比赛的时候用的模架都小,和这个尺寸应该差不多,到时候发了标准件或者有其他什么变动的话再进行修改
尺寸不好做的时候就用替换面替换,注意在使用腔体减去的时候要用组件,不然修减不全,修减之后要检查AB板有没有过切,有的话替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