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模版

合集下载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版 (6)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版 (6)
教学对象
七年级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田桔
单位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东坊城乡荆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Section A的主要内容是学会用have 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以及回答,学会使用do\does 引
导的一般疑问句,并且学会并记住一些重要单词。
2.过程与方法
采用Discussion and guess 和 Classifying 的学习策略,利用实物、教学幻灯片、图片的来展开Pair 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使用have 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及回答。
A. is B. have C. are
②Dohave a football?
A. Sam B. his sister C. they
③—Are you Jack?
—Yes,.
A. I do B. I is C. I am
④That’ssoccer ball.
A. a B. an C. the
⑤Shea tennis ball.
小组练习对话,并小组展示结果,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并提供给学生大胆在班级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做到敢说,大声说,喜欢说,想说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我主要给学生提供的评价方式就是比较传统的习题测试。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识,自主完成相对应的习题测试,最后小组讨论,小组长可以将每位成员的最后结果统计到相对应的导学案上,教师再将学生共同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答,设计的这一评价方式虽然很传统,但是比较具有直观性与说服性,虽然新教学理念一直不断的在进步,但是我觉得这一环节还是依照传统模式比较好。
本环节仍然是独立学习,然后小组讨论。锻炼合作能力,还是“先学后讲”。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模版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模版

点,通过问题激发学生 好奇、探究和主动学习 的欲望。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 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 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 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 化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 的能力,使学生相互欣 赏、争辩、互助中得到
提高。
鼓励学生勇于面对 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尝 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 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通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独立思 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拼 接。
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 动的机会,建立初步的 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 维。 通过拼图活动,使 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更深 刻,体会数学中的数形 结合思想。
活动 4 小结: 勾股定理从边的角度刻画了直角三 角形的又一特征。人类对勾股定理的研 究已有近 3000 年的历史,在西方,勾股 定理又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 “百
学生谈体会。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为下节课 做好铺垫。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程度;
通过小结为学生创 造交流的空间,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既引导学 生从面积的角度理解勾 股定理,又从能力、情 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

牛定理” 、 “驴桥定理”等。 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下节课 展示、交流。 受;
1 2 ab+c . 并得到 2
a 2 b2 c2 )
学生观察图片,分组交流。
通过拼图活动,调 活动 3 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样的 特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一个一般的直 角三角形进行证明。到目前为止,对这 个命题的证明方法已有几百种之多。下 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我国数学家赵爽是 怎样证明这个命题的。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 生的交流,帮助、指导学生完拼图活 动。 学生展示分割、拼接的过程。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版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蟒河中学孙潘廷科目化学教学对象九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孙潘廷单位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蟒河初级中学校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一些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2.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典型事例;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方法的运用,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三、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2. 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准确区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来自于初中化学第一章的第一节课。

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概念。

并初步学会判断简单的变化与性质。

为以后的化学课的学习打下一些基础,同时,本节课有4个化学实验,并且现象明显,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从生理上讲,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情绪性较强、理智相对较弱,心理现象异常活跃复杂、而且易变。

从知识水平来看,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感觉比较生疏,但多数学生对化学课比较感兴趣,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尝试新事物的热情较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主要选择讲授方法,演示法。

学生讨论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一切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采用读一读、讲一讲、议一议。

练一练。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与判断。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版[1]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版[1]
反复操练,Pair work . Group work .
为人称转换做铺垫
活动4.听力训练
听听力,完成1b,2a 2b任务
锻炼学生听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1.本节学习目标(10分)
2.课前预习(20分)
3.课堂效率(40分)
4.作业巩固(20分)
5.本节疑难(10分)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本节由小组到个人,再到整体,最后回到小组,各组长是活动的指挥者。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Do you /they…? Yes,I /they do. No , I / they Don’t .
2.Does she/he…? Yes,she/he does . No, she/he does’t.
3.I/They don’t…. She/He Does’t….
He likes…. He doesn’t like….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中提到的物品都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谈论起来有话可说。本单元设置的实意动词一般疑问句,由助动词do的用法引出单三does的用法,为人称的变换做铺垫,而单三动词的变化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S2.Yes ,he does./No,he doesn’t.
复习do一般疑问句
单三转换
活动2 I like pears. Do you like pears?
No, I don’t. I like....
向新课过度
活动3 1.出示水果图片,教学新单词
2.练习句型I like…. Do you
like…?
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 ?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模版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模版

以学生为主,强调数学 运算的解题步骤,规范 学生的解题格式,注重 学生参与的理念。小组 及时纠错,共同提高,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 严谨的治学态度。
(活动三)看看谁聪明
1 99 时,求代数式
熊 大 和 熊 二 比 赛 , 当 x=99 , y=
学生各组竞赛完成活动三
通过动画片的主人公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渗透;3x2-4xy+x2 的值。 熊大很快得 到了答案,而熊二用计算器算了半天, 还没有得出答案……你知道其中的奥秘 吗?(可以参考课本 104 页例 4 哦! )
学生自己小结,发挥主 三、课堂小结: 谈一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 收获? 1 、什么叫同类项,什么叫合并同类 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 3、合并同类项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积极发言,完成小结 生 1:合并同类项法则、步骤、应注 意的问题 生 2: 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化简思想 (等) 体地位,培养他们总结 归纳能力,使知识有个 系统、全面的掌握,提 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 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 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 高。 必做题进一步巩 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 四、课堂作业: 必做题: 第 111 页习题 3.4 第 5、 6 题。 选做题:把(x -y)看作一个整体, 化简多项式 3(x-y) -4(x-y)+7(x-y)-6(x-y)
通过“做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探究欲望,为本节课 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活动一) 你会做吗? 1、 3 只鸡+2 只鸡= 3a+2a= 3 条鱼+2 条鱼= 3b+2b= 3 条鱼+2 只鸡= 3b+2a= 2、合并同类项: (1)3m+2m= (2)a+a+a= (3)3xy-9xy= (4)2b + b -b = 想一想: 合并同类项后, 系数有什么 变化?字母和字母的指数有变化吗?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模版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模版
(3)完成P169探究1。
①根据立方根意义填空,看看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②正数、负数、0都有立方根说明什么?
③除了2以外,是否还有其它数的立方也等于8。这说明了什么?
④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64-64
学生在填空的基础上分组探索立方根的特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学生思考后,让学生感受:
1、任何一个数都有立方根
2、一个数的立方根的唯一性。
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并从中总结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
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填空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归纳总结立方根的特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让学生充分了解立方根的特征;感受与平方根的不同。
通过具体的特殊题目让学生比较,归纳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
由平方根定义类比得到立方根定义,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2)假如我们学校要做一个容积为27m3的正方体水箱,想想这个水箱的边长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并总结如下:
解:设水箱的边长为x m,
则x3=27
∵33=27
∴x=3
答:这个水箱的边长是3。
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同时为学习立方根提供背景和生活素材。
问题:(1)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给出立方根的定义吗?
学生思考回答。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即如果x3=a ,那么x就是a的立方根。类似于平方根,数a的立方根记作,读作:三次根号a。3叫做根指数,且不能省略,否则与平方根混淆。
通过类比平方根,探究立方根,体会类比的学习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模版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模版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2、
二、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整式
课题: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初一
课时
2
提供者
任杰仁
单位
长治十三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
3、能用单项式和多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用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意识,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模版范文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模版范文
①能增强学生尊重他人智力成果权的观念②能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意识
③能杜绝一切盗版行为的发生④有助予营造拒绝侵权的良好氛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太原市进行老城区改造工程,在没有与拆迁户达成补偿协议,没对拆迁群众进行妥善安置的情况下,动用大型机械设备强行拆毁大量民房。这种做法侵犯了公民的
你认为盗版行为有什么危害?(至少三个角度)(3分)
2.小汪打算购买一部数码相机,同学劝他买价格便宜的“山寨”数码相机,对同学的劝说小汪强烈反对,并理直气壮地反问:“山寨说白了就是剽窃,买山寨的不就等于协助窃贼吗?”(注:“山寨”一词为时下流行语,泛指那些以低成本生产出的主流品牌的仿制品。)
请简要说明材料中小汪的言行所蕴含的法律知识。(6分)
1未成年人同样享有智力成果权(1)公民创造智力成果没有年令限制,享有知识产权当然也不受------------ ----限制
(2)国家依法保护-----------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
(3)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它创造的价值的能力是永恒的
知识和智慧价值巨大
假如你是班中的生活委员,你将怎样安排工作?为什么?小组讨论
智力成果不仅能影响个人的生存,解决我们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
合作探究:
武汉市16岁的在校高中生胡登煌
凭借“无压痕眼镜架”、“世界筷子”、“自洁水龙头”3项发明专利,成为一家注册资本200万元的企业的股东,拥有公司股份10%。他是武汉地区“学生股东”第一人。他发明的在宁波市投产。他的另两项专利也进入生产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有理数加法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1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来。
2.过程与方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观察,度量等自主探究法。
3.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红球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则红对的净胜球数为多少?
1、规定:车模每次运动的初始位置为0,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教师请学生按教师的指令表演车模行驶的六种情况,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二)师生互动合作初探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及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有理数加法中异号两数如可进行加法运算。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提出问题激情引入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为七年级学生设计。
2.级学生对两个正数加法易接受,对两个异号两数加法不易接受。
3.年级学生对初中学习感兴趣,但没有合作能力,不会自主学习。
三、学情分析
1.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学生学习行为差。
2.通过预测题目的测试,学生的小学基础差。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贯穿数形结合
(三)师生互动合作再探
1.如果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1)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m
(2 )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m
(3 )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m
考察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总结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借助于数轴,直观表示两次运动的结果,得到具体的加法算式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类观察,发现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问题
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明确求两次运动的结果用加法,让学生根据数轴上物体两次运动的示意图,确定运动结果。
八、板书设计
有理数加法
问题
例题
例1
例2
法则1.
2.
3.
4.
练习
1
2
3、把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果用有理数表示出来。
考察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四)应用、巩固、提升
1.出示图片:
2.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3.解答活动1提出的问题
(五)归纳总结互谈收获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求和时符号如何确定?
4、用加法算式表示每次运动的结果(共有6个算式)
有理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法计算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