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草莓》教案

合集下载

第4课《草莓》教案

第4课《草莓》教案

第4课《草莓》教案教案:第4课《草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二章《水果》部分。

我们将学习草莓这种水果的相关知识,包括草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以及草莓的计量单位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莓的外观特征,能够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草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水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草莓的计量单位,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草莓的形状、颜色、大小的描述方法,以及草莓的计量单位和使用方法。

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观察草莓的特征,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草莓模型、图片、卡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草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草莓的外观特征,引发学生对草莓的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卡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草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特点,让学生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3.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让学生亲自触摸草莓,观察草莓的特征,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

4. 巩固: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草莓特征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巩固。

5. 应用:教师给出草莓的计量单位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草莓进行计量和计算。

六、板书设计草莓形状:圆形、椭圆形颜色:红色、白色大小:小、中、大计量单位:个、千克七、作业设计1. 请用准确的词语描述一下你吃过的草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请计算一下,如果你有10个草莓,每个草莓重200克,那么这10个草莓一共重多少千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草莓的外观特征,让学生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草莓的计量单位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草莓进行计量和计算,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采集草莓,进行观察和描述,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024年小班教案《草莓》

2024年小班教案《草莓》

2024年小班教案《草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生活认知》第二章《身边的植物》,详细内容为“草莓”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草莓的生长过程、形态结构以及营养价值,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草莓的基本特征,掌握其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草莓的生长过程及其营养价值。

教学重点:草莓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以及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草莓植株、草莓果实、图片、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草莓植株和果实,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长什么样子?”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草莓的生长过程、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及其营养价值。

结合草莓实物,让幼儿触摸、观察,加深对草莓的认识。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检查学习效果。

例如:“草莓是长在树上的吗?它的颜色有哪些?”4. 互动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草莓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等,培养合作能力。

分组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员补充。

5. 艺术创作(15分钟)以“我心中的草莓”为主题,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草莓》2. 内容: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形态结构:果实、叶子、茎、根生长环境:阳光、水分、土壤营养价值:维生素C、纤维素、矿物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家的草莓园》画出一个草莓园,标注生长过程、形态结构等。

答案: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草莓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参观草莓园,实地观察草莓的生长过程。

开展“我爱吃草莓”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草莓的营养价值,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4草莓教案

4草莓教案

【精品】4草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编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

详细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2.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读法、写法以及同分母分数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草莓,让学生观察草莓,提出问题:“如何将草莓平均分给4个同学?”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分数的定义:将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 讲解分数的读法与写法:以4个草莓为例,讲解1/4的读法与写法,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4. 例题讲解: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如1/4与2/4,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如1/4与3/8。

7. 巩固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定义2. 分数的读法与写法3. 分数的比较同分母:直接比较分子异分母:先通分,再比较分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下列分数写成草莓图的形式:1/4、2/4、3/4。

(2)比较分数大小:1/4、2/4、3/4;2/3、4/6、6/9。

2. 答案:(1)见附件。

(2)1/4 < 2/4 < 3/4;2/3 = 4/6 = 6/9。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的定义和读法、写法掌握较好,但在比较分数大小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比较商品价格。

《草莓》教案精选

《草莓》教案精选

《草莓》教案精选教案:《草莓》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源于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中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草莓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草莓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莓的生长过程,认识草莓的各个生长阶段。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草莓的生长过程,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方法。

难点:理解草莓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能够运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草莓植株、草莓果实、生长周期图、观察记录表。

学具:放大镜、笔记本、水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颗草莓植株,提问:“你们知道草莓是如何生长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讲解草莓的生长过程教师利用生长周期图,讲解草莓从种子发芽到结果的过程,包括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

3. 观察草莓的生长学生分组观察草莓植株,用放大镜观察草莓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草莓生长过程中,哪个阶段最快?”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分析草莓生长的速度。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草莓生长过程中,为什么果实会变红?”并分享讨论成果。

7. 板书设计草莓的生长过程: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8.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描述生长特点。

答案:根据学生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拓展延伸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中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通过观察草莓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4草莓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4草莓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指出:最要紧的是那时不是盛产草莓的时候,是季节不同或时刻不同致使的。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吃到同一样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时刻的转变会引发人们情感的转变。 3.提问:本文作者因什么缘故缘故此引发情感的转变?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绪带到了夏日的六月? 学生活动1.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觉,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季不盛产草莓时吃到它会感觉更好,就像冬季吃到西瓜瓜一样,感觉就不一样,因为物以稀为贵。2.听教师讲解,体会到时刻的不同会致使人们对事物的观点也不同,明白一个道理:一切以时刻、地址条件为转移,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熟悉是会因时刻的转变而转变的。 3.回答:一颗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忆起六月的景象。领会到,事实上是因为晚熟的草莓引发作者灵敏的感觉,这确实是时刻事实上一刻也没有停歇过,只只是是自己原先没有发觉罢了。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让学生别离说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整个第三段都是说二者的不同,这些不同最后能够归结到什么缘故上?让学生从课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能够印证的句子。 3.提问: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此刻是不是还处于人一辈子的青春时期? 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2.回答:是时刻的不同,第三段最后一句能够印证。读出最后一句话:“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或许两天……”
4、草莓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述的是草莓,事实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情感转变的线索是一颗秋季的草莓,也确实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纳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经常使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刻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诲学生要珍爱此刻的宝贵光阴,尽力把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水平,为以后的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程与方式 1.教师能够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此刻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缘故是季节上的不同,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看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情感。 3.教师能够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爱光阴的诗歌进行朗诵,让学生认真体会和琢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酷爱生活的态度,培育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刻的好适应。 教学重、难点及冲破 ◆重点 1.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九年级上语文《草莓》教案

九年级上语文《草莓》教案

九年级上语文《草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上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草莓》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文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借助草莓所传达的生活哲理;详细内容涉及对文章主题、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与艰辛,学会珍惜与担当。

2.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阅读笔记本、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莓实物,引导学生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描述草莓,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草莓》。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3.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某一段落或句子,进行课堂互动。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领悟生活哲理,学会珍惜和担当。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草莓》2. 写作技巧:比喻、拟人、象征等3. 生活哲理:珍惜、担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以“草莓”为题材,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章,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幼儿园中班教案《草莓》

幼儿园中班教案《草莓》

幼儿园中班教案《草莓》一、教材背景本教案所教授的故事是《草莓》。

《草莓》是一篇适合于3-4岁幼儿阅读的启蒙故事,主要描述了草莓在生长过程中的一些困难,以及草莓最终成熟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草莓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探究和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草莓,教育幼儿要勇敢、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

三、教学准备1.故事书《草莓》。

2.视频教学素材,用于表现草莓的生长过程。

3.图片教学素材,用于展示草莓成长的不同阶段。

4.鲜草莓,用于教学示范和激励幼儿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故事老师首先向幼儿介绍故事《草莓》,让幼儿知道今天要讲述一个关于草莓的故事,并向幼儿提出几个问题:你们知道草莓怎么长大的吗?草莓成熟后我们可以做什么呢?第二步:讲述故事老师向幼儿朗读故事《草莓》,过程中适时停顿引导幼儿思考、询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及故事意义概念的推导。

第三步:学习草莓生长老师向幼儿讲述草莓的生长过程,然后播放关于草莓生长的视频教学素材,并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视频中草莓的生长过程。

接着,老师展示草莓成长的不同阶段的图片,帮助幼儿巩固学习内容。

第四步:现场示范老师向幼儿展示新鲜的草莓并用手实际示范生动的过程。

简单地讲述草莓需要什么,如何塑造它的形状,如何在需要的时候采摘等。

第五步:动手参与老师将幼儿分成小组并提供相关的学习工具,引导幼儿学习如何塑造草莓,给草莓加上注音或字母,小朋友用彩笔画出卡片。

此环节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幼儿了解草莓的生长过程,以及草莓与字母、彩笔等的结合。

第六步:总结故事主旨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故事的情节,通过幼儿的口述来提取故事的主旨,让幼儿意识到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是很正常的,学会勇敢、坚持不懈是非常重要的。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以《草莓》这个主题为出发点,通过引入、讲述、学习、动手参与、总结的几个步骤,鼓励幼儿从小事中悟出人生的道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通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通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水果的认知》,详细内容为草莓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营养价值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草莓的外形特征,知道草莓的生长环境。

2. 理解草莓的营养价值,培养幼儿对水果的喜爱。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草莓的生长环境及营养价值。

重点:草莓的外形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草莓实物、图片、PPT、生长环境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来一篮子新鲜的草莓,让幼儿观察草莓的外观,闻一闻草莓的气味,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草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草莓的外形特征。

(2)教师通过PPT讲解草莓的生长环境,让幼儿了解草莓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拿出一个草莓,现场切开,让幼儿观察草莓的内部结构,讲解草莓的营养价值。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草莓。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草莓的外形特征2. 草莓的生长环境3. 草莓的营养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草莓。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草莓的认知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果园实地观察草莓的生长环境。

(2)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草莓的生长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3)开展草莓创意画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草莓的生长环境及营养价值。

详细说明:草莓的生长环境涉及土壤、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来说,理解这些内容较为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草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
法。

◆过程与方法
1、有学生来谈草莓的口味,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时间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
课文。

2、引导学生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感情,并有所启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本文如何紧扣“变”的主题,层层深入地展开联想。

难点:体悟本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一、联想导入接近主题
1、同学们,大家都吃过草莓,让我们一起来谈谈草莓的口味如何?
明确:学生的描绘可能不够完善,教师可从草莓的形、色、香、味等方面予以引导
2、如果在不盛产草莓的季节吃到草莓和盛产的季节吃到感觉会一样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明确:物以稀为贵;时间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一切都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人们对同事事物的认识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二、整体感知领悟主旨
集体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a.自然与社会都处在无时不在的“变”的过程中,“不变”是错觉,“变”是必然的。

对青春易老,岁月易逝感伤悲叹。

(表层)
b.通过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风景,写出时光赋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态。

作者有对时光流逝。

(深层)
三、细读文本体味情感
1、作者感情变化是由何而产生的?
明确:一颗草莓,一颗晚熟的草莓
2、为什么一颗草莓能引发作者的联想?
明确:因为六月和九月的草莓是不同的,它的身上融合着“变”的因子,拥有六月的香甜芬芳,也拥有九月的成熟。

3、这颗草莓引发了作者的哪些联想?
明确:季节交替六月:天暖、树绿、天蓝、人欢(夏意正浓)
九月:天寒、树枯、天灰、秋的气息(秋意弥漫)
人生变化青春期:如花似锦、韶华灿烂、激动不安、若明若暗
成年期:思虑成熟、从容不迫、经验丰富、理性信仰
4、作者联想到青春期到成年期的变化时,他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悲观的?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分析。

明确:(1)“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简析:剥夺的是我的心性和容颜,增添的是我的思想和情感。

(试着从生活中举出一些
事例。


(2)“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简析:这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未来生活的丰富多彩。

(3)“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简析:“激动不安”是青春的躁动不安、冲动、不成熟,“若明若暗”指的是年轻时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是很明确还是在动摇之中的。

然而经历的时光的变化之后变得成熟、稳重、理性。

作者并不是消极地感伤,而是感到了岁月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虽然时间飞逝,但表现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5、通过草莓引发的对自然、人生变化的联想,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

6、季节交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察和感受,正处在青春年华的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启迪呢?
五、小结全文
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给我们以哲理的享受。

同学们也正处在十六岁的花季,正散发着六月草莓的馨香,希望你们能珍惜馨香的年华,积极进取。

六、拓展阅读(视时间允许)
比较阅读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感受托物言志的手法。

两者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和类比手法,本文是直接抒发情感,林文是通过拟人语气寓言式揭露作者的感受。

七、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珍惜时光、爱惜生命的名言警句。

2、以《生命的四季》为题写一篇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