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蚌埠市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长江三角洲的景观,请大家说得出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出示自学提纲
5.气候: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四、疑难探究
.探究:河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五、教师小结
依据板书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六、巩固新知、学会运用
1、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
2、检查完成情况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沿海交汇之地
地理位置
自然概况范围
地形
交通便利
教学反思
(一)江海交汇之地
1.范围:主要包括、南部和省北部地区。
2.位置:位于的下游地区,濒临和。
3.地形、地势、河流:地形以为主。地势,河网,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成都平原被称为“”。
4.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第三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时间
地点
召集人
张恒忠
课题
第三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课时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三维
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质教学课件

随着经济发 展
发达的高速 公路和铁路
城市之间经济、 文化等的联系 日益密切
城市之间的距 离缩短,人们 往返城市更加 快速
“同城效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 国 最 改变了人们
的生活方式
大 的 有利于促进 城 区域进一步
发展
市 群
水乡的文化和旅游
1、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1)长江三角洲河网密集,湖泊星罗,在 水的孕育下,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光,并 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文化,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来观光旅游。
(2)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3)交通便捷,服务设施完善。
2、著名的旅游景点
(1)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和杭
州西湖。
①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留园
、怡园等;
②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是中
国唯一一处湖泊类世界遗产
(2)水乡古镇
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
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
口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还有周同和乌塘
3、(山东淄博中考)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首架大飞机在上海 试飞成功,大飞机在长江三角洲生产和试飞的主要原因是(A ) A、经济发展基础好,科技技术水平高 B、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 C、湿润气流难抵达,晴天多 D、靠近香港和澳门,资金和信息充足
随堂练习
4、(福建莆田中考)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示意图,读图,
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内河航运发达 B、位于我国沿江航线的起点,同时可通过远洋航线联系世界各地 C、河网密布,内河航运发达 D、可通过珠江联系广大北方地区
江海交汇之处
我
人教版八下第七章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教案10.互动交流: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补充:沪杭高铁的开通,无论是在旅客运送,还是物流运输,都会有提升作用。
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沪杭高铁开通后,将与早先开通的沪宁高铁一起,形成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11.活动参与: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
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
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涉足世界文化遗产出示杭州西湖资料: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每一处景观都是人间绝色———因为有了西湖,杭州成了一座让人百看不厌的城市。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
4.欣赏特色文化,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1)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2)戏曲文化——我们眼中的昆曲是什么样的?(3)茶文化——生活中的龙井茶补充: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
(4)丝绸文化——优质生活的感受: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
人教初中地理八下《7第2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PPT课件 (2)

淡水鱼
旅游景观
生产、生活用水 建筑用地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三十六分。
弊
洪涝灾害
黄浦江死猪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三十六分。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1 )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之
地 (3)得天独厚的
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 的内陆地区;
自然条件
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 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三十六分。
A.通风防潮、利干排水
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
C.防寒保温
D.房顶坡度大是为了防止冬天积雪过多
6、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同为什么我国江南
是“鱼米之乡”,而阿拉伯半岛水资源匮乏( )B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洋流影响
D.纬度位置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三十六分。
C
7.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 )
(1 )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利:提供便利的水源 弊:丰水期易造成洪涝灾害,淹没大片农田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于战国时期,有效的 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 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 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
一、江海交汇之地
1、范围
_上_海_市、 _江_苏_省南部和 _浙_江_省北部。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三十六分。
初中地理_“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案(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校:主讲人:时间:课题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以及对其他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2、分析“同城效应”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3、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学习重点知道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以及对其他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学习难点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传统的江南水乡主要就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提到江南水乡想先映入脑海的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有文人墨客笔下的烟雨江南,大家能不能朗诵一首描写江南的诗呢?江南在文化领域是没有固定的地域界定的,它是我国古代文人精神的桃花源。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能隐居江南也是一种幸福。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读图·析图】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找出:古都——南京、杭州;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上海。
(2)看看那些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
2、展示一组照片,你能说出这些城市的名字吗?南京苏州杭州扬州3、说说上海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什么重要意义?4、哪些铁路干线经过长江三角洲?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何影响?知识点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找出该区的世界遗产、历史文化名城。
(2)给同学们介绍苏州四大园林和杭州西湖相关旅游景点。
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找出该区著名的水乡古镇,给同学们介绍展示江南六大水乡。
江苏同里江苏周庄浙江西塘浙江乌镇(3)说说该区有哪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请同学们自由讨论,举例说明。
(二)自主构建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展示交流,自主构建】(一)疑点、难点、分歧点释疑点拨:资料: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___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___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7.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工农业特点等。
本节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案例,旨在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单元,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可能使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工农业特点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工农业特点等基本知识。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2.准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理位置和地形。
3.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课件,呈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工农业特点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精品课件】

间,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被称作“_同_城__效__应_”。
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活动探究
阅读下面的资料,认识交通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 的影响。
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 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 家。下表列出来昆山到 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 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本区以 平原 为主,地势低平,河网 密布,湖泊
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 ”。
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鱼 米 之 乡
3.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湿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4.位置:
位于__长__江__的下游 地区,濒临__黄__海和东 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状元成才路
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状元成才路
丰富的人文旅游资状元成源才路 Βιβλιοθήκη 再加上便捷的交通状元和成才路 较为完
善的服务设施,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
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 鱼 米 之 乡 ”
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知识归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江海交 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汇之地 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
交汇之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我国最大 历史名城:南京、杭状元州成才路 、苏州、扬州等 状元成才路
的城市群 上海:核心城市,我国超大、最重要的综合
性工业城市状元成才路
7.2.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人教版)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气候
读我国气候分布图,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并总结气候特点。
气候:亚热带季 风气候;气候雨 热同期,有利于 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水源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总结水源分布图特点。
水源:河网密布, 湖泊星罗棋布。
鱼米之乡
这里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稻 米产区和淡水鱼产区,因此被称为“鱼米之乡”。
7.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论述正
确的是( A )
A.通航能力自西向东逐渐增强
B.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汇,形成水陆联运网
C.水能资源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D.成渝经济区西部的三峡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谢谢观看!
C.②③④
D.①③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长江中游城市群包含的省级行政区是( A )
A.鄂、湘、赣
B.黔、蜀、渝
C.皖、浙、沪
D.苏、鲁、豫
6.与下游长三角地区相比,上游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
势是( C )
A.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充足 B.人才和技术力量雄厚
C.矿产和水力等资源丰富 D.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
苏湖熟,天下足
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这里发展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议一议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地形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主要地形类型。
地形:以平原为 主,大部分地区 地势低平。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土壤
读我国土壤分布图,找出长江三角洲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的土壤。
土壤:以肥沃的 水稻土为主。
安徽等11个省市,其中省级行政区①的名称和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杭州西湖
苏州园林周庄古镇
出示一组图片,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的代表建筑,大家说得出他们的名字吗?
读下图
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上海。
万以上?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
读下图
)从图中找出该区的世界遗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水乡古镇。
)说说该区有哪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一)疑点、难点、分歧点释疑点拨:
资料: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
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
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