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资料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自然特征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3)黄土地农业发展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气候: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发展条件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2.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内容全解

八年级地理下册内容全解

八年级地理下册内容全解第一章:中国的地理环境节一:地理特征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地理特征,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

知识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东经73°26'~135°05',北纬18°10'~53°33'。

2. 地形地貌: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五种类型。

3.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节二: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内容概述本节主要阐述了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知识点1.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2. 经济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

3. 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土地。

第二章:中国的行政区划与民族节一:行政区划内容概述本节详细介绍了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

知识点1. 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 县市级行政区:自治州、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县级市。

3. 乡镇级行政区:镇、乡、街道。

节二:民族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56个民族,以及他们在文化、风俗、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知识点1. 汉族:占总人口的91.51%,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2. 少数民族:壮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彝族等。

3. 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优惠政策。

第三章:中国的传统文化节一:古代文明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夏、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知识点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

2. 商朝:青铜器文化、甲骨文。

3. 周朝:西周的礼乐制度、东周的百家争鸣。

节二:传统节日与习俗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相关的习俗。

8年级下复习地理资料

8年级下复习地理资料

8年级下复习地理资料8年级下复习地理资料(一)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5、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

“上天”-建筑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6、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其中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理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和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球体,赤道直径大于极地直径,南北半球面积不同。

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公转的周期为365.25天。

3.季节的变化:季节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影响,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是标志着四季交替的重要时间点。

二、地球的自然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理学中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事物,包括大气、水、土壤、植被和动物等。

2.地形地貌:地形是指一个地区的地表高低、陡缓、平整的地形形态,地貌则是在地形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和地貌特征。

3.水文地理:水文地理是研究水文循环及其在地理过程中的作用的科学,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循环、水资源和水环境等。

三、地球上的人类活动1.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全球的居民总数,人口分布指人口在各地区、各国的分布情况。

2.城市和城市化: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地方,城市化是城市人口、经济的迅速发展,并形成大城市群的过程。

3.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旅游等方面。

四、地球的环境问题1.气候变化: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导致的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涝等。

3.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环境卫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总结:以上是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地球运动,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保护地球家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一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位置优越【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低纬地区气温高,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辽阔的陆地领土】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º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º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ºe)【广袤的海洋国土】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主要岛屿】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

【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三、34个省级行政区【三级行政区划】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八年级下册人教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教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教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上的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八年级下册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地球环境及其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介绍一些八年级下册人教地理的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在形状上呈近似于球体的形态,被称为地球椭球体。

它由地球内部的内核、外核、地幔、地壳四个层次构成。

其中地核和外核为液态层,地幔为固态层,地壳则包覆在地幔表面,是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称为自转。

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称为公转。

自转与公转是构成地球运动的两大基本现象。

三、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描述某一地区长时间(至少30年)的气候状况,包括了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和云量等因素。

而天气则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所出现的天空状态和自然条件。

四、地球的水循环地球上维系着大量的水资源,其中包括了河流、湖泊、海洋等。

水循环是指在地球上的水分在不断地进行循环,包括蒸发、降雨、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等过程。

五、地球的资源分布地球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包括了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各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往往会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六、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保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

以上就是八年级下册人教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它们对我们认识地球、探索世界及应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

八年级册地理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册地理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册地理下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八年级下册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地理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部分1. 气候带地球的气温和降水状况随着纬度的不同而出现各种变化。

根据纬度带来的气候差异,气候在全球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极地气候四种。

2. 自然资源按其来源和形态可分为: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3. 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各种合作形式下,共同利用地区已有资源,开展经贸活动,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合作形式。

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风暴潮、洪水、干旱和沙漠化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尤其常见地震和洪水,因此我们要加强应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意识。

二、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与城市城市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经济文化活动在城市进行,形成城市化的现象。

城市也是人口聚集、资源集约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聚集地。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公路、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都是重要的交通路线,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旅游与文化旅游是一种重要的产业,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体验,也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同时,文化在旅游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人类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文化景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例如我国的长城、故宫等都是重要的人文景观。

以上就是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原产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十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划界: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就地形:第十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赣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资源倾斜,有利于扎实推进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大力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江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③交通:由北向南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岸地区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脉喜玛拉雅,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最多上用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理环境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的撒哈拉沙漠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1.1 农业——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我国农业的发展(重点):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农田灌溉面积已占到农田总面积的40%,农田防护林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但是,农业的生态环境条件还比较差,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农业的五个部门:畜牧业,种植业,渔业,林业,副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有:粮食肉类 棉花 花生 油菜子 水果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江汉平原 江准地区 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是最南的。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三大油菜子的产区为:长江 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疆.油菜最大的产区为长江流域.北方的花生生产大省:山东 河南 广西为最大的甘蔗产区.农产品出口基地:我国沿海的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近年来,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主要出口的产品花卉 水果 蔬菜水产 畜禽等畜牧业分布: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气候适宜,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

三个产猪大省为 :湖南 四川 河南,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1.2 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能源工业分布: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山西煤产量最多 称为乌金之乡。

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与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

水力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

钢铁工业分布:我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焦煤资源。

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机械工业分布:机械工业是我国主要制造工业部门之一。

纺织工业分布:中国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3 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国进入了世界十大高技术出口国之列。

从产业结构上看,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

高技术农业蓬勃兴起。

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高技术产业的分布: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高技术产业带。

我国目前初步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四大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北京中关村 上海 深圳 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辐射区.§1.4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的作用: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

交通方式:出租车、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缆车、公共汽车。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地势相对平缓,有利于发展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

国道编号(八年级下册第22页)铁路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减低,可以把旅客或货物送到全国铁路网中的各个车站,是一种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现代交通运输五种形式及其特点:铁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运量大,运价低。

公路:最灵活的运输方式,可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运输。

水运: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

航空:适合贵重或急需的且数量不大的货物运输,运速快、运价高、运量小。

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天然气。

海洋运输:运费最低。

我国海洋运输航线分沿航线和远洋航线两大部分。

北方沿海航线以大连和上海为中心;南方沿海航线以广州和香港中心。

管道运输:管道是适宜于运输液体和气体等物资的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

它的优点是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航空运输:航空运输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速度快、舒适、安全第十章:经济与文化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耕地类型,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北方是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南方是一年二熟到三熟;主要粮食作物,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记住主要南北向铁路干线(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宝成—成昆线)、主要东西向铁路干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昆线)、重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等。

2、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港口:大连、天津、济南、上海、福州、广州、海口等。

3、举例说明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及分析自然环境对特色形成的影响。

4、主要景点的分布省区:黄山—安徽,长江三峡—重庆、湖北,秦始皇兵马俑—陕西,日月潭—台湾,布达拉宫—西藏……第十一章:地理差异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

(一)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差异: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2、北方地形以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高原(黄土高原)为主,南方地形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四川盆地)、高原(云贵高原)和丘陵(东南丘陵)交错分布。

3、气候: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方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4、河流:北方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冬季不结冰。

5、植被:北方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6、农业:北方多旱地,南方多水田;北方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北方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

7、交通: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以水运为主。

8、建筑: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二)干旱的西北地区:1、地形以高原(内蒙古高原)和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为主。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区域特征:干旱;其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我国最大的沙漠。

4、河湖: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内流河、内流湖,最长的内流河为塔里木河。

5、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三)高寒的青藏地区:1、地形以高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山地为主。

2、气候为高原高山气候为主。

3、区域特征:高寒。

4、河湖: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最大的湖泊为青海湖(咸水湖)。

5、植被:高原高寒草地。

(四)以牧业为主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1、牧业:内蒙古是温带草原牧场: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新疆是山地牧场:新疆细毛羊;青海和西藏是高寒牧场:牦牛、藏绵羊。

2、灌溉农业:西北地区分布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及天山山麓的绿洲。

青藏地区分布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的河谷农业。

第十二章:中国的区域(一)首都北京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面向渤海,大致位于400N、1160E,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3、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其地址的变迁与水源有重要关系。

4、在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北京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道路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

5:北京的文化遗产有: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故宫 天坛 颐和园 十三陵 明代长城(二)珠江三角洲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为中国的“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其中心为广州市,经济较发达的还有深圳、珠海(中国的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中的二个)。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多侨乡)和政策因素(改革开放)等。

4、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和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

2、地形:三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两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4、绿洲农业:夏季高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

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甜菜和瓜果等。

5、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油气资源潜力大,西气东输路线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穿越了9个省区,能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四)香港和澳门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香港位于珠江口以东,澳门位于珠江口以西,北与广东省相邻。

2、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的200多个岛屿组成,人口密度约6000人/平方千米。

3、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人口密度约17244人/平方千米。

4、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设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5、中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6、香港第三产业发达,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7、澳门第三产业发达,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8、香港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香港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五)宝岛台湾1、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海域,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海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台湾由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兼跨热带和亚热带。

3、台湾的人口2200多万,97%是汉族,他们多是明、清以来广东、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台湾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4、台湾的地形以山脉和平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最高峰为玉山。

5、资源丰富的宝岛:森林宝库:1/2覆盖着森林,樟树和樟脑的产量全球第一;海上米仓:盛产稻米;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等;东方甜岛:甘蔗;东南盐库:海盐。

湖南地理环境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地带。

处于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之间。

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

因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

又以省内最大河流为湘江,而简称“湘”。

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境内山地约占总面积的一半,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约占一半。

主要山脉有雪峰山、武陵山、幕阜山—罗霄山及南岭山脉。

省内最高峰为石门县的壶瓶山峰;最低点为临湘市的黄盖镇,海拔21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