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复习题.呼吸机能
习题集 第六章

第六章呼吸机能学习要求掌握:1、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
2、肺通气的动力;胸内负压及意义;肺通气机能及指标。
3、气体交换的原理;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及意义。
结合的特征;氧离曲线的特点及意义;氧4、气体的运输形式;血红蛋白与O2的主要运输形式。
利用率、氧脉搏、CO25、呼吸中枢的概念; CO、低氧、H+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及途径。
2熟悉:1、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肺泡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物质。
2、呼吸形式;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肌红蛋白的作用;呼吸当量的概念;呼吸与酸碱平衡。
4、延髓和脑桥呼吸中枢及作用;肺牵张反射。
了解:1、非弹性阻力;呼吸功的概念。
2、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3、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
内容精要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由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完成: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②血液的气体运输。
③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一节肺通气一、实现肺通气的结构与功能(一)呼吸道1.呼吸道的分支2.呼吸道口径的调节3. 呼吸道的防御保护功能(二) 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场所。
1. 呼吸膜是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2. 肺泡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物质(1) 肺泡表面张力:指在肺泡液-气界面,由于液体分子产生的使液体表面尽量缩小的力。
表面张力使肺泡回缩塌陷,形成回缩压力。
(2) 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其生理意义是:①减小吸气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
②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③防止肺水肿。
(三) 胸廓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以及肋间肌等胸壁软组织共同构成。
(四) 胸膜腔两层胸膜之间形成的一个密闭、潜在的腔隙,称为胸膜腔。
二、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1.呼吸运动由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呼吸机使用试题及答案

呼吸机使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呼吸机的主要用途?A. 支持和辅助患者的呼吸B. 提供氧气C. 改善肺部功能D.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答案:B. 提供氧气2.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什么方式提供正常的呼吸?A. 通过输氧管输送氧气B. 通过面罩提供氧气C. 通过连接患者气道,通过压力控制实现正常呼吸D. 通过给予正压通气实现呼吸支持答案:D. 通过给予正压通气实现呼吸支持3. 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合适病症是:A. 高血压B. 高血糖C. 呼吸衰竭D. 骨折答案:C. 呼吸衰竭4. 呼吸机的使用可能带来哪些风险或并发症?A. 氧中毒B. 肺炎C. 气胸D. 窒息答案:A. 氧中毒,B. 肺炎,C. 气胸二、填空题1. 呼吸机是一种可提供正压通气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治疗______等与呼吸相关的疾病。
答案:呼吸衰竭2. 使用呼吸机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______来设定合适的气道压力和呼吸设置。
答案:临床状况3. 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需要经常检查______,以确保呼吸机的正常运行。
答案:氧气浓度4. 呼吸机治疗时需要注意避免______,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答案:氧中毒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答:呼吸机通过连接患者气道,并给予正压通气的方式,模拟人体自然呼吸过程,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和辅助。
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肺部功能,提供足够的氧气和通气支持,治疗或缓解呼吸系统疾病,支持患者的呼吸,维持合适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2. 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答: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选择适合患者需求和病情的呼吸机型号及设置;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设定合适的气道压力和呼吸参数;定期监测患者的氧气浓度和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机的清洁及消毒;避免长时间不适当使用呼吸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请简要介绍呼吸机使用的常见并发症。
答:使用呼吸机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包括氧中毒、肺炎、气胸等。
运动心理学第4章复习题循环机能汇总

第四章循环机能名词解释: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是指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的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
)P8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P83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P83心力贮备:又称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
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
(心力贮备可用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之差值表示。
健康成年人安静时输出量为4.5~5升,剧烈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25~35升,即心力贮备为20~30升。
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和每搏输出量贮备。
)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P90心电图:用导引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
P86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舒张或收缩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减压反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传入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后,一方面使心迷走中枢的活动加强,另一方面又使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
这些中枢通过改变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兴奋性来调节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其总的效果是使心脏的活动不至过强,血管外周阻力不致过高,从而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
P99思考题:1.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P84PPT:①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会使心输出量增加。
但心率超过140-150次/分时,因心室充盈不足,而心输出量下降。
②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强,每搏输出量就多,射血分数越高。
运动生理学第4章 呼吸机能 气体交换与运输

每种气体总是由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移动, 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决定着气体的移动方向。
肺泡气 PO2(kpa) 13.60 PCO2(kpa) 5.33
静脉血 5.33 6.13
动脉血 13.33 5.33
(1)呼吸膜的厚度 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关系,膜越厚,
单位时间内交换的气体量就越少。 (2)肺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和开放程度
呈正比,使扩散面积增大,扩散距离缩短,换气量 增多。 (3)分压差
气体扩散速率与分压差呈正比。 (4)体温
气体扩散的速度与温度成正比,体温升高有利于气 体扩散。
2. 通气/血流比值(VA/Q) 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VA)和肺血流量
肺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不断从肺泡获得O2,放出 CO2 ,体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不断向组织提供O2, 运走CO2,确保组织代谢正常进行。
肺换气
肺
左
动
静
心
脉
脉
组织换气
肺
空
呼
肺
O2
毛 细
气
吸
泡
血
道
CO2 管
毛
组
细
O2 织
血
细
管 CO2 胞
肺
动
右
静
脉
心
脉
外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1. 物理因素
气体交换与运输
一、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肺泡与血液之间以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 间的O2与CO2的交换,称为气体交换。
前者称为肺换气,后者称为组织换气, 两者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实现的,肺换气通 过呼吸膜 (肺泡-毛细血管膜),组织换气通过毛细 血管壁、组织液和细胞膜进行。
呼吸机使用考试题库及答案

呼吸机使用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情况是呼吸机使用的适应症?A. 急性心力衰竭B. 轻度感冒C. 高山缺氧D. 百叶窗下午觉2. 呼吸机的作用是什么?A. 辅助通气B. 取代自主呼吸C. 改善睡眠D. 深度按摩背部3. 哪一项不是合适使用呼吸机的禁忌症?A. 严重脑损伤B. 骨折C. 高烧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 呼吸机通气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种?A. 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辅助通气B. 好奇通气、懒惰通气、沉默通气C. 局部通气、全身通气、间歇通气D. 糟糕通气、丧失通气、无望通气5. 哪个参数能够反映呼吸机的适应症和治疗效果?A. 氧饱和度B. 肺活量C. 心率D. 体温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 使用呼吸机是唯一治疗重症肺炎的方法。
2. 呼吸机的使用需要医生的严格监控。
3. 可以随意调节呼吸机的气压和通气模式。
4. 呼吸机使用后,患者会立即痊愈。
5. 长期使用呼吸机会导致肺功能下降。
三、问答题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呼吸器抬高?2. 描述一下呼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哪种情况下需要紧急撤机?4. 请阐述一下呼吸机的气道管理方法。
5. 你认为呼吸机的使用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A5. A二、判断题1. 错误2. 正确3. 错误4. 错误5. 正确三、问答题1. 呼吸器抬高是指将患者的头枕在高垫或枕头上,以利于肺部通气和氧合情况的改善。
2. 呼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气流发生器、气囊面罩、管道和监测仪器。
3. 需要紧急撤机的情况包括呼吸机失效、患者病情恶化或需要进行其他治疗时。
4. 气道管理方法包括气道湿化、吸痰和气道翻身等措施。
5. 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注意适当的参数设置、定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避免过度依赖呼吸机,逐渐恢复自主呼吸等。
以上为呼吸机使用考试题库及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并在使用呼吸机时严格依照相关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控。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呼吸机能

第五章呼吸机能名词解释:呼吸:人体从外界不断地摄取O2,同时不断地将体内所产生的CO2排除体外。
这种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肺活量(VC):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肺通气量(VE)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通气量。
一般以每分钟为单位计量,故也称每分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VEmax):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
又称最大随意通气量(MV)。
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称HbO2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氧离曲线反映了Hb与O2的结合量是随PO2的高低而变化。
这条曲线呈?S?,而不是直线相关。
氧利用率: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所释放的O2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称为氧利用率。
氧脉搏:心脏每次波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O2量,称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O2量除以每分心率计算。
思考题:1.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慢的呼吸(尤其注意重深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呼吸的目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氧,供体内的营养物质氧化从而提供体内的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并把体内氧化产生的CO2排除体外。
为了更有效的获取O2,提高肺泡通气效率比提高肺泡通气量更有意义。
因为在运动时期望在吸气时肺泡腔中有更多的含O2的新鲜空气,呼气时能呼出更多的含CO2的代谢气体。
浅而快的呼吸和深而慢的呼吸,通气气量可能是一致的,但肺泡通气量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结果是不一样的。
浅而快的呼吸肺泡通气量小于深而慢的呼吸肺泡通气量。
浅的呼吸只能使肺泡的通气量下降,新鲜空气吸入减少。
而深呼吸能吸入肺泡中更多的新鲜空气,使肺泡中的空气新鲜率提高,PO2也随之提高,最终导致O2的扩散量增加。
但过深过慢的呼吸,也能限制肺通气量的进一步提高,并可导致肺换气功能受阻。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深慢的呼吸(尤其注重深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
呼吸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呼吸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1. 呼吸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 简述呼吸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3.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4. 呼吸机的常见模式有哪些?5. 什么是正压通气?6. 什么是负压通气?7. 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包括哪些?8. 如何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9.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10. 简述呼吸机的清洁和维护。
答案1. 呼吸机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或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 呼吸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气源、控制单元、患者接口、监测系统、报警系统等。
3.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单元调节气源的气压和流量,形成正压或负压,推动气体进入或排出患者的肺部,实现呼吸。
4. 呼吸机的常见模式包括:控制通气(CMV)、辅助通气(AMV)、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
5. 正压通气是指呼吸机在吸气时提供正压,帮助气体进入肺部,适用于呼吸肌力不足的患者。
6. 负压通气是指呼吸机在呼气时提供负压,帮助气体排出肺部,但现代呼吸机多采用正压通气。
7. 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包括: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呼比(I:E)、吸气时间(Ti)、呼气末正压(PEEP)等。
8. 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疾病类型、肺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由专业医生决定。
9.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包括: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定期检查呼吸机的运行状态;避免患者接口漏气;注意患者舒适度等。
10. 呼吸机的清洁和维护包括:定期更换过滤网、清洁管道、消毒患者接口;检查气源和电路系统;按照制造商的指导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通过上述试题及答案,可以对呼吸机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合理选择和使用呼吸机。
呼吸机使用考试题及答案

呼吸机使用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呼吸机的主要用途是什么?A. 治疗睡眠呼吸暂停B. 辅助重症患者呼吸C. 用于肺部功能检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使用呼吸机时,以下哪项操作是正确的?A. 随意调整呼吸机的参数B. 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使用呼吸机C.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呼吸模式和参数D. 忽略患者的舒适度,只关注呼吸机的输出稳定性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使用无创呼吸机?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B. 心源性肺水肿C. 急性哮喘发作D. 需要长期呼吸支持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答案:D4.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B. 患者免疫力下降C. 呼吸道分泌物滞留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无创呼吸机与有创呼吸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无创呼吸机不需要气管插管B. 有创呼吸机可以提供更高的气道压力C. 无创呼吸机主要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1. 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呼吸机。
(错误)2. 使用呼吸机时,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正确)3. 呼吸机的消毒和维护工作非常重要,以防止交叉感染。
(正确)4. 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不需要进行定期的肺部功能评估。
(错误)5. 无创呼吸机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可能比有创呼吸机更舒适。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呼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呼吸机通过模拟人体正常呼吸的节律和深度,向患者提供氧气,并帮助排除二氧化碳。
它通过一个面罩或气管插管与患者的气道相连,根据预设的呼吸模式和参数,控制气流的进入和排出,以支持或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
2. 描述使用呼吸机时的注意事项。
答: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参数,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同时,定期进行设备的消毒和维护,防止交叉感染。
3. 阐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呼吸机能名词解释:呼吸:人体从外界不断地摄取O2,同时不断地将体内所产生的CO2排除体外。
这种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肺活量(VC):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肺通气量(V E)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通气量。
一般以每分钟为单位计量,故也称每分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V E max):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
又称最大随意通气量(M V)。
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称HbO2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氧离曲线反映了Hb与O2的结合量是随PO2的高低而变化。
这条曲线呈?S?,而不是直线相关。
氧利用率: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所释放的O2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称为氧利用率。
氧脉搏:心脏每次波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O2量,称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O2量除以每分心率计算。
思考题:1.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慢的呼吸(尤其注意重深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呼吸的目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氧,供体内的营养物质氧化从而提供体内的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并把体内氧化产生的CO2排除体外。
为了更有效的获取O2,提高肺泡通气效率比提高肺泡通气量更有意义。
因为在运动时期望在吸气时肺泡腔中有更多的含O2的新鲜空气,呼气时能呼出更多的含CO2的代谢气体。
浅而快的呼吸和深而慢的呼吸,通气气量可能是一致的,但肺泡通气量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结果是不一样的。
浅而快的呼吸肺泡通气量小于深而慢的呼吸肺泡通气量。
浅的呼吸只能使肺泡的通气量下降,新鲜空气吸入减少。
而深呼吸能吸入肺泡中更多的新鲜空气,使肺泡中的空气新鲜率提高,PO2也随之提高,最终导致O2的扩散量增加。
但过深过慢的呼吸,也能限制肺通气量的进一步提高,并可导致肺换气功能受阻。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深慢的呼吸(尤其注重深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
2.试述影响换气的因素。
影响换气的因素主要有气体的分压差,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速度,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局部器官血流量。
(1)膜两侧气体的分压差膜两侧气体的分压差是指人体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多少的关键条件。
在肺循环中,当来自肺动脉的静脉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时,由于肺泡气中PO2高于静脉血中的PO2,而肺泡气中PCO2低于静脉血中的PCO2,O2由肺泡扩散入血液,CO2则由血液向肺泡扩散。
在组织中,当体循环的动脉血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时,由于动脉血中锋的PO2高于组织中的PO2,PCO2低于组织中的PCO2,O2从血液中锋向组织细胞扩散,CO2则从组织细胞向血液扩散。
(2)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气体扩散速度越快,气体交换也越快。
气体扩散速度与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与溶解度成正比。
CO2在血浆中的溶解度约为O2是我24倍,但CO2的分子量大于O2的分子量,因此在同样的分压下,CO2的扩散速度约为O2的21倍。
若再观察气体扩散的动力分压差的大小,则呼吸膜两侧的PO2差为PCO2差的10倍。
综合考虑气体的分子量、溶解度以及分压差。
CO2实际的扩散速度约为O2的2倍。
所以正常情况很少发生CO2的扩散故障,往往是机体缺O2显著。
而CO2潴留不明显。
(3)呼吸膜肺换气时,O2和CO2的扩散必须通过呼吸膜,所以呼吸膜的厚度、面积、通透性都会影响肺换气的效率。
呼吸膜的平均厚度不到1u,气体通透性极大。
正常成年人肺约有6亿~7亿个肺泡,呼吸膜总扩散面积有70~100m2,安静状态下,呼吸膜扩散面积约为40m2,故呼吸膜有相当大的储备面积。
运动或疲劳时可因肺部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和开放程度的增加。
扩散面积也将大大增加。
(4)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要实现肺内适宜气体交换,除有足够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还要求这两者间有恰当比值。
健康成年人的安静时每分钟4200ml的肺通气量恰好使5000ml静脉血(即安静时心输出量)全部动脉化,此时比值(4200/5000)为0.84,此时通气量与血流量匹配最合适,肺换气效率最高。
(5)局部器官血流量组织器官血流量大,有利于组织进行气体交换。
如肌肉活动加强时,需要O2量增加,组织细胞需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O2。
由于学业氧容量不增加,要满足组织细胞的O2消耗,提高局部器官血流量的意义更重大。
3.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那些因素影响氧离曲线的变化?氧离曲线或称HbO2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氧离曲线反映了Hb与O2的结合量是随PO2的高低而变化,这条曲线呈"s",而不是直线相关。
(1)特征及生理意义“s”形氧离曲线的上段显示为当PO2在60~100mmHg时,曲线坡度不大,形式平坦,即使PO2从100mmHg降至80mmHg 时,氧饱和度仅从98%降至96%。
这种特点对高原适应或有轻度呼吸机能不全的人均有好处。
只要能保持动脉血中PO2在6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仍有90%,不致造成因供养O2不足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因此,氧离曲线的上段,对人体的肺换气有利。
曲线下段显示出PO2在60mmHg以下时,曲线逐渐变陡,意味着PO2下降,使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
PO2为40~10mmHg时,曲线更陡,此时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大幅下降。
释放出大量的O2,保证组织换气。
这种特点对保证向代谢旺盛的组织提供更多O2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氧离曲线的下段,对人体组织换气大为有利。
(2)影响因素Hb与O2的结合和解离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会使氧离曲线的位置发生偏移。
具体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是:血液中PCO2升高、pH降低、体温升高以及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增多,都使Hb对O2的亲和力下降,氧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更多的O2;反之,血液中PCO2下降pH值升高、体温降低和2,3—DPG的减少,使Hb对O2的亲和力提高,氧离曲线左移,从而使血液结合更多的O24.运动时应如何进行与技术动作相适应的呼吸?如何合理的运用憋气?呼吸的形式、时相、节奏等,必须适应技术动作的变换,必须随动作技术动作而进行自如地调整,这不仅为提高动作的质量、为配合完成高难度技术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能推迟疲劳的发生。
(1)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呼吸的主要形式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运动时采用何种形式的呼吸,应根据有利于技术动作的运用而又不妨碍正常呼吸为原则,灵活转换。
通常有些技术动作需要胸肩带部的固定,才能保证造型。
那么呼吸形式应转成腹式呼吸。
(2)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通常非周期性的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的时相,应以人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
一般在完成两臂前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展体或反弓动作时,采用吸气比较有利;在完成双臂后伸、内收、内旋、收胸、塌肩、屈体或团身等动作,采用呼气比较顺当。
(3)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通常周期性的运动采用富有节奏的、混合型的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
合理正确地憋气方法是:(1)憋气前吸气不要太深;(2)结束憋气时,为避免胸内压的骤减,使胸内压有一个缓冲、逐渐变小的过程,呼出气应逐步少许地、有节制地从声门挤出,即采用微启声门、喉咙发出“嗨”声的呼气;(3)憋气应用于决胜的关键时刻,不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过程都作憋气,例如跑近终点的最后冲刺、杠铃举起、摔跤制服对手的一刹那,可运用憋气。
5. 运动时如何保持合理呼吸?(一)减小呼吸道阻力在剧烈运动时,为减少呼吸道阻力,人们常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呼吸。
其利有三:①减少肺通气阻力,增加通气;②减少呼吸肌为克服阻力而增加的额外能量消耗,推迟疲劳出现;③暴露满布血管的口腔潮湿面,增加散热途径。
(二)提高肺泡通气效率有意识地采取适宜的呼吸频率和较大的呼吸深度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讲,径赛运动员的呼吸频率以每分钟不超过30次为宜。
运动时(特别是在感到呼吸困难、缺氧严重的情况下),采用节制呼吸频率、在适当加大呼吸深度的同时注重深呼气的呼吸方法,更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肺泡通气量。
(三)与技术动作相适应1.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根据有利于技术动作的运用而又不妨碍正常呼吸为原则,灵活转换。
如肩胸带固定与腹部固定。
2.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以人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
如屈-吸,伸-呼。
腹收-呼,胸收-呼。
3.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周期性的运动采用富有节奏的、混合型的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
(四)合理运用憋气1.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呼吸B.外呼吸C.内呼吸D.肺通气2.肺总容量减去肺活量,等于()。
A.补呼气量B.功能余气量C.余气量D.潮气量3.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物理溶解B.形成碳酸C.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D.形成碳酸氢盐4.下列技术动作需要采取胸式呼吸的是()。
A.手倒立B.单杠直臂悬垂C.仰卧起坐的坐起阶段D.吊环十字悬垂5.运动时在感到呼吸困难、缺O2严重的情况下,采用()的呼吸方法,更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肺泡通气量。
A.加快呼吸频率,适当加大呼吸深度B.加快呼吸频率,适当节制呼吸深度C.节制呼吸频率,适当加大呼吸深度D.节制呼吸频率,适当节制呼吸深度6.进入血液的氧,绝大部分与()结合,这是一种可逆反应。
A.血红蛋白B.肌红蛋白C.NaHCO3 D.KHCO3答案:D C D C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