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的发展史共20页文档
版式设计的历史

版式设计的历史工艺美术运动18C在英国率先发起的工业技术革命,以工厂制取代了之前手工工场制,成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显著标志。
然而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同时也导致了工业产品的粗制滥造及社会整体设计水平的下降,因此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迅速兴起,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改革精神的艺术家,如威廉·莫里斯、察尔斯·马金托什和C·F·A沃塞等。
其中被后人誉为“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更是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与美观性结合,他认为“美就是价值,美就是功能”。
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家们创造了以后许多设计家广泛运用的编排构图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将文字和曲线花纹拥挤地结合,将各种几何图形插入和分割画面等等。
威廉·莫里斯莫里斯设计的《吉奥弗雷•乔梭作品集》扉页威廉莫里斯个人设计主张莫里斯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
在那里他受到了拉斯金的设计思想的影响。
拉斯金是一位作家和批评家,他通过极富雄辩和影响力的说教来宣传其思想,在反对工业化的同时,拉斯金对建筑和产品设计提出了与若干准则,比如“师承自然、忠实于传这些思想引导莫里斯走上了艺术与设计道路。
在游历法国之后,莫里斯了他的设计生涯。
威廉莫里斯设计的书籍内页莫里斯对于新的设计思想的第一次尝试是对他的新婚住宅“红屋”的装修。
为了给“红屋”建成后,莫里斯与几位好友建立了自己的商行——“莫里斯商行”,自己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
这是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于英国的众多工艺美术设计行会的发端。
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
另外,在印刷、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
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设计革新运动的思想领袖,拉斯金将产品粗制滥造的原因归罪于机械化批量生产,因而竭力指责工业及其产品。
版式设计经过九个时期

中国的木版年画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在清朝达到了创作的 高潮。以桃花坞、杨柳青等为代表的民间年画风格,色彩鲜亮, 造型生动,在构图上不强调透视深度而强调装饰性与平面化, 如《金玉满堂》、《一团和气》等。
日本的浮世绘也运用了木版印刷的方式,在形象和构图的 装饰性处理和色彩运用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画面结构多变, 各种视觉要素对比强烈,在构图上采用大胆的画面分割 ,呈现 出一种坚实的织体感。
英国的代表为奥伯特·比亚兹来。他所做的插 图和书籍装帧设计达到了极高 的水准。 荷兰设计家让·的招贴将纹样、人物和字体混 合在一个平面上造成闪烁的肌理效果。 后期的新艺术平面设计在形象和构图上趋向于 简练和几何化。
雪利设计的招贴
马卡设计的招贴
装饰艺术运动的名称 来源于1925年巴黎举办的 “世界现代工业和装饰艺 术博览会”装饰艺术的特 点是具像形象的装饰性处 理,但在编排和装饰图形 的处理上更加几何化和平 面化。构图上趋于宽松, 对称式构图让位给了均衡 式构图,书籍方面,版心 越来越小,装饰图案越来 越少,色彩也变得典雅起 来。
中国的书籍装帧由于纸张和木版印刷技术上原因造成了书籍的许 多装饰线条,这些线条不仅分割画面,使图形和文字按照其功能组 合,同时也有着装饰画的作用。中国的书籍装帧方法从封面到扉页, 从正文到插图,灵活多变,既保持了书籍的整体性,又容纳了内容 和形式上的多样性。书籍中既有满画面的单页插图,也有将插图插 入文字页的编排方式。中国的文字直排和从右到左的阅读方式造成 了与当时西方书籍完全不同的页面编排面貌。
在丢勒等一些艺术家的带领下,德国的书籍装帧实 际具有很强的插图风味,强调复杂的的绘画表现,版面 层次丰富。
托利设计的字母
丢勒设计的字体
15世纪末年开始,德国的印刷 和设计方法流传到各国,在欧洲引 发了一个平面设计、字体设计的发 展高潮。 15世纪以后,欧洲人运用木刻 方法创作并印刷大量招贴广告和书 籍作品的同时,也设计了许多适合 于木刻印刷的字体,可以说字体是 广告的先驱,在这些广告中字体运 用太多,人们注意到这点不足,就 定出了著名的“三一率”,既一张 版面上只能运用三种以下的字体。
版式设计的历史及

线装书
这是至今仍延用的一种装帧形 式。线装折叠方法与包背装相 似,只是封皮与书页同时三面 裁切后,再在订口处穿线订牢。 线装起源于五代,但使用较少, 明代中期才开始盛行。并流传 至今。它与包背装的主要区别 是:1改纸捻穿孔订为线订; 2改整张包背纸为前后两个单 张封皮;3改包背为露背。
线装书是用纸为载体,笔墨为工具,用线穿眼固定 的书。线装书是中国古代书籍最后的册页书。线装 书的出现与东汉时期"蔡伦造纸"和隋末唐初期的"雕 版印刷术"不无关系。随着中国文明史的发展和科学 的进步,纸张材料给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带来革命性 的变革。有纸时代,书籍不仅便于携带与阅读。图 书信息量大量增加,而且打眼、穿线、装订成册成 为一种很容易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书籍从单一的 使用功能上升到审美功能。古代书籍的封面封底逐 渐有了设计,正文前有了扉画,文字中有了插图, 版式有了边栏、界行、书耳、版心、鱼尾、象鼻、 白口、黑口、天头、地脚、行款的概念,装订形式 有了书籍艺术的结构性。图书从封面、封底、版心、 版式,到用纸、用墨、用色,甚至到装订形式,不 断有新的审美要求,并逐步趋于完善和精美。
蝴蝶装
将印页沿中缝向内折迭, 按书页顺序撞齐,沿折缝 一边用浆糊粘牢,用厚纸 (或织物裱纸)包封后三 面裁切的一种书籍装帧形 式。起源于五代,盛行于 宋元。在书籍史上开创了 册页装的时代。 这是一种 完全新的订帧形式,它首 创的版面规格形式,版面 行格的装饰,书籍的版权 和目录,注文的排列形式 等都为后来书籍所效法。
简牍装
写有一行文字的竹片称简, 牍是用木料刮削成片,然后 用四声连成册, 卷起后装 入布袋称“帙” (zhì) 。 重要的文章写在二尺四寸 长的简上,一般的文章简 长仅一尺二寸。是中国古 代早期书籍形式之一,起 源于西周,行用于公元前 700年至公元后四世纪。
中国的书籍形式和版式设计的历史

汉字鼻祖:甲骨文
能称之为现代汉字鼻祖的是 甲骨文,具有我国汉字称为
“方块字”的非常显著的特
点。
最早的书籍:简牍
简,即竹片;牍,为木片。竹片 做成的书称之为“简策”;木片 做成的书称之为“版牍”。人们 习 惯 把 这 两种 书 的 形 式统 称 为 “简牍”。简牍始于商朝末年, 直至东晋,沿用时间很长,是将 文字刻或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在 依先后次序,上下各用较牢的绳 子串联,这样,经过编辑的“简” 成为了“策”,也就是今天我们 所讲的“册”。
(二)、精装
精装书最大的优点是护封坚固,起保护内页的作用,
使书经久耐用。精装书的内页与平装一样,多为锁 线钉,书脊处还要粘贴一条布条,以便更牢固的连 接和保护。护封用材厚重而坚硬,封面和封底分别 与书籍首尾页相粘,护封书脊与书页书脊多不相粘, 以便翻阅时不致总是牵动内页,比较灵活。精装书 印制精美,不易折损,便于长久使用和保存,设计 要求特别,选材和工艺技术也较复杂,因此有许多 值得研究的地方。
糊粘贴,而是穿孔用纸捻订起
砸平。
线装书
线装出现在北宋末年,直至明 万历年后才得到发展,到了清 代线装书达到鼎盛。线装书在 折页方面与包背装没有差异, 只是装订时不用纸捻,用棉线 或丝线装订成册,装帧也颇为 讲究,光订法就有四孔、六孔 和八孔,封面和函套以及各种 织品装裱,别扣是以玉石或象
牙制成,豪华气派,成为一种
珍贵的艺术品。
传统书籍形式对现代书籍的版式设计产生了极为重 要的影响如:
① 从上到下的文字编排形式
② 现代书籍术语依然延照传统书籍(天头、地脚、切口等)
近现代书籍装帧形式。 (一)、简装
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以后近现代书籍普遍采用 的一种装帧形式。简装书内页纸张双面印,大纸折页后把每 个印张于书脊处戳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脊以外 三边裁齐便可成书。这种方法称为“锁线钉”。由于锁线比 较烦琐,成本较高,但牢固,适合较厚或重点书籍,比如词 典。现在大多采用先裁齐书脊然后上胶,不锁线的方法,这 种方法叫“无线胶钉”。另外,一些更薄的册子,内页和封 面折在一起直接在书脊折口穿铁丝,称为“骑马订”。但是, 铁丝容易生锈,故不宜长久保存。
版式设计历史

早期西方书籍及 版式设计
西方的书籍及版式设计
早期西方书籍及版式设计
纸草画
在这张称量死者灵魂 的纸草画中,真理 女神以羽毛的形象出 现,正在司称的是 阿努比斯,在旁记录 的是智慧神透特。
参照埃及《亡灵书》描绘的图像和象形文字。 3500年前的埃及壁画 图文讲述 亡灵书 故事 年前的埃及壁画 图文讲述<亡灵书 亡灵书>故事
金文
石鼓文, 石鼓文,亦称猎碣或雍 邑刻石, 邑刻石,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刻石文字。 早的刻石文字。无具体 年月, 年月,唐人韦应物和韩 愈的《石鼓歌》 愈的《石鼓歌》都认为 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 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 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
英国 工艺美术运动 (卷草 鸟类 花卉为题材的平面装饰) 英国 俄国 构成主义 (构图简洁、明确、有力量感,纵横编排为主) 构图简洁、明确、有力量感, 俄国 荷兰 风格派 ( 高度理性、整齐、视觉冲击力强) 高度理性、整齐、 荷兰 包毫斯 现代主义 (照片拼贴、抽象摄影、无装饰细节、绝对抽象化) 照片拼贴、抽象摄影、无装饰细节、 包毫斯
金文
金文: 金文
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 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 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 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 “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
金文
甲骨文
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 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 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所不同, 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并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加速了平面设计的发展15世纪下半叶设计风格图文混排?17世纪平面设计的重大事件报纸的出现?19世纪中叶摄影?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卷草鸟类花卉为题材的平面装饰?俄国构成主义构图简洁明确有力量感纵横编排为主?荷兰风格派高度理性整齐视觉冲击力强?包毫斯现代主义照片拼贴抽象摄影无装饰细节绝对抽象化?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theartscraftsmovement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名字来自约翰拉斯金johnruskin的作品运动的时间大约从1880年至1910年
中国版式设计发展史

汇报人:xxx
>>
点击-添加标题
1 商周时期:原始的版式设计 2 春秋战国时期:书籍的版式设计 3 秦汉时期:印刷术与版式设计 4 唐宋时期:印刷技术的繁荣与版式设计的成熟 5 元明清时期:版式设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6 近现代:版式设计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7 当代:版式设计的创新与突破
总的来说,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历 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从最初的甲骨文和竹简,到现代的 电子书籍和数字媒体设计,中国的 版式设计师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
点击-添加标题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
中国点版击式设添计加发展标史题
中国的版式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深受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并且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
下面我们将简要回顾中国版式设 计的发展历程
1
商周时期:原 始的版式设计
商周时点期:击原添始的加版标式设题计
在商周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甲骨文和金文来记录信息
x
这些文字被刻在龟壳或金属板上,虽然我们不能称之 为版式设计,但这是版式设计的雏形
这一时期,书籍的版式设计更加规范 化和标准化,字体、行距和页边距都
有了固定的格式
2
3
同时,书籍的排版也开始注重美感和 艺术性,出现了很多精美的版式设计
5
元明清时期:版式设 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元明清时期:点版式击设添计的加多标样化题与个性化
1
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版式 设计开始多样化,同时也
出现了个性化的趋势
秦汉时期,中国的印刷术开始出现
人们使用木版雕刻文字,然后涂上墨
x
水进行印刷
这种印刷技术为版式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基 础
版式设计发展历程

版式设计发展历程
版式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书籍装帧和印刷技术的普及。
在古代,由于印刷设备的限制,书籍的版式设计主要集中在封面和边注的装饰上。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一些先驱者开始探索不同的版式设计方式,如使用不同大小的字体,调整行间距和段落间距等,以提高可读性和视觉效果。
到了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印刷和出版业迅速发展,版式设计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领域。
在这个时期,版式设计师开始尝试更复杂的排版方式,如多列排版,引入插图和装饰等。
同时,一些版式设计的原则被提出,例如对齐、层次和重复。
到了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版式设计迎来了一个
重大的转变。
传统的印刷技术被数字化的排版和设计工具所取代,设计师们可以更快速和灵活地实现各种创意。
同时,与此同时,一些新的版式设计理论和方法也出现,如瑞士国际风格和骨架网格系统。
这些理论和方法强调了简洁、清晰和功能性。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版式设计再次
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页设计和移动应用的出现,对版式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例如响应式设计,以适应不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
同时,新的数字化设计工具不断涌现,为设计师提供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版式设计从古代的装饰性布局演变为现代的功能和
美学并重的设计形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版式设计还将不断发展和演变。
版式设计历史发展由来

二、 版式设计的编排体系
2·1 古典构成方法 2·1·1 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字排版方式 2·1·2 西方早期的版面特征及编排
由于罗马字体的成熟,罗马人的书写 方式已完全变成了自左向右的横式排列。 此期间,由于羊皮纸的大量使用,加上价 格十分昂贵,版面编排的空间相对狭小, 字行密度大、字体小,多为对称式,甚为 庄严。
•中世纪的版面编排
中世纪的宗教统治极为黑暗, 泯灭了人类的许多创造性,但中世 纪不同于古典时期。在整个漫长的 中世纪,版面编排也分为数个发展 阶段,每一个时期的变化虽然缓慢, 但也并非铁板一块,尤其到了中世 纪后期其版面变化开始加快。
•古埃及
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处在前后期的古埃及是文 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和苏美尔 文化对古埃及也形成了影响,并推动着埃及文化的 发展,其主要表现集中在文字的创造上。虽然巴比 伦文明影响了古埃及,但埃及人并没有在文字书写 方式上受多少干扰,他们依然沿用早已形成的自源 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在埃及历史上使用了漫长的时 间。从公元3100年到394年从未间断过,这种局 面直到古罗马人攻入埃及并实行了殖民统治也未见 完全改变。“神的文字”被广泛使用,反映在雕塑、 石刻中的这一现象屡见不鲜,尤其运用在纸草书上 更是极为普遍。纸草上常用精美的插图与文字相配 合,使得版面形式甚为丰富,有人称这一现象是现 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最早依据,其特点在于利用版面 已有的区域给予综合布局,文字本身虽是象形形态 与插图配合,但并未显得版面累赘、重复,相反, 确是图、文呼应有序,精美绝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在编排和装饰图形的处理上更加 几何化和平面化,
更为简洁和明快。
新艺术运动主张“新”提倡向生活学习 后期的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在形象和构图编排的 处理上趋于简练和几何化。
未来主义运动、达达主义和客 观广告
未来主义运动和达达主义将理论运用在设计实践上,强调自我、 非理性、杂乱无章和混乱是其设计风格的基本特征。打破传统的 编排和阅读规律,将版面、文字和图形作为一种游戏因素,进行 非常随意的编排突出表现效果。
客观广告的设计观念在于强调广告及平面设计的功能,认为作品 的作用就尽可能客观的方式来传达信息。
早期现代主义和瑞士现代主义
以德国包豪斯学校、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 的风格派为代表的早期现代主义设计家, 从现代绘画的发展中找到了形式语言的 灵感。
早期现代主义
瑞士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种种
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改良,把装饰性的历 史性的内容加到设计上,使之成为平面设计上的一个组成因素, 它融合了60年代以来发展的“后人文主义”风格;既保持了视 觉传达功能,同时又加入娱乐、趣味性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分出几个流派: 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 手绘风格和艺术广告 古典后现代主义 地方主义
版式设计Βιβλιοθήκη 版式设计的九个时期 早期人类文献中的编排设计 东方古氏书籍和印刷的编排设计 西方中世纪书籍印刷品编排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与装饰风格对编排设计的影响 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和客观广告 早期现代主义和瑞士现代主义 后期现代主义种种 电脑对现代编排设计的冲击
早期人类文献中的编排设计
早期人类将文字和直线线条分割, 使画面出现一种节奏上的变化。
东方古氏书籍和印刷的编排设计
构图饱满,简约的人物形象与密集的背景图案形成 了层次上的对比, 这种处理方法在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作品中可以见到。 字体的设计与编排具有特色, 菱形的外框与整个画面的外框及背景图案相互呼应 中国最早运用木刻印刷方法印制的佛经。平面化的插图形象, 特定的文字与图形结合的方法,直排的文字, 构成了中国古代编排设计的基本特点。
电脑对现代编排设计的冲击
现代编排设计主要是利用 电脑编排和制作,使其效 果达到简约美观。
谢谢!
西方中世纪书籍印刷品编排设计
西方中世纪的平面设计主要体现在各种手工书写和绘制的宗教书籍上
工艺美术运动
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 反维多利亚及其他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提倡哥特风格。 讲究朴实诚恳。 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新艺术运动与装饰风格对编排 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