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历史发展由来
版式设计完整ppt课件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两 端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两 端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中 心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中 心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中 心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中 心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分 割
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
版 式 设 计
空 间 编 排
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
通过黑、白、灰关系展示空间
版
式
无论有色、无色版面都可以归纳 为黑、白、灰的空间构成。一般
设
来说版面中感觉最强烈的是白色,
计
其次为黑色,而灰色的感觉最迟 钝,所以可以认为白色是版面的
近景,灰色为中景,黑色为远景。
空
间
编
第一章 版式设计基本概念
又称版面设计、编排设计,是平
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限的
空间中,将版面构成要素:文字、
版
图片图形、线条线框和颜色色块
式
等元素,按照特定内容的需要进 行组合排列,把构思与计划以视
设
觉形式表达出来。
计
概 念
应版 用式
设
计
第一章 版式设计基本概念
广泛应用到设计的各个领域,海报招贴设计侧 重于图形元素的创作,报纸杂志则侧重文字编 排元素,包装设计则是图形、文字与色块的综 合编排。
简 明 易 懂
第二章 版式设计的原则
版
形式完美,并且符合主题的思想
式
内容。形式受制于设计本身的主
设
自由版式设计

自由版式设计字面理解就是无任何限制的设计,它是通过版式编排的自身元素自由组合排列的设计方式。
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解释,自由版式设计是一种新型设计手段,它打破了古典设计与网格版式设计的制约与限制,是当代出现的具有前卫意识的版式形式和风格。
现存的版式设计方式,最为古老的首推500年前以德国人古腾堡为代表的古典版式设计,其特点是以订口为轴心左右两页相对称,内文版式有严格的限限定。
字距、行距具有统一的尺寸标准,天头地脚内外白边均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组成一个保护性的框子。
文字油墨深浅和嵌入版心内图片的黑白关系都有严格的对应标准,古典版式设计在书籍设计史上统治欧洲数百年不变,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它并未因时代的发展而彻底被淘汰。
伴随着现代文明而产生的网格设计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叶的西欧诸国,完善则于五十年代的瑞士。
网格设计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建筑对其深刻的影响,其风格特点是运用数字的比例关系,通过严格的计算,把版心划分为无数统一尺寸的网格。
将之分为一栏、二栏、三栏以及更多的栏把文字与图片安排于其中,使版面具有一定的节奏变化,产生优美的韵律关系、网格设计在实际运用中具有科学性、严肃性,但同时也会给版面带来呆板的负面影响。
设计师在运用网格设计的同时,应适当打破网格的约束使画面活泼生动。
自由版式体系的诞生,首先来源于科技成果的突破,激光照排技术的产生使自由版式的发展有了可能,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于电脑制版技术的普及,自由版式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使之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设计潮流。
在这股汹涌的潮流中走在最前列也最著名的设计师首推美国人戴维·卡森,他对自由版式设计的贡献在于改变了字体和书法规律,打破了人们原有对版式设计的认识,超越了传统的版式设计界限,使自由版式设计与电脑技术相结合,开创了划时代的设计新观念。
一、版心的无疆界性自由版式设计其版心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无固定的疆界,它既不同于古典版式结构上的严谨对称,又不同于网格设计中栏目的条块分割概念。
版式设计的历史

版式设计的历史工艺美术运动18C在英国率先发起的工业技术革命,以工厂制取代了之前手工工场制,成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显著标志。
然而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同时也导致了工业产品的粗制滥造及社会整体设计水平的下降,因此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迅速兴起,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改革精神的艺术家,如威廉·莫里斯、察尔斯·马金托什和C·F·A沃塞等。
其中被后人誉为“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更是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与美观性结合,他认为“美就是价值,美就是功能”。
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家们创造了以后许多设计家广泛运用的编排构图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将文字和曲线花纹拥挤地结合,将各种几何图形插入和分割画面等等。
威廉·莫里斯莫里斯设计的《吉奥弗雷•乔梭作品集》扉页威廉莫里斯个人设计主张莫里斯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
在那里他受到了拉斯金的设计思想的影响。
拉斯金是一位作家和批评家,他通过极富雄辩和影响力的说教来宣传其思想,在反对工业化的同时,拉斯金对建筑和产品设计提出了与若干准则,比如“师承自然、忠实于传这些思想引导莫里斯走上了艺术与设计道路。
在游历法国之后,莫里斯了他的设计生涯。
威廉莫里斯设计的书籍内页莫里斯对于新的设计思想的第一次尝试是对他的新婚住宅“红屋”的装修。
为了给“红屋”建成后,莫里斯与几位好友建立了自己的商行——“莫里斯商行”,自己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
这是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于英国的众多工艺美术设计行会的发端。
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
另外,在印刷、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
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设计革新运动的思想领袖,拉斯金将产品粗制滥造的原因归罪于机械化批量生产,因而竭力指责工业及其产品。
课件-《版式设计》

13
第一章
“大秦帝国”网站界面版式设计
商业广告条版式设计
被大量霓虹灯广告牌、 媒体演示屏等数字媒体 版面依附的建筑组成的 商业环境
14
第一章
第二节 版式设计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版式设计
我国古代书籍在版式设计上有着伟大的创造。其形态之丰富,功能考虑之周 全,与同时期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堪称世界一流。
15
第一章 版心小,天头、地脚大的版面
第一章
2.古代版式设计特点 我国古典书籍版式设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有较
多的插图,尤其是明清之后的小说更是如此。 插图与内容在审美意识上有着缜密的统一性、
协调性,其清淡、雅致、秀美的风格自始至终贯穿如 一,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总体特征与总体美学精神。
有插画的版面
18
第二节 版式设计的发展
二、西方早期版式设计
1. 西方古代的版式设计 西方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版式设计出现在公
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 美尔人最早创造了原始版面的排版形式。最初, 苏美尔人将湿泥做成块状泥版,然后用木片在泥 版上刻画形成具有凹槽的文字,这就是所谓的契 形文字。契形文字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形 成了西方最早的编排形式。
20
第一章 古埃及版式
第一章
1. 西方古代的版式设计 在古罗马时代,罗马人将希腊文字经过改良后变成接近于现代使用的拉丁文字。
版式设计复习资料

版式设计复习资料20世纪艺术主要经历的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装饰主义为代表。
第二个时期,以“一战”以后星期的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包豪斯三个重要设计运动为代表,第三个时期:“二战"以50年代至70年代的国际主义主导的设计风格第四个时期为60年带开始的后现代主义片面设计表现形式以电脑、网络多元化媒体传达。
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中重要的运动,也是平面设计形式基础。
它主张不模仿对象,重视艺术的自我表现,对具体对象分析,重构和综合处理的特征。
表现为对版面构成的分析组合和理性的规律探索。
未来主义:是源于20世纪初意大利在绘画、雕刻和建筑上的一场设计运动。
在版面编排上提出反对严谨正规的编排方式,提倡自由组合。
即编排无重心无主次、杂乱无章、字体各异的散构甚至完全散乱的无政府主义形式。
达达主义:是有人们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战后社会前途的失望与迷惘,在欧洲与美国表现出来的高度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艺术运动。
在艺术观念上,强调自我,反对理性,认为世界没有任何规律性,表现为虚无主义特点:随机性和偶然性、荒诞和杂乱。
在编排上是一种无规律化、自由化、相互矛盾化。
超现实主义;“一战”后由于人们普遍的悲观和茫然的情绪而出现的虚无主义思想,认为社会的表象是虚伪的,创作的目的是在于中心寻找和了解社会实质。
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在于对人类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方面的探索。
现代主义的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决定形式”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信仰。
现代主义主张"少则多".它反对装饰的繁琐,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
现代主义的贡献:1.创造了无装饰线脚的国际字体为主体的新字体体系,并得以广泛的运用。
2.在平面设计上开始对简洁的集合抽象图形进行了探索设计,3。
将摄影作为平面设计插图的形式进行研究。
4.将数学与几何学应用于平面的设计分割,为骨骼法的创造奠定了基础.俄国构成主义为现代主义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_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

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_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中国书籍装帧的起源和演进过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么你想知道关于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吗?下面就由店铺为你带来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介绍,希望你喜欢。
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介绍书籍装帧,以前很少有人论及这个概念。
现在,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从事专业书装设计的团体及个人的不断涌现,关于书籍装帧的研究已为世人所认知,并且对出版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将书籍装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来学习和研究,也于今天提了出来,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一举措,经事实证明,的确为社会文明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书籍装帧的发展观来讲,若想系统地了解书籍装帧形态,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史。
不论是对出版界还是设计界及书籍收藏界来讲,都是有一定帮助的.我们谈到书籍不能不谈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
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
到周代,中国文化进入第一次勃兴时期,各种流派和学说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文字载体的书籍,已经出现很多。
周代时,甲骨文已经向金文、石鼓文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后又完成了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逐渐完善。
(一)甲骨通过考古发现,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
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
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
后来虽然在陶器、岩石、青铜器和石碑上也有文字刻画,但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故不做详谈。
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埃及人把文字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碑文。
古巴比伦人则把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版上,再把黏土版烧制成书。
(二)玉版《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话,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1、版式设计概述

地毯
莫里斯对机械产品 的强烈对抗心理,他认 定机械工业系统根本不 可能生产制造出精美的 家具产品,他立足回归 到手工业生产,极力希 望复兴哥特风格。客观 上阻止了现代设计在英 国的发展。
壁纸
平面设计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在1890年时期,横扫整个欧洲大 陆及美洲。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时达到顶峰 造极的阶段。虽然各国对新艺术运动提出各不相 同的解释。虽然各国对新艺术运动各冠不同的称 呼。新艺术运动是一种向未来世纪看齐,但兼顾 旧文化之心灵及自成意识、自我觉醒的艺术。
● 中国古代四
大发明给世界 文明留下光辉 的一页。无论 是文字还是图 形,都具有现 代版式设计的 各种要素。
中国古代布匹商标
老刀牌
版式设计的发展
●中国封建时代
版式设计
中国宋字牌书局
双妹牌雪花膏 和合牌火柴
• 欧洲早期的印刷和平面设计
15世纪,德国金匠——约翰· 古腾堡发明了西方最 早的金属活字印刷,也改变了印刷材料。对以后欧洲文 明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公司的成立以及后来一系列商务活动的成功, 极大的激励了莫里斯推进工艺美术运动的决心, 他希望一切正如他的诗歌里所写的那样开创了 “人间的乐土”。 “他误以复兴哥特式风格就能实现一切。” 而固执的反对机械产品,其实莫里斯最具影响的 设计是在平面方面:壁纸、壁毯、织锦的严谨图 样,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莫里斯所著《诗歌之路》的封面设计
电影海报《战舰波将军号》 罗钦科
1925
运动服装(左图)
商标设计(右图)
史特潘洛娃
1917
《纺织品设计》 波波娃 1924
《封面设计》 李西斯基
封面设计《号角》 李西斯基
商业海报设计
【版画的发展历史资料】版画发展历史

【版画的发展历史资料】版画发展历史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
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版画的发展历史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版画的发展历史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
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
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
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
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
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
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
元代的“平话”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版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
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
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
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
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
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
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
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现代主义的诞生
2·3 自由版面设计
2· 1· 1 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字排版方式
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籍”形式,首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成遗 址上发现的甲骨文。这个于1899年发现的一寸是距今约3400年前的卜 辞,上面记载着狩猎所得的猎获物和记录帝王大臣之名的内容,分兆辞、 记事刻辞、甲子表和习刻文字等。这种文字以象形形态出现,以可自的 方式书写,其版面自然形成一种特殊的雕刻字体。 从世界范围来看,甲骨文作为世界公认的五大自源文字,它的形成 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从而使现行汉字经过了甲骨文、金文、 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老宋等几个阶段。由此可见,今天的汉字是 由甲骨文逐渐演变而来,是现代汉字的祖先,其存在与发展自身有着必 然的内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它的生命力,是以自己结构和书写方式的 合理作为存在的基本前提,其特殊的版面形态对中国历代文化乃至整个 汉文化圈,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古埃及
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处在前后期的古埃 及是文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美索不达米亚 文化和苏美尔文化对古埃及也形成了影响, 并推动着埃及文化的发展,其主要表现集中 在文字的创造上。虽然巴比伦文明影响了古 埃及,但埃及人并没有在文字书写方式上受 多少干扰,他们依然沿用早已形成的自源象 形文字。象形文字在埃及历史上使用了漫长 的时间。从公元3100年到394年从未间断 过,这种局面直到古罗马人攻入埃及并实行 了殖民统治也未见完全改变。“神的文字” 被广泛使用,反映在雕塑、石刻中的这一现 象屡见不鲜,尤其运用在纸草书上更是极为 普遍。纸草上常用精美的插图与文字相配合, 使得版面形式甚为丰富,有人称这一现象是 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最早依据,其特点在于 利用版面已有的区域给予综合布局,文字本 身虽是象形形态与插图配合,但并未显得版 面累赘、重复,相反,确是图、文呼应有序, 命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印刷业的繁荣,也推动了教 育和传媒业的发展。为出版业、版面设计提供了物质上、技术上以 及社会需求的一切准备。 在这个时期,英国 字体设计大繁荣,开发 的新字体,对欧洲版面 设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 而维多利亚时代 的版面设计,仅仅是中 世纪哥德风格的深化和 延续,没能体现时代特 征和适应工业发展的需 要。
中国早期书的形式及其版面形态
甲骨文开创了从右手竖排的汉字特有的书写排版方式,字与字之间的密度约为半个或三分之一个字 的大小,行距为1~2个字距左右。甲骨文的版面形态没有统一的标准格式,行文大多居于甲骨的中 部,有的则依甲骨的走势顺形刻制,呈不规则形态,有的则将文字规划在某一区域内有一定的秩序 性。它是汉字方块化最初构形,同时也为历代汉书写版式,提供了最基本的版面范例。 金文亦称铭文、钟鼎文,铸于青铜器之上。它受材料因素的制约,显得很有秩序。其排列方式与甲 骨文一样,都是从右手起始,竖排。文字间距不像甲骨文那样随意,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定。 石刻,字体已经相当成熟,与现今的汉字本质并无多大区别,且笔画规整,字距与行距并无太大的 差距,纵向与横向较为均匀,文字的起始与先前的金文书写习惯一致。但石刻作为传达信息的手段 具有局限性,人们不可能将其随身携带。因此文明的继承需要找到一种方便携带成本又低廉,便于 推广的书写材料。 简策作为书籍形式用于传播文化,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简策制度也叫简牍制度, 它以竹木为书写基质。 帛书,其版面文字的排列方式沿用简策的书写规律,所书文字有框线和无框线两种。其易于携带、 轻便,但它昂贵,易损坏,难保存,而未在民间大范围使用。不过它为后人对书写材料乃至新型版 式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历史传承依据。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法国“新艺术”运动都是为了反对维多利亚 时期繁琐和矫饰风格的艺术。基于这一点,法国“新艺术”运动从一开始 就主张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设计,强调自然风格的重要性,因此自然主 义倾向是它最主要的形式,同时否认自然界中直线的存在。因此,我们今 天所见到的这一流派的作品,具有曲线和植物纹样的作品大量存在。
版面 形式
元《全相平话五种》
清 ︽ 四 库 全 书 简 明 目 录 ︾
明 ︽ 程 氏 墨 苑 ︾
插图版面
《书林清话》曰:“吾谓古人 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中 国古典书籍的一大特色就是插图, 尤其是明清之后的小说更是如此。
清 ︽ 芥 子 园 谱 图 ︾
清《耕织图》
纵观中国古籍的版面特征,虽然各 个时期不尽相同,但它的内涵却始终一 致,都具有恬淡悠远的诗韵。插图与内 容在审美意识上有着缜密的统一性、协 调性。那种清淡、雅致、秀美的风格自 始至终贯穿如一,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 的总体特征与总体美学精神,从而在世 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2· 1· 2 西方早期的版面特征及编排
古典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新艺术运动时期
古典时期
人类自创字起便诞生了文字排版,编排始终伴随 着人类文明的发生而发展。
古巴比伦
西方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版面形 式,出现围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 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 最早创造了原始版面的排版形式。最 初,苏美尔人将湿泥做成块状泥版, 后用木片刻画其上形成具有凹槽的文 字,这就是所谓的契形文字。契形文 字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形成了 西方最早的编排形式。
1·2 版式设计在平面 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具有特色的版式设计往往就像一座桥梁,能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起到很好的作用。使读者有层次地进 入佳境,在不知不觉之中浏览全文。设计中摆脱规范化的、常规的束缚,将平淡无奇的字体、字号、 线条、空白经过有序组合成不同寻常的空间关系,使之变得色彩纷呈,让人耳目一新。
新 艺 术 运 动 时 期
威廉·莫里斯开始 对书籍进行设计探索, 他首先从字体设计入 手。同时莫里斯还投 入巨资建造自己的印 刷厂—克姆斯哥特出 版社,将自己设计的 字体铸成铅字用于书 籍的设计实践,这也 成为他从事版式设计 的大本营,逐渐形成 自己的风格。
版面采用繁琐的植物纹样 做底纹,文字采用莫里斯新设 计的带有哥德体时期风格的字 体,编排上讲究对称。
•中世纪的版面编排
中世纪的宗教统治 极为黑暗,泯灭了人类 的许多创造性,但中世 纪不同于古典时期。在 整个漫长的中世纪,版 面编排也分为数个发展 阶段,每一个时期的变 化虽然缓慢,但也并非 铁板一块,尤其到了中 世纪后期其版面变化开 始加快。
中世纪古典的版面设计
•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关系在欧洲飞溅制度内已逐渐形成,文 化上开始要求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呼声此起彼伏。它是 一次文化思想大解放、大发展。
2· 1· 2 中国古典版面形式
作为自源文明的中国古典书籍,在其形态及版面设计上有着伟大的创造。 其形态之丰富,功能考虑之周全,与同时期古代文明相比堪称世界一流。 在中国的书籍史上,任何一种新型书籍形态的产生与更迭,不曾出现以一 种新形态突变的方式完全代替另一种形态的现象,而是以自然交替逐渐更进的 方式演变。
阿尔丰斯·穆卡设计的海报具有典雅、统一、装饰性强的特点。
图卢兹·劳德雷 克
朱利斯·谢列特
艾 克 曼 字 体
德国青年风格代表人物彼德·贝伦 斯为德国电器公司设计的海报。
“新艺术”运动对20世纪 现代设计的直接影响已超出了 法国,运动实质是对维多利亚 时期设计和“工艺”运动的一 次反叛。但它只是出于对艺术 的创新,不可能完全背离时代 特征,在许多方面还是保留了 旧艺术的痕迹。而当“新艺术” 影响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和德国的“青年风格”艺术运 动时,这种旧的艺术痕迹正明 显消退,开始露出现代设计的 一缕曙光。
二、 版式设计的编排体系
2·1 古典构成方法
2· 1· 1 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字排版方式 2· 1· 2 西方早期的版面特征及编排
2· 2· 1 构成主义 2· 2· 2 风格主义 2· 2· 3 包豪斯 2· 3· 1 自由版面设计的概述 2· 3· 2 自由版面设计与未来主义、达达主义 2· 3· 3 荷兰独立派自由版面设计 2· 3· 4 国际主义版面设计风格 2· 3·5 纽约平面设计派
对版式设计的掌握能够很好地将图形及其各种变化、 组合、色彩与色调、肌理、空间、动势等组合成画面 表现语言,能够对视觉要素与形式美法则有正确认识 和把握,是展开版式设计的第一步。 版式设计构成方法是对平面版式设计中各种基础性构 成法则的总结。它和视觉要素、形式美法则的关系就 像语言学中的词汇和语法,这其中包括了以感性判断 为主的设计方法和以理性分析为主的设计方法,对版 式设计的认识与实践是掌握平面设计的重要环节。
《冬季马戏》海报设计,此构图采用古典对称式及版面 上多种字体的运用,都反映了此时期的版面设计风格。
19世纪下半叶,英国兴起了“工艺美 术运动”,标志着现代设计时代的到来。这 一运动从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反对工业化生 产,主张恢复中世纪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 强调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的传统,从 自然形态中吸取精华,重视向日本装饰风 格学习等一系列实践,力图振兴当时的设 计业。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 格。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画框 盛行;意大利人设计了第一本小 开本书,便于人们在工作之余随 身携带。
文艺复兴时期,版面大量 采用罗马体,为了尽量不受旧 编排模式影响,而采用了横纵 方向的几何模式,布局工整, 许多方面已接近现代排版方式, 并易于阅读,装饰上虽然有罗 可可的花哨特点,但并不足以 影响简洁的版面功能。 在世界书籍出版和版面设 计历史上来看,整个17—18世 纪是发展相对较慢的一个时期, 无法与16世纪相比,但是威 廉·卡斯隆于18世纪所设计的 卡斯隆字体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 古希腊文字和罗马字体
西方文明起源是建立在古埃 及与古巴比伦文化既有成果地基 础上,然而最早的欧洲文明直接 诞生于古希腊的克里特岛,史称 米诺亚文明。米诺亚文明在腓尼 基文化的影响下,公元前2800年 左右,出现了拼音字母。米诺亚 文明之后,希腊全面走向荣,但 随着罗马人的攻入,这一文明很 快被摧毁。罗马人力图将希腊所 有的文明成果全部搬走。随后, 罗马文明取代希腊文明。罗马人 将希腊文字经过改良后变成接近 今天的拉丁文字母。 由于罗马字体的成熟,罗马 人的书写方式已完全变成了自左 向右的横式排列。此期间,由于 羊皮纸的大量使用,加上价格十 分昂贵,版面编排的空间相对狭 小,字行密度大、字体小,多为 对称式,甚为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