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 - 第一课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精品教学课件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字 词 积 累 墨剑飘雨 — — 理 解 词 意
liyongqiang 李永强
工:善于,擅l长iyo。ngqiang 设色:(绘李画永)强涂色,着色。
田畴: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孔道:必经之道。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
创作 背景
基本 信息
画卷 作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主题 内容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艺术特 性和历 史价值
析读课文
2 . 标 题墨与剑飘第雨 二 段 的 关 系
liyongqiang 李永强
梦中回到某个地方 梦回繁华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繁荣热闹,通常形 容地方经济的发达
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等。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背景链接 liyongqiang 李永强 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有改动。北 墨剑飘雨 宋末年,社会表面上虽是一片繁华的盛世景象,但实
际上内忧外患,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张择端正是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了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liyongqiang 李永强
总起句: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精段细读
细读第四段,思考讨论: 3 . 典 雅 的 语墨剑言飘雨
八年级语文上册《 梦回繁华 》 课件

bò 薄荷
qiàn 纤夫 纤
xiān 纤弱
guān 奇观 观
guàn 道观
①赶脚: 赶着驴或骡子供人雇用。 ②遒劲: 雄健有力。 ③舳舻相接: 船只首尾衔接。 舳, 船尾。 舻, 船头。 ④春寒料峭: 虽已春季, 但天气还比较寒冷。 ⑤长途跋涉: 远距离翻山涉水。 形容旅途的艰辛。 ⑥自成一家: 在某种学问上或技艺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 能自成体系。 ⑦一应俱全: 应有的都有了, 形容一切具备。 一应, 一切。 ⑧内忧外患: 多指国家内部的不安定和外来的侵略。 ⑨摩肩接踵: 肩挨肩, 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 很拥挤。 踵, 脚后跟。 ⑩络绎不绝: (人、 车等) 往来不断, 前后相接。
打比方
此句将图画比作乐章,突出画面场景繁华而 又紧张的特点。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 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作比较 将《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和一般的界画进行比较,突出其“线条 遒劲,笔法灵动”的特征。 (4)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 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答:A、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 厘米。
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B、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 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2024版毛宁《梦回繁华》PPT课件[1]
![2024版毛宁《梦回繁华》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c42b08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1.png)
毛宁《梦回繁华》PPT课件•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画作内容与艺术特色•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目录•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知识拓展: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跨学科融合:文学、历史、美术等多角度解读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毛宁,当代著名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题材作品而著称。
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艺术展览中获奖,并被多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毛宁擅长将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毛宁生平及艺术成就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再现了北宋时期城市的繁华景象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毛宁在创作过程中深入研究了北宋时期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力求在作品中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梦回繁华》是毛宁的代表作之一,以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为创作背景。
《梦回繁华》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北宋时期社会风貌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创造了著名的宋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北宋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城市商业繁荣,海外贸易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在文化艺术方面,北宋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等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画作内容与艺术特色采用立轴形式,全景式构图,展现汴京从城郊到市区的繁华景象。
画面分为三个段落,近景、中景和远景,层次分明,空间感强烈。
运用散点透视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画面布局与构图技巧线条运用与色彩表现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粗细、轻重、缓急得当,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动感。
色彩丰富而和谐,运用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使画面呈现出典雅而华丽的风格。
注重色彩的对比和调和,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对比手法,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人物形象生动而富有特色,通过不同的服饰、动作和表情,展现出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服饰描绘精细入微,反映出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趣味。
注重人物与环境的融合,通过人物的活动和场景的描绘,营造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历史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

合作探究
简要叙述一下画面开卷处“疏林薄雾, 农舍田畴,春寒料峭”的场景,并说说 这样写的好处。
早晨,远方是稀疏的丛林,淡薄的 雾气笼罩在农家小屋和田野上,充满着 微微的寒意。
这些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 更能生动地表现出汴京的近郊风光,使 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引资料、摹状貌 语言:准确、严谨 生动、典雅
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文后,许多学生对中国古代绘 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某中学八(1)班 举行了以“走进中国画”为主题的综合 性学习活动,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 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合作探究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 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 留下无尽的回味。
打比方,将色彩绚烂的画面比作有 声的音乐,调动了人们的听觉,丰富了 想象,加深了理解,同时把客观的视觉 感受转化成了主观的视听盛宴。
合作探究
第4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 河图》的画面内容的?
作者简介
毛宁,作家,于1975年12月诞生在 浙江舟山。大学就读学校是中国美术学 院,专业是美术学,于2003年6月毕业。 毕业后,曾担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 教授,主要教授中外美术史、现代设计 史、中外建筑史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此画距今近9 00多年历史。画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 者采用了俯渺法描画全图,描画了京城汴梁从 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全图规模 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能兼 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画中细致地描画了汴 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 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 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等至臻至 妙,活灵活现。
《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2023《梦回繁华》优秀课件CATALOGUE 目录•引言•《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梦回繁华》的艺术特色•《梦回繁华》的历史价值•《梦回繁华》的鉴赏方法•《梦回繁华》的创作体验与启示01引言《梦回繁华》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描述了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景象。
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价值和魅力。
主题概述《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以及当时的社会与人民生活风貌。
背景介绍1课程目标23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细节描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姓名:毛宁职业: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品:《梦回繁华》、《穿越时光的隧道》等背景:毛宁是当代著名作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深入的历史洞察力以及丰富的人文情感而广受读者喜爱。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其都市的繁华、商业的繁荣以及文化的兴盛都给毛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个人经历毛宁在年轻时曾深入研究北宋时期的历史,他对于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进步有着极高的兴趣,这也成为了他创作《梦回繁华》的灵感来源。
社会环境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历史遗产的关注与日俱增,这也为毛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准备阶段01毛宁在开始创作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不仅深入研究历史资料,还亲自走访历史遗址,通过实地考察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写作阶段02毛宁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细腻的笔触,将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社会风貌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修改阶段03在完成初稿后,毛宁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润色,使作品更加精炼和完善。
《梦回繁华》毛宁 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梦回繁华》歌曲分析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歌曲《梦回繁华》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分析歌曲中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探讨与歌曲相关的主题,如时光流逝、回忆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歌曲中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和抒发方式。
探讨歌曲背后的主题和意义。
教材准备:歌曲《梦回繁华》的音乐文件或歌词。
板书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播放歌曲《梦回繁华》,让学生聆听一遍,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演唱者。
问学生:“你们对这首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第二步:歌词分析(15分钟)再次播放歌曲,这次让学生阅读歌词。
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歌词的理解和情感反应。
问学生:“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情感?有哪些词句或句子让你们特别有感触?”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问学生:“歌词中是否有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情感表达?”第三步:主题探讨(15分钟)讨论歌曲中的主题,如时光流逝、回忆和情感表达。
问学生:“歌曲传达了哪些关于时光和回忆的信息?歌手想要通过这首歌表达什么?你们是否有类似的感受或经历?”探讨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例如音乐元素、节奏和演唱者的声音情感。
问学生:“歌手如何通过声音和音乐来传达情感?这对歌曲的情感产生了什么影响?”第四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与学生分享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请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惑,以便进行反馈和解答。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歌曲《梦回繁华》的个人感受和对时光流逝、回忆的思考。
这可以是一个创作性的作业,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与歌曲相关的主题。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梦回繁华》的歌词和情感表达,以及通过音乐探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主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2张PPT)

寻“繁华”——欣赏一幅好画
如果你要向现场观众安利《清明上河图》,你会怎么介绍呢? 那美术鉴赏家毛宁在《梦回繁华》中又是怎样介绍的呢
第一段:画卷的创作背景 第二段:画卷的作者和作品意蕴。
第三段:画卷的规模及特点、具体内容
第四段画卷的创作特点及价值。
寻“繁华”——欣赏一幅好画
细读课文第四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 》的?为什么这样写?
寻“繁华”——欣赏一幅好画
这幅图为什么叫《清明上河图》?“上河”什么意思呢?
画中的场景是 清 明 时 节 的场景,“ 上 河 ” 有 两个意思 ,第一个是“ 汴河”的意思,第二 个是清明时节,各地的商贩来到汴河两岸 赶 集 的意思。 “ 上 河 ” 是 个 动 词 ,类似于我们现在 所说的“赶集”“赶圩”等。
梦 回 毛繁 宁华
字音识记
篙( ɡāo ) 擅长( shàn ) 田畴( chóu ) 踏青( tà )
翰林( hàn ) 覆灭( fù ) 驮队( tuó ) 跋涉( shè )
题跋( bá ) 绢本( juàn ) 岔道( chà ) 漕运( cáo )
枢纽( shū ) 宏敞( hónɡ ) 遒劲( qiú ) 络绎不绝( yì
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 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说明方法:列数字 作 用:通过具体准确的数字来介绍画作的大小,让读者对这幅 画的规格有直观的了解,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 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 用:把“长卷”比作“乐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 内容的优美丰富。
20梦回繁华1

沉檀(tán)舳舻相接(zhúlú)料峭(qiào)
遒劲(qiú)摩肩接踵(mózhǒnɡ)
春寒料峭:形容春天异常寒冷的天气。料峭,微寒。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20梦回繁华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此画距今900多年的历史。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清明上河图》画纵24.8cm、横528.7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3)介绍《清明上河图》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环பைடு நூலகம்二:自主学习
1、助学资讯
《清明上河图》相关知识: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课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自然段):照应题目中的“繁 华”——北宋时期,点明张择端的《清明上 河图》,引出下文。 第二层(第2自然段):介绍张择端及《清 明上河图》的特殊意义。 第三层(第3~5自然段):具体描述《清明 上河图》的美丽画面和艺术特点。
第五单元
20 梦回繁华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多少次梦回盛世繁华,企盼有朝一日, 触摸那跨越千年历史的脉搏。《清明上 河图》上下五千年的积淀,诉说着中国 文化的源远流长。虽说,穿越的事情太 玩笑,但是能有机会感受一下北宋的繁 华盛世也是不错的呀。现在,我们就去 欣赏一下北宋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 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研读品味
假如你是一位解说师,你的同 学没见过《清明上河图》,你 能介绍给他们吗?
开卷处(近郊的风光)
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市区的街道)
《清明上河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 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杂。全图 人物众多,各种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 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 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 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 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 者看罢,饶有无穷回味。《清明上河图》描绘了 北宋时期京城汴梁的繁华景象,从中可看出北宋 的商业已非常发达,具备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 特征。但它同时也是一幅带有忧》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绢 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 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 (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 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 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配乐朗读
文章以“梦回繁华” 为题有什么好处?
作业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 层次。 2.向家人描述《清明上 河图》,注意说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