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爱心礼物》教案模板范文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爱心礼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爱心礼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爱心礼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幼儿能够理解数量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数量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数量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幼儿能够理解数量的关系,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爱心卡片、礼物图片、计数道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座位安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幅爱心卡片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爱心的数量。

(2)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我们想给每个小朋友送一个礼物,我们需要准备多少个礼物呢?2. 新课导入:(1)教师向幼儿讲解爱心礼物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数量的关系。

(2)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操作,感知数量的关系。

3. 实践活动:(1)教师发放爱心卡片和礼物图片,引导幼儿按照数量关系进行配对。

(2)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爱心和礼物的数量关系。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数量关系。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家长协助幼儿完成爱心礼物的数量统计。

(2)家长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量关系,并与幼儿一起解决。

2. 课堂作业:(1)完成爱心礼物的实践活动。

(2)绘制一幅表示数量关系的画作。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其在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2. 收集幼儿的作业作品,评估其在家庭和课堂中的学习效果。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表现。

中班数学《爱心礼物》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爱心礼物》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爱心礼物》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数的守恒,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感知数的守恒,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数的守恒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爱心礼物盒、爱心卡片、小动物玩偶、数字卡片、糖果等。

2.学具:每组一份爱心礼物盒、爱心卡片、小动物玩偶、数字卡片、糖果等。

3.环境创设:布置爱心礼物展示区、操作区等。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爱心传递”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分享和关爱的快乐。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二)基本环节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爱心礼物盒,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讲述爱心礼物盒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

2.探索活动(1)教师出示爱心卡片,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数字。

(2)教师分发小动物玩偶,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字为小动物分配糖果。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虽然糖果的数量不变,但分给每个小动物的糖果数量可以不同,这就是数的守恒。

3.操作活动(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份爱心礼物盒、爱心卡片、小动物玩偶、数字卡片、糖果等。

(2)教师提出任务:请每组幼儿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将糖果分给小动物,并确保每个小动物得到的糖果数量相同。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1)教师邀请各组幼儿分享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三)拓展环节1.教师出示更多数字卡片,让幼儿继续进行数的守恒操作。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数的守恒不仅适用于糖果分配,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如物品摆放、人数统计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爱心礼物盒的故事,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数的守恒,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教师在操作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和发现数的守恒。

3.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爱心礼物幼儿园中班数教案

爱心礼物幼儿园中班数教案

爱心礼物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的含义,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

2.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分享意识,让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5的认识和运用。

2. 通过制作爱心礼物,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学习分享和感谢的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数字1-5的认识和运用,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爱心礼物的制作,并能够表达感谢和分享。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1-5)、爱心模板、彩纸、胶水、画笔、颜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活跃气氛,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 教学环节(10分钟):a.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5),引导幼儿认识和学习数字。

b. 教师讲解爱心礼物的制作步骤,并示范。

c. 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制作爱心礼物。

3. 分享环节(5分钟):a.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爱心礼物,并让大家猜猜哪个礼物是哪个幼儿制作的。

b. 幼儿互相赠送礼物,表达感谢和分享。

4.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感受。

5. 清理环节(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整理教具,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对数字1-5的认识和运用情况,以及幼儿在制作爱心礼物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观察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表达感谢和分享。

七、教学延伸:可以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更多的爱心礼物,送给家人和朋友,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分享意识。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字知识,如数数、比较大小等。

六、教学准备(续):3. 教学资源准备:提前准备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书籍,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音乐素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爱心礼物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爱心礼物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爱心礼物一、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数字0-9,能正确读出和书写这些数字。

2.能够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图形和物品,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和书、笔等物品。

3.培养幼儿制作爱心礼物的意识,理解礼物的含义。

4.练习幼儿的数数能力和操作能力,通过活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数字认识和书写:0-9。

2.图形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

3.物品认识:书、笔等物品。

4.制作爱心礼物。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数字数首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数数字的儿歌。

2. 学习数字0-91.教师向幼儿出示数字卡片,并引导学生模仿数字的发音。

2.然后再逐个教授数字的书写方法。

3.要求幼儿以语音与画面相统一的形式进行学习。

3. 图形认识和物品认识教师向幼儿出示一些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同时向幼儿介绍一些物品,例如笔、书等。

并让幼儿观察图形的特征,帮助他们认识形状和物品。

4. 制作爱心礼物1.教师向幼儿出示一张纸和一把剪刀,带领幼儿剪出三个长方形的纸板,并将其折叠成一个小纸箱。

2.然后,教师让幼儿在纸箱上贴上一些小图案,并将一些书、笔等物品放入纸箱里。

3.最后,在纸箱上粘上一个很大的红心,整个礼物制作完成。

5. 游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制作出来的爱心礼物进行一些游戏教学,例如数物品、数数字等。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中,教师将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有幼儿不理解的地方,老师将会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活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五、教学延伸1.可以让幼儿前来展示他们参照本课时制作的爱心礼物。

2.持续带领幼儿练习数字的书写方法,加深认识。

3.继续触类旁通,利用其他的物品和图形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学习圆形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对各种圆形物品进行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活动较为丰富,针对每个幼儿的能力和兴趣进行了不同的设计,同时引导幼儿参与体验制作过程,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爱心礼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爱心礼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爱心礼物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爱心礼物的概念。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能够识别并数数到20。

培养幼儿的加减法基础概念。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并描述爱心礼物的特点。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能够用手工材料制作爱心礼物。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让他们懂得分享和关爱他人。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制作爱心礼物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爱心礼物概念的引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不同的爱心礼物,让幼儿了解爱心礼物的含义。

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送礼物给他人。

2.2 数字认知:通过爱心礼物的数量,让幼儿学习数数,从1数到20。

引导幼儿观察爱心礼物的大小、颜色等特征,并进行描述。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通过展示不同的爱心礼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礼物的特点。

引导幼儿观察爱心礼物的数量,并进行数数。

3.2 操作法:提供手工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爱心礼物。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如“我有3个爱心,你需要几个爱心?”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展示不同的爱心礼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礼物的特点。

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送礼物给他人。

4.2 数数练习:展示一定数量的爱心礼物,让幼儿进行数数练习,从1数到20。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爱心礼物的数量。

4.3 加减法练习:提供手工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爱心礼物。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如“我有3个爱心,你需要几个爱心?”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评价:观察幼儿在制作爱心礼物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够观察并描述礼物的特点。

观察幼儿在数数练习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数数到20。

5.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制作的爱心礼物的数量是否正确。

评价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如切割、粘贴等。

5.3 反馈与改进:根据观察评价和作品评价,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幼儿园中班数教案爱心礼物—幼儿园中班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教案爱心礼物—幼儿园中班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教案爱心礼物—幼儿园中班教案教案名称:爱心礼物适用年龄: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教具:纸板、颜料、画笔、剪刀、胶水、装饰材料等。

2.素材:爱心图案、纸板的切割图样。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老师出示一张爱心图案,询问幼儿对爱心的理解,引导幼儿讲述关于爱心的故事。

2.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制作爱心礼物,为我们身边的人送上温暖、关爱和祝福。

步骤二:示范制作(10分钟)1.老师示范如何制作爱心礼物:首先将颜料倒在画板上,然后用画笔蘸取颜料,在纸板上画出爱心图案。

2.老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根据他们的能力和创造力,自由发挥画出属于自己的爱心图案。

步骤三:分组制作(2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5到6人,互相合作制作爱心礼物。

2.每组给予一定的时间和资源,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力,制作他们心目中的完美爱心礼物。

步骤四:装饰和展示(10分钟)1.幼儿制作完成后,老师提供装饰材料,如彩色纸、丝带等,让幼儿为自己的爱心礼物增添美丽的装饰。

2.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大家讲述制作的过程和象征的含义。

步骤五:交流分享(15分钟)1.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制作过程,鼓励幼儿表达他们心中的感受和体会。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朋友的爱心礼物,并询问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效果和反馈。

3.老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爱心的重要性和给予他人温暖和关爱的价值。

步骤六:结束(5分钟)1.老师与幼儿一起整理教室,归还所用教具和材料,以及制作好的爱心礼物。

2.老师给予幼儿鼓励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爱心,并将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评估与延伸:评估: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并通过幼儿的口头表达了解他们对爱心的理解。

延伸: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相关视频或参观社区公益机构等方式拓展幼儿对爱心的认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爱心礼物幼儿园中班数教案

爱心礼物幼儿园中班数教案

爱心礼物幼儿园中班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数字1-5,会正确书写数字1-5。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数字1-5,让幼儿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的含义。

2. 第二课时:认识数字6-10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数字6-10,会正确书写数字6-10。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数字6-10,让幼儿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的含义。

3. 第三课时:数的排序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数的排序,能够将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让幼儿理解数的排序的概念,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第四课时:数的比较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数的比较,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让幼儿理解数的比较的概念,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5. 第五课时:数的组成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数的组成,能够将一个数分成两个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让幼儿理解数的组成的概念,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活动参与度等方面对幼儿进行评价。

四、教学资源数字卡片、实物、图片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爱心礼物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数字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 基本概念:讲解数字1-10的基本概念,让幼儿认识和理解数字的含义。

3. 实践操作: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数字卡片,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 小组活动: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课堂总结:通过讲解爱心礼物的意义,引导幼儿理解关爱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六、第六课时:数量的增减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数量的增减,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中班数学《爱心礼物》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爱心礼物》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爱心礼物》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的数阅历进展10以内的数数,初步感知数的守恒。

2、通过倾听故事,体会孩子对母亲的爱。

3、培育幼儿比拟和推断的力量。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活动预备:课件《爱心礼物》、黑板两块、操作表格数份、红五星若干。

活动过程:一、故事《大大和小小》导入二、大大选裙子(在贴一贴的嬉戏中初步感知物体不受大小、排列方式、疏密程度影响的守恒关系。

)1、观看裙子(裙子有什么不一样?裙子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小结:这些数字是裙子上的编号,上面有数字1的说明是1号裙子。

2、帮忙大大选花最多的裙子送给妈妈,让孩子思索选择。

3、贴一贴:你认为花最多的是哪条裙子?为什么?(孩子观看表格后再贴)4、争论验证:(活动的关键,引发幼儿争辩通过验证来解决问题)(1) 究竟是哪一条呢?你是怎么知道这条裙子上的小花是最多的?(2) 产生解决方法(运用已有的数数阅历)(3) 小结:原来,裙子上的花是一样多的,你们用数一数的方法找到了正确答案,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花的大小、排列方式来打算花朵的多少而是要用数数的方法。

三、小小选裙子(迁移运用,连续感知物体数量的守恒)1、帮忙小小选花最少的裙子送给妈妈。

(把五角星贴在相应的框里)2、填表格最终一格:裙子上花有几朵?3、验证小结:原来,裙子上的花是一样多的,所以我们不能只用眼睛看的方法,有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会哄骗自己,我们就需要用数一数的方法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

四、为自己的妈妈选一条裙子,说说理由(情感延长)活动反思:这个活动来源于我们班级孩子在玩自带玩具时候我所观看到的元素:选出三排花中最多的一排。

三排花分别是有小和大的区分,排列有疏密的区分,而孩子们根本都选错了,选了一排排得最长的花,而其实这一排只有6朵花,另外两排虽然小但是有7朵和8朵,而且排得严密,所以给了孩子错觉,都选择了排得最长的6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数学《爱心礼物》教案模板范文.docx
设计思路:
中班的孩子认知事物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是仍显表面化、肤浅化。

因此本次活动选择的内容:10以内数的守恒。

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感知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大小、排列方式、疏密程度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

整个活动是以故事《爱心礼物》为线索,将数元素融入其中,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过程中初步感知数的守恒。

两次为妈妈选衣服的的环节,是为了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了解判定物体总数的时候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来确定而不只是单凭眼睛看。

整个活动将数经验与情感线紧紧地串在一起、,让幼儿倾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孩子和母亲之间甜甜蜜蜜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进行10以内的数数,初步感知数的守恒。

2、通过倾听故事,体会孩子对母亲的爱。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爱心礼物》、黑板两块、操作表格数份、红五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大大和小小》导入
二、大大选裙子(在贴一贴的游戏中初步感知物体不受大小、排列方式、疏密程度影响的守恒关系。

)
1、观察裙子(裙子有什么不一样?裙子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小结:这些数字是裙子上的编号,上面有数字1的说明是1号裙子。

2、帮助大大选花最多的裙子送给妈妈,让孩子思考选择。

3、贴一贴:你认为花最多的是哪条裙子?为什么?
(孩子观察表格后再贴)
4、讨论验证:(活动的关键,引发幼儿争论通过验证来解决问题)
(1) 到底是哪一条呢?你是怎么知道这条裙子上的小花是最多的?
(2) 产生解决办法(运用已有的数数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