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福州文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
(《劝学》)(2)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师说》)(4)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5)不见复关,_________。
(《氓》)(6)________,靡有朝矣。
(《氓》)(7)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
(《锦瑟》)二、文言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12分)孙权,字仲谋。
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
郡察孝廉,州举秀才。
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
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①,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
况今奸宄②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
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③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④,未有君臣之固。
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
曹公表⑤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
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
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
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
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
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
备进驻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
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
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
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
2013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福州带答案)

一双鞋,在地摊上不过几十元,到了商场、专卖店,会涨到一百元,甚至几百元;一双鞋,材料很重要,好的材料才有好的质量;一双鞋,样式老的大多卖得很便宜;一双鞋,只有让顾客满意才能卖出去。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6、(1)(3分)“窥”。
本为小园主人透过短墙欣赏“山光”,诗人却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手法1分)写“山光”因好奇园中美景而探头探脑,窥视园中,(1分)不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富有魅力。
(1分)(2)(3分)诗歌塑造了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
(1分)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
(1分)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
(1分)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
7、(3分)cd.(c.曾家驹弄到的是一张国民党党证。
d.刘表没有杀祢衡,而让祢衡去见黄祖。
黄祖醉酒,不堪忍受祢衡的讥讽,终于杀死了祢衡。
)(2)(3分)“反求诸己”是自我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它要求人们严以律己,在事与愿违的情况下,首先寻找自身的原因,不为自己找借口,不怨天尤人。
(1分)但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自己已经做到仁、礼和忠了,却依然受到对方的蛮横对待,就可以把他当作与禽兽无异的狂妄之人,不必过分与之计较。
(2分)10、(3分)a. (原文是“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本民族”的文化经典。
)11、(3分)(1)文化传承的需要,(2)变化个人的气质,(3)转移社会的风气(或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或养成社会文化风气)。
(3点,每点1分。
共3分)12、(3分)(1)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交错,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2)无须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接受异质文化),(3)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州文博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考试(题目卷)命题人:龙连城审核人:龙连城(完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3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
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
《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
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
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相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现代文阅读“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盘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
文博中学2013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二〇一三年福州市文博中学中考模拟考语文试卷(全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9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6分)人生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有鲜花,也有荆棘;有顺境,也有坎坷。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曾徘徊.()过,我们曾踌躇.()过。
但是,只要我们不忘心中的chōng jǐng(),jiān chí bù xiè( )地走下去,梦想就会像花儿一样开放。
所以,我们处顺境时要 A (居安思危、享受生活),处逆境时 B (迎难而上、低调做人),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完美的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1)给加点字注音(2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A、B两处。
(2分)A处应填;B处应填。
2.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三句话各有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
(2分)近日,①上海等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许多人开始关注如何分别禽流感禽类。
对此,②从事禽病学长期研究的北京农学院副教授阮文科4日告诉记者,禽流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为严重的禽类病毒性疫病之一,它在禽类中传播很广,对养禽业危害很大。
由于禽流感病毒的毒性、数量、感染途径等不同,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不等,最长可达21天。
③怀疑有禽类患H5或H7亚型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应尽快确诊,采取严格的隔离封锁和全群扑杀。
我选句,修改后的句子:3. 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通“僵”,僵硬)妇抚儿乳.(喂奶)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走)小大之狱.(案件)C.执策.而临之(马鞭)衔觞.赋诗(酒杯)D.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犬牙..差互(狗牙)4.古诗文默写。
(12分)(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2),青草池塘处处蛙。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州文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古诗文默写(20分)1、(1)西当太白有鸟道,。
(2)飞湍瀑流争喧豗,。
(3),孤舟一系故园心。
(4)画图省识春风面,。
(5),不尽长江滚滚来。
(6),此时无声胜有声。
(7)今年欢笑复明年,。
(8)沧海月明珠有泪,。
(9)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10),鱼鳖不可胜食也。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2),申之以孝悌之义。
(13),善假于物也。
(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5)故不积跬步,(16)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17)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8)蹑足行伍之间,(19)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20)……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二、文言文阅读(23分)(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8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天下非小.弱也小.学而大遗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D、金就砺则利.因利.乘便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4、下列各句中的“焉”字兼有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此”,相当于“于此”意思的一项是()(2分)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且焉.置土石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申之以孝悌之义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5分)伯夷、叔齐,孤竹君①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14.4.16一、名句名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2)子曰:“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3)子曰:“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4)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论语·述而》)(5)孟子曰:“乐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6)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诗经·氓》)(8)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二、文化经典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8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篇》)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植其杖而芸。
(3分)②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3分)3.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
(2分)子路认为自己对荷蓧丈人恭敬有礼,荷蓧丈人款待自己,并让他的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________‛。
孔子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怀有一种____________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8分)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3-2014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考联考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命题学校:闽侯一中命题教师:刘思莺复核教师:郭文婷考试日期:4月21 日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古诗文阅读(31分)(一)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2),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3)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4),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5)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6)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二)文言文部分(19分)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受)B. 暴秦之欲无厌.(嫌恶,憎恶)C. 中年兄殁.南方(死)D. 剽.掠其人(抢劫、掠夺)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2分)例句: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A. 项王军壁.垓下B. 良庖岁.更刀C.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 忧劳可以兴.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15分)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
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小题1】勿以恶小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___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小题3】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小题5】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会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生命的意义》)
【小题6】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运用比喻,表现诗人蔑视权贵,为实现理想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6分)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
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
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
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
他穿着满是尘土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
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
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
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
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
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
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
”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
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
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
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旁,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
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
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
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
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他让我时时提
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小题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
【小题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4分)
【小题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
(2分)
【小题4】“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
【小题5】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2分)
【小题6】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3分)
1.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破瓮救友》
光坐七岁①,凛然如成人。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__________,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②,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__________,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注:①光坐七岁:司马光七岁的时候。
②瓮:水缸。
【小题1】⑴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鞭数十()②遂不得履()
③众皆弃去()④手不释书()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至之市B.群儿戏于庭于土墙凹凸处C.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飞漱其间D.退为家人讲二虫尽为所吞【小题3】翻译句子。
(1)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3)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译文:
【小题4】司马光砸瓮救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2.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然后按要求答题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
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
临去,频频颔之,似谢。
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
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②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wù):野鸭子。
②盖:大概。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微闻禽声,似哀鸣()(2)且日产蛋数枚()
(3)临去__________,频频颔之()(4)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熟视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至之市B.何不试之以足C.是吾剑之所从坠D.故时有物外之趣【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熟视之,乃鹜也。
妇不忍市之。
(3)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小题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农妇的善良?
【小题5】你从农妇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1.作文(40分)
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学会从生活中找“米”,只有随时留意我们周围的生活,经常细心观察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感而发,抒发我们的真情,最终写出打动人的文章来。
请调动你的积累,搜索你的记忆,采写你熟悉的人和事,说真话,抒真情。
请以“心灵深处的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回忆”、“烦恼”、“快乐”、“伤痛”……
2.说真话,抒真情,不少于600字。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