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王卦位的形成及其与_易经_的关系

合集下载

《说卦传-第五章》(易传)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说卦传-第五章》(易传)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易传》说卦传·第五章关于易传《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第五章原文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

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

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

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第五章译文此段是文王对于后天八卦图的诸多阐释系列或系统的一种。

后人据此画出后天八卦方位图,也称作文王八卦图。

先天八卦是体,说明事物的整体即太极先天的生成秩序和生成现象,他是纵向的,代表了时间的推演。

后天八卦是用,代表了八个方位的空间,八个卦的空间排列规律,是横向的,代表了空间。

文王内圣而外王,所以在周易说卦传的阐释中,文王以王道治世的道理,来阐释八卦排列的方位秩序。

开创了后天八卦义理应用的一个特别的系列。

这个八卦的排列从东方开始,东方为震卦,太阳升起的地方。

帝出乎震,帝是领袖人物。

帝是领袖,是首脑。

周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震的方位是东方,东方应春,万物由此生。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是说政策要连贯,一般是渐变,幅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变更过于频繁。

论语:何必改作,依旧贯,如之何。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所以政府第一要务是取信于民。

巽卦在东南方,江浙一带出才子,此方文风最盛,阳气充盈,圣王之治,万民归化,万物皆兴,清洁齐整。

巽是巽退谦让,圣人礼义之教,文典之化。

离卦是南方,代表了太阳,光明普照,中道不偏。

《易传·说卦传》原文及注解

《易传·说卦传》原文及注解

《易传·说卦传》原文及注解《易传·说卦传》原文及注解说卦传(1)《周易正义》“正义曰:《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

孔子以伏牺画八卦,后重为六十四卦,八卦为六十四卦之本。

前《系辞》中略明八卦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又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然引而伸之,重三成六之意,犹自未明;仰观俯察,近身远物之象,亦为未见。

故孔子於此,更备说重卦之由,及八卦所为之象,故谓之《说卦》焉。

”(一)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著,(2)参天两地而倚数,(3)观变于阴阳而立卦,(4)发挥于刚柔而生爻,(5)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6)这一段提醒人们注意《易经》里蓍、数、卦、爻、命六个方面的内容。

注释:(1)案马王堆出土帛书《系辞》杂有今本《说卦》前三章,《隋书·经藉志》载:“及秦焚书,……唯失《说卦》三篇。

”可以断定《说卦》在流传过程中有错简、误论现象。

因材料的限制,无法证实错讹的具体情形,故此还按传统对《说卦》章节划分注泽。

(2)幽:隐,深。

赞:又作“讚”,其义训为“助”、“求”。

幽赞,即深深祈求。

神明:本指天神地明。

庄子曰:“天尊地卑,神明之位。

”(《庄子·天道》)荀爽:“神者在天,明者在地。

”(李氏《周易集解》)此指天地变化神妙莫测。

生蓍:创立揲蓍之法。

(3)参天两地:先儒众说纷纭,兹列几说如下:(一)天地之数相合,天得三合(一、三、五),地得两合(二、四)。

(二)分天象为三才,以地两之,立六画数。

(三)天地之数为十,以天三乘之为三十,以地二乘之为二十。

其数积之和正为大衍之数五十。

(四)天圆地方,圆是用一围成三,方是用一围成四,三为三个奇数,四是两个偶数,故三天两地。

关于周易的故事或传说

关于周易的故事或传说

关于周易的故事或传说
周易是一本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被誉为“变化之道”。

以下是周易的一些故事和传说:
1. 商纣王与周文王:相传周易最早由周文王创作,他是商朝末年的君主。

文王利用周易的变卦原理,指导商纣王进行兵战,最终推翻了商朝并建立了周朝。

2. 周公解梦:相传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他以聪明睿智而闻名。

有一次,周公在梦中得到了天神的启示,了解到梦境中的各种符号和象征意义。

他把这些梦境的解释整理成《梦书》,成为后世解梦的重要参考。

3. 《易经》的传世:据说周文王创作的《易经》最初是记录在八卦图、六十四卦爻辞和象辞的竹简上。

后来,周文王葬于城外的陵墓,他的妃嫔们为纪念文王,将竹简埋在了墓地中。

数百年后,有一个名叫邹衍的人发现了竹简,并将《易经》的内容整理出来,使之传世。

4. 八卦图的传说:相传,伏羲氏观察天地万物,发现宇宙万物的运行和变化都可通过八个天地之数和八种自然现象来表示。

于是伏羲氏创造了八卦图,用于阐述宇宙的变化和人生的道理。

5. 周易的学习:相传周易用来指导君王治理国家、军事指挥以及个人修养。

古代君王、贵族和学者都会学习《易经》,以期获得智慧和预测未来。

这些故事和传说,展示了《易经》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它不仅是一部指导国家政策和个人发展的经典著作,也是研究天文、地理、自然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周易论文

周易论文

周易论文年级:2010级专业班级:金融四班姓名:陈冰学号:我所知道的周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着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

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和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

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

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

《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

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

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着了《易传》。

"周易"的"周"指周代,"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的记载,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期,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十篇,称为"十翼"。

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

从形式和方法上,好像是专论阴阳八卦的着作。

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

《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八卦形成原理

八卦形成原理

八卦形成原理八卦形成原理八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由阴阳、五行等基本元素组合而成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八卦常用于推测天人关系、阴阳变化、风水等方面。

那么,八卦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本文将从阴阳、五行等方面详细解析。

一、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指相对而言的两种对立物。

在八卦中,阴和阳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力量或属性。

其中,阳具有刚、热、明、动等特点;而阴则具有柔、寒、暗、静等特点。

二、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指代了木、火、土、金和水这五种基本元素。

在八卦中,每个卦象都与其中一种或多种五行属性相关联。

三、八卦图案八卦图案由三个线条组成,每个线条可以表示为“—”或“- -”。

这些线条可以组合成8个不同的图案,分别为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和兑(泽)。

每个图案都有其独特的阴阳属性和五行属性。

四、八卦的生成在八卦中,每个卦象都由三个线条组成。

这些线条可以表示为“—”或“- -”,分别代表阴和阳。

当三条线条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形成一个八卦图案。

具体生成方法如下:1. 从下往上依次排列三个线条,每个线条可以表示为“—”或“- -”。

2. 将每个线条转换为对应的阴阳属性。

其中,“—”代表阳,“- -”代表阴。

3. 将三个阴阳属性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八卦图案。

例如,当三个线条依次排列为“—”、“- -”、“—”时,它们所代表的阴阳属性分别为阳、阴、阳。

将这三种属性组合在一起,就会生成一个乾卦。

五、八卦的含义每个八卦图案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各个八卦图案的基本含义:1. 乾:代表天、刚健、创造力和领导力等。

2. 坤:代表地、柔顺、接纳力和母性等。

3. 震:代表雷、动力、振奋和冒险等。

4. 巽:代表风、灵活、交流和感性等。

5. 坎:代表水、阴险、内省和洞察力等。

6. 离:代表火、热情、照耀和创造力等。

7. 艮:代表山、稳定、坚守和保守等。

后天八卦卦序原理

后天八卦卦序原理

后天八卦卦序原理
八卦卦序原理是指在《易经》中的八卦排列顺序。

八卦卦序原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中。

据说,一个名为伏羲的传说中的人物,在观察大自然万物的演变变化时,总结出了八个基本符号,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道德规范。

这八个符号就是后来的八卦,而八卦卦序原理则是对八卦的排列方式的总结。

八卦卦序原理中,八个卦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这八个卦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了特定的顺序。

八卦之间的顺序可以分为两组:上卦和下卦的对应顺序和六十四卦的顺序。

在八卦之间的对应顺序中,乾和坤、震和巽、坎和离、艮和兑互为对应。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之间相辅相成;震为雷、巽为风,雷风相互作用;坎为水、离为火,水火之间存在相互制约;艮为山、兑为泽,山泽之间相互依存。

这种对应关系反映了自然界中各种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六十四卦的顺序中,根据《易经》的说法,八卦相互组合形成了六十四种不同的卦象。

每个卦象都有其独特的涵义和象征意义。

六十四卦的顺序按照一种特定的顺序排列,以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总的来说,八卦卦序原理体现了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研究八卦卦序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易经》中的智慧。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关系?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关系?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关系?关于《周易》和《道德经》的关系问题,我觉得应该先从两者的历史渊源开始讨论吧。

第一、《周易》按照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说法是:伏羲氏创造的八卦,而后经过周文王的推演八其八,六十四。

是周文王在伏羲氏八卦的基础上发挥成了《周易》六十四卦。

孔子晚年才注意到《周易》的意义和巨大价值。

所以司马迁说“孔子晚而喜《易》。

”并且有“行止在囊,韦编三绝。

”的典故。

以上是《周易》从创造到定型的基本历史脉络。

太史公司马迁的这个说法,肯定是得有所据和考证过的。

尽管后人有争议,但是没有别的说法比这更可信了。

毕竟,司马迁接触的史料,古籍,拜访过的汉代宿儒(前身是大秦朝的博士)。

绝不是今天的史料和所谓的专家教授能够相与并论的。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如下几个问题有必要先行讨论。

1、八卦是伏羲氏创造的,这点古来很少有异议的。

伏羲氏在炎黄之前,那个时候有无文字无从考证。

但是,画八个卦的符号。

完全是有可能的。

总比什么河出图,洛出书可信,毕竟八卦总是人画的,不像河图,洛书说什么神龟负图,麒麟载书之类的。

至少前人说八卦是人创造的,这个说法已经很科学,很难得了。

我们的阴历历法,百姓称为农历现在还与西历并行而用。

在夏代那个时候,人的认知局限性和自然条件下,先民就能测度天上的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算定日月岁差,以从事农时的种收。

由此来看,在远古伏羲氏能画八个卦的符号,应该不难。

2、关于周文王羑里演《易》的说法。

文王在羑里,被囚禁七年之久,把人皇伏羲的《易》之八卦发挥集成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五千多字,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商末周初,已经有简书的存在了。

所以,司马迁说文王演《易》为六十四卦,我觉得不应该有问题。

3、关于三《易》之说。

得何古人所授,出谁人之口,我不知道。

但是根据《易经》的内容,演变史和各家的《易经》著作来看。

我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连山易》,《归藏易》。

最大的可能就是《易经》在不同朝代的不同称呼。

“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

文王八卦-----宣圣讲义

文王八卦-----宣圣讲义

文王八卦-----宣圣讲义文王八卦-----宣圣讲义文王八卦。

世所称为后天卦象者。

即今本易经所传。

以别于连山归藏。

故曰周易。

其八卦方位次序。

与伏羲者不同。

易传帝出乎震一节。

即指明其位次也。

其位次之定。

亦由于太极图及洛书之象。

合伏羲卦而互阐其用也。

盖伏羲之卦。

位次依于河图。

文王之卦。

位次仿于洛书。

一体一用。

一天一人。

其异者正其变化之迹。

其变者正其自然之象。

初非文王故异之而变之也。

文王之卦。

原伏羲所制。

八卦及六十四卦。

六爻及三百八十四爻。

皆无异也。

其所异者。

方位次序而已。

因方位之异。

而见主客之殊。

因次序之异。

而见生化之别。

无非就天人之间。

事物之内。

尽其情状。

推其始终。

以象之于卦。

而足为推测之用耳。

故位次之不同。

乃卦之自变。

文王不过因而演之。

以成易耳。

他如连山归藏。

亦如此例。

各以不同而征其变。

以变而成其易而已。

夫易固取变易为旨者。

则推异致变。

亦伏羲易之所有。

而人事变易无穷。

一易之象。

无以尽之。

则虽屡变屡异。

既为易道所包者。

自可顺其然。

而推衍其新。

盖后天之事物日繁。

气数日变。

而易亦象之。

以成后天之卦也。

故卦之方位。

非前之地位。

次序非前之交代。

其各类以殊。

道路以别。

观文王之制。

即可见后天与先天之不同也。

夫先天八卦以乾坤居上下。

而后天则易以离坎。

先天以日月列东西。

而后天则易以震兑。

而乾坤反在其则。

与巽艮同处于隅者、何也。

盖即后天之气数然耳。

后天者本生生不息之例。

为变化不居之规。

不息则位无定方。

行无定所。

不居则气有消长。

数有盈虚。

与先天者自异其趣矣。

以先天之气。

变为后天事物。

则体用自殊。

如后天之二气。

以水火为主。

水火代乾坤大用。

为五行之首。

为阴阳主器。

司万物之生。

故坎离二卦为上下正位。

示后天生化之本源。

如先天之乾坤也。

且先天之气纯。

一交而分后天。

则相错以行。

相和以化。

不可划为二也。

如水火为阴阳合体。

水以阳合于阴。

火以阴藏于阳。

其成固非纯。

而水以体阳用阴。

故坎属阳而在下。

火以体阴用阳。

故离属阴而居上。

其行固交错以推演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