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历史优质课件:第0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21张PPT)

2
唐与新罗的关系
《题伽倻山读书堂》
崔致远
狂奔垒石吼重峦, 人语难分咫尺间。 常恐是非声到耳, 故教流水尽笼山。
根据课文说一说新 罗和唐朝交往的史实。 (提示:双向)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的时间是? 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思 玄奘西行会碰到哪些困难?他如何面对这些困难? 考
过了玉门关,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莫贺延。莫贺 延碛是现在安西到哈密之间的大沙漠,有八百 多里长,又称八百里流沙。白天“热风如火”, 晚上却又“寒风如刀”,气候变化无常。茫茫 黄沙之中,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地上连 小草也不长。
影响 ① ②
1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思 考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珍国也,常须达。
(1)什么叫遣唐使?
——《日本书纪》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 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
(2)为什么日本要派 遣唐使到中国? (3)日本共派遣唐使 多少次?
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4)遣唐使给日本带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来了什么?
思导 考入
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来华,向 中国皇帝进贡,贡品多为珍稀宝物, 这也是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 上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 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形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
目的
唐 朝
遣唐使
影响
的
时间
中 外
鉴真东渡 经过
文
影响
化
交
时间
流
玄奘西行 经过
被风浪所阻。
2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
又下海,再遭风浪出面阻止。
4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21张PPT)

怀圣寺,始建于 唐贞观年间
不悼 安 踏 纷 在 生 。 , 典 士 扎 本 唐 公 去亡 。 上 纷 中 涯 他 金 籍 子 进 青 的 元 了诗 他 了 扬 国 。 就 榜 。 一 了 年 盛 。。 的 归 扬 待 只 此 题 他 起 国 。 世 公再 好 程 的 的 是 留 名 凭 学 子 来 繁 年 元后 友 , 樱 时 他 在 , 借 习 监 不 荣 , 来李中花间未了从自《学及深他 ,白途,长曾中此己礼习享深终 年他 以 遭 思 了 想 国 大 的 记 中 受 震 于 ,老 为 遇 念 , 到 , 唐 聪 》 国 长 撼 到 晁了 他 风 那 他 , 开 便 明 《 文 安 了 达 衡, 不 暴 银 开 他 启 有 勤 诗 化 的 这 了 病走 幸 , 装 始 这 了 了 奋 经 。 浮 个 朝 逝不 遇 最 素 思 一 自 一 , 》 在 华 当 思 于动 难 终 裹 念 待 己 个 参 等 这 风 时 暮 长了 , 还 的 家 就 在 日 加 中 里 流 只 想 安, 还 是 富 乡 是 大 本 了 国 , , 有 的 。他 写 回 士 , 一 唐 进 科 汉 他 他 长 再了到山思辈的士举学和便岁安 也一了。念子官晁考经中一的。 回首长他那。宦衡试典国头日大
一.遣唐使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 流非常频繁。日本派遣使节到 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大唐是个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该常去学 习)。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日本 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思考: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 中国来是为了什么?遣唐使团由哪些人组成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 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 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24张PPT)

754年 (唐玄宗)
日本
到达方式: 海路
过程
精神
舍己为人传道艺
目的
前后经12年 36人献出生命 六次起程 五次失败 双目失明
坚持不懈 不畏艰险
传播唐朝文化
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在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
鉴真的贡献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还传播中国的医药、 文学、书法、建筑、 绘画等,为中日文 化交流作出了卓越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 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货币 建筑
平假名 片假名
唐 代 仕 女
日 本 和 服
文字 服饰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时间: 目的地:
天
僧 (唐太宗
时期)
竺
人
鉴真东渡 (唐玄宗
日
时期)
本
求取 真经
独行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
弘扬佛法 结伴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东罗马帝国
印度 半岛
阿拉伯半岛
朝鲜半岛
对外交往活跃。 双向交往
大唐国者,法式 备定,珍国也
《职贡图》(局部)
1.唐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文化先进,对各国产生了巨 大的吸引力; 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给各国的友好交流提供了便 利。 3.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 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 条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天竺
新罗日本
遣唐使
派出遣唐使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珍国也,长须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36张PPT)

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扬州大明寺
南京栖霞寺
鉴真东渡
次数
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概 况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被风浪所阻。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 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1 2 3 4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6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 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大师将唐朝的建筑、雕塑艺术传到日本,特 别是后者,形成了日本雕塑史上重要的‘唐招提寺 派’。……另外,鉴真大师对日本医药学也有重大贡 献。鉴真大师本人就是一位名医,东渡时又带去了许 多药物。……日本人对有些药物不能分辨,根据淳仁 天皇的旨意,视力极差或者已经失明的鉴真大师‘一 一以鼻别之,一无错失’。” ——钱文忠教授在扬州鉴真图书馆“扬州讲坛” 上的讲演
想一想
• 1、遣唐使回国后,都做些什么呢? • 2、唐朝对日本文化有哪些影响呢?
• (结合课本与现实进行思考)
日 本 建 筑
唐 朝 建 筑
唐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
唐开元通宝和日本和同开珎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
(同“宝”)
日本茶道
唐代斗茶
唐代绘画
日本浮世绘
中国唐装
日本和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20张PPT)

素质高
一 遣唐使来华
2.唐朝文化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唐玄宗在位时期 6次东渡日本)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 影响的人物是鉴真。当时的皇帝是唐玄 宗。他前5次均未能成功东渡。但他仍 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 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 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
玄奘
玄 奘 西 行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1.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 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 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3.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 往来创造了条件。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对比表
(1)相同点:都是唐朝著名的僧人;都为完成的使命出生 入死,具有顽强的毅力;都为加强唐朝与邻邦的友谊,促进 了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2)不同点:玄奘是去天竺 取经,鉴真是到日本弘扬佛法,一个是“取”。一个是 “送”。这一“取”一“送”,恰恰反映了唐文化的兼容并 蓄和开放性。
C
鉴真东渡示意图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新 罗
唐与新罗的关系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 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官 文化交往
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 化、历算成就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1、时间: 唐太宗时期
2、路线: 长安——丝绸之路——天竺 3、成果 带回大量佛经
以亲身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 4、意义: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了重要贡献
基础巩固
1.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 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2.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 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 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根据问题提示,用黑笔在课本上相应的位置做上标记, 红笔标出不明白的地方): 1、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的原因、具体事例(日本代表、 中国代表)、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化、习俗、建 筑)?
2、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中双方相互交流的事例?
3、唐朝与印度的友好往来事例(人物、做贡献、精神)?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思考:图中描绘的人物当时被称为什么?他们从哪 里来,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人物:“遣唐使” 时间:唐朝 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的文化 双方:日本 中国
画面描绘了日本使节渡海入唐的情形
最著名的日本遣唐使: 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
白明征日 云月帆本 愁不一晁 色归片卿 满沉绕辞 苍碧蓬帝 梧海壶都
“对外开放要坚持,共同传承中国梦” ——启示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唐朝中外交流的史实,你能否为中国的发展提一条
建议?
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吸收别的国家的先进长处
保持政局稳定
……
以史鉴今
本课小结
•一本书 •二位高僧 •三件大事 •四个原因 •启示
事件内容 时间 身份 目的地 目的 途中遭遇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僧人
日本
弘扬唐 朝文化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期 僧人
天竺
吸收佛 教文化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
玄奘和鉴真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勇往直前、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虚心好学等等。
依据材料,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 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24张PPT)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唐西域记》
玄奘西游的影响
•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开始翻 译佛经,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 这些中译本的佛经后来成为研究古 代印度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的 重要文献 •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 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 学的重要典籍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 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 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日 本
英 国
美 国
悉 尼
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么?
新罗
日本 天竺
一、遣唐使
• 次数: 十多批(从贞观年间开始) • 成员: 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 规模: 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 五六百人 • 特点: 成员素质较高 • 目的: 更好地吸取唐朝文化
三、玄奘西行
玄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 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 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 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 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 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 求法。645年正月,玄奘带 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 20年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玄 奘 西 游 路 线 图
长安
那烂陀寺
天竺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鉴 真 坐 像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影响
• 鉴真带去大量的书籍文物
• 鉴真带去了大量的药方, 用鼻嗅的方法 帮助日本人辨别药物,被奉为日本药商 界的始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和服
唐朝服饰
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日本文字
2.鉴真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
鉴真东渡
鉴真(688-763),扬州人,14岁 出家为僧。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 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接受日本僧 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东渡六次,前后 用了12年,随行的有36人献出生命, 鉴真也因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 鉴真仍矢志不渝,终于在754年抵达 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 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 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图①
图②
课堂小结
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
唐朝的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兼容 并蓄
中外文 新罗:在许多层面相互借鉴
化交流
泽被
天竺:玄奘西行,吸取外来文化
东西
小试牛刀
B 1.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朝鲜
B.日本
C.印度
D.韩国
D 2.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2017年12月19日,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展出的 《秦王破阵乐》五弦琵琶谱(局部)
《秦王破阵乐》初乃军歌,唐太宗李世民将其编成大曲,在原曲的基础 上,又加入魏征等人编写的辞章。唐太宗十部乐中的“高丽乐”,就是朝 鲜文化传入中国的结果。
新罗原居朝鲜半岛东南部,在唐朝前期,统一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其 商船经常往来于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山东、江苏之间。新罗在文化方面深受 唐朝的影响。新罗派到长安的留学生是所有外国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的。中 国的文化典籍大量传入新罗。朝鲜古代没有文字,最早使用的是汉文。7世 纪时,新罗人薛聪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制了“吏读”,以帮助阅读汉 文。雕版印刷术在唐末五代时传入新罗,佛教也由唐传入新罗。新罗的天 文、历法、服饰、艺术、建筑都受唐朝的影响,各项制度也大都模仿唐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日本派遣唐使意义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阿倍仲麻吕,唐玄宗为 他取中文名字晁衡
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 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5.日本派遣唐使影响
政治制度 政治上进行“大化改新”,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
——《大唐西域记》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4.玄奘的贡献: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 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 贵文献。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唐西域记》书影
学习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学习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 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二,提高本国实力,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 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B 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
(1)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贸易往来:
①许多商人到中国经商; ②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流: ①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 ②引入科技成就:医学、天文、历算等; ③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影响:
新罗强盛之后,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 唐制,并在习俗、艺术、科技成就等方面也受到了唐朝的影响。
活跃原因
文国政 交 化力策 通 发强开 便 达盛放 利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船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日
本
(一)遣唐使
遣 唐
使
1.遣唐使名称的含义
路
线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
图
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遣唐使人员构成
官方使团人才多元。
“遣唐使臣” 印章
3.日本派遣唐使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 交流非常频繁。
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唐朝也积极吸收朝鲜的元素,相互借鉴和学习,进一步加强 了唐朝与新罗的交往。
三、玄奘西行
1.时间: 贞观初年 2.人物: 僧人玄奘 3.目的地: 天竺(古印度)
玄奘像
唐僧西游真相?
…… 山 谷积雪 , 春 夏 合 冻 , 虽 时 消 泮 ( 融 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 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 没,难以全生。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⑤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玄奘 西行
天 竺
唐朝的 中外文 化交流
日本遣唐使 日
本 鉴真东渡日本
唐朝对日本 文化的影响
(1)不畏艰难,迎难而上。 (2)持之以恒,不图名利,勇往直前。
唐朝中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国家的安定统一 经济文化的繁荣 开放的对外政策 发达的对外交通
请你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日本唐招提寺内的 鉴真塑像
唐招提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材料一:新罗在文化方面深受唐朝影响。新罗派到长安的留学生是所有外国留学生中 最多的,朝鲜古代没有文字,最早使用的就是汉字。
材料二:8世纪中叶,新罗参照唐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集权制的 官僚政治体制……为了培养封建官僚,新罗提倡儒学,688年实行科举考试。
建筑
朱雀 大 街
西东 市市
日本平城京
西 朱雀 东
市
大 街
市
唐朝长安城
货币
日本“和同开珎”
唐朝“开元通宝”
遣唐使还将中国习俗传到日本。
七月初七
七夕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
(二)鉴真东渡
1.东渡概况
次数 1
2
3
4 5 6
概
况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被风浪所阻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 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 救上岸。
《秦王破阵乐》初乃军歌,唐太 宗将其改编为大曲。唐太宗十部乐中 的“高丽乐”,就是朝鲜文化传入中 国的结果。
崔致远12岁来唐求学, 18岁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 多 , 884 年 以 唐 使 身 份 归 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 山鼻祖,有“东国儒宗”、 “百世之师”的称誉。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表现:
文字 日本仿照中国汉字的 草书和楷书创制了日本的 平假名和片假名。
中日文字比较
服饰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当时 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茶道
中 国 的 茶 文 化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日本人学习并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
东渡未能成行 因官府出面阻止。
未果 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 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 失明。
东渡成功 754年抵达日本。
鉴真准备东渡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 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2.贡献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 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阿倍仲麻吕,唐玄宗为 他取中文名字晁衡
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 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5.日本派遣唐使影响
政治制度 政治上进行“大化改新”,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
——《大唐西域记》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4.玄奘的贡献: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 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 贵文献。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唐西域记》书影
学习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学习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 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二,提高本国实力,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 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B 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
(1)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贸易往来:
①许多商人到中国经商; ②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流: ①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 ②引入科技成就:医学、天文、历算等; ③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影响:
新罗强盛之后,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 唐制,并在习俗、艺术、科技成就等方面也受到了唐朝的影响。
活跃原因
文国政 交 化力策 通 发强开 便 达盛放 利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船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日
本
(一)遣唐使
遣 唐
使
1.遣唐使名称的含义
路
线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
图
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遣唐使人员构成
官方使团人才多元。
“遣唐使臣” 印章
3.日本派遣唐使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 交流非常频繁。
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唐朝也积极吸收朝鲜的元素,相互借鉴和学习,进一步加强 了唐朝与新罗的交往。
三、玄奘西行
1.时间: 贞观初年 2.人物: 僧人玄奘 3.目的地: 天竺(古印度)
玄奘像
唐僧西游真相?
…… 山 谷积雪 , 春 夏 合 冻 , 虽 时 消 泮 ( 融 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 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 没,难以全生。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⑤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玄奘 西行
天 竺
唐朝的 中外文 化交流
日本遣唐使 日
本 鉴真东渡日本
唐朝对日本 文化的影响
(1)不畏艰难,迎难而上。 (2)持之以恒,不图名利,勇往直前。
唐朝中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国家的安定统一 经济文化的繁荣 开放的对外政策 发达的对外交通
请你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日本唐招提寺内的 鉴真塑像
唐招提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材料一:新罗在文化方面深受唐朝影响。新罗派到长安的留学生是所有外国留学生中 最多的,朝鲜古代没有文字,最早使用的就是汉字。
材料二:8世纪中叶,新罗参照唐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集权制的 官僚政治体制……为了培养封建官僚,新罗提倡儒学,688年实行科举考试。
建筑
朱雀 大 街
西东 市市
日本平城京
西 朱雀 东
市
大 街
市
唐朝长安城
货币
日本“和同开珎”
唐朝“开元通宝”
遣唐使还将中国习俗传到日本。
七月初七
七夕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
(二)鉴真东渡
1.东渡概况
次数 1
2
3
4 5 6
概
况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被风浪所阻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 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 救上岸。
《秦王破阵乐》初乃军歌,唐太 宗将其改编为大曲。唐太宗十部乐中 的“高丽乐”,就是朝鲜文化传入中 国的结果。
崔致远12岁来唐求学, 18岁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 多 , 884 年 以 唐 使 身 份 归 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 山鼻祖,有“东国儒宗”、 “百世之师”的称誉。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表现:
文字 日本仿照中国汉字的 草书和楷书创制了日本的 平假名和片假名。
中日文字比较
服饰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当时 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茶道
中 国 的 茶 文 化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日本人学习并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
东渡未能成行 因官府出面阻止。
未果 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 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 失明。
东渡成功 754年抵达日本。
鉴真准备东渡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 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2.贡献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 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