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章节复习要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高一地理章节复习要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高一地理章节复习要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高一地理章节复习要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精选了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节复习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吸收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CO2(对流层)吸收红外线1.削弱作用反射作用(云层、大尘埃):夏天白天多云时气温不高散射作用:蓝光最易被散射,晴朗天空为蔚蓝色2.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最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地区间受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来自海洋),晚上吹陆风(来自陆地)。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5.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力大小):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30S以南显著)5.季风环流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亚洲东部最典型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主要原因)②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成因风向冬季风夏季风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风东南风南亚季风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东北风西南风6.气候类型:●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

注:地中海气候降水夏天少冬天多,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

●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影响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三、1.锋面系统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称之为“逆温”。

如下图所示。

(2)危害
2.两个过程
(1)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知识点4:大气热力环流
3.常见形式: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

图示(北半球)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温压关系(甲、乙、丙三地):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①②③④处风向。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染型工业。

(3)城市风
①成因分析: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四、风的形成与分析
五、等压面图的判读
1.同一等压面上各点气压值相等。

如图中气压①=②=③。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核心知识全归纳-核心知识全归纳》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核心知识全归纳-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干洁空气(图像理解记忆)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其按体积所占的百分比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其主要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次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臭氧。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情景联想记忆)知识链接:大气中的臭氧被誉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

思考:水汽和杂质为什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提示: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固体尘埃作为凝结核,使周围水汽凝结,才能成云致雨。

3.降水的条件:充足的水汽;有凝结核;空气抬升降温凝结。

(问答题)4.大气污染来源:工农业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质。

5.近现代二氧化碳的成分改变的原因:(问答题)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生成多)工业:交通工具,电厂农业:农业机械生活:液化气、天然气、私家车大量砍伐森林:(吸收少)毁林(开荒、采矿、获取木材)(情景联想记忆)地球外80~500千米的大气层,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思考1: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为什么?提示: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6000米),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

思考2:臭氧空洞的成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问答题)原因:①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影响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自然)。

②由于制冷技术落后,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消耗大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人为);危害:臭氧层破坏-地面紫外线增强-人、生物措施:管理措施:①加强国际协作;(臭氧层是跨国界的)②制定法律法规,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技术措施:③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关键词记忆)1、正常温度: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__复习提纲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__复习提纲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提纲§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甲烷、氟氯烃等吸收红外线反射:与天空中的云量相关,云越多、越厚则反射越强散射:蓝色光比较容易被散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以避免地球上出现“过高”的温度,其强弱可以受到天气阴晴、太阳高度角(纬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甲烷、氟氯烃等专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再以大气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其中绝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地面。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可以避免地球上出现“过低”的温度,其强弱可以受到二氧化碳含量、天气阴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强弱与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呈正相关。

二、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风)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风)的直接原因案例分析:海陆风与海陆热力差异城市风与热岛效应1.空气的垂直运动:地面受热→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出现云雨天气地面冷却→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出现晴朗天气2.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同时垂直等压线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摩擦力:(高空中可忽略,造成风向与等压线平行)3.风向与风力的判断:风向判断: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力判断:主要取决于气压差大小即等压线的密集程度§2气压带和风带一、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气压带、风带;季风)二、气压带、风带: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气压带、风带的成因:气压带成因:热力原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成因: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而成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无论南北半球均是7月北移,1月南移三、季风:1.海陆热力差异:2.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四、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是影响气候的根本因素,另外还有大气环流、下垫面、人为活动等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与气候的形成:(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高压带→少雨;低压带→多雨风带:离岸风→少雨;向岸风→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3常见天气系统一、锋面与天气:1.气团与锋: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

●水平方向 信风 副高吹向赤低 (南半球东南信风,北半球东北信风) 西风 副高吹向副低 (南半球西北风,北半球西南风) 多雨(低 纬吹向高纬)
气压带风带移动
热带草原(夏赤低、冬信风 干湿 ) 热带沙漠(夏信风、冬副高 干旱 ) 地中海(夏副高、冬西风 冬雨夏干)
赤道附近:7月 印度非洲 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 偏转成西南风 1月 澳大利亚 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 偏转成西北风
6.天气系统
●冷锋 暴雨大风寒潮 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
●暖锋 连续性降雨
(降雨都在冷气团一侧)
雨带移动:4、5华南6长江 7、8两北9后退
●气旋(低压系统) 垂直方向 上升 降雨 水平方向 周围往中间辐 合 北半球逆时针
●反气旋(高压系统)垂直方向 下沉 晴朗 水平方向 中间往周围 辐散
●锋面气旋:先看冷暖气团,再看气旋方向,左冷右暖
5.季风环流
●水平方向 夏 陆地热 低压(低压中心)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东亚 东南风 南亚 西南风 冬 陆地冷 高压(高压中心)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东亚 西北风 南亚 东北风
●垂直方向 冬季 陆地 高压中心(反气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下沉 寒冷干燥 夏季 海洋 高压中心(反气旋、西太平洋高压、副高) 下沉 炎热干燥 夏季 热带洋面 热带气旋(低压中心) 台风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
1.大气受热过程
● 大气不是直接被太阳照热,而是太阳照热地面以后地面再发热让大气变热, 所以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太阳是短波辐射,大气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地 面是长波辐射,所以容易被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吸收)
● 大气会削弱太阳辐射:反射、散射、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CO2吸收红 外线)
3.热力环流
垂直方向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 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 必修1)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③无云雨现象
①温度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②大气密度极小,在2000-3000 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经与 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
特点成因
①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来源 ②该层大气上冷下热 ③集中了整个大气圈质量的四分之 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 运动易成云致雨
对点练习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冬季 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 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 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 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 内陆淡水湖。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 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 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 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 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 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 右。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 风速月变化图。
烟雾防冻
果园铺沙
地膜覆盖
基对础点落实练练习
下图为“大气热状况示意图”。完成第1题。
1.霜冻多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白天①强,夜晚②弱 C.白天③强,夜晚②强
B.白天④强,夜晚③强
√D.白天①弱,夜晚④弱
对点练习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 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 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2~3题。
对点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如下图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 。

A B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DC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 (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 锋面气旋。

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 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 天气。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
(高空风)
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 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垂直于风向 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大小
③、近地面风的形成: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
1000
1002 1004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
风向
+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 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D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2、热力环流
( B )
4、主要气候类型及判定
最 冷 月 均 温< 0℃
三、常见天气系统
1、锋与天气
暖气团 冷气团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 移动的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 移动的锋。
过境前
过境时
阴天下雨 刮风降温 阴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降温,升压,转晴
冷锋 暖锋
晴,气温高, 气压低 晴,气温低, 气压高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 为旱、雨两季
气压带和风带对世界气候分布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B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4-17
小试身手
1.有关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气压①处低于② 处 B.气温 ②处低于①处 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则⑥是市区, ①是郊区 D.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则⑥是陆地, ①是海洋
图2-1
2015-4-17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的 大 气 运 动
2015-4-17
大气的受热过程
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交替—(冬寒干、夏热雨)
2015-4-17
2.2气压带和风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 风 影 响
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 位置
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 控制—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少
2015-4-17
小试身手
有一飞机在北半球的平流层飞行,飞行员 的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请问飞机现 在是顺风飞行还是逆风飞行?

风向
低 气压梯度力
2015-4-17
小试身手
读右图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甲地吹
乙地吹
西北 东南


甲、乙两地的风力
较大的是


2015-4-17
谢谢~~
2015-4-17
大气散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平流层中的臭氧
吸收紫外线 红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
2015-4-17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云层和尘埃
各种波长
2015-4-17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2015-4-17
2.2气压带和风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015-4-17
2.2气压带和风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500N
亚欧大陆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西 北 季 风
北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
东北季风
赤道 赤道低压带
北半球冬季风的形
2.2气压带和风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亚欧大陆 印度低压 北太平洋 夏威夷高压
太阳
地面
大气
大气逆 辐 射
大气 辐射
宇宙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小结: 太阳辐射 是大气的根本热源; 地面辐射 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减少气温日较差: 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 最低气温。
2015-4-17
小试身手
谚语说,冬季“十雾九晴”,其意思是冬 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这是因为( D ) A.晴天时,大气中的水汽多 B.晴天时,大气中的尘埃多 C.晴天时,地面辐射弱 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 来的,要注意有扎实的基础,要注 意复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
——谷超豪,数学家
2015-4-17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结构体系复习
地 球 上 的 大 气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
2015-4-17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的 大 气 运 动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5-4-17
世界气候分布及主要成因模式图(亚欧大陆为例)
大气环流 形式
极地高压/东风带
西风带
西风带/副高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副高/信风带
信风带/赤低
赤道低气压带
2.2气压带和风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单 一 环 流 形 势 下 的 气 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300N
东 南 季 风
西 南 季 风 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




北半球夏季风的形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5-4-17
2.2气压带和风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分布
0○附近 30○附近 60○附近 90○附近
气压带
气流运动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3.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百帕) 气压梯度力 492 494
496
498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 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 2015-4-17 风(北半球高空)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地 球 上 的 大 气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
2015-4-17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5-4-17
2.2气压带和风带
一、形成
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的形成:
A
二、热力环流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冷却 B
低气压
受热 A
高气压
冷却 C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①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②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④等压面凸起处气压高,等压面下凹处气压低。
低压 高压 B 高压 低压 A 低压 高压 C
对气候的影响 湿热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上升 下沉
上升 下沉
冷湿
干冷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2气压带和风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分布 0○--30○ 300--600 600--900
风带 信 风 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
属性 干热 温湿 冷干
2015-4-17
2015-4-17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的 大 气 运 动
2015-4-17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存在形式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大气受热不均。
最简单的存在形式:热力环流
2015-4-17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B
C
D
高低纬间 地转偏 太阳直射点 海陆热力 热量差异 向力 的南北移动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5-4-17
2.2气压带和风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热力环流的形成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形式 山顶与山谷的冷热差异 海洋与陆地的冷热差异 城市与郊区的冷热差异
2015-4-17
山顶与山谷的冷热差异
白天吹: 谷风
夜晚吹: 山风
海陆间的冷热差异
海陆风 海陆风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白天: 海风
晚上: 陆风
2015-4-17
城郊间的冷热差异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 梯度力
(百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00 风向 1005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共同作用下的风(北 半球近地面)
地面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风向斜穿等压线
小试身手
下图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 答下题。
图中M地的风 向是( C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终年炎热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终年温和湿润)
2015-4-17
2.2气压带和风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交替环流形势下的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终年高温,干、湿两季)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交替—(冬温雨、夏热干)
热带季风气候—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替—(终年高温,旱、雨两 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交替 —(夏热雨、冬温干)
2015-4-17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选择性)。
2015-4-17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反射
太阳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波长较短的 蓝、紫色光
2015-4-17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015-4-17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5-4-17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 辐射 地面 辐射
B是 地中海 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其特征是: ,
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