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3 文言文断句题+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对点练10-3 Word版含解析

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C.农人告余以春及D.复驾言兮焉求解析:C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C2.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解析:B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B3.下列各句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刘备天下枭雄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C.豫州今欲何至D.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解析:A.无标志的判断句;B.定语后置句;C.宾语前置句;D.被动句。
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郎茂,字蔚之,恒山新市人也。
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馀言。
十五师事国子博士权会,受《诗》、《易》、《三礼》及玄象、刑名之学。
又就国子助教张率礼受《三传》群言,至忘寝食。
家人恐茂成病,恒.节其灯烛。
及长,称为学者,颇解属文。
年十九,丁父忧,居丧过礼。
迁保城令,有能名,百姓为立《清德颂》。
及周武平齐,授郴州户曹。
属.高祖(杨坚)为亳州总管,见而.悦之,命掌书记。
时周武帝为《象经》,高祖从容谓茂曰:“人主之.所为也,感天地,动鬼神,而《象经》多纠法,将何以致治?”茂窃叹曰:“此言岂常人所及也!”乃阴自结纳,高祖亦亲礼之。
高祖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
寻除卫国令。
时有系囚二百,茂亲自究审数日,释免者.百余人。
历年辞讼,不诣州省。
魏州刺史元晖谓茂曰:“长史言卫国民不敢申诉者,畏明府耳。
”茂进曰:“民犹水也,法令为堤防,堤防不固,必致奔突,苟无决溢,使君何患哉?”晖无以应之。
有民张元预,与从父弟不睦,丞尉请加严法,茂曰:“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
”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道路不绝。
元预等各生感悔,诣县顿首请罪。
茂晓之以义,遂相亲睦,称为友悌。
迁民部侍郎。
时尚书右仆射苏威立条章,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
或答者乃云:“管内无五品不逊之家。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3文言文断句题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3文言文断句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后登乾道八年进士第。
至行在【注】,士争从之游。
言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
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
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亦有相去千里,闻其大概而得其为人。
尝曰:“念虑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
念虑之正者,顷刻而失之,即为不正。
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
丁母忧。
服阕,改建宁崇安县。
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
侍从复荐,除国子正。
(选自《宋史·陆九渊传》,有删改) 【注】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代指南宋都城临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B.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C.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D.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以形迹观人”句意完整,据此可排除A、B两项。
“则不足以知人”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D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诏徙衡州居住,未至而殁。
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有文集三十卷。
性伉直,似道当国,不肯降志。
又以度宗旧学,卒为似道所摈。
德祐元年,复其官致仕。
二年,太府卿柳岳乞加赠谥,未及行而宋亡。
(节选自《宋史·皮龙荣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B.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C.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D.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
文言文断句对点训练(教考衔接对点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断句专项对点练(一)第一组教考衔接对点练1.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选自《师说》)答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解析:上面文段中,“夫”是发语词,“庸……乎”“是故……”均是固定句式,“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再结合其他标志可完全断开。
2.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选自《鸿门宴》)答案: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成五采../此...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天子气也。
解析: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3.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选自《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选自《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选自《登泰山记》)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6.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7.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选自《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8.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
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
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
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
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
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
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
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
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帛乃退去。
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
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
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2023高考语文复习对点练:文言文断句(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语文复习对点练:文言文断句(附答案解析)11.(2021春•东安区校级月考)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放得辟谷术,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
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
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
值月夕或至宵分,自豹林抵州郭七十里,徒步与樵人往返。
性不喜浮图氏,尝裂佛经以制帷帐。
所著《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颇称之。
A、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B、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C、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D、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2.(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末)请用“/”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
齐宣王见颜斶(chù),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3.(2021秋•千阳县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4.(2021秋•浙江期中)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文言断句与翻译(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文言断句与翻译(人教版)一、阅读下面的漫笔,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节选自《史记·仲尼门生传记第七》)【参考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越发密切我。
”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性情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参考答案】(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门生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二、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参考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菜,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好像望见瓦片石头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得手里看了看,然后抛弃了。
(管宁和华歆)曾经一起同席念书,有个官员从门口议决,仪仗喧哗。
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喧哗去了。
(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参考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看法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念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仍旧/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三、把下面的文言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有澄子者,亡其缁衣,顺涂以求之。
见妇人衣缁衣焉,援之而弗舍。
曰:“而以为是偿我矣。
”妇人曰:“公虽亡缁衣,然此吾所自为者也。
”澄子曰:“而弗如速以傍我矣!我昔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所衣者,缁也,以缁而当我之纺缁也。
(word完整版)高中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断句加强训练(高三)用“ / ”线给以下文段断句:(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二)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
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医生,名蔑。
乡校:当时地方民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 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九)( 赵围于秦) 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十)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 十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十二)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文言文断句加强训练参照答案(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看法有片金 /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 / 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 歆废书出看 / 宁割席分坐 / 子非吾友也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好像没见到同样,照旧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得手里看了看,而后抛弃了。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
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
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
”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
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
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
”即命以此意为复书。
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
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
”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
”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
"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
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
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
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
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
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
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
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
”遂定入关之计。
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
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
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
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
吾所以少取者,示贫。
且不以为急故也。
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对点练(十三) 文言文断句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赵简子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
吾尚可谓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对曰:“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无尺寸之数,去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卑,益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
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者,有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也?”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B.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C.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B[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
四个选项中,有些停顿点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
据此将四个选项两两分组,即A、B两项为一组,C、D两项为一组。
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
分析时,可以找到两组中每项不同的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
解题的关键是,从不同的停顿点入手,分析正确的断句点。
如A、B与C、D的第一处区分点是“而乐之”“叹曰”前面是否断开,首先,虚词“而”一般是连词,不断开,而且“叹曰”前面往往省略主语,应该断开,由此可排除C、D两项。
A、B的区分点是“夫珠玉无足去此”“夫珠玉无足”和“人好之也今”“人好之也”,结合上下文,很明显“珠玉无足”是个主谓结构,其后应该断开;第二处的“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也应该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项,确定答案为B项。
]【参考译文】赵简子在黄河上游览感到很快乐,感叹说:“怎样才能得到贤士并跟他在一起呢?”船夫古乘跪下回答说:“那珍珠美玉并没有脚,离这儿有几千里,而它们之所以能来,是因为人们喜欢它们。
如今士人有脚而不肯前来,这是因为我们君主不喜欢他们吧?”赵简子说:“我身边的门客有千人,如果早饭不够吃,晚上就到市场上去征税;如果晚饭不够吃,早上就到市场上去征税。
还能说我是不喜爱士人吗?”船夫古乘回答说:“鸿鹄飞得高,翱翔得远,它所依赖的是翅膀上的正羽。
背上的羽毛,腹下的细毛,都是很短小的,拔去一大把,也不会因此就飞得更低;增加一大把,也不会因此就飞得更高。
不知道您身边的一千门客,有能为您起到翅膀中正羽作用的吗?还是尽是些背上的羽毛和腹下的细毛呢?”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
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
帅受赂,反捕真。
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
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
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B.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C.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D.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B[根据选项断句差异可先分为两组,即A、D为一组,B、C为一组。
再分析断句情况逐级排除。
“仲刚”“海寇邵宗愚”均为名词,且“仲刚”作“杀”的宾语,“海寇邵宗愚”作“陷广州”的主语,所以“仲刚”后面必须断开。
据此可排除A、D两项。
“走之”意为“使他们逃走”,应是“以兵破”的补语,所以“以兵破走之”中间不能断开。
据此可排除C项。
]【参考译文】何真,字邦佐,东莞人。
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何真到元帅府状告他们。
元帅收受了王成、陈仲玉的贿赂,反而过去抓捕何真。
何真逃走居住在坭冈,带兵攻打王成,没有成功。
过了很久,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占据了惠州。
何真攻打黄常,黄常逃走,何真杀了王仲刚。
海寇邵宗愚攻陷了广州,何真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他被提拔为广东分省参政,不久又被提拔为右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莫敢言时政者。
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C[解答此题,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其次分析四个选项,把选项两两分组,根据相同点的多少可知,A、D两项为一组,B、C两项为一组。
然后分析两组不同之处,“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此处主语为“此人”,谓语为“有”,后跟宾语“痴名”,“闻”为动词,后面需要跟宾语“其”。
由此可知“痴名”后必定停顿,可排除A、D两项。
比较B、C两项,不同点有两处,“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和“僮仆亦奔散无留者”,语句“僮仆亦奔散无留者”两种断法皆可,重点分析“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此句中的“时”必定归到上句,即“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由此可排除B项,确定答案为C项。
]【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乡试中举,代理南平县教谕。
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
”(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
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
朝中大臣,自从杨最、杨爵(因上疏劝谏)获罪后,没有谁再敢议论时政。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唯独海瑞一人上疏。
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上,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
”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难免一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罪。
家中僮仆也都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
”世宗皇帝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多次,被感动而叹息。
皇上曾经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比,只是我不是纣王罢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
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
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
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D[解答此题,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其次分析四个选项,按相同点的多少把选项两两分组:A、D两项为一组,B、C两项为一组。
然后分析“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这里的“时”指当时的情况,其前应停顿,可排除B、C两项。
再比较A、D两项,分析“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此处主语为“瑗”,谓语为“驳正”,宾语为“之”,故在“之”后停顿,由此可排除A项,确定答案为D项。
]【参考译文】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
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
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
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从王朝衰落到重新振兴以来首屈一指。
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
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
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
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
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
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
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
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帛乃退去。
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
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
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A[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