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练习

文言文断句练习

一、直击中考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

选材上,多选取课外文言语段,或截取其中几句,或另选一段文字。

题型上,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或选择正确的一项,或要求用“ / ”直接划分。

近三年中考文言文断句考题类型: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B.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C.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D.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二、探究得法【探究一】1.有老妪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限3处)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限3处)方法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知识小卡片】⑴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⑵疑问代词——“谁”“孰”“何”⑶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探究二】1.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限3处)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限9处)方法二: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

【知识小卡片】常考虚词:句首——夫其惟盖故但遂句尾——也矣耳乎哉焉耶【探究三】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限9处)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限6处)方法三:看对话,找标志,定句读【知识小卡片】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文言断句、翻译专练

文言断句、翻译专练

文言断句习题专练1、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2、将下面文言文中用斜线断句。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3、给下段文字标上标点符号。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4、为下段文字标注标点。

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5、为下一文段断句。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断句过关检测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之:②适:③特:2.翻译句子顾反,为女杀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一、基础断句1.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2. 夫以勇者之气而自卑者3. 君子之交淡如水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进阶断句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2. 夫妻反目而相诟病者有之矣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4.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高级断句1. 鸡鸣狗盗之徒不足为虑也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而身死名灭者多矣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四、综合练习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请同学们认真练习,掌握文言文断句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名篇节选断句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3. 韩非子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4. 《史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5. 《资治通鉴》云,唐太宗谓群臣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六、诗词断句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七、成语典故断句1. 狐假虎威虎不知其为狐所借也2. 画蛇添足者虚有其表也3. 指鹿为马者混淆是非也4.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5. 杯弓蛇影心疑生暗鬼也八、历史事件断句1. 赤壁之战周瑜用火攻大破曹操军2. 淝水之战谢安指挥若定击败苻坚百万之众3. 安史之乱唐玄宗避难四川太子李亨即位灵武4.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5. 靖康之变金兵南侵掳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这些练习题涵盖了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文言文断句,适合学生进行系统的练习和提升。

文言文断句真题(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真题(含答案)

1.(2014新课标卷Ⅰ)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2.(2014·全国卷Ⅱ)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3.(2014年广东卷)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4.(2013年广东卷)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文言文断句练习(一)

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文言文断句练习(一)

文言文断句练习(一)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东坡尝有书与其侄云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2、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老子•七十七章》)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5、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6、用斜线(/)给下面两句文言文断句。

①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②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公孙衍张仪章》)7、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资治通鉴•唐纪八》)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颜氏家训•勉学》)9、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1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1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1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1
 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之:②适:③特:
 2.翻译句子
 顾反,为女杀彘。

 答:
 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用/表示),并翻译。

 断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幺道理?
 高考如何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3
 再现情境法。

 此法适用于诗歌和写景抒情的散文。

好的诗歌和散文都有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背诵时,可在脑中回忆形象和意境,如有图片的提示,效果更好。

如《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记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于淡薄的,这是任何人凭经验都会知道,但到。

文言文断句技巧(1)

文言文断句技巧(1)

文 言 断 句 步 骤 及 方 法
一、通读文段,理解文意是关键。
二、巧用方法, 先易后难。
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演练体悟:(见导学案)
1、(2013· 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 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 大 无 敢 慢 斯 不 亦 泰 而 不 骄 乎 (《论语· 尧曰》)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 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 具 案 来 上 或 横 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 贪 猥 之 徒 殊 无 畏 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 孙,矧自犯之乎!……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 矣。 (选自包拯《乞不用赃吏》,有删节) 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於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 古人之先意承颜怕声下气不惮的劳,以致甘膜,惕然惭惧, 起而行之也。(《颜氏家训· 勉学篇》)
3、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 於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 承颜/怕声下气/不惮的劳 胸开阔使眼睛明亮,以有利于做实事。 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探 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 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 于是谨慎戒惧,起而照办。
例 6: 项 王 至 阴 陵 / 迷 失 道 问 一 田 父 田 父 绐 曰 左 左 乃 陷 大 泽 中。
项 王 至 阴 陵 /迷 失 道 / 问 一 田 父/ 田 父 绐 曰/ 左 /左 乃 陷 大 泽 中。
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有一些明显的对话、引文 标志,如:“白、对、云、曰、言、谓、 语、道”等。根据这些标志,很容易找 到一些断句的地方。

高考文言文断句练习1-5

高考文言文断句练习1-5

⾼考⽂⾔⽂断句练习1-51、⽤斜线(/)给下⾯⽂⾔⽂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鱼得⽔⽽游焉则乐塘决⽔涸则为蝼蚁所⾷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利之国有以存⼈有以⽣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之所以⽣者⾏善是也。

国⽆义,虽⼤必亡;⼈⽆善志,虽勇必伤。

(取材于《淮南⼦》)2、⽤斜线(/)给下⾯⽂⾔⽂断句(5分)古⼈铸鉴,鉴⼤则平,鉴⼩则凸凡鉴洼则照⼈⾯⼤凸则照⼈⾯⼩⼩鉴不能全视⼈⾯故令微凸收⼈⾯令⼩则鉴虽⼩⽽能全纳⼈⾯仍复量鉴之⼩⼤增损⾼下常令⼈⾯与鉴⼤⼩相若此⼯之巧智,后⼈不能造。

(取材于《梦溪笔谈》)3、⽤斜线(/)给下⽽⽂⾔⽂断句。

(5分)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争于道其⼈苟可其事⽆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于得圣⼈圣⼈⽣于疾学不疾学⽽能为魁⼠名⼈者未之尝有也。

(取材于《吕⽒春秋》)4、⽤斜线(/)给下⾯⽂⾔⽂断句。

(5分)天不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君⼦不为⼩⼈之匈匈也辍⾏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有常体矣君⼦道其⽽⼩⼈计其功诗⽇礼义之不愆何恤⼈之⾔兮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天论》)5、⽤“/”线给下⾯⽂⾔⽂划线部分断句。

(5分)墨⼦⽈:“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帛镂之⾦⽯传遗后世⼦孙欲后世⼦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贵义》)6、⽤斜线(/)给下⾯画线句⼦断句。

(5分)余乃穿涧⽔⽽西。

得⽯壁,夷出天成,下拥⽯基。

余东下⽽⽴则⽔帘之泉泠泠出其左⽽桃柳数⼗株蔚绕其右余遂倚⽯壁为之亭亭悉以⽯⽯柱四直⼊⽯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板令永久登泰⼭者得憩息万祀矣.答案及翻译:1、鱼得⽔⽽游焉则乐/塘决⽔涸//则为蝼蚁所⾷/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利之/国有以存/⼈有以⽣/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之所以⽣者/⾏善是也。

国⽆义,虽⼤必亡;⼈⽆善志,虽勇必伤。

(评分标准:错两处扣1分,画双线处可不断。

)参考译⽂:鱼在⽔中游就快乐,(但如果)池塘决⼝,池⽔流⼲,(鱼)就会被蚂蚁吃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练习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练习2、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

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练习4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练习5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练习6、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练习78、依对称,定句读古人写文章非常注重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用字数相同的结构。

练习8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附:断句示例: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宋弘传》)第一步,反复通读,先抓住主要之点,如文中说的是什么人,办的是什么事,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取得了什么结果等。

看人物,文中提到的人物有湖阳公主(有“帝姊”),帝(刘秀),宋公弘(因有“弘曰”,可断定是一个人)。

这样可断定文中共提到三个人。

再看事件。

综观全文,说的是湖阳公主死了丈夫(新寡),帝要为她物色一个丈夫。

看办事的方式。

帝“微观其意”,是想了解女方的意向;后来帝又询问宋弘,是要了解男方的态度。

看事情的结果。

最后帝曰:“事不谐矣。

”“谐”是成功的意思,可知这件事没有成功。

这样,就基本上了解了本文的大意,便可断句了。

第二步,要确定词的句中意义、注意语序、分析句式。

反复研究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是句还是读。

“湖阳……其意” 之间,“湖阳公主”是专名, 其间决不能断;“湖阳公主新寡”有主有谓,叙一事,是主谓句,应当断;“朝臣”是“论”的宾语,当属上;不能做“观”的主语,决不能属下;至“其意”处,一事已叙完,应断为“句”,其它为“读”。

文中“方且图之”的“之”,是属上还是属下?按现代汉语习惯,容易把“之”和“后”连起来读。

但这里“之”是“图”的宾语,一定要属上,不能属下与“后”连用。

第三步,找出整齐对称的上下句。

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如帝引用的谚语,应断作“贵易交,富易妻”,不能断为“贵易交富”,而使“易妻”属下。

这里的“易”是更换的意思,不是“容易”的“易”。

又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也当根据这一点,断为“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不能断为“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第四步,找到对话的标志。

文中的“主曰”“帝曰” “弘曰”“谚言”等。

但这时要注意“曰”后的文字到什么地方为止。

如“谚言”后的文字,只能是“贵易交,富易妻”六字,“人情乎”是帝的问话,不是谚语。

因而“乎”后加双引号,六字谚语加单引号。

第五步,找虚词。

文中的“方且图之”的“之”,“人情乎”的“乎”,“事不谐矣”的“矣”,都可作断句时的参考。

这样得出如下句读: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糖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文言文断句与翻译练习用/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句子断句1、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________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2、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_______ 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鲜有败事。

3、(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夫以曾参__________ 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

” 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4、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

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

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韩后果为吏部尚书。

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

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泪落。

5、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

7.颍川太守髡陈仲弓。

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_______ 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8.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

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 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

"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讎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9.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 ______ "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

"魏武惭而赦之。

10.(2008江苏卷)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11.________ 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不见长安12._______ 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13.________14.________ 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________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6.________ 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______________亦与之化矣18._______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19•汉成帝将立赵飞燕为后,怒刘辅直谏,囚之掖廷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