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断句训练
黔东南九年级文言文断句训练题

黔东南九年级文言文断句训练题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断句120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其间、千二百里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猿、则百叫无绝D.相与、步于中庭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绝、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3.(题文)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4.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淡泊、无以明志5.5.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富贵、不能淫B.必先、苦其、心志C.舜、发于、畎亩之中D.曾益其、所不能7.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D.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D.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9.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文言文断句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专项训练1、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与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上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3、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口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森所沾卜-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4、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5、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之曰天卜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臣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资当以子孙相累。
6、曹公何装潜曰卿皆日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7、王或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务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8、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9、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口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而醉。
10、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前朝今虽欣逢圣化犹义形于色。
11、卜望之云都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所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12、时人道阮思旷什气不如右军简秀不如苴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1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患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君家果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PH眠所幸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后安眠人莫敢近者。
15、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
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门勉强至于沈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己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
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文言断句(含解析)

文言断句——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屠自后/断其股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撒盐/空中/差可拟C.陈太丘/与友期行D.待君/久不至,已去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告之/于帝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C.惩/山北之塞胶鬲/举于/鱼盐之中D.将以/下骑/送迎报君/黄金台上/意7.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睨之久/而不去B.尔/安敢轻吾射C.以钱/覆其口D.但/手熟尔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9.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潭中鱼/可/百许头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0.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吾/孰与徐公美D.邹忌/修八尺有余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发/闾左/適戍渔阳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2.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 25 分)1、(5分)1. 下列断句错误的是()A.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句意为: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开”的宾语是“轩”,“把”的宾语是“酒”,中间都不能断开;“面”的对象是“场圃”,“话”的内容是“桑麻”。
断句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故选C。
2、(5分)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湖中/人鸟声/俱绝B. 余拏/一小舟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 一童子/烧酒3、(5分)1. 《天上的街市》节奏舒缓,适合朗读。
下面四项中朗读节奏(用“/”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A.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D.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4、(5分)下列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 不足为/外人/道也D.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5分)1.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 安求其能/千里也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二、文言文阅读(共 28 分)6-9、(28分)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班级:姓名:座号:一、名词断句(主谓宾或主谓或谓宾结构,名词作主语或宾语)1.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3.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4.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果不得见5.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6.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7.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8.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9.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10.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11.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12.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1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14.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二、动词断句(动词充当谓语中心语)1.先君子偶种凤仙花数十盆置于庭砌朝夕灌溉颇费精神2.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3.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4.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5.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6.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7.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8.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9.锡固多佳山水间生瑰闳奇特之士常以道艺为世称述三、虚词断句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2.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3.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4.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5.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6.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7.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8.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9.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乃且攻燕四、固定句式1.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2.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3.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五、修辞断句(对偶、顶真等)1.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六、对话断句1.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七、状语断句1.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2.是日饮酒乐天雨3.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4.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答案:一、名词断句(主谓宾或主谓或谓宾结构,名词作主语或宾语)1.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文言断句(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与训练(全国通用)

2023年初中文言文分类知识点+习题演练----文言断句(原卷版)一、知识点方法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方法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考点梳理:在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谁做什么事情。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之方法三、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考点梳理: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方法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考点梳理: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这些虚词,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词通常是语气词,可以在其前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可断句;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典例剖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方法五、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考点梳理: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初中文言文断句方法讲解和练习(含答案)

专题:断句(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方法指导】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分类示例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示例:(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2)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表议论)2.起到总领性的词语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必须稍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予独爱”总领后面几个分句,所以“予独爱”后面应稍有停顿,否则就不能显示它的总领作用。
3.“古二今一”,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今齐地/方千里等。
4.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

(宣一)11.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
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评分标准:本题5分,断对1处给1分。在不当断处断,则倒扣分。]
(朝二)11.(6 分)
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
昔 年 过 洛 见 李 公 简 言 真 宗 既 东 封 访 天 下 隐 者 得 杞 人杨朴 能 诗 及 召 对 自 言 不 能 上 问 临 行 有 人 作 诗 送 卿 否 朴 曰唯 臣妾 有 一 首 诗 云 更 休 落 魄 耽 杯 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 ,放还ft。
// 则正 / 后从谏 // 则圣。”(“/”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取材于《忠经·忠谏章第十五》,汉·马融撰)
(东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 分)
断句: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唯臣妾有一首诗//云/更休落魄耽
(共 5 分,每两处 1 分)
参考译文:我穿过涧水向西。得见一面石壁,平地而出,天然形成,下面拥围着石基。我从东面下去站立观看,见水帘ft泉泠泠作响在其左侧流出,数十株桃柳郁郁葱葱在其右侧围绕。于是我便倚靠石壁建造ft亭,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有四根石柱,直接插入石基,插入深度一尺八寸,上面覆盖石板。建造起这个亭子, 可以万年不坏。永远让登泰ft的人中途得以休息。
弹棋,二 人 对 局 黑 白 各 六 枚 先 列 棋 相 当,下呼上击之。
(取材于 晋·徐广《弹棋经》)弹棋,始 自 魏 宫 内 装 器 戏 也 文 帝 于 此 技 亦 特 好 用 手 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
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 乐损矣。(断十处) (《论语•卷八》)
【注释】 (1)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2)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音乐。 (3)佚:同“逸”。 (4)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答案: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
顶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 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 一处也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练习: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万岁
方法三:察对话
文言文在人物对话时,遇到“曰、 云、言”等字,应在其后断句。
要注意,“曰”在古文中还作“叫 作”“称为”讲,切莫把这种用法的 “曰”当作言语开始的标志。如:
(1)故自号曰醉翁也。 (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做一做: 1、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2、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方法归纳】找“曰”“云”
方法四:找名词(或代词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 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 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 ,“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 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 提姓了。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பைடு நூலகம் 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 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 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
不能至也。
方法二:明修辞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 工整,讲究对应,对偶、排比、 反复、对比、顶真、对称是文言 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 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 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 供了方便。
注释: ①曾子,曾参,孔子的弟子。 ②之: 到。 ③彘:猪。 ④子:你
答案: 曾子①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返为汝杀彘。” 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 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 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 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非所以成教也
做一做: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 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方法提示】找对称
方法二:明修辞 对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男有分/女有归
做一做:据排比、对偶,定句读
1.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qī 《庖丁解牛》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如: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 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 记》)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 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 :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 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 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 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 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 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 长而作的停顿。
答案: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 包 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 立法度,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方法二:明修辞
排比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方法二:明修辞
例如: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 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 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 胜。
再如: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 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 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 也。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 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练一练
1.给加粗部分用“/”断句。
曾子①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汝还,顾返为汝杀彘③ 。” 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 止 之 曰 特 与 婴儿 戏 耳 曾 子 曰 婴 儿 非 与 戏 耳 婴 儿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之 教 今 子④ 欺 之 是 教 子 欺 也 母 欺 子 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客人想留下来:
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人 不? 留!
方法一:找虚词
找虚词: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标志词。 盖、夫;俄、旋、既而;故、然、而(表转折)则、顾、 岂、若夫、向使、然则……(谦词“请”也是),这些 词一般可作为一句话开始的标志,一般可在这些词前点 断。 (2)句尾标志词: 者、也、矣、哉、耳(尔)、而已、乎、焉、与(欤)、 耶等。一般可在这些语气词后点断。 (3)句中标志词: “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4)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苟、虽然、纵使、向使、无论、若夫、至于、已而、且 夫、于是、至若、是故、然则等。一般可在这些关联词 前点断。
做一做: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 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 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 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 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 “内“”外“是对照。 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答案:
鲁 有 执 长 竿 入 城 门 者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 计 无 所 出 /俄 有 老 父 至/ 曰/ 吾 非 圣 人 /但 见 事 多 矣/ 何 不 以锯 中 截 而 入/ 遂 依 而 截 之
注释:俄:不久 老父(fǔ ):老人
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3.试一试,在要加标点的地方加“/”。
鲁 有 执 长 竿 入 城 门 者 初 竖 执 之 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 出 俄① 有 老 父② 至 曰 吾 非 圣 人 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注释: ①俄:不久 ②老父(fǔ ):老人
文言文的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 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 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试加标点2种
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人 不 留
主人不留客:
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人 不 留。
例如: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 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 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事寡败矣。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 就断开了。
答案: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 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 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 寡败矣。
方法五: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 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 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