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断句
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答案版)

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一)《论语》十二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可/以/为师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二)陋室铭(刘禹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灵:神异(3)斯是陋室斯:这(4)惟吾德馨惟:只(5)谈笑有鸿儒鸿:大(6)可以调素琴调:调弄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主备人:XXX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研究文言文的基本功。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
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六个关键点——1.找名词、代词;2.看虚词;3.察对话;4.据修辞;5.辨句式;6.依总分。
1.找名词、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2.看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3.察对话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紧张根据。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阅读节奏划分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阅读节奏划分复习要点准确划分句子节奏。
要点攻略1.句首出现盖,夫,然,岂,宜,其,至,则,且夫,若夫,至若,岂若,得无,至于,诚宜,何尝等发语词,要停顿。
如,其/ 如土石何?2.句首出现若,虽,而,然,且,因,惟,然则等连词,要停顿。
如,然则/ 何时而乐耶?3.句首出现过渡词有或,而或等;出现总结性的词有故,是故,则,是以(以是),于是,遂等要停顿。
4.句首表时间、方位的词中,方,先,今,既而,已而,倏尔,俄而等要停顿。
5.古代两个单音节的词,而今天却变成了一个双音节的词,古代的两个双音节要分开读。
如,可/ 以一战,战/ 则请从。
6. 句中出现也夫之等标明停顿的语气助词。
如,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
7.句中出现古代国号、年号、官职、爵位、人名、地名要停顿。
如,庐陵/ 欧阳修也。
8.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停顿。
如,山行/ 六七里。
(在山中行走)9. 特殊文言句式,保留文言语意和句式的完整。
如,一鼓/ 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鼓)10. 主谓都是单音节,主语谓语都是单音节的词,主语谓语连在一起读。
如,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
11. 而的停顿。
而表转折关系,一般都应该停顿;而表并列关系,表顺承关系,表修饰关系,而一般不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 而中道崩殂。
12. 按句子成分划停顿。
①主谓之间停顿。
如,佳木/ 秀而繁阴。
(并列短语做谓语)注: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时不停顿,如,予/ 独爱/ 莲之出于泥而不染。
②主谓宾之间停顿。
如,先帝/ 不以/ 臣卑鄙。
(以是认为的意思,主谓短语做宾语)③谓语补语要停顿。
如,能/ 谤讥/ 于市朝。
④动宾之间的停顿。
问/ 今是何世?(主谓短语做宾语)13. 按句意划停顿。
如,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断句题6句口诀

【导语】⽣命不是⼀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
对于考试⽽⾔,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忧考为您提供⽂⾔⽂断句题6句⼝诀,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考试时会更得⼼应⼿,快来看看吧! ⽂⾔⽂断句的基本⽅法 ⼀、概念: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步,是读书⼈的⼀项基本功,也是考察⽂⾔⽂的传统⽅式。
在⼀句话的末了⽤“。
”断开,叫“句”;在⼀句之内语⽓停顿的地⽅⽤“、”断开,叫“读”(dòu)。
给⽂⾔⽂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中考⽂⾔⽂句⼦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类是选择正确的,⼀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直接划分节奏。
⼆、断句的基本⽅法: ⾸先:弄通⽂意断句。
给⽂⾔⽂断句,⾸先要阅读全⽂,了解⽂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错断。
要注意⽂⾔⽂单⾳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段⼤意。
学⽣给⽂⾔⽂断句时,常犯的⼀个⽑病是⼀边看⼀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步到位”的⽅法是⾏不通的。
⼝诀: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划⼆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想,总领词后漫步⾛。
古⼆今⼀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句⼦划分朗读节奏的⼝诀。
下⾯详细解说这⼀⼝诀,以便于⼤家灵活运⽤。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划⼆不划三。
“划⼀划⼆不划三”意思是说在⼀句⽂⾔句⼦中,停顿⼀⼆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
(⼆)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般完整的句⼦都有主谓宾,⽽主语⼀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般为⽂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断句。
名词(代词)⼀般也常常⽤作句⼦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1 断句(解析版)

专题01:断句(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考点链接】例1 (2019年邵阳卷)【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三闾祠[清]查慎行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各划1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远江山极目回【解题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答案】(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远江山/极目回【方法指导】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起到总领性的词语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必须稍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之(三)文言断句

(三)文言断句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A.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B.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C.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D.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解析】分析词语的意思,“入”指“在家里”,“出”指“在外面”,再根据 所学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可知正确断句应为:旷日持久而 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记》)
(三)文言断句
技法五:借助固定句式断句。 1.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 也”“不 亦 ……
乎 ”“何 …… 之 有 ”“孰 与 …… ” “为……所……”“受 …… 于 ……”“如 …… 何”“可得……欤”等,根据这些句式也可断句。
例: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论语〉十二章》)③何陋之有?(《陋室铭》)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语段三】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 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 故稍加培治。
(三)文言断句
【语段四】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 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 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 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三)文言断句
(5)故 渔 者 歌 曰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断2处) (6)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 /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断1处) (7)安 陵 君 受 地 于 先 王 而 守 之 /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 /岂 直 五 百 里 哉(断2处) (8)以 中 有 足 乐 者/不 知 口 体 之 奉 不 若 人 也/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断2处)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诗意个复音词的,要分开。
例:可/以一战。
(6)在表转折关系的“而”“则”前停顿。
(7)“也”“乎”等语气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
二、【解词和译句】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
1、词语理解的方法:扩字法。
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主要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要扩词;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揣测法。
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六字翻译法: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补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补”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2020中考文言断句七法

每个学生都应该用的“超级学习笔记”中考文言断句七法在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中,常常会有文言文断句的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语句,理解了句意,掌握了句子的结构。
很多同学把这种题目归结为语感问题,诚然,有做过大量文言练习的同学,能够比较轻易读懂文章,这也不代表一定可以顺利做对文言断句题,相反,掌握了巧办法的同学,反而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利用语法知识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等来讲讲如何给文言文断句。
要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弄通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在弄清文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几种方法断句。
一、利用古代文学常识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天文、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古代文学常识。
要求同学们能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常识。
[实例分析]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史记·留侯世家》)[断句标志]时间:汉六年正月;历史人物:良=张良=子房,高帝,萧何;官职:三万户,侯;历史地名:下邳,留。
[标准答案]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这段文言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断句,理解起来便容易许多。
二、利用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如上文的“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每个学生都应该用的“超级学习笔记”三、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1.相承关系文言文常使用前后相承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文言断句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B.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C.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D.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解析】利用对话标志,应在“曰”后断开,再结合该句的意思,“这孩子想读 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可知,应在“此”后断开。故正确断句为: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三)文言断句
(5)故 渔 者 歌 曰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断2处) (6)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 /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断1处) (7)安 陵 君 受 地 于 先 王 而 守 之 /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 /岂 直 五 百 里 哉(断2处) (8)以 中 有 足 乐 者/不 知 口 体 之 奉 不 若 人 也/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断2处)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断句
(三)文言断句
方法指导
(三)文言断句
技法一:根据句意断句。即根据人物关系、事情发生的逻辑顺序来理解句子的基 本含义,从而根据句意、句式结构、断句要求来断句。 技法二:根据句首标志词断句。
1. 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 等。
例: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2. 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 例: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语段三】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 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 故稍加培治。
(三)文言断句
【语段四】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 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 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 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三)文言断句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A.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B.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C.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D.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解析】句子中“暮”和“其牛”是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归”和“忘”是动词, 因此应从“归”“忘”之间断开。后面的“父”是主语,根据断句原则,应从 “父”前断开。正确断句为: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三)文言断句
技法四:根据句尾标志词断句。 1. 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 例:①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②览物之
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2. 复音虚词:而已、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例:①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②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
(三)文言断句
课外篇 【语段一】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语段二】杜祁公衍,越州人,父早卒,遗腹生公,其祖爱之。幼时,祖父脱帽 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挟以自泛。公一手挟竿, 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
(三)文言断句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A.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B.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C.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D.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解析】分析词语的意思,“入”指“在家里”,“出”指“在外面”,再根据 所学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可知正确断句应为:旷日持久而 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三)文言断句
(第二组)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以 衾 拥 覆/久 而 乃 和(断2处) (2)舟 子 喃 喃 曰/莫 说 相 公 痴 /更 有 痴 似 相 公 者(断2处) (3)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断1处) (4)是 日 更 定 矣 /余 挐 一 小 舟(断1处) (5)醉 能 同 其 乐 /醒 能 述 以 文 者 /太 守 也(断2处) (6)使 人 称 谢 /皇 帝 敬 劳 将 军(断1处) (7)指 通 豫 南 /达 于 汉 阴 /可 乎(断2处) (8)请 广 于 君/ 而 君 逆 寡 人 者/轻 寡 人 与(断2处)
记》)
(三)文言断句
技法五:借助固定句式断句。 1.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 也”“不 亦 ……
乎 ”“何 …… 之 有 ”“孰 与 …… ” “为……所……”“受 …… 于 ……”“如 …… 何”“可得……欤”等,根据这些句式也可断句。
例: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论语〉十二章》)③何陋之有?(《陋室铭》)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文言断句
突破训练
请给下列句子断句。 课内篇
(第一组) (1)未 有 所 成 / 犹 幸 预 君 子 之 列/ 而 承 天 子 之 宠 光(断2处) (2)策 之 不 以 其 道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鸣 之 而 不 能 通 其 意(断2处) (3)噫/微 斯 人/吾 谁 与 归(断2处) (4)饮 少 辄 醉/而 年 又 最 高/故 自 号 曰 醉 翁 也(断2处)
(三)文言断句
技法三:根据句中标志词ຫໍສະໝຸດ 句。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 例:①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②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③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 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④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邹忌讽齐王纳谏》)⑤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
(三)文言断句
2. 注意对偶句、排比句等。尤其是骈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 仗工整,句式工整。
例: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②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技法六:借助对话断句。
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 例: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三)文言断句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A.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B.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C.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D.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解析】“主”是主语,“市井人”指市井中的流俗之人,不能拆开,因此应从 “市井人”后断开,再根据意思,“但因为我的原因,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个园 子”,应从“故”后断开。故正确断句为: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三)文言断句
3. 谦辞: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 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4. 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例: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5. 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奈何,等等。 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6. 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等。 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三)文言断句
(5)祖 父 脱 帽 /使 公 执 /之(断1处) (6)其 姑 投 一 竿 与 之/使 挟 以 自 泛 (断1处) (7)漂 流 久 之 /救 得 免 /而 帽 竟 不 濡 (断2处) (8)今 年 复 与 参 寥 禅 师 及 二 三 子 访 焉 /则 园 已 易 主 (断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