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新人教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模板人教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进行断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进行断句。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义。
2. 正确把握断句的节奏和语气。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文言文选段。
3. 古文断句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对古文断句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古文断句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古文断句?”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根据句首发语词断句。
b. 根据句末语气词断句。
c. 根据文言文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断句。
d. 根据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断句。
e. 根据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断句。
2. 结合具体例子,讲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3. 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如:虚词的使用、句式结构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古文选段,学生尝试进行断句。
2. 学生展示断句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 学生分组进行古文断句比赛,提高断句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古文断句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古文断句练习题。
2. 选择一篇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练习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教学效果。
课外文言文断句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

课外文言文断句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由一个故事引出“句读”的概念。
从前,有一位阔少爷,总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什么是断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断句的方法:基本方法: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
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
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示例一: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阴影字都是什么词?(名词或代词)老师支招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1、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广故数言欲亡”,有时还会承前省略主语。
常用名词和代词:名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他们)我来试试:学生练习。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九华初中张冬云【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学时安排】一课时一、复习指导1、见《中考作业高效复习》P140-P1412、重点掌握其中介绍的前五种方法二、文言文断句练习: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标1处,加#号的句子标2处)1、且壮士不死即已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4、至于负者歌于途#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7、可以为师矣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9、上使外将兵10、同舍生皆被绮绣1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2、衔远山,吞长江1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7、其一犬坐于前#18、而乡邻之生日蹙#19、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三、给下列语段断句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附教学反思: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方面的理解能力。
3. 通过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选择5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文言文。
2. 分析每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表达技巧等方面。
3. 对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进行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阅读选定的文言文,对文中不懂的字词、句式进行标注。
2. 课堂讲解:针对每篇文章,进行详细的内容介绍、主题阐述、技巧分析等。
3. 课堂练习:针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语法等进行讲解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文言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表达技巧等。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定期组织文言文阅读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逐步提高阅读难度。
2. 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策略,通过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语法等,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七、教学资源:1. 选用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文言文教材,如《古代汉语阅读教程》等。
2.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3. 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表达技巧。
八、教学时序:1. 第一课时:介绍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课件(共31页)

翻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 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3、综合练习,用三条“/”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曾子杀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
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
牛刀小试 1、用3条“/”给下面文段断句。
/ / /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 曰 长 于 臣 沛 公 曰 君
为 我 呼 入, 吾 得 兄 事 之。
规律一、五
——《鸿门宴》
翻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 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 待他。”
2、单句练习,用3条“/”给下面几个句子断句。
排比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闻妹妹来来,,当当户户理理红红妆妆,,小小弟弟闻闻
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排比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5.山货不恶在其高弃,于有地仙也则,灵不;必水藏不于在己深;,力有恶龙其则不灵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反复、对偶
规律方法总结四:借助修辞手法断句。
/ / / 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
思考:有无规律可循?
规律方法总结二:借助句末语气词断句。 ★句末语气词有“乎、者、也、矣、邪(耶)、哉、焉、耳、 而已”等,可在语气词后断句;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句子断句。
惠 子 曰/我 非 子/固 不 知 子 矣/子 固 非 鱼 也 /子 不 知
鱼之乐
是 马 也/虽 有 千 里 之 能 其 视 下 也/亦 若 是 则 已 矣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教学设计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其前提需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辅助断句。
本课以初中课内文言文《富贵不能淫》为例,在细品文章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巧断句,并运用这些方法准确地给课外文言文的断句。
学情分析: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就像是夜空中的点点星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学习文言文,使学生从中吸纳传统文化的营养,提高文言素养和鉴赏能力。
但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却有着恐惧的心理,避而远之,甚至“谈文色变”。
为此在教学中除注重让古文的学习走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消除古文学习的恐惧心理外,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准确为课内外文言文断句,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爱学、乐学古文。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叫断句及断句的作用;2、以课文为载体,通过练习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3、诵读课外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教师提问: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龅牙丑女?美女?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韩愈《师说》(jù dòu)俗称“断句”,也称为句逗,是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
二、请用/给下列文言断句。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思考:从本文的句读中可以归纳出哪些断句的方法技巧?三技巧归纳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戒之曰/往之女家明对话——曰、云、言、白、语、道、谓、对......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此之谓大丈夫名词、代词——反复出现的名词、代词人名3.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女子之嫁也虚词——句首、句中、句末(课堂活动)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辞——文言中还有哪些修辞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顶真)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对偶)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初三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复习文言文断句一、教学目标了解2022年中考文言文考点及要求,初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习运用断句方法解题。
二、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习运用断句方法解题。
三、教学步骤1. 笑话导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看视频。
2.展示例题文言文断句题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请看例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初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习运用断句方法解题。
请看例题: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B.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C.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D.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3.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4. 断句的技巧(1)通文义(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例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核舟记》)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抓特征(找名词、抓虚词、明对话、辨句式)◆找名词:例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醉翁亭记》)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练习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抓虚词:○1句首虚词:夫(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盖(盖追先帝之殊遇)、惟(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共含13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二、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找虚词,定句读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分析: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总结: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例如: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分析:句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了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
总结: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先看个故事:古时,有位秀才出了一张招生告示,报酬方面则写成﹕“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开学以后,秀才只收有钱人家的学费,穷人则分文不收。
原来,穷人来读书,秀才就这样读﹕当有钱人家到来,则改成﹕你知道吗?展示:“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我们知道,古代是没有标点的,一段话就靠停顿,停顿的位置直接影响意思表达。
今天我们就学习给古文停顿。
停顿也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前一种断句就是我们现在加点号地方的停顿,后一种停顿是句中语气停顿。
今天我们学习前一种加点号处的停顿。
二、断句的方法:问:你平时是怎么断句的?展示句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归纳:找“曰”“云”“言”,找主语找固定句式找对称(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找重复词(顶真)找动词找叹词找句首、句尾词断句知识补充:1、句首的语气词:其、岂、安、孰、盖、凡、夫、至若、若夫⋯⋯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嗟乎、呜呼、噫、嘻、善、善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是故、于是、如、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由是、继而、纵使、然则、但⋯⋯苟富贵,无相忘;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然则何时而乐耶?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今、顷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忽、忽然⋯⋯既而儿醒,大啼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忽一人大呼" 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5、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6、常见固定结构:“⋯⋯者⋯⋯也”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得无⋯⋯乎”(得无异乎?)、犹⋯⋯之于⋯⋯(此犹文轩之于敝舆也)7 、修辞方法:排比句、对偶句、反复、顶真句。
小结:断句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 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 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
三、课堂练习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明确:子贡曰/ (对话标志词)贫而无谄/ (对称)富而无骄/ 何如再做台州中考题1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明确:往观者日数百人/ 皆叹其巧/ 惊其神。
2.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明确:孟子曰/(对话标志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对称)登泰山而小天下/故(句首语气词)观于海者难为水/(类似对称句式)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并列结构)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句尾语气词)流水之为物也/(句尾语气词)不盈科不行/(对称)君子之志于道也/(句尾语气词)不成章不达3.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帝怆然遂舍之。
明确:武帝欲杀乳母/(相同词语)乳母告急于东方朔/(相同词语,主语)朔曰/(对话)帝忍而愎/(不同主语)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句末语气词)汝临去/(句首关联词)但屡顾我/(相同词语)我当设奇以激之/(主语不同)乳母如言/(主语)朔在帝侧曰/(对话)汝宜速去/(主语)帝今已大/(常见固定结构)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句末)帝怆然/(句首关联词)遂舍之。
四、总结课文:记忆断句的方法:(板书)找“曰”“云”“言”,找主语找固定句式找对称(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找重复词(顶真)找动词找叹词找句首、句尾词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注:陈寔shí:东汉人,做过太丘县令。
1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 / ”划开。
(限断三处)(3 分)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 、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 、后更无盗.(强盗)1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分)二、2014温州中考(14 分)游东坡[ 南宋] 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
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
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
泉寒熨齿,但不甚甘。
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
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
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
筇qi óng 杖:竹枝。
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 分)(1)自州门而东.(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4)为.一郡之最15.用“/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断3处)(3分)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 分)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4 分)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
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之情。
三、2014 台州(10 分)琢冰【清】唐甄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人无应者。
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
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 (选自《潜书》)【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
范:模子,用作动词。
②宝:珍藏。
③真:实际。
19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 ”划开。
(限断两处)(2 分)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2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3 分)A. 被.以衣裳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B.置.之堂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C.子之技诚.巧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D.子何.不范金琢玉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
( 2 分)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22.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 分)四、2014嘉兴舟山:徙木偾表(11 分)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
”民相谓曰:“此必不信。
”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
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
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注释】偾(f èn)表:放倒标帜。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 ”划开。
(限断两处)(2 分)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 分)(1)有一人徙之,辄.予金()(2)来谒.吴起()(3)予谓.鞅本魏人(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令于.邑中曰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送鲍浩然之.浙东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择其善者而.从之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译文:20.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分)答:五、给下列语段断句:(一)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二)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帝怆然遂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