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合集下载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四章“文言文断句”,详细内容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常用断句方法及其运用。

着重分析古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并通过实例讲解断句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常用断句方法。

2. 能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工具书、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古文断句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兴趣。

2. 基本原则: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保持句子完整性、遵循句子结构等。

3. 常用方法:讲解常用断句方法,如句读法、对称法、顶针法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详细讲解断句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文言文断句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基本原则保持句子完整性遵循句子结构2. 常用断句方法句读法对称法顶针法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2. 答案: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断句的灵活运用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文作品,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并在课后进行断句练习,逐步提升文言文断句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灵活运用。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详细讲解断句过程。

3.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文言文断句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实践。

文言文断句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文言文断句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旳形式,我们 自然能够据此进行断句。 例如: 故知胜有五知能够战与不能够战者胜识众寡之用 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 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能够战与不能够战者胜;识众寡 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 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师说》最终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坚决为“……好古文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 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旳古文运动,提倡旳是先秦 两汉旳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旳一部分,假 如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么褒奖旳。更 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才干称为“通习”, 这里说旳李蟠“通习”旳是六经旳经文和传文,这 些在当初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
例如: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 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 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 寡败
找出句中几种名词,句子基本就 断开了。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主要旳标志。尤其是某些语 气词和连词旳前后,往往是该断句旳地方。 句首:“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 语词和表敬副词; 句尾:“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 经常出目前; 句中:“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 目前。 根据这些特点,有利于断句。
文言文断句
措施概述:
1、通文意 2、抓标志 3、懂常识 4、知语法 5、明修辞
基本环节
读全文,贯文意, 明构造,揣语气, 先断开,后标点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获奖课件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3页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此前,有一位阔少爷,常但愿找个漂亮
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提亲信,并描 述那女子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 头发,没有麻子。”美人,非常快乐。拜堂 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 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 这女子:
第34页
▪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 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 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 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 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 发矢不直。
第35页
▪ 【参照译文】
▪ 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 我年轻 时就喜欢弓箭,搞到几十个好 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可比了。 近来我把收藏弓箭拿给做弓箭 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 都不是好木材做。我问原因, 工匠说,木材质地不平直,纹 脉都是斜,弓箭虽然有劲,然 而射出箭不会平直。
第10页
规律二: 找虚词,定句读。
明辨句读,虚词也是重要标志。
⑴句首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 唯、盍、夫、且夫、若夫
常用于句首叹词: 嗟夫、嗟乎、 呜呼
⑵ 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 哉、乎、焉、兮、耳、而已
⑶以、于、为、而、则、之等连词常用在 句中,如句子较长或规定断得细致、详 细,则这些词语前面要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
第1页
一、考点讲解
▪ 明辨句读, 对旳断句, 是阅读古文最基本能 力。
▪ 断句题是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 ▪ 高考命题一般只考断句, 不考标点。
第2页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 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常常 在一句话末了用“。”断开, 叫“句”;在一 句之内语气停止地方用“、”断开, 叫“读” (dò u)。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之文言文断句
余闻文言,乃古文之正脉。

其言简意赅,含蓄典雅,读之如品佳茗,心旷神怡。

断句之艺,犹武中之舞剑,音乐中之击鼓,需心细如发,眼锐如鹰。

今余欲与诸君共探其中奥妙,期诸君有所得。

一、断句之义
文者,物之华也;言者,文之表也。

断句者,乃为文划界,明其义,定其位。

犹医者诊断病情,需辨症施治。

断句之道,亦需观文察义,依理而行。

二、断句之法
1.观词义:文辞之中,意义明晰,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须依词义,明其句读。

2.辨句式:文言之中,句式独特,如“壮志骄阳”乃谓
“壮志/骄阳”,非“壮志骄/阳”。

3.察语气:句末之叹号、问号,如“善哉乎/鼓琴”,语气
转折处,当断无疑。

4.考逻辑:文理有序,逻辑分明。

如“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三、断句之用
断句之道,非徒学之而已。

习得其法,能助诸君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之意,体会古人之心。

此外,考试之中,断句题常出,得此艺者,自能游刃有余。

四、断句之例
昔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盖言读之熟,则义自明。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不明其义,则句读或乱。

然习得其法,则自然明矣。

总之,文言文断句之道,需细心体味,用心研习。

方能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而能循其纹理。

吾望诸君习得此艺,共享古文之美!。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
32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者 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 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 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勤动笔墨习句读 触类旁通得妙法
——文言文断句
断句趣谈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 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 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 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 断句方式一:
。 28
2016高考题
2、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 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 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 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 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 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 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 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 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 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 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 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7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 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 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 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 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25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文言断句(公开课课件)

文言断句(公开课课件)

文言文发展历程
1 2 3
起源
文言文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逐渐 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
发展
在秦汉时期,文言文逐渐成为官方文书和经典 文献的主要书写方式,同时也出现了《史记》 、《汉书》等经典史书。
繁荣
唐宋时期,文言文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大量的 诗词、散文等文学形式,如《唐诗三百首》、 《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
常见断句标志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字词,如虚词、连词、助词等,常出现在需要断句的地方。这些字词 包括但不限于“夫、盖、若、而、则、且”等。
句首句末标志
一些字词在句子中起到开头的标志,如“曰、云、言”等,通常在其后需要断句。同样, 一些字词如“之、者、乎”等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在其前面也需要断句。
总结词性断句
06
文言断句教学建议
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总结词
积累是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基础。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包括常见的文言 实词、虚词、句式等。通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使学生逐渐掌握文言文的 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从而为断句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语感
总结词
语感是断句的关键。
THANK YOU.
02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基本概念
定义
文言文是一种用古汉语书写而成 的文章,包括诗词、散文、小说 等多种文学形式。
特点
文言文具有古雅、精炼、对仗工 整等特点,同时保留了古代汉语 的语法和词汇。
作用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承载了古代中国的历史、 哲学、文学等众多领域的知识, 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跨句结构处理
跨句理解
有些句子结构复杂,需要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才能准确断句。例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需要理解 整个句子的意思为“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下家里去做客。”才能正确断句。

文言文断句 公开课 (共69张PPT)

文言文断句 公开课 (共69张PPT)
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真题体验(17年全国1卷)
•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 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 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 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 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 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 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 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 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 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 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 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 D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 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分析
• 先通读语段,然后再比较选项。比较四个 选项,第一个“乎”是句末语气词,所以“乎” 后可停顿;但是第二个“乎”相当于介词 “于”,所以后面不能停顿,排除BD项;比较 AC项“耻也”是一个完整句子,所以在此前 停顿,排除C选项,选择A。

文言文断句 课件(28张PPT)

文言文断句 课件(28张PPT)
• 特殊词语:“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 人”,“有时”,其前断句。
2024年可用课件
11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 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 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足肤皲裂而不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2024年可用课件
18
(1)抓固定结构。如:“……者……也”“不 亦……乎”“何……之有”“孰与…… 乎”“为……所……”“受……于……”等,根据 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环滁皆山也。 如太行王屋何?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抓对称句。利用对称句式上下句常用相同的 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断句。
2024年可用课件
10
常见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做主语其前断句,做宾语其后断句
• 第一人称代词:
•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 妾、在下(蓝色字体为谦称)
• 第二人称代词:
•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 下、陛下、足下、卿(蓝色字体为尊称、敬 称或爱称)
• 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
2.【句尾语气词】“者、也、矣、兮、焉、耳、 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或判断句尾;“耶、 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 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 面一般要断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 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 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 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名)/鼻(名)莫如大 / 目(名) 莫如小 / 鼻大可小 / 小不可大也 / 目小可大 / 大 不可小也 / 举事亦然 / 为其不可复者也 / 则事寡 败矣
⑵ 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耶、哉、乎、
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规律三:察对话,定句读 。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 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 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 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 是知之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 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选自《世说新语》)
4、依修辞,定句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 /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3、察对话,定句读。
实际 操作
4、依修辞,定句读。
中要
5、借句式,定句读。
综合 运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 说新语》)
规律五: 借句式 定句读
记住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 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 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 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 ……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 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 (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 )等,可以帮助断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 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
⑶察反复,定句读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 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心
/ / 与 不 知 者 败 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 / 一 举 而 亡 国 矣。
/
/ /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选自《世说新语》)
【2012北京卷】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 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 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 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 国 矣。
陷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阱 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
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
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 句提供了方便。
⑴找顶真,定句读
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万岁。
【2012北京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 / 扁 鹊 见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之
/ / /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 / 必 已 也 将 使 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
/ / 扁 鹊 怒 而 投 其 石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选自《世说新语》)
3、察对话,定句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 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 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 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⑵据排偶,定句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
《韩非子•说林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 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 映 书 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 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 光映书而
读之。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⑴句首的语气词 :“故、虽、盖、凡、唯、盍、
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 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 等,前后都可断句;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选自《世说新语》)
2、找虚词,定句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
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 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 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 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 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