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历史教案:第3课 盛唐气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3课盛唐气象》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感受唐朝的伟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唐朝的繁荣景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隋唐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史实,来感受唐朝的繁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唐朝的繁荣景象。

2.教学难点:唐朝的开放和包容,以及如何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2.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唐朝的繁荣景象。

3.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盛唐气象相关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盛唐气象相关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盛唐气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唐朝为什么能够出现繁荣景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唐朝的历史背景。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唐朝的繁荣景象。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讨论并展示。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时期,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唐朝的繁荣景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这样的繁荣局面?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通过PPT呈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进行互动交流。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文化成就。

第3课 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课 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2.理解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3.学会使用历史资料进行一定的历史探究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
1.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2.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A. 导入
1.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问:你知道盛唐时期的中国是怎样的吗?
2.通过引入《太平广记》中的一个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B. 分类整理学习资料
1.让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一种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例如:–华丽的宫殿建筑和寺庙
–繁荣的艺术文化和科技发展
–丰富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2.每个组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整理出所需信息并分别汇报
C. 盛唐时期气象的影响
1.导入盛唐时期气象的概念,了解盛唐时期的主要气候类型和降水情况
2.引出盛唐时期气象的影响,例如对农业、物资运输等方面的影响
D. 历史探究与分析
1.分组讨论,探究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如何体现的
2.汇总讨论结果,形成小论文
E. 总结
1.简单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让学生自己总结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气象的影响,并联系现实生活加以思考
四、教学评估
1.手册作业:要求学生们编写一篇名为“盛唐时期的发展与灾害”的小论文,讲述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分析
2.展示:在下节课上,让各小组的代表进行展示,介绍自己小组整理的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资料
3.讨论:在展示后进行讨论,加深对盛唐时期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 (1)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思路点拨佳作示范1课时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

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设计意图] 写出人物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导入新课。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1)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唐朝的繁荣时期展开,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盛唐时期的气象。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的,需要通过深入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课学习之前,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所耳闻。

但是,对于盛唐时期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盛唐气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了解盛唐时期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盛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盛唐时期的繁荣背后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盛唐气象。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素材。

2.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盛唐时期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盛唐气象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盛唐气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盛唐时期的具体情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盛世的气象。

内容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认识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唐朝的繁荣和发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2.难点: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4.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题目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唐朝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一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

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三课,名称为“盛唐气象”。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唐朝的时期,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课程重点讲解唐朝的盛世气象,包括唐朝的统一、繁荣、开放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

本课程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的长河,对于学生对于我国文化和历史的认知和体验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唐朝的盛世气象;(2) 了解唐朝统一之后的政治制度;(3) 了解唐朝繁荣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4) 了解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对外交往。

2. 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和文字表述唐朝盛世的主要表现;(2) 能够发现和分析唐朝盛世的因素;(3) 能够带领小组探究唐朝盛世和对外交往的得失。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3) 培养学生热爱和珍惜家乡及国家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习唐朝的基本情况及其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 理解唐朝盛世的原因和表现;(3) 探究唐朝对外交往的得失。

2.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唐朝盛世的原因和表现;(2) 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回味一下唐朝盛世的气象,“唐朝盛世”这个词语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同记忆。

究竟是什么让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代?唐朝盛世的表现有哪些?2. 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自由阅读本单元教材,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在唐朝的时期,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政治局面?唐朝统一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 唐朝繁荣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是怎样的?(3) 唐朝的文化繁荣是如何体现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对唐朝的影响是什么?3. 合作探究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小组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探究唐朝盛世及对外交往的得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盛唐气象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
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
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
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
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
“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
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
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
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
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
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
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
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
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
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
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 两族的友好关系。

4.(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 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 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
西突厥
吐蕃
东突厥
南诏
回纥
靺鞨
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目标导学四 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李白
杜甫白居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白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②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 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③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 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多媒体出示问题:通过朗诵,同学们感受到李白诗歌有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
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4.(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主要内容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唐与吐蕃的关系。

隋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