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

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有 效 率 9 .0% 。卢 文 进行 了 耳 压 磁 珠 、 不 留 行 治 疗 失 59 王 眠 的对 照观 察 , 果 发 现 , 珠 耳 压 组 疗 效 明显 优 于 王 不 留 行耳 结 磁 压组 , 异有显著性意义。 差
1 2 3 穴 位 注射 ..
史玲等 ¨ 取 足 三里 、 阴 交 穴 位 注 射 天 麻 素 注 射 液 , 疗 三 治
向对侧 口角方向进 针 0 8寸 。轻捻转 , . 得气后 留针 3 i, 0mn 留针
期 间 每 1 i 针 1 。每 日 1次 , 次 3 i 6 i, 期 0mn行 次 每 0m n~ 0mn 星 日休 息 1 , 为 1 程 , 有 效 率 9 .0 。王 海 波 取 百 会 4周 d 疗 总 19 % 向后 平 刺 , 留针 至 次 日清 晨 , 不行 针 。肝 郁 化 火 者 加 风 池 、 间 ; 行 痰 热 内 扰 加 足 三 里 、 隆 ; 虚 火 旺加 太溪 、 池 ; 脾 两 虚 加 足 丰 阴 风 心 三里、 内关 。总 有 效 率 9 . 0% 。王 鸿 雁 J高 建 平 等 则 以 74 、 神门为主穴 , 合辨证配穴治疗失眠 , 结 均取 得 满 意 的疗 效 。
1 12 .. 经 验 穴 取 穴 法
组4 0例患者 , 有效率 9 .0%。张小兵 钊运用 当归 注射液 总 50
穴 位 注射 安 眠穴 ( ) 三 阴 交 ( ) 神 门穴 ( ) 治疗 组 16 双 、 双 、 双 , 5 例 中, 愈 9 痊 8例 , 好转 5 2例 , 效 6例 , 有 效 率 9 . 5% ; 口 无 总 61 与
显 效 10例 , 转 3 例 , 效 9例 , 效 率 9 .0 。朱 少 华 Lj 4 好 1 无 有 50 % l I 采 用 针 刺 供 血 ( 池下 15寸 ) 安 眠 ( 风 与 风 池 连 线 的 中 点 ) 风 . 、 翳 2穴 , 针 得 气 后 , 用 疏 密 波 , 等 刺 激 强 度 , 次 2 i , 进 选 中 每 0m n 总 有 效率 9 .O% 。 79

近五年来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概况

近五年来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概况
20 0 9年 2月第 4 7卷第 4期

综 述 ・
近 五年来 治疗 针灸 痛经的 研究 概况 临床 进展
蒋 磷‘ 张 泓
( . 中医药大学 ;湖 南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 院, 1 湖南 2 长沙 4 0 0 ) 10 7
摘 要】 本文对近五年来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概况从治疗方法上进行综述 , 综合 分析了针灸 治疗痛经 的疗效和特点 , 并 发现
配足三里( )气海 。取 圆形图钉皮 内针刺入穴 内留针 3 , 双 、 d3个
3 , 水调 成糊状 , 于脐 部及脐 周 , g用 敷 再用 艾条 灸 , 经前 1d开 0 始, 连续灸 1d 3个月为 1 5, 个疗程 , 总有效率为 9 . 42 %。
32 纯 艾 条 灸 .
继 『两种。原发痛经是指患者有痛经的临床表现而检查盆腔无 生
器质性病变者 , 继发性痛经是指患者因盆腔器质性病变而致的痛 经, 如子宫内膜异位 、 盆腔炎 、 内异物等。 国妇女痛经的发生率 宫 我 为 3 . %, 31 影响工作生活者 占 1. %。近五年来针灸治疗痛经 的 9 35 5 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 现将有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针灸治疗痛经疗效可靠 , 目前临床诊疗标 准 、 但 研究方法和针 灸作 用机制研究仍 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 关键词】针灸疗 法 ; 痛经 ; 文献综述
[ 中图分类号】 7 5 R 1. 1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7120 )44-2 6390 (090 —30
潘兴劳 , 患者经前 7 开始温和灸子宫 I 中极旁开 3寸) 吁 d 穴( 和子宫 Ⅱ穴( 中极旁开 1 . ) , 5寸 艾灸 治疗 3 0例, 总有效率 8 %。 0

近年来国内外针灸医学发展比较和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针灸医学发展比较和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针灸医学发展比较和分析作者:郭义等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3年第04期关键词:针灸学;国内外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4-0001-05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统计资料,截至2008年,针灸已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及欧洲、美洲、澳洲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较普遍应用。

2005-2010年,全球最权威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专业数据库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与针灸相关的文献已达2 000余篇。

国际化的态势标志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针灸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将近年来国内外针灸学的发展状况作一个全面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针灸的发展方向。

1 国内外针灸立法与管理的比较基于历史和文化渊源,亚洲国家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相对较高,对中医针灸立法较多,管理相对规范。

日本厚生省除规定大部分汉方制剂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外,还规定针灸费用可部分地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同时还同意在西医院内开设东洋医学科。

新加坡国会通过了传统中医法案,确立了中医针灸的合法地位,也对传统中医药实行了规范管理。

泰国政府正式宣布中医药在泰国合法化。

越南、菲律宾成立了国家传统医药局,加强了对传统医药的管理。

在欧洲,法国卫生部成立了针灸管理机构,确认中医药为正统医学的一部分,并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瑞士承认针灸合法性,由政府以保险制度的形式对中医药的地位做出明文规定,这在西方国家还为数不多。

在美洲,美国50个州均承认针灸的合法地位,有些州还将针灸治疗纳入医疗保险。

加拿大卑诗省首先对中医立法并成立中医管理局,开西方社会承认中医之先河。

巴西承认针灸合法性,认为针灸至少在减少疼痛和消炎方面是有效的。

古巴已将针灸纳入国家医疗保健体系。

在哥伦比亚,中医针灸即将进入首都社会保险医院。

针灸中医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

针灸中医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

针灸中医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针灸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与认可。

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需求的增加和传统医学的回归,针灸中医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也日益广阔。

本文将就针灸中医的行业趋势、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针灸中医的行业趋势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传统医学的价值再度被人们所认可。

而针灸中医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中医的疗效和安全性广受赞誉,许多西方国家也开始将其纳入国家医疗体系,促进了针灸中医行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人们面临着更多的健康问题,如压力、失眠、疼痛等。

针灸中医能够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流通,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保健和治疗选择。

这种健康理念逐渐被广大人群所认同,针灸中医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针灸中医的职业发展针灸中医的职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研究领域:针灸中医的学术研究涉及中医理论、经络穴位研究、针灸技术创新等方面。

随着科技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学术研究成果也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为针灸中医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 临床实践领域:针灸中医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医学技术,临床实践对于针灸中医师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对针灸中医需求的增加,临床实践领域将面临更多机会和挑战。

而具备扎实临床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针灸中医师将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3. 教育培训领域:随着针灸中医的普及与推广,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培训领域将被广泛开拓,培训机构、学校等将增加更多的针灸中医专业课程,为有志于从事针灸中医工作的人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三、针灸中医的就业前景针灸中医作为一门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职业,将在未来面临更多就业机会。

以下是针灸中医的主要就业形式:1. 临床就业:临床医疗机构如医院、诊所等是针灸中医师最主要的就业去向。

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需求的增加,针灸中医师将在临床诊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针灸医学交流会发言稿

针灸医学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参加针灸医学交流会,与各位共同探讨针灸医学的发展与未来。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参会人员,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医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今天,我们在这里汇聚一堂,旨在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同推动针灸医学的繁荣发展。

一、针灸医学的历史与现状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针灸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针灸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针灸医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目前,针灸医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 针灸治疗疾病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各个领域,到近年来兴起的疼痛科、康复科等,针灸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2. 针灸治疗技术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治疗方法外,还涌现出了电针、激光针、微波针等新技术。

3. 针灸医学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如经络研究、针灸作用机制研究、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等。

4. 针灸医学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人才,为针灸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针灸医学的发展趋势面对新时代的发展机遇,针灸医学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深化针灸理论研究,揭示针灸治疗疾病的科学原理。

2. 丰富针灸治疗方法,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

3. 加强针灸临床研究,提高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4. 推广针灸医学,提高针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5. 加强针灸医学人才培养,为针灸医学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针灸医学的发展对策为了推动针灸医学的繁荣发展,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针灸医学基础研究,为针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推动针灸临床研究,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3. 优化针灸医学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针灸专业人才。

中医针灸调研报告

中医针灸调研报告

中医针灸调研报告中医针灸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中医针灸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独特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针灸逐渐被科学界所重视,并被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为了深入了解中医针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本调研报告对中医针灸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医生和患者两个群体进行,问卷内容包括对中医针灸的认知程度、治疗效果评价以及对针灸治疗的态度等方面。

实地访谈则主要是针对一些知名中医针灸医院和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访问,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医针灸的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对中医针灸的认知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于中医针灸的认知程度较高,有超过70%的人了解到了针灸具有调节身体平衡、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

这表明,中医针灸在大众中的认知度较高,接受度较好。

2. 治疗效果评价大部分受访者对于中医针灸的治疗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超过80%的人认为针灸对于某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也有部分患者对针灸的治疗效果表示怀疑,这可能与个人对针刺疼痛感的担忧有关。

3. 对针灸治疗的态度通过实地访谈发现,一些受访的中医针灸医生表示,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一些患者对中医针灸的治疗态度较为保守,更倾向于选择西医治疗方法。

然而,还有许多患者持开放态度,愿意尝试中医针灸的治疗。

四、发展趋势与建议1. 加强宣传推广由于中医针灸的特殊性,其宣传推广十分重要。

应通过多种渠道,如媒体报道、公众教育等方式,加强对中医针灸的宣传,提高公众对中医针灸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2. 提高治疗技术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针灸的治疗效果,应加强对针灸医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还需加强对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积累更多的经验,为中医针灸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3. 加强针灸治疗的监管针灸治疗属于医疗行为,需要严格的监管。

针灸还有其他哪些发展趋势

针灸还有其他哪些发展趋势

针灸还有其他哪些发展趋势
科技推动针灸现代化、国际化、结合其他疗法、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和提升普及程度等发展趋势,针灸还有一些其他可能的发展趋势:1.针灸教育的普及化和规范化:随着针灸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
应用,针灸教育的普及化和规范化也可能会得到加强。

越来越多的医学和教育机构可能会开设针灸课程,培养更多的针灸专业人才,以确保针灸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2.针灸研究的深入和精细化:未来,针灸研究可能会更加深入和精
细化。

例如,对于特定疾病的治疗方案、针灸治疗的最佳适应症、针灸的副作用和禁忌症等方面可能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同时,通过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可能会为针灸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3.针灸的预防保健作用: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其在预防保健
方面也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通过定期进行针灸调理,可能会帮助人们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同时,针灸也可能会被应用到疼痛管理、康复治疗和其他健康领域中。

4.传统与现代医学的融合:随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两者之间的融合也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会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

例如,在肿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针灸可能会被应用到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案中,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针灸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教育的普及化和规范化、研究的深入和精细化、预防保健作用的发挥以及传统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这些趋势将会进一步推动针灸事业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针灸中医学术研究与前沿动态

针灸中医学术研究与前沿动态

针灸中医学术研究与前沿动态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自古以来一直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现代医学领域仍然保持着活跃的研究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针灸中医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前沿动态。

一、现状分析1. 针灸在中医学中的地位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治疗原理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以及经络学说。

在中医学中,针灸被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特别是慢性病方面的疗效显著。

2. 针灸研究的现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灸研究逐渐形成了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的新模式。

研究者们通过临床实验、生理学探索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手段,对针灸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进展1. 针灸的作用机制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等手段,揭示了针灸对大脑活动的调控作用。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刺激可以调节疼痛信号通路,从而缓解慢性疼痛。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2. 针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针灸逐渐与其他医学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新的综合疗法。

例如,针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疗效,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可以促进康复过程。

这些新的治疗模式为针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前沿动态1. 针灸的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应用,针灸研究正逐渐朝向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

通过分析个体的遗传信息和生理特征,研究者们可以精确评估患者对针灸治疗的反应,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针灸的临床应用拓展除了常见的疾病治疗,针灸在一些新兴领域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方面的应用正在逐渐得到重视和探索。

这些新的临床应用领域将为针灸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挑战。

总结:针灸中医学术研究在现代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针灸的作用机制、探索针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及关注针灸的前沿动态,可以更好地发挥针灸治疗的优势,并推动针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概况摘要】针灸学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灸学科不断吸收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了自身的科学内涵,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学科,率先走向世界,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那么近年针灸的临床研究状况如何,针灸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有何进展,针灸与哪些学科交叉紧密呢?经笔者查阅文献,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针灸临床研究发展概况1 针灸临床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往,针灸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都非常有限。

近年来,针灸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始得重视。

1996年WHO发表的针灸适应症,其中有11项属于运动损伤和运动器官的疾病。

针灸在运动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针灸对运动疲劳的影响;二.针灸对运动所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作用;三.针灸对运动能力的改善;四.针灸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五.针灸对心脏功能的影响[1]目前研究,针灸对运动损伤及运动性疾病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针灸对机体自由基、血睾酮、血乳酸等的调节作用。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实了针灸有很好的抗氧化功效,延缓运动疲劳的发生。

史署生艾灸运动员的神阙和两侧足三里的实验表明灸法可以降低运动时机体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和血乳酸的含量。

王文元用平衡针刺法研究表明针刺可以加快乳酸代谢,减少体内的乳酸堆积,从而使肌肉的酸中毒得到明显缓解,延缓疲劳的发生。

[2]综上,针灸对于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是确实的。

鉴于目前针灸在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对于某些问题,比如针灸如何提高运动潜力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 针灸研究方法的新应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的证据基础之上,提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来获取最佳的证据,这对针灸的临床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

有学者认为目前针灸临床研究绝大多数的设计方法有待改进,应鼓励、提倡针灸研究者采用RCT,为EBM /SR (系统评价)提供更多更好的原始资料,使针灸研究尽快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可能改善针灸临床研究结论不一致、针灸处方不标准的局面。

然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同样讲求辨证论治,在“病”和“证”这二者之间,中医更重视对“证”的把握。

准确的辨证是中医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

例如面对一位以恶寒、发热、咳嗽为主症的病人,我们要辨的是证属风寒、风热,还是表寒里热,从而决定治法。

辨证准确,治法恰当,则取效是必然的。

相比较而言,这个“病”到底是“感冒”或“咳嗽”,或“发热”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是中医的特色, 却与RCT的要求相矛盾。

RCT 要求必须要有明确的权威的诊断标准。

[3]而且,针灸的操作离不开针灸医师。

每个医师的操作手法,甚至同一个医师的每一次提插捻转的程度,频率等操作都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这也达不到RCT“统一标准”的要求。

那么,针灸和循证医学如何很好的结合,如何应用RCT进行针灸学的研究,就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发展并形成针灸临床研究专业化队伍和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针灸临床研究和评价的水平。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循证针灸学,须结合中国针灸学的自身特点,如重视古籍中的原始研究证据,开展高质量的单个随机对照试验,重视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等。

[4]3 在针灸临床中应用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领域。

它通过来源于不同医学专业的健康照顾人员以小组的工作方式,采取综合性康复的方法细致地解决患者存在的与功能障碍有关的残疾问题,发挥其最佳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非职业,和教育的潜力,达到其本人希望的和计划的,并与其残疾水平相一致的状态。

康复医学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

运动疗法是康复医学最基本,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物理方法主要是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的物理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康复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将它的治疗方法应用到针灸学科中,针对针灸的优势病种,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是明显的。

张云鹏综合针灸,推拿和功能锻炼方法,结果针灸、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胛下肌损伤,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需要强调的是加强肩胛下肌功能锻炼是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的有效措施,也是缩短疗程的必要可行方法。

[5]杜宏斌,李菊艳等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偏瘫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46例,头针取穴运动区,感觉区及病变对侧区域为主,体针取肩隅,曲池,外关等穴,并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45例,仅进行针刺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6]于冬丽,张仲源等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智力低下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探讨对智力低下儿童的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以头针为主,配合体针及康复训练治疗小儿智力低下,采取韦氏智力测验进行检测。

结果总有效率94.00%。

[7]4 针灸治疗方式新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针灸学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在治疗方式上有很多新的结合与发展。

张绚红对门诊2004-2007年的216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采用温针灸配以TDP,再进行手法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证明TDP、温针灸并配以适当的手法按摩能有效的治疗膝关节髌骨软化症,疗效明显,复发率较低。

[8]郭俊梅,白作金等对96 例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针灸配合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同时,对83 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降颅压、抗感染、改善脑供血、保护脑细胞等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清除血肿、减压和清创术。

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功能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P<0.01)。

证明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脑损伤患者疗效,对肢体功能有明显提高。

[9]刘海燕等通过观察联合应用针刺及生物反馈电刺激诊疗仪能促进盆底神经传导恢复和神经网络重建,促进盆底肌肉的功能,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重建宫颈癌术后的膀胱功能。

[10]张冲等应用TDP治疗顽固性面瘫,方法:随机选取顽固性面瘫患者128例,分为透穴针刺法治疗组64例,传统针刺法对照组64例。

分别采用透穴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配合推拿、TDP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针刺配合推拿、TDP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但透穴针刺法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而且能明显缩短疗程。

[11]综上,针灸不论是结合其他治疗方式,还是在自身的针刺手法上有所改变,临床的治疗效果都有提高。

5 针灸的临床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针灸学科不断吸收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了自身的科学内涵,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近30年来,针灸医学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地位得到明显的提高,融入了现代科技的针灸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那么针灸日后的研究方向又如何呢?很多学者都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李宁等指出未来针灸医学临床研究要积极寻找新的研究方法,既要强调坚持循证医学研究,又要注意保留针灸医学自身特色,积累经验,逐渐建立和完善符合针灸医学临床特色的研究方法评估体系,提高针灸医学地位,发展针灸医学。

[12]笔者认为,针灸在日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完善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可信性,综合利用各种可以应用的现代科技手段,联合康复医学的治疗方法,保持并不断提高针灸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同时,还要不断拓宽针灸的诊疗范围,使更多的病种成为针灸的优势病种。

总之,针灸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具有独特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在现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只有充分发挥针灸疗法的优势, 在针灸人才素质要求和针灸医疗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提高和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才能使针灸医学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1]卢永梅.针灸在运动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2)46-48.[2]谢琴,马亚妮.针灸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J].山西体育科技,2007,27(1):4-6.[3]柳芳.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研究之我见[J].上海针灸杂志,2006 ,25 (6):34-35.[4]梁繁荣.中国循证针灸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天津中医药,2006,23(6):441-444.[5]张云鹏.针灸、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胛下肌损伤63例[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66-67.[6]杜宏斌,李菊艳.针刺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早期中风偏瘫46例[J].陕西中医,2008,29(2):[7]于冬丽,张仲源.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智力低下30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6):35-36.[8]张绚红.TDP、温针灸加手法按摩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8,29 (12):1701-1702.[9]郭俊梅,白作金.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脑外伤患者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2007 ,4(21):16-17.[10]刘海燕,张士表,王秀兰.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诊疗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2):71-72.[11]张冲,万军,黄靖宇,等.透穴针刺法配合推拿,TDP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2):38-39.[12]李宁,王丹琳,王成伟,等.关于针灸医学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思考[J].中国针灸,2007 ,27 (7):529-5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