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科技史殿堂 第二讲30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PPT课件

17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
3、火药的影响:
A、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人类由冷兵
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B、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传到
欧洲,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 武器。推动了欧洲采矿业、金属制造业的 发展。
-
18
(四)、印刷术的进步
1、 印刷术的进步:
★
⑴雕版印刷术:隋唐,出现;《金刚经》 ⑵活字印刷术: ①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
地位/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西汉出现, 4世纪开始
东汉蔡伦改进 外传8世纪
入欧
隋唐雕版
14世纪雕版
北宋毕昇活字 入西欧15世
泥—木—金 纪活字
有利于文化传 播和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 兴运动和宗教 改革
是中国古代 科技的里程 碑,促进文 化的传播发 展;
对近代世界
火药
唐出现 五代、宋广泛 应用
14世纪传 入欧洲
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提供了动力;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 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推动
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当时的社
间断。
-
27
合作探究二:“李约瑟之迷”
英国现代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技发展史研 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远远超过西方,而近代科学只在欧洲发展,却未 在中国成长。李约瑟的这个发现、疑问,被学术 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
3、火药的影响:
A、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人类由冷兵
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B、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传到
欧洲,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 武器。推动了欧洲采矿业、金属制造业的 发展。
-
18
(四)、印刷术的进步
1、 印刷术的进步:
★
⑴雕版印刷术:隋唐,出现;《金刚经》 ⑵活字印刷术: ①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
地位/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西汉出现, 4世纪开始
东汉蔡伦改进 外传8世纪
入欧
隋唐雕版
14世纪雕版
北宋毕昇活字 入西欧15世
泥—木—金 纪活字
有利于文化传 播和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 兴运动和宗教 改革
是中国古代 科技的里程 碑,促进文 化的传播发 展;
对近代世界
火药
唐出现 五代、宋广泛 应用
14世纪传 入欧洲
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提供了动力;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 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推动
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当时的社
间断。
-
27
合作探究二:“李约瑟之迷”
英国现代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技发展史研 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远远超过西方,而近代科学只在欧洲发展,却未 在中国成长。李约瑟的这个发现、疑问,被学术 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
中国科技之光:课件二(46张PPT)

詹 天 佑
1861~1919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30名儿童赴美国留学,内有詹天佑
詹天佑回国前,曾有美国同学劝他留下, 对他说:“贵国贫穷,既无筑铁路之器材,亦 无筑铁路之人才,以君之学识,如应聘美、英, 当可宏图大展,阁下之生活亦可丰裕。”詹天 佑谢绝了,回答道:“西方国家虽富,那是外 国,我要学习其先进的科学知识,却不能眷恋 其物质生活享受;中国虽贫虽弱,她却是生我 养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回去贡献所学,把 她建设得富强起来。如不以所学报国,何以对 祖国人民与家乡人民?”
李时珍在年轻的时候就听人 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罗, 人们一见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又 唱又跳。李时珍费了一些周折, 终于找到了这种植物,一时并没 有发现有什么异常。他为了探明 究竟,也是为了改变人们的传说, 走到哪里手里都拿着曼陀罗。后 来他亲自服下了曼陀罗,发现它 有麻醉和使人兴奋的作用,少量 可以治病,过量,在别人的暗示 下,的确可以叫你唱你就唱,叫 你跳你就跳。后来曼陀罗被广泛 用于制造麻醉剂。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 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陶弘景(南 朝医学家)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 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 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 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 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 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 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 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 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 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 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 是搔开蚁穴,进行舐(shi舔)食, 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 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 其错误之处。
李时珍对民间流传的药方也认真地 做过搜集研究。 一次,路过一个驿站,遇到一群北 上的驿卒在站外用锅煮着一把粉红色的 旋花汤喝。驿卒们告诉他说:“我们官 命在身,长年奔走,筋骨都受过伤。喝 了这种花熬的汤,可治筋骨痛。”李时 珍听后高兴极了,觉得又增长了见识。 从此,他更大量地搜集民间药方。 他接触的人很多,种田的、捕鱼的、砍 樵的、打猎的、放牧的、采矿的、做手 工业的,都成了他的助手和老师。 李时珍还非常重视直接经验,曾亲 自下过煤窑,去过炼铅、炼汞的作坊。 为了体验药的麻醉作用,他曾冒着生命 危险吞服曼陀罗这种烈性药物。
走进中国科技史殿堂-第一讲 导论53页PPT

☺ 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显著的,但在 全人类共同创建的现代科学技术大厦中,中国人 的贡献还相当有限,中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还没 有完成。
殿堂的含义
17.08.2021
☺殿堂(Palace hall):中国古代建筑群中 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 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
全校公选课
走进中国科技史殿堂
思考
17.08.2021
☺你为什么会选这门课? ☺你对中国古代科技史有怎样的了解? ☺你觉得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有什么意
义? ☺你希望在这门课上学到什么?
17.08.2021
主要内容
本课程学习意义 本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考试与作业 开始进入第一讲
小调查
史稿(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 参考教材: ▪ 高奇等:走进中国科技史殿堂 ,山东大学出版 社 2008年1月 ▪ 路甬祥等: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海 交通大学出版社
17.08.2021
上课进度
17.08.28.2021
1. 请列举你了解的电器、汽车、手机、日化、服 装用品品牌,简单分析国产和进口的大致比例, 并说一说这一现象背后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原因。
本课程教学方法
17.08.2021
☺本门课程将以讨论法、讲授法、讲解法为 主要教学方法,同时一般内容也可由学生 自学,重点在课堂上讲授,并配以多媒体 教学演示方法教学。
☺为提高本课程的趣味性,课堂上将播放多 种类型和题材的多媒体材料,并请同学参 与讨论。
关于教材
17.08.2021
☺主要教材:杜石然、范楚玉等:中国科学技术
☺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殿堂。因这些 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
殿堂的含义
17.08.2021
☺殿堂(Palace hall):中国古代建筑群中 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 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
全校公选课
走进中国科技史殿堂
思考
17.08.2021
☺你为什么会选这门课? ☺你对中国古代科技史有怎样的了解? ☺你觉得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有什么意
义? ☺你希望在这门课上学到什么?
17.08.2021
主要内容
本课程学习意义 本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考试与作业 开始进入第一讲
小调查
史稿(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 参考教材: ▪ 高奇等:走进中国科技史殿堂 ,山东大学出版 社 2008年1月 ▪ 路甬祥等: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海 交通大学出版社
17.08.2021
上课进度
17.08.28.2021
1. 请列举你了解的电器、汽车、手机、日化、服 装用品品牌,简单分析国产和进口的大致比例, 并说一说这一现象背后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原因。
本课程教学方法
17.08.2021
☺本门课程将以讨论法、讲授法、讲解法为 主要教学方法,同时一般内容也可由学生 自学,重点在课堂上讲授,并配以多媒体 教学演示方法教学。
☺为提高本课程的趣味性,课堂上将播放多 种类型和题材的多媒体材料,并请同学参 与讨论。
关于教材
17.08.2021
☺主要教材:杜石然、范楚玉等:中国科学技术
☺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殿堂。因这些 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
走进中国科技史殿堂 第二讲

☺ 以阴阳二气、五行、八卦为基础的自然观体系初 步形成,成为此后数千年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理 论基础。
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 商周时期,农业、青铜、陶瓷等生产技术有很大 提高,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某些学科,如天 文、数学、物候等有了初步发展。在这个基础上 产生、发展起来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阴 阳”、“五行”、“八卦”等学说开始出现。
关于墨家
☺《墨经》中包含丰富的科学内容和逻辑知 识。
☺墨家后学对几何学以及几何光学非常感兴 趣,论述涉及许多抽象的几何定义,以及 关于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球面镜与 平面镜成像原理。
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已经从原始的定性 描述向着定量化的目标前进。数学的十进 位值制和筹算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至战国 末期,医学已经从春秋中期比较原始的理 论形态发展到比较完整的《内经》理论体 系。
▪ 历法已具备了后世历法的主要内容——气、朔、闰、五星、交食 晷漏等,而天文仪器、天象记录以及宇宙理论等都形成了自己的 传统。
▪ 《九章算术》的出现则标志着以算为计算工具的、独具一格的数 学体系的形成。
▪ 纺织、造纸技术都有重大改进 ,漆器工艺得到高度发展,船舶制 造技术臻于成熟,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已有很高水平。
☺ 制作陶范的原材料主要是土、砂、植物纤维、草木灰、熟 料等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通过加入砂来提高耐火 度,加入熟料减小收缩量,加入植物纤维和草木灰提高透 气性。
陶范法的主要流程
1. 雕塑待铸造的泥模; 2. 烘培泥模变硬,在泥模上分块制作外范; 3. 在外范上补课纹饰; 4. 形成空腔; 5. 制作铭文泥模,嵌入泥芯; 6. 合范,将外范与泥芯组合到一起; 7. 阴干陶范后,加热到600摄氏度-900摄氏度; 8. 浇筑青铜液,冷却后清除外范和泥芯,精整并抛
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 商周时期,农业、青铜、陶瓷等生产技术有很大 提高,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某些学科,如天 文、数学、物候等有了初步发展。在这个基础上 产生、发展起来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阴 阳”、“五行”、“八卦”等学说开始出现。
关于墨家
☺《墨经》中包含丰富的科学内容和逻辑知 识。
☺墨家后学对几何学以及几何光学非常感兴 趣,论述涉及许多抽象的几何定义,以及 关于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球面镜与 平面镜成像原理。
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已经从原始的定性 描述向着定量化的目标前进。数学的十进 位值制和筹算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至战国 末期,医学已经从春秋中期比较原始的理 论形态发展到比较完整的《内经》理论体 系。
▪ 历法已具备了后世历法的主要内容——气、朔、闰、五星、交食 晷漏等,而天文仪器、天象记录以及宇宙理论等都形成了自己的 传统。
▪ 《九章算术》的出现则标志着以算为计算工具的、独具一格的数 学体系的形成。
▪ 纺织、造纸技术都有重大改进 ,漆器工艺得到高度发展,船舶制 造技术臻于成熟,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已有很高水平。
☺ 制作陶范的原材料主要是土、砂、植物纤维、草木灰、熟 料等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通过加入砂来提高耐火 度,加入熟料减小收缩量,加入植物纤维和草木灰提高透 气性。
陶范法的主要流程
1. 雕塑待铸造的泥模; 2. 烘培泥模变硬,在泥模上分块制作外范; 3. 在外范上补课纹饰; 4. 形成空腔; 5. 制作铭文泥模,嵌入泥芯; 6. 合范,将外范与泥芯组合到一起; 7. 阴干陶范后,加热到600摄氏度-900摄氏度; 8. 浇筑青铜液,冷却后清除外范和泥芯,精整并抛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课件

▪ 本内容研究目的:一方面是为学习服务 ,提升我们的学习兴趣,或许可以帮助我 们找到一些精神偶像;了解中国是如何由 一个完全封闭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经济 潮流中的。
3
主要内容
①原始社会 ②夏商周 ③春秋战国 ④秦汉时期 ⑤魏晋南北朝
⑥隋唐时期 ⑦宋元时期 ⑧明清时期 ⑨近现代
⑩建国以后
4
一、原始社会
9
砍砸器
▪ 旧石器时代 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出土 长13厘米、12厘米 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 形体较大的工具,器身厚重, 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 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 用,因而可以用于砍树、做 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 等工作。
10
骨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骨哨均用一截禽类的骨管制
成,一侧刻孔,有的骨管内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当代)
佃杰
2015.9.4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前言
▪ 本内容展示将以历史朝代为经,以重要学 科或科技成就的发展脉络为纬,综合概述 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进程和重大的科 技成就。
5
6
背景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上古文明及 科技发展的独特风貌和自成体系。
1)中国地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大单元,中华文明一脉相承、连绵不断 、持续发展。 2)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 生活资源。 3)黄河、长江等江河孕育了文明,特别是农业文明。 4)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保证持续不断的生产活动和劳动经验的世代继承 ,为生活的改善、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
主要内容
①原始社会 ②夏商周 ③春秋战国 ④秦汉时期 ⑤魏晋南北朝
⑥隋唐时期 ⑦宋元时期 ⑧明清时期 ⑨近现代
⑩建国以后
4
一、原始社会
9
砍砸器
▪ 旧石器时代 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出土 长13厘米、12厘米 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 形体较大的工具,器身厚重, 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 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 用,因而可以用于砍树、做 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 等工作。
10
骨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骨哨均用一截禽类的骨管制
成,一侧刻孔,有的骨管内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当代)
佃杰
2015.9.4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前言
▪ 本内容展示将以历史朝代为经,以重要学 科或科技成就的发展脉络为纬,综合概述 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进程和重大的科 技成就。
5
6
背景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上古文明及 科技发展的独特风貌和自成体系。
1)中国地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大单元,中华文明一脉相承、连绵不断 、持续发展。 2)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 生活资源。 3)黄河、长江等江河孕育了文明,特别是农业文明。 4)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保证持续不断的生产活动和劳动经验的世代继承 ,为生活的改善、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科学技术馆(课堂PPT)

中国科学技术馆
1
华夏之光
•中国古代有着众多载入史册的发明创造,它们不仅改变了古代中国社会的 历史面貌,也推动了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该展区主要展示了古代 中国在冶金开采、农业技术、水利机械、纺织、建筑、航海等生产领域取 得的重要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主要展项有铜绿山挖掘场景、各种各样的 农业水利机械、水转大纺车、大花楼织机、宫殿和民居建筑、古代城市规 划、古代先进的航海技术等。
14
15
16
原理——与光的反射与聚焦有些类似
17
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是由人体的神经系统与生理结构系统共同作用形成的,由于双耳 的位置在人的头部两侧,如果声源不在听音人的正前方,而是偏向一边, 那么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就不相等,声音传输到神经的信息在时间与相位 上就有差异,大脑把这种细微的差异与原来存储于大脑的听觉经验进行比 较,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从而辨别出声音的方位。
11
12
探索与发现——声音之韵
•声音之韵”展区展示声音与生命的关系、声音的本质、声音科技的奇妙、 声音如何影响人生等等;展示人类与声音对话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 和方法,使观众体会人类对声音的探索与发现中所带来的乐趣,激发科学 兴趣、启迪创新意识。
13
声聚焦
•这件展项由两个具有抛物面的圆形物体组成,两名观众分别站在两个抛物 面的交点处,一个人说悄悄话,另一个人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声 聚焦是指凹面对声波形成集中反射,使反射声聚焦于某个区域,造成声音 在该区域特别响的现象。声聚焦能够使声音像手电筒的光束一样聚焦,它 主要应用在博物馆、展览馆、主题公园等很多场合,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能 使各个区域播放的声音互不干扰。
19
光影之绚
•人类对光的探索几经沧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探索与发现A厅的 光影之绚展区,选取了光学探索历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篇章,为观众介绍人 类对光逐步的认识,并加以利用改变世界的过程。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小 孔成像”到西方的《反射光学》都研究了光学现象,这里的展品为观众重 新呈现了这些现象;17世纪中叶,科学巨人牛顿用色散原理解释了天际神 秘而绚丽的彩虹;想自己制造出绚烂的彩虹么?这里可以帮您完成愿望! 对于光的本质的认识,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在十七世纪就已经展开了大论 战,直到二十世纪量子力学的出现才成功解释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在此您 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科学家对光本质的争论;而激光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对 光的认识和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对光的研究并没有结束,人类对 光的认识还将继续。.
1
华夏之光
•中国古代有着众多载入史册的发明创造,它们不仅改变了古代中国社会的 历史面貌,也推动了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该展区主要展示了古代 中国在冶金开采、农业技术、水利机械、纺织、建筑、航海等生产领域取 得的重要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主要展项有铜绿山挖掘场景、各种各样的 农业水利机械、水转大纺车、大花楼织机、宫殿和民居建筑、古代城市规 划、古代先进的航海技术等。
14
15
16
原理——与光的反射与聚焦有些类似
17
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是由人体的神经系统与生理结构系统共同作用形成的,由于双耳 的位置在人的头部两侧,如果声源不在听音人的正前方,而是偏向一边, 那么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就不相等,声音传输到神经的信息在时间与相位 上就有差异,大脑把这种细微的差异与原来存储于大脑的听觉经验进行比 较,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从而辨别出声音的方位。
11
12
探索与发现——声音之韵
•声音之韵”展区展示声音与生命的关系、声音的本质、声音科技的奇妙、 声音如何影响人生等等;展示人类与声音对话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 和方法,使观众体会人类对声音的探索与发现中所带来的乐趣,激发科学 兴趣、启迪创新意识。
13
声聚焦
•这件展项由两个具有抛物面的圆形物体组成,两名观众分别站在两个抛物 面的交点处,一个人说悄悄话,另一个人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声 聚焦是指凹面对声波形成集中反射,使反射声聚焦于某个区域,造成声音 在该区域特别响的现象。声聚焦能够使声音像手电筒的光束一样聚焦,它 主要应用在博物馆、展览馆、主题公园等很多场合,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能 使各个区域播放的声音互不干扰。
19
光影之绚
•人类对光的探索几经沧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探索与发现A厅的 光影之绚展区,选取了光学探索历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篇章,为观众介绍人 类对光逐步的认识,并加以利用改变世界的过程。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小 孔成像”到西方的《反射光学》都研究了光学现象,这里的展品为观众重 新呈现了这些现象;17世纪中叶,科学巨人牛顿用色散原理解释了天际神 秘而绚丽的彩虹;想自己制造出绚烂的彩虹么?这里可以帮您完成愿望! 对于光的本质的认识,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在十七世纪就已经展开了大论 战,直到二十世纪量子力学的出现才成功解释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在此您 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科学家对光本质的争论;而激光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对 光的认识和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对光的研究并没有结束,人类对 光的认识还将继续。.
中国科技成就的辉煌历程PPT

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
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开端。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立完成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嫦娥二号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实现了绕月飞行,并进行了多项科学探测任务,包括高精度地形测绘、月球物质成分探测等,为后续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宝贵数据。嫦娥三号实现了月球表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软着陆,并在巡视探测中发现了丰富的地质构造、矿物资源等信息,为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嫦娥工程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嫦娥工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未来更大规模的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基础。
京广高铁:北京至广州段的建设与运营
复兴号动车组: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速列车技术
复兴号动车组技术领先全球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是全球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复兴号动车组推动中国铁路发展复兴号动车组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铁路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复兴号动车组提升中国科技形象复兴号动车组的成功研发,展示了中国在高速列车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提升了中国的科技形象。复兴号动车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复兴号动车组的运行,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的应用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erospace Industry
03
长征火箭系列: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
长征火箭系列: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的发射成功自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300多次长征火箭系列。长征二号火箭在1984年首次发射成功,长征三号火箭于2003年投入使用。这些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长征火箭系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长征火箭系列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独立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长征火箭系列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长征火箭系列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为中国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长征火箭的研制过程中积累的关键技术和经验为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任务等提供了宝贵经验。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PPT课件

第27课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 设中的重大作用。
-
1
思考: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 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 方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 面的发展。
——钱学森
-
11
3、意义: 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 垄断,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和国际威望,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导弹- 部队
12
广东大亚湾 核电站
中国和平 利用核能
-
13
《饥饿的女 孩》获1994 年普利策新 闻摄影奖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2004年8日发表的 《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 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 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 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14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7
2、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 射成功
作用和意义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 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 一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 度,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 四年。
思考: 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
5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 设中的重大作用。
-
1
思考: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 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 方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 面的发展。
——钱学森
-
11
3、意义: 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 垄断,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和国际威望,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导弹- 部队
12
广东大亚湾 核电站
中国和平 利用核能
-
13
《饥饿的女 孩》获1994 年普利策新 闻摄影奖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2004年8日发表的 《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 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 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 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14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7
2、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 射成功
作用和意义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 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 一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 度,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 四年。
思考: 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
5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