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农作物秸秆离田技术创新与实践
实行秸秆二次离田,解决秸秆离田难的经验

实行秸秆二次离田,解决秸秆离田难的经验
实行秸秆二次离田的经验包括以下几点:
1. 引导农民意识的改变:秸秆是一种宝贵资源,农民需要认识到秸秆的价值,并明白秸秆对土壤和农作物的益处,以及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 提供经济利益:为了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秸秆二次离田,政府可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或奖励措施,例如给予收割茬秸秆的补贴或补助费。
3. 技术支持:提供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更加高效地进行秸秆割取、处理和利用,并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
4. 建立秸秆回收利用渠道:政府可以推动农业企业、生物质能源企业等与农民合作,建立秸秆回收利用渠道,确保农民的秸秆有市场销售的出路。
5.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秸秆管理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对秸秆焚烧和乱倒乱放的处罚力度,鼓励农民依法参与秸秆的二次利用。
6. 宣传教育:通过农村广播、电视、媒体等途径,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向他们介绍秸秆二次离田的好处,并提供操作技术和经验分享。
通过实施以上经验,可以逐步解决秸秆离田难的问题,推动秸
秆的二次利用,实现农业产业循环发展,减少农田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实施方案1.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解决农作物秸秆处理问题,通过打捆离田的方式,实现秸秆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目标包括: - 实现农作物秸秆的有效收集和打捆- 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 减少秸秆焚烧和露天堆放对环境的污染 - 为农民提供秸秆处理的便捷方式2. 实施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农作物秸秆处理的责任和要求。
2.设立秸秆处理中心,负责协调和管理秸秆的收集、打捆和处理工作。
3.建立秸秆收集网点,与农民签订协议,明确收集方式和费用标准。
4.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包括打捆机、运输车辆等。
步骤二:秸秆收集1.在农作物收割季节,设置专门的收集时间和地点,通知农民将秸秆集中到指定地点。
2.农民将秸秆运输到指定地点,并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堆放。
步骤三:秸秆打捆1.将收集到的秸秆进行分类,分为不同种类和质量等级。
2.使用打捆机对秸秆进行打捆,确保打捆的坚固和稳定。
3.对打捆后的秸秆进行称重,并记录相关信息。
步骤四:秸秆运输和储存1.将打捆后的秸秆装载到运输车辆中,确保装载的稳固和安全。
2.运输秸秆到指定的储存场所,进行暂时的存放。
步骤五:秸秆处理1.将储存的秸秆送往秸秆处理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2.处理方式包括秸秆还田、秸秆发酵堆肥、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等。
3.根据秸秆的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并确保处理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步骤六:监督和评估1.建立监督机制,对秸秆处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定期对秸秆处理工作进行评估,分析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预期结果通过实施以上步骤,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结果: 1. 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收集和打捆,减少浪费。
2. 秸秆处理方式更加环保和高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农民可以通过秸秆处理中心方便地处理秸秆,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4. 秸秆处理工作得到有效监督和评估,保证了工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4. 可行性和效率本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率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方案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海宁地区麦秸秆全量还田及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氮 肥
为趋 利避 害 、变废 为 宝 ,笔 者在 麦秸 秆 全量 还 田和 类 型 时 间 类 型
堕
类 型
塑 2 2 l 1 2
3 3 7 0 9 4 4 0 8 6
类 型
常规稻 作 方 式条件 下 ,结 合 不 同施 氮水 平进 行 了 比 较试验 ,探索 了在 麦秸秆 全量 还 田和 不 同氮 肥配 比
进行 分析 ,采用 单 因素 方差 分析法 检验 0.05水 平上
为通 信 作 者
的差异 显著 性 。
~ 68 一
上海农业科技
20l8一l
2 结果 与分 析
定较少 有 关I 一1。
2.1 对 水稻 产量及 千粒 重 的影 响
表 4 不 同 处 理 的 土 壤 理 化性 状 分 析
关键词:麦秸秆 全量 还田 ;氮肥施用 ;水稻 产量 ;土壤性状
农 作 物秸 秆 是一 种含 碳 丰 富的 能源 物质 ,秸 秆 氮 化肥增 量 区 。麦秸秆 全量 还田对 保持 和提 高 土壤 肥力 、促进 农 业可 持 续发展 l4.5 kg(比正 常用量 增 加 5%)。具体 施肥 时 间和施
10%的处理 (4)比处理 (1)增 产 1.65%;此 外 ,麦 肥 并 不利 于 土壤理 化性 状 的改 善 。在相 同施 氮水 平
施氮肥 13.8 l(g (纯氮 ,下同 );(2)常 规用氮量 区。
于 水稻 收获 期在 田间 采集 0~20 CII1土层 的土壤
麦秸秆全量 还 田,按常年用量每 667 m 施 氮肥 l3.8 样 品 ,每 个小 区随机 取样 5个点 ,土样混 合 均匀后 采
kg;(3)氮化肥 减量 I区。麦秸 秆全量 还 田,每 667 用 四分 法 留取 l kg样 品 ,风 干后 分析 土壤 有机 质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措施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措施农作物秸秆是农田里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如果不加以综合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措施。
一、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当前,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浪费: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直接被焚烧、掩埋或者随意堆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环境污染:未经处理的农作物秸秆烧毁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掩埋或随意堆放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3.农田退化: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不及时处理,会对土壤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农田退化。
二、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1.秸秆还田: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可通过粉碎、还田、翻耕等工艺,将秸秆还田到农田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秸秆堆肥:将农作物秸秆与其他有机废弃物一起进行堆肥处理,可以制成有机肥料。
通过科学合理的调配和处理,可以获得高效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3.秸秆发电: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质发电,可以将秸秆转化为电能。
通过先进的生物质发电技术,可以高效利用秸秆,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4.秸秆制纸: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纤维化处理,可以制成纸浆,再制成纸张。
这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秸秆资源,还可以减少对木材的需求,保护森林资源。
5.秸秆生物炭制备: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炭化处理,可以制得生物炭。
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保水保肥作用,可以应用于土壤改良、环境修复等领域。
6.秸秆生物气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气化,可以产生可燃气体。
这种可燃气体可以用作燃料,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意义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节约资源:农作物秸秆是一种丰富的农田资源,通过综合利用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秸秆打捆离田实施方案

秸秆打捆离田实施方案一、前言。
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的残余物,对于农民来说,如何处理这些秸秆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传统的秸秆离田处理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秸秆打捆离田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秸秆打捆离田实施方案的必要性。
1.资源利用,秸秆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制作有机肥料等,因此需要合理利用。
2.环境保护,传统的秸秆离田处理方式会产生大量的秸秆露天焚烧,导致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农田管理,秸秆直接离田会影响到农田的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三、秸秆打捆离田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1.打捆工具,选择适合的打捆机和打捆绳,确保秸秆打捆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2.打捆方式,根据不同作物的秸秆特点和数量,选择合适的打捆方式,比如圆捆、方捆等。
3.打捆密度,控制好打捆密度,既要确保打捆的牢固性,又要考虑到后续处理的便利性。
4.打捆数量,根据农田面积和秸秆产量确定打捆数量,确保能够有效地减少离田秸秆的数量。
5.离田处理,选择合适的离田处理方式,比如收购给专业的秸秆收购站,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等。
6.宣传教育,对农民进行秸秆打捆离田实施方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秸秆管理意识。
四、秸秆打捆离田实施方案的实施步骤。
1.调查研究,对当地的农田情况和秸秆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具体的情况和需求。
2.技术培训,对农民进行秸秆打捆和离田处理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意识。
3.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秸秆进行打捆和离田处理,确保操作规范和有序。
4.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秸秆打捆和离田处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秸秆打捆离田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
1.资源利用,评估秸秆打捆离田实施方案对资源利用的效果,比如生物质能源的产量和利用率等。
2.环境保护,评估实施方案对环境保护的效果,比如空气质量和土壤肥力的改善情况等。
海宁市严抓耕地保护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52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近年来,海宁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统筹推进国土空间优化、耕地保护提升、生态环境修复和农业产业发展等工作,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高水平保护,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今年以来,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5544亩,垦造耕地664亩,建设用地复垦1171亩,居嘉兴前列。
一、以耕地“多田合一”为目标筑牢粮食安全(一)聚焦顶层设计,谋好愿景田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结合自身区域特色及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科学指引规划功能分区,探索打造适应农业经济开发区、国际花卉产业园、特色农业乡镇三大优质高效发展平台的耕地保护分区,推动优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多田合一”,构建层层套合的“金字塔型”耕地保护分类体系,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0.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25.53万亩。
截至目前,海宁市42个行政村已完成村土地利用规划或“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通过项目实施预计新增耕地指标13770亩。
(二)优化空间布局,整足连片田聚焦“耕地利用破碎化、村庄用地无序化、生态质量退化”治理,通过耕地功能恢复、耕地质量提升、建设用地复垦、农田设施配套等土地综合整治,改变以往点状插花式治理模式,以百亩田、千亩田、万亩田为单位划定区域,将原本碎片化的零星地块整合成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归并提质。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千亩方5个,万亩方1个,形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1.91万亩,项目区内耕地块数由443块减至312块,同比下降41.98%;平均单个片块面积由29.78亩升至61.22亩,同比增长105.58%。
(三)加强生态保护,建靓高标田结合绿色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和农田退水“零直排”等项目,探索应用环境友好型设计、绿色施工和低碳材料利用技术,推广节水型灌溉系统、生态沟渠、透水道路等生态型施工工艺,大力推进农田水利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田间道、生产路布局,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实现田、水、路、渠、林等要素的系统重构与提升,改善农田生产环境。
实行秸秆二次离田,解决秸秆离田难的经验

实行秸秆二次离田,解决秸秆离田难的经验秸秆离田问题是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难题。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和农田耕地的扩大,产生的秸秆数量也急剧增加。
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是焚烧,然而,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因此,秸秆的二次利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制作秸秆肥料秸秆经过腐熟堆肥后,可以制成高效有机肥料。
秸秆堆肥的关键是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菌剂,以提高堆肥效果。
堆肥过程中,适量的水分和通风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加速秸秆的分解和腐熟。
制作好的秸秆肥料可以用于替代化肥,使土壤更加肥沃,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二、秸秆制作生物质燃料秸秆的热值较低,但通过压缩和炭化处理可以制成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燃料在工业生产和民生用途上都有广泛应用。
秸秆炭化后的燃料具有高热值、低含水率和低碳排放的优点,能够有效替代化石燃料,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
三、秸秆制作木质板材通过将秸秆与胶水等材料混合后,进行压制、烘干等工艺,可以制成木质板材。
秸秆木质板材与传统的木质板材相比,不仅价格更为低廉,而且能够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减少森林的砍伐,保护生态环境。
四、秸秆制作纸浆和纸张秸秆中的纤维素含量较高,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制成纸浆和纸张。
相比于传统的木材纸浆生产,秸秆纸浆生产可以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同时也能够降低空气和水质污染。
五、秸秆制作生物能源通过生物发酵或糖化发酵等技术,可以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能源,如生物乙醇和生物气体等。
这些生物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六、秸秆制作环保产品利用秸秆进行加工,可以制作出一系列环保产品,如环保餐具、花盆、编织品等。
这些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而且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在实行秸秆二次离田过程中,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农民的参与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如提供资金补助、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等。
变废为宝 生态利用——海宁市农作物秸秆离田“三全”利用模式

变废为宝生态利用
——海宁市农作物秸秆离田“三全”利用模式
全域收集,全量运输,全链条利用,海宁市正在我省率先构建“应收尽收、高值利用”的县域秸秆离田利用体系,让秸秆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生态高效利用。
一、全域收集,实现良性循环
针对农作物秸秆打碎还田带来的副作用,海宁提出用三年时间,将秸秆离田利用率提升到60%以上。
县、镇两级财政按照“谁收集、谁收益”原则,给予250-300元/吨收集补助,可实现“财政补助完全覆盖收集成本,税收增幅完全覆盖财政补助”的良性循环。
同时把秸秆禁烧纳入村规民约,与年度村集体经济分红绑定,与种粮大户合同管理扣分事项挂钩。
二、全量运贮,安全效益兼顾
该市利用设施农用地,每7500吨秸秆产生量区域内配建一个中转场,统一建设、消防、数字化、防扬尘等标准,单个中转场留存2500吨秸秆贮存空间,确保单季秸秆最多只需周转一轮。
在统一运输方面,由特许经营公司负责组建符合载运标准的车队,将秸秆从中转场运输至终端利用企业。
在统一运维上,海宁明确秸秆入库标准为1米×1米的压缩圆垛,便利含水量控制、接驳与清点,并将消防安全作为第一管理要务,场内严格配建喷淋、蓄水池、阻燃剂等消防设施。
三、全链条利用,收获显著效益
该市马桥生物炭有机肥项目,可年消纳秸秆1万吨,年产优质有机肥1万吨,产品可促进化肥农药减量30%-50%。
长安花卉基质项目,可将秸秆发酵转化后替代进口高价泥炭,每吨降本增效120元以上。
此外,海宁还与中科院理化所团队合作,建设全生物可降解材料中心项目,利用秸秆生产用于替代PLA和PBAT可降解材料,年消纳秸秆3万吨,年产值将达4亿元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宁市农作物秸秆离田技术创新与实践尤滨乾1杨一平1凌广恒1张伟储1贾伟忠1杨丽1周治国2(1海宁市新能源技术服务站,浙江海宁314400;2海宁市民兴农机专业合作社,浙江海宁314400)摘要:秸秆离田是实现农作物秸秆多元化利用的先决条件和关键环节。
浙江省海宁市在积极吸收国内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秸秆离田技术工艺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其更适应杭嘉湖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实际。
该文详细介绍了海宁市农作物秸秆离田技术创新与实践的主要做法和应用效果,以期为相应技术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离田;捡拾打捆中图分类号S1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9)12-0129-21背景浙江省海宁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属太湖流域水网地带,农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1]。
长期以来,当地农户在稻麦收割脱粒后将秸秆扎成伞状,等完全晒干后进行打捆和堆垛,将秸秆作为日常炊事燃料使用。
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2008年嘉兴地区启动土地置换流转机制,海宁市农村土地集约化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农户搬进集聚小区,种粮大户开始面临秸秆处置难的问题[2]。
2016年5月,嘉兴地区实施浙江省内首部针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嘉兴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3],海宁市在鼓励广大农户进行秸秆还田的同时,开始积极探索秸秆机械化离田技术[4]。
2改进秸秆离田工艺当前国内较为成熟且普遍采用的秸秆机械化离田主要工艺流程为:机械收获→秸秆铺条→机械打捆就地堆放→机械装运。
具体操作上:先采用不带秸秆粉碎装置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获,再利用动力机械配套捡拾打捆机对秸秆进行就地粉碎打捆,最后用起重机械和车辆进行田间装运。
其特点是:采用大型秸秆捡拾打捆机对田间秸秆进行连片收集和就地粉碎打捆,成型的草捆大且紧凑,重量多在100kg以上,方便车辆设备直接入田进行装运[5]。
该工艺主要适用于我国平原广袤且气候干燥的北方地区[6]。
海宁地区河道纵横交错,雨水偏多,气候湿润,田块碎片化较为严重,土壤较为湿软,不利于重型机械入田集中连片操作。
因此,必须对上述秸秆离田工艺进行改进,使其更适应海宁地区特点。
初步设计思路是将原有的就地粉碎打捆和田间搬运2段工艺合二为一,即:机械收获→秸秆铺条→机械打捆并运至路边→车辆路边装运。
这样就使得秸秆收集、粉碎、打捆和田间搬运一次性完成,可以最大限度解决起重机械和装运车辆难以下田的问题。
3创新秸秆离田设备3.1动力配套方式将牵引式改为自走式。
现有常见的打捆机多为牵引式,其优点是构造简单,配套的拖拉机可作其它用途。
改为自走式后,其机动灵活性大大提高,倒车更快,转弯半径小,秸秆无二次碾压,捡拾无死角,转换作业地块更为方便。
3.2行走系统将轮式改为履带式。
轮式底盘的优点主要是移动方便,适合道路行驶。
改为履带式底盘后,其通过性更好,翻越田埂能力强,不会陷机,不易打滑,更能适应当地泥泞的田间作业。
3.3打捆系统将压缩室截面规格减小为36cm×46cm,配套D型小方捆打结器,捡拾宽度(张口)为1.9m。
成型的方草捆截面尺寸为36cm×46cm,长度为30~120cm,方草捆质量大大减轻,仅用人工就可轻松完成装卸,有效克服了起重机械下田难的问题。
3.4贮运平台根据秸秆一次性收集量,在秸秆捡拾打捆机上加装一定面积的临时贮运平台。
秸秆打捆完毕后直接放捆至贮运平台,待完成一定区域作业面积后,秸秆打捆机行驶至路边,由人工将方草捆卸下,从而使装运车辆无需下田就可直接在路边开展装运。
3.5整体构造采用自带动力专用底盘,配套发动机功率45kW,并将打捆机集成到专用底盘上,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打捆机整机尺寸(长宽高)为5.15m×2.35m×2.2m,外形比现有牵引式打捆机大幅缩小,操控的灵活性和舒适性大大提高。
4应用效益分析4.1经济效益2018年晚稻收获期间的调查表明,该技基金项目:海宁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006);嘉兴市农业丰收计划(农作物秸秆定量还离田技术研究与推广)作者简介:尤滨乾(1981—),男,浙江海宁人,工程师,从事农业生态与能源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9-04-28术离田作业直接成本为1350元/hm2,当地传统的秸秆离田作业成本为2025元/hm2,可节约成本675元/hm2。
按当地秸秆利用企业与民兴农机专业合作社达成的晚稻秸秆收购协议价1500元/hm2计算,秸秆离田可增收150元/hm2。
4.2生态效益有效提高了秸秆离田效率,降低了离田成本,解决了长期秸秆还田带来的农作物病虫害加重等问题,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为海宁市进一步推动农作物秸秆多元化离田利用奠定了扎实基础。
4.3社会效益促进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海宁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为杭嘉湖地区治理农田面源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重要经验。
5结语通过技术创新与实践,海宁市探索出了一套适应杭嘉湖平原地区特点的秸秆离田方案。
配套的履带自走式方草捆打捆机具有转弯半径小、操作灵活舒适、效率高能耗低、田块适应范围大、通过性能强、捡拾拾净率高无死角、秸秆无二次碾压等优点。
目前,该工艺类型的离田设备已完成试点,正陆续在全市各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积极助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但海宁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离田工作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工艺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长效运维的体系与政策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1]李斌,陈轶平,张娟敏,等.嘉兴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09):1635-1638.[2]葛佳颖,沈其林.嘉兴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及几点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096-2098.[3]邵建均,杨治斌,刘银秀.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4(08):1137-1138+1141.[4]叶波.着力提升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J].浙江经济,2016(23):54-55.[5]任佳佳,倪雄伟,石艳平,等.嘉兴市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概况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06):1045-1047.[6]费利华,邵建均,葛佳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成效分析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07):1266-1268.(责编:王慧晴)工的文献报道仅见于落葵干制,产品形式单一、缺乏竞争力,且产品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商品化程度较差。
2.2天然产物落葵色素和落葵多糖是当前落葵天然产物研究的2大热点。
相对于落葵多糖,落葵色素的研究主要仅限于前期提取工艺的优化,对其生物活性的相关研究甚少。
而落葵多糖的研究不仅限于前期提取工艺的优化,对其抗肿瘤、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及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相关研究均有报道。
但以上2种天然产物的研究仍均处于试验阶段,其实际应用仅见于文献报道应用于西式肉制品的研究。
3展望落葵作为药食两用植物,目前主要的食用方式仍是以鲜食为主,加工类的产品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市面上还未有其商品化产品。
而落葵营养丰富,富含众多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因此,今后应加大精深加工的研究力度,开发形式多样的产品,加快其商品化进程;同时,亦应加大落葵天然产物的相关研究,并加强其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1]张书霞,肖生鸿.落葵中硝酸盐、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6,23(2):228-230.[2]梁孝莉.木耳菜的营养价值与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0(4):62-63.[3]贾探民,张朝红.木耳菜的栽培及食用[J].中国土特产,2000(4):23-23.[4]郑国社,陆宁.木耳菜干制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5,16(8):43-45.[5]李建芳,张孔海,吴斌.冻干木耳菜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J].食品科技,2012(1):81-84.[6]李建芳,豆成林,王荣荣.不同干燥方式对木耳菜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9):61-63.[7]赵建芬,董姬,韦寿莲.落葵色素的提取工艺及性质[J].食品科学,2009,30(16):65-68.[8]张美荣,张慧,朱宏达,等.落葵色素的提取、分离、分析及稳定性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0(1):105-110.[9]张孔海,岳田利.木耳菜果实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3):57-59,64.[10]张孔海,夏新奎.木耳菜果实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8,33(10):74-77.[11]张孔海,吴斌.木耳菜果实红色素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08,18(2):118-120.[12]张孔海,魏宗烽,吴斌.木耳菜果实红色素在西式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技,2009(3):144-146.[13]何钢,张健明,梁立,等.落葵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4):322-325.[14]林爱琴.落葵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0,39(7):990-992.[15]彭会军,雷清风,杨春亮,等.落葵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2):1-3.[16]赵建芬,李妍,董基,等.落葵果实多糖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4):26-28.[17]胡晓冰,王振伟,申森,等.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超微粉碎落葵中多糖工艺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07):55-60.[18]李小莉,邹群,张迎庆,等.落葵多糖抗肿瘤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46-48.[19]李小莉,梁轶媛,邹群,等.落葵多糖超声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研究[C]//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molecular Biology,Biophysics&Bioengineering,2010.[20]邹群,肖松,彭会军,等.落葵多糖的免疫调节和肿瘤抑制作用[J].食品与药品,2011,13(5):165-167.(责编:张宏民)(上接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