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汇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全总结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全总结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全总结初中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体系中的重要基础阶段,掌握好基础知识点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乘方。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零不能作除数。

乘方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2、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 等。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立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零的立方根是零。

3、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单项式是数或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整式的运算:整式的加减实质是合并同类项;整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整式的除法包括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分式:形如 A/B(A、B 是整式,且 B 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初中数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常识知识点汇总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初中数学的常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数与运算1. 自然数:自然数是0和正整数的集合,用N表示。

2. 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用Z表示。

3. 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用Q表示。

4. 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用R表示。

5. 加法和减法原理:加法和减法原理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它们决定了加减法运算的法则。

二、代数1. 代数式:代数式是由数和字母以及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可以进行各种数学运算。

2. 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最高幂次为一的方程,它可以用解代数方程的方法解出未知数的值。

4.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包含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可以通过消元法或代入法解出未知数的值。

三、几何1. 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研究二维图形的性质和关系的数学分支。

2. 长度和面积:长度是指直线段的度量,面积是指二维图形所围成的区域的大小。

3. 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所确定的图形,它的性质包括边长关系、内角和等。

4.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直角(90度)。

5. 圆:圆是平面上离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四、概率与统计1. 概率: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

2. 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是指试验中可能发生的一个结果,样本空间是指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3. 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试验过程中发生或不发生的事件,其结果是随机的。

4.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是指试验结果的数值描述,例如掷一枚硬币的结果可以用0和1表示。

五、函数和图像1. 函数: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的每个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上。

2. 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函数中,自变量是输入值,因变量是输出值。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集锦大全一、数的基本概念1. 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2. 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3. 数的绝对值:正数、0、负数的绝对值4. 数的相反数:相加为0的两个数5. 数轴和数线二、整数运算1. 整数加法和减法2. 整数乘法和除法3. 整数运算规则4. 整数的混合运算5. 整数绝对值运算三、分数与小数1. 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3. 分数与整数的转化4. 分数的化简和扩展5. 小数的定义和表示6. 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四、代数式与多项式1. 代数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代数式的运算法则3. 一元多项式的定义和表示4. 多项式的加减法和乘法5.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和其应用五、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解法3.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4.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和解法5. 多个方程、不等式的联立解法六、几何基础知识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 水平、垂直、平行、垂直平分线等的关系3. 角的定义和分类4. 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特性5. 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七、计数与概率1. 全排列和组合2. 图形的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的组合3. 概率的定义和计算4. 简单事件、复合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5.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八、数据分析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数据的频数、频率和统计量3. 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的绘制和分析4. 数据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5. 数据的比较和推理以上是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集锦,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巩固基础知识,为高中数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事项:1. 阅读文档时,建议按照顺序进行研究,逐个章节地掌握基础知识。

2. 难点内容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练。

3. 研究数学需要进行大量的练,多做题目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巧。

4. 如有问题或需要更多帮助,请咨询数学老师或向同学进行讨论。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一、集合与函数1.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法、集合的运算和集合的基本性质2.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3.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的概念4.集合的运算定律5.判断元素是否属于一些集合的方法6.集合的划分和幂集的概念7.函数的定义和函数的表示法(映射、箭头图、列表)8.域、值域和一一对应的概念9.函数的四种关系:单射、满射、一射和反函数10.函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复合二、代数与方程1.代数式的概念和常见的代数式2.代数式的运算法则3.代数等式和方程的概念4.方程的解、方程的根和方程的意义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6.一元一次方程的图像表示方法7.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8.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表示方法10.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表示方法11.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12.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关系13.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图像表示方法三、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1.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直线、线段、射线、角2.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3.角的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4.形状相似的概念和判断方法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方法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方法7.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三角形内角和关系8.正多边形和圆的基本概念及特性9.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10.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判断方法11.三棱锥和四棱锥的概念及特性12.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13.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直线、平面、空间等四、数据与统计1.数据的收集和处理2.平均数的计算和解读3.中位数、众数和极差的计算和解读4.茎叶图和折线图的绘制和解读5.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6.基本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7.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概念和应用8.随机事件和必然事件的概念9.事件的运算和事件的概率计算10.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1.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2.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上是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包括了集合与函数、代数与方程、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数据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汇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汇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汇一、数的整数运算1.整数的概念和性质2.整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3.整数的大小比较和绝对值的求法二、分数的运算1.分数的概念和性质2.分数的约简与扩展3.分数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4.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转化三、小数的运算1.小数的概念和性质2.小数和分数的关系3.小数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4.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转化四、代数式与多项式1.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2.代数式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3.多项式的概念和性质4.多项式的加法、减法和乘法5.多项式的约简和合并同类项五、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组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法和因式分解法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性质5.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和等式相加减法6.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六、比例与比例应用1.比例的概念和性质2.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3.各种类型的比例问题:找比例因子、求未知数和补充条件七、百分数与百分数应用1.百分数的概念和性质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相互转化3.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4.百分数的应用:求比例、百分数利息、折扣、利润等八、图形的认识与计算1.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2.二维图形的认识和性质:直线、射线、线段、角、多边形、圆等3.二维图形的计算:周长、面积九、数据的整理与统计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频数表、频率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2.数据的分析与解读:中心值、离中趋势、分布图示法3.概率与统计:概率的计算、事件的独立和不独立性以上是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的总汇,涵盖了整数运算、分数运算、小数运算、代数式与多项式、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组、比例与比例应用、百分数与百分数应用、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高中和大学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一、数与代数1. 有理数- 整数与分数- 正数、负数、零-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绝对值- 有理数的比较2. 整数- 素数与合数- 奇数与偶数- 整数的因数与倍数- 质因数分解3.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 合并同类项- 代数式的简化4.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建立与解法- 解方程的应用题5.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法与消元法- 方程组的解的几何意义6.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建立与解集- 不等式的性质-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7. 函数- 函数的概念-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 函数的应用二、几何1. 平面图形-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角的分类与性质-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与圆周角2. 几何图形的计算- 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3. 变换几何- 平移、旋转、对称- 坐标系与图形的变换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 用树状图解决简单概率问题四、综合应用题1. 数列的基本概念与简单计算2. 函数与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统计与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请注意,以上内容为初中数学知识点的概览,具体的教学和学习应结合教材和实际课程标准进行。

每个知识点都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重点和难度,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一、数的概念与运算1.自然数:正整数,包括0和正数。

2.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集合。

3.分数:约分、通分、四则运算、化为整数、化为带分数。

4.小数:百分制数、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小数的运算、小数的应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5.整式与分式:字母的代数运算,整式的加减乘除,约分、倒数、整式的应用。

6.乘方与开方:幂的概念与运算,方根的概念与运算。

7.实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关系,实数集的完备性,视数的大小比较。

二、代数1.代数式与多项式:常数、变量、系数、次数、多项式的加减乘除。

2.等式与不等式:等式的性质,方程与解,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

3.图示法与坐标方程:带有几何意义的代数式,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线、曲线、正比例关系及代数图象。

4.一次函数与方程: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线性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

5.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化简,含有二次根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三、几何1.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它们的性质与判定,运用平面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2.空间图形: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球、圆柱、圆锥、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

3.相似与全等:相似的概念与性质,全等的概念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4.角与三角形:角的概念与性质,角的度量、角的平分线、角的比较大小,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圆与圆的运动:圆的性质与计算,正多边形与圆的内接外接,圆的切线与切圆,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四、函数与方程1.线性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多元一次方程组。

2.二次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二次方程的解法,解的判别式,根的性质。

3.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4.平面向量:向量与点、向量的运算,向量的模、单位向量,向量的线性运算。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它包括了多个知识点。

以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一、整数与有理数1.整数的概念与性质2.整数的比较与大小3.整数的加减法运算4.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5.有理数的概念与性质6.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7.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二、代数式与方程1.代数式的概念与值2.代数式的加减法运算3.代数式的乘法运算4.代数式的除法运算5.方程的概念与解6.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7.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三、几何图形与运算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2.点、线、面的特点与性质3.几何图形的分类4.角的概念与性质5.直线与平面的关系6.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7.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8.四边形的概念与性质9.四边形的面积与周长10.圆的概念与性质11.圆的面积与周长12.三维几何图形的概念与性质四、比例与数列1.比例的概念与性质2.比例的基本运算3.比例应用题4.倍数与倍数的特点与性质5.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关系6.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7.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公式与运算五、统计与概率1.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与应用3.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4.数据的图形表示与分析5.概率的概念与性质6.概率的计算与问题求解六、函数与图像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函数的表示与性质3.特殊函数的性质与图像4.函数的幂和根的运算和性质七、数与量的计算1.近似数与有效数字2.数与量的比较与换算3.数与量的四则运算4.百分数与比例的计算以上是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更详细的内容和相关的应用题。

希望对你学习初中数学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汇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br>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br>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br>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br><br>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br>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br><br>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br>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br>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br>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br>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br>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br><br>2:实数<br>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br><br>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br><br>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br><br>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br><br>3:代数式<br>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br><br>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br><br>4:整式与分式<br>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br><br>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br>幂的运算:AM。

AN=A(M+N)(AM)N=AMN (AB)N=AN。

BN除法一样。

<br>A0=1,A-P=1/AP<br><br>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br><br>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br><br>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br><br>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br>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br><br>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br><br>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br>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br>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br><br>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r><br>B:方程与不等式<br><br>1:方程与方程组<br>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br><br>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br><br>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br>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br><br>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br>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br><br>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br><br>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br>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br>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br><br>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br>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r>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br><br>3:函数<br>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br><br>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br><br>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br><br>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br><br>二、空间与图形<br><br>A:图形的认识:<br><br>1:点,线,面<br>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br><br>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br><br>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br><br>3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br><br>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br><br>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br><br>2:角<br>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br><br>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br><br>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是一分,一分的是一秒。

<br><br>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