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2 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1. 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知识结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单元知识网络】【真题解析】1.【2001湖北黄冈】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D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清朝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较和辨别能力。
因为本题要求将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的作用逐个加以分析评价,因此,对每一个评价的“度”的把握要很确切。
如“学习了西方”,确切来说是“学习了西方”的什么呢?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因此可以确定选项D。
2.【2002重庆市】阅读以下材料: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件新人教版

3.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 是因为他们 A、发起了洋务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4.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变法内容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 B.不允许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训练新式军队
D.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5.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9.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10.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1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 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 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 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 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A.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 ①民权主义 ②民主主义 ③民生主义 ④民族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一、创办军事工业;二、创办民用工业; 三、筹划海防;四、培养人才;
内容
评价
性质,作用,
洋务派 主观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摆脱内外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清政府败于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 军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封建制度的腐朽才导致中国落后,洋务派 不但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反而力图维护
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分析人教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一、一、知识导航:1. 1.学习目标(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 2.学习指导: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同学们要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等内容。
深入理解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意义、为什么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二、二、热点点击例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引进了一些先进生产技术解析:首先,审清题目。
题目考察的是洋务运动的作用,而题型是逆向选择题,即选择不正确的选项,在不能直接找出正确答案的情况下,采用排除法无疑是最佳途径。
然后,结合已学知识,对选项进行判别:A项表述是明显错误的。
如果不能肯定,可用反证法论证。
假设它真的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就应该没有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继续,加深,也没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等情况出现,显然这不是成立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二 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的探索

期末复习专训
专题训练 专题二 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的探索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B 2D 3D
专题精题训练
4A
7 见习题
5B
8 见习题
6A
9 见习题
• 1.[2019·北京人大附中期末]史学家陈旭麓认
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
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
• (3)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中,出现了不 少仁人志士,下列人物中你最敬佩的是哪 一位?请说出他最主要的贡献。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推动 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
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
反动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陈
• 戊戌变法。贡献: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 度。(或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原因:辛亥革
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 惨境遇。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 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 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 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 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 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中 国在近代化过程中(1861年—1915年期间), 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 从学习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
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 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 •所”。 • ——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 评点李鸿章》
•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 走向富强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影响
刺激了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是中 国近代化的开端 加快了近代化的 进程 在社会上起到思 想启蒙作用
19C6090年代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1898年 维新派
救亡 图存
辛亥 革命
新文 化运 动
二试身手
1、(2011· 牡丹江)7.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 以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宣告夭折,但它却在近代化道路上留下 深深的足迹。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 1898年 维新派
救亡 图存
辛亥 革命
新文 化运 动
反帝反封 三民主义 建的资产 1911年 资产阶级 革命派 阶级革命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先生的主要民主革命活动
辛 亥 革 命
2、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3、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革命事迹知多少?
时间 1894年 1905年 革命活动
派遣留学生:
1、培养了大批科 技、军事、外交 人才 2、也为清末的教 育改革奠定了基 础
海军: 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这些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
请回答:
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 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 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炮折》
1、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这个派别的代表人 物还有谁?
19C6090年代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1898年 维新派
救亡 图存
辛亥 革命
新文 化运 动
反帝反封 三民主义 建的资产 1911年 资产阶级 革命派 阶级革命 新进 1915年 知识分子 民主 思想解 科学 放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思想
新文化运动
1915年起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他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制度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9月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维新派
1、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传播新思想,创办京师大学堂
4、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5、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
1911年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动
时间
目的
领导人
阶级
口号
内容
影响或评价
器物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维护清朝统治
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地主阶级开明地主(洋务派)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前期以自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后期以求富口号创办民同工业
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历史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⑥、意义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②、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③、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⑥、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概述中国近代化是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掀起“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它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在甲午战争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也随之失败。
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希望完全寄托于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因此维新运动如昙花一现,很快失败了。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及几个名牌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领域近代化的探索。
把矛头对准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知识结构一、技术变革——洋务运动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代表:中央是;地方是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3、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4、性质:是一场失败了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5、结果及原因:以失败而告终。
没有触动封建统治阶级的根基。
6、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制度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戊戌变法(学习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危机空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