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C纳米催化湿法脱硫技术在变换气脱硫中的应用
湿法脱硫运行情况总结

第 3 9卷 第 4期
2 0 1 3 年 8 月
化 工 设 计 通 讯
Che mi c a l En gi n e e r i n g De s i g n Co m m un i c a t i o ns 。4 1 ・
湿 法 脱硫 运 行 情 况 总 结
杨 文 斌
叙述 。
造气 炉 产 出后 进入 两 台并联 的洗 气塔 ,经 除 尘后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1 — 2 7
作 者 简 介 :杨 文 斌 ( 1 9 7 3 一) ,男 , 山西 忻 州 人 ,助 理 工 程 师 ,现 为 兰 花 公 司净 化 车 间 工 艺 主 任 。
统 ,脱硫 塔 4 8 0 0 mm× 2 8 8 0 0 mm,装 填 海 尔 环填 料两 段 ( 1 0 0 ×1 0 0 mm) 。2 0 0 4年 1 O月 投 产
再进 入洗 气 冷却塔 下 段 ,清洗 后 的半水 煤气 经 两
并联 的脱 硫 塔脱硫 后 进入洗 气 冷却塔 上 段 ,清洗
湿法脱硫超低排放应用关键技术

湿法脱硫超低排放应用关键技术传统湿法脱硫能否达到超低排放?随着燃煤电厂污染物“超低排放”的呼声越演越烈,人们对实现“超低排放”技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目前,烟气协同治理技术已成为燃煤电厂满足“超低排放”的主流技术之一,可使燃煤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或接近燃机标准。
国内已有多套采用烟气协同治理技术路线的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机组投运,为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国外,烟气协同治理技术是在现有的燃煤电厂污染治理技术路线进行升级改造,即能实现超低排放的要求,该技术主要以日本燃煤电厂为代表,重点在于采用了低低温电除尘器技术,但烟囱出口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还是要靠湿法脱硫技术来把关,从这一点看,湿法脱硫技术在烟气协同治理技术中扮演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角色。
相比较国外先进技术,我国已形成成熟的燃煤电厂烟气污染治理技术(烟气脱硝(SCR)+电除尘+湿法脱硫),与烟气协同治理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差异,那为什么我国燃煤电厂不能做到超低排放呢?关键在于忽视了湿法脱硫在污染物把关控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我国早在90年代就引进了湿法脱硫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已全面掌握。
目前,市场上80%以上燃煤电厂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
通过对现有的湿法脱硫装置进行分析,低二氧化硫排放已有成熟案例,但难对粉尘实现超低低排放鲜有报道,其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了湿法脱硫协同除尘能力传统的湿法脱硫系统主要以脱除二氧化硫为主,在设计时忽视了吸收塔的协同除尘能力。
国家权威机构结合大多数脱硫装置,包括空塔、托盘塔得出的经验值,认为湿法脱硫的除尘效率仅为50%左右,该观念广泛地被环保企业和燃煤电厂所接受,产生这种观念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现有环保标准尚不能促使企业关注湿法脱硫的脱硫效率之外的除尘效率,即采用常规的湿法脱硫系统就能满足现有的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另一方面,湿法脱硫的除尘机理复杂尚无成熟理论可循。
携带烟尘的烟气进入吸收塔后,与喷淋层喷出的浆液发生一些列复杂的碰撞、拦截等物理过程,鲜有成熟的机理研究案例和工业示范应用为湿法脱硫的除尘效率提供明确的理论依据,因此要想深入地研究湿法脱硫的除尘机理并非易事。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8-30T09:14:53.29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0卷4月8期作者:王新宇[导读] 催化裂化工艺是炼化企业生产的重要过程,随着我国能源炼厂数量越来越多王新宇广饶科力达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摘要】催化裂化工艺是炼化企业生产的重要过程,随着我国能源炼厂数量越来越多,能源催化裂化装置排放量逐渐增加,这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只有根据炼化企业的生产现状和未来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催化裂化烟气脱硫技术,进一步加强对硫化物的控制,才能有效地减少有物质的排放,真正起到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营造一个绿色无污染的生活环境,促进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论述催化裂化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现状,浅析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催化裂化装置的改造与应用,实现烟气脱硫的减排与优化。
【关键词】催化裂化;烟气脱硫;硫化物;减排与优化一、概述催化裂化是目前石油冶炼和二次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原油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转变为气体、固体颗粒等污染物随催化裂化再生烟气一起排入大气中,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以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能力还不允许像发达国家那样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治理大气的污染,且我国对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相关治理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国内一些炼油厂等工业部门的烟气脱硫装置制造大部分都是从欧美等国引进的技术,许多都在试验阶段,且这些脱硫装置处理的烟气量有限,脱硫速度有待提高,如果处理不善很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随着节能减排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以及相关环境法律法规要求的日益严格,炼油厂对催化裂化装置中排放出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治理方案也开始提上日程。
近年来炼油厂都被要求必须采用烟气脱硫脱硝优化工艺,以降低催化裂化装置中再生烟气的污染物排放量,满足大气环保要求? 。
二、烟气脱硫系统应用1、系统概况根据国家“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精神和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或再生烟气不能达标排放的炼化企业催化裂化装置,全面建设烟气脱硫设施。
湿式氧化法脱硫催化剂的合理应用

1 3
湿 式 化 法 脱 硫 催 化 剂 的 合 理 应 用 氧
张 彤
( 吉林长春 东狮科贸实业有限公司 10 1 ) 3 15 脱硫系统进 口气体中硫化氢质量浓度达 5gm / 左右 , 运行不久 , 便出现了脱硫效率低 、 副盐生成 量大 、 硫磺 产 量低 等 问题 。其 原 因是 在 原 料煤 种 发生变化 、 口气体中硫含量较高的情况下 , 进 没有 以酞 菁钴类 催化 剂 为 主 , 挥 不 了酞 菁 钴类 催 化 发 剂脱高硫及有机硫的能力 。在笔者的建议下 , 增 加了酞菁钴类脱硫催化剂的用量 , 并对副盐进行 了处理 , 工况有所好转 。
下 简称 东狮 公 司 ) 产 的 “ 8 ” 硫 催 化 剂 还 有 生 88 脱
说 。笔者认为 : 在栲胶与酞菁钴这两大类脱硫催 化剂 中, 如果进 口气体 中硫化氢含量不高 、 脱硫负 荷不大 , 且工艺管理较为严格 , 可以选择栲胶 ; 如 果进 口气体中硫含量较高或有机硫含量较高 、 脱 硫负荷较大、 系统阻力较大, 可以选择使用酞菁钴 类 催 化剂 。东狮 公 司在 2 1 研 制 开发 的 D T 00年 S. 1 型与 D T2型脱硫催化剂 , S- 综合 了栲脱 与酞菁 钴类催化剂的优点 , 实现了优势互补 , 具有脱硫效 率高 、 降低系统阻力 、 抑制副盐生成 、 提高硫磺产 量等特点 , 并已在河南晋开化肥厂与 山东荣信焦
用增加数百元 , 考虑到副产的硫磺 , 增加 的费用更 少 ; 每天减 少原 料煤 费用支 出约 3万 元 , 济效 但 经
益显著。 企 业在 催化 剂 的用 量 方 面 出 现 问题 , 了对 除
催 化 剂性能 掌握 不准 确之外 , 也有 2点 客观 因素 :
湿法脱硫技术

湿法脱硫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硫化物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硫化物
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湿法脱硫技术应运而生。
湿法脱硫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硫化物转化为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并将其
从燃烧废气中去除的方法。
这种技术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已被广泛应用于煤电厂、钢铁厂等工业领域。
在湿法脱硫技术中,常用的脱硫剂包括石灰石、石膏等。
工业排放的烟气中含
有二氧化硫等硫化物,当这些气体通过湿法脱硫设备时,与脱硫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钙等可溶于水的化合物。
经过反应后的燃烧废气经过洗涤等处理,硫化物被有效地去除,实现了脱硫的效果。
相比于干法脱硫技术,湿法脱硫技术的脱硫效率更高,且对烟气除硫后的净化
效果更好。
湿法脱硫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且可以稳定地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然而,湿法脱硫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脱硫副产品的处理可能会带来额
外的成本,脱硫设备的能耗较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等。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还在不断努力,试图改进湿法脱硫技术,提高其效率和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湿法脱硫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烟气脱硫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相信湿法脱硫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在目前脱硫运行操作中发现,脱硫浆液中氯离子很容易富集,不仅会增加产生石膏的含氯量,影响脱硫石膏品质,还会干扰脱硫塔内的主要反应,造成反应紊乱,脱硫率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设备腐蚀、浆液起泡等问题,使脱硫运行经济性大幅降低。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浆液氯离子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氯离子对脱硫系统的影响分析上。
针对高浓度氯离子对脱硫系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实验室研究,明确了含盐水对脱硫系统的影响。
脱硫系统浆液排出泵的启停与浆液氯离子浓度有关,但由于脱硫浆液的水质复杂,目前尚无氯离子浓度的在线测量仪表,无法实现浆液氯离子浓度的实时监测。
本文对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湿法烟气脱硫;应用现状;发展方向引言伴随当前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煤炭的燃烧和使用量只增不减,燃煤烟气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中,二氧化硫气体因含量高危害大,数据显示其已然成为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越来越看重,二氧化硫排放所造成的危害已不容忽视,因此其有效排放的控制和治理越发显得刻不容缓。
针对这种现状,为控制二氧化硫有效排放,国家将二氧化硫明确为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之一。
1水氯循环分析水作为氯离子的一个重要载体,脱硫系统内的氯循环往往伴随着水循环进行,不同电厂脱硫系统水循环大致相同。
根据脱硫系统实际情况,当浆液密度增长到一定量时,浆液排出泵开始运行,把一定量浆液输送到石膏旋流器中,经过石膏旋流器分离,含固量较低的浆液成为顶流,顶流进入回用水箱;旋流器底流进入真空皮带机分离出一定含水量的脱硫石膏,一部分含固量大的滤液返回塔内,其余滤液均进入回用水箱储存,按需与石灰石粉配置为石灰石浆液,回用水箱部分水进入废水旋流器,经分离后底流返回吸收塔,顶流即为脱硫废水。
湿法脱硫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湿法脱硫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湿法脱硫技术,是指在燃煤电厂、钢铁厂等重工业生产中,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硫酸盐等物质,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目的。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成为了防治气态污染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以湿法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主线,分析当前该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湿法脱硫技术的原理湿法脱硫技术主要是采用石灰、石膏等碱性物质与二氧化硫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钙等物质,并通过循环注入烟气中达到去除二氧化硫的目的。
具体来说,湿法脱硫技术通常分为石灰-石膏、石灰-氧化钙、海水循环冷却等几种类型。
其中,石灰-石膏法为最常用的一种,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淀粉法、氧化法、晶体化法等步骤。
二、湿法脱硫技术的发展历程湿法脱硫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该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在此之后,湿法脱硫技术逐渐被传播到全球各地,成为防治工业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21世纪以来,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湿法脱硫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例如采用新型反应器、改进循环系统、减少能耗等方面的改进,其脱硫效率也不断提高。
三、湿法脱硫技术的工程应用在我国,湿法脱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石油化工等领域,已经成为控制空气污染的主要方式。
例如,某地的一家钢厂采用湿法脱硫技术,使排放的二氧化硫浓度从500mg/m3降至45mg/m3;某电厂采用湿法脱硫技术后,将二氧化硫排放量从原来的4500g/h下降至2500g/h。
这些数据表明,湿法脱硫技术在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湿法脱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该技术对药剂的需求量较大,而药剂的储存、输送、供应会增加投资成本;其次,脱硫设备的运行维护也需要一定的费用,包括设备的维修、更换、清洗等费用;再次,硫酸盐类物质可能会影响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危害。
NDC脱硫剂在变换气脱硫中的应用

质量浓度维持在 00 00 / 。如果脱硫效率 .4~ .5gL
要 达 到 9 % 以上 、 口硫 化 氢 的 质 量 浓 度 小 于 5 出
5 mg m 。 则 /
,
脱 硫 液 中 铁 离 子 质 量 浓 度 需 达 到
2 1 6月停车检 修 , 开脱 硫塔 检查 , 00年 打 格栅 填料 上无硫膏 附着 , 明 N C脱硫 的应用是成功 的。 说 D
关键词 N C 脱硫 D 变换 气 应用
US fNDC De u f rz r i s l rz to fS i n e t d Ga Eo s lu ie n De u f ia i n o h f Co v r e s u t
Jn Ya fn i ne g
湖北 三 宁 化 工股 份 有 限公 司 “ 0 ・ 0 工 程 2 3”
磺 、 效 率 高 等 显 著 优 点 。此 外 , D 脱硫 N C脱 硫 技
术 副反 应少 、 碱耗 低 、 液简单 、 用方便 , 制 使 无需 与
( 产 20k 合成氨 、 0k 甲醇 、5 t 素 ) 年 8 t 2 t 0 40k 尿 采 用 固定层 间歇 气化 型煤 制 气 , 水 煤气 脱 硫 后 经 半
∞
如
2 1) 12 01 — 2 I 01 3 0 0 0 0 . 3 2 1 . 4 1 0 0 ( . 2 2 1 . 52 0 0 0 . 0 0 0 . O ( 0 . 2 2 00 . 1 - 2 00 3 2 1 . 3 2 0 0 0 . 2 2 1 .) 0 0 0 0 . 2 2 1 6 1 2 1 . 70 5 1
变 换气脱 硫 塔 第 1次 更 换 填 料 的 成 本 约 为 3 0万元 , 产 约 5d 停 。而 改 用 N C脱 硫 技 术后 , D 虽然 吨氨变 换气 脱 硫成 本 增 加 了 1元 , 避免 了 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 的硫 膏容 易附 着在 填 料 的表 面 , 成硫 膏 在 填 造
料 内部积 聚而 引起 阻力上 升 的主要原 因 。
月1 7日系统 开始 出现硫 泡沫 , 过滤 机硫磺 过滤量 显 著增 大 , 膏较 以前好 , 硫 达到 了较好 的效果 。 变脱 系统塔 阻力变 化情况 见 图 1 D 。N C脱硫 技 术实施 后脱 硫 液 悬 浮硫 含 量 和 温 度 的变 化 情 况 分
21 0 0年 2月 1 5日达到近 8 0m L 增 加 了 8倍 。2 0 ,
面, 从而 不易堵 塔 , 有一 定 的清 洗 效果 , 是 N C 且 这 D
工艺 的主要优 点之 一 。原 工艺 的硫 膏粒 度 不 均 匀 , 呈胶 状物 质 , 颗 粒 表 面光 滑 度 较 差 , 可 能 是 原 且 这
湖北 三宁化 工股份 有 限公 司 2 / 0工 程变换 气 03 脱硫 系 统 有 2套 湿 法 脱 硫 工 艺 装 置 , 收 压 力 吸 2 0MP , . a 变换气 2套 负荷 2 00 0m / , 口硫 化 0 0 h 进 氢 10~ 5 g m , 9 2 0m / 吸收塔装 填格栅 填料 , 2套系 统 共 用 1 喷射再 生槽 ( 0 0 m× 0 0mm) 板 个 1 0 0m 8 0 和
作者简介 : 金艳锋(9 9年 一) 男 , 17 , 湖北钟祥人 ,0 2年毕业于长江 20 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 化工 工艺工程 师 , 从事化肥 企业合成 氨装置 的
技 术 改 造 等 工作 。
期通过溶解脱 硫液 中的盐分来 降低 塔阻力 , 但却
造成 脱 硫液 温 度 超 过 5 0℃ , 而 严 重 影 响 硫 泡 沫 从
雠
胁
位 置时 , 摇 晃 滴定 容 器 使 其 内壁 进 入 滴 定 溶 液 , 要 再 滴定 到指针 稳定 在 设定 的位 置 , 则 会 使测 定 结 否
框过 滤 回收 硫 磺 。该 装 置 于 2 0 0 8年 1 0月 投产 运
1 N DC脱硫技术的特点
N C( aoD sl r a o a ls) D N n — euf i t nC t yt是一种 新 型 usi a
的纳 米催 化湿 法 脱硫 技术 , 主要 应用 于半水 煤 气 、
到 9.%, 3 1 脱硫 效 率 提 高 了 6 3 。 出 口硫 化 氢 平 .%
均浓 度 由 2 . gn 下 降 到 1. gm 。脱 硫 液 7 7m /l 3 9m /
中催 化剂浓 度维 持 在 0 0 0 0 / , . 4~ .5g L 如果 脱 硫 效
日 期
图 1 变 脱 系统 塔 阻力 变 化 情 况
Fb 00 e .2 1
・
化肥 设计
Ch mia e t ie sg e c lF ri z r De in l
第4 9卷 第 1 期
21 0 1年 2月
3 ・ 8
N DC 纳米催 化 湿 法脱硫 技 术 在 变换 气脱硫 中 的 应 用
金 艳锋 沈承彪 向 , , 超 杨 晓进 ,
可以满 足生 产需要 。
一 、 .
∞
宣
堰 灶
一
一
一
日 期
图 2 N C脱硫技术实施后脱硫液悬浮硫含量变化情况 D
注 :00年 2月 1 日中班 系 统 开 始 出 硫 泡 沫 , 框 过 滤 机 过 滤 量 较 21 7 半 大 , 膏 比以 前 好 , 仍 较 松 散 , 力 波动 较 大 。 硫 但 阻
有 10多种 , 中实 用 的有 2 0 其 0多 种 , 要 有 A A 主 D 法 、 胶法 J酞氰钴 法 等 。湿法脱硫 技 术主 栲 、
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 ①脱硫催化剂 品牌 繁多 , 量不 稳定 , 响脱 硫 效果 ; 堵 塔 问题 质 影 ② 普遍 , 后 处 理 较 困难 ; 脱 硫 副 产 物 的 生成 速 度 其 ③
图 3 N C脱硫技术实施后脱硫液温度 变化情况 D
态, 这可 能是 原工 艺 在该 公 司 20MP 变 换 气 系统 . a 堵塔 的主要原 因。采 用 N C工 艺 的硫 磺 颗粒 粒 度 D
均 匀 , 粒表 面较 光滑 , 泡 沫 流动 性好 , 阻力 稳 颗 硫 塔
N C脱硫 技术 实施 3个月 后 , 们认 为 系统 催 D 我
度 1 . g m , 均 效 率 9 .% 。 3 9m / 平 31
3 结 语
湖北 三 宁化 工 股 份有 限公 司变 脱 塔 采 用 N C D
技术后 , 果 明显 。 扫 描 电 镜 分 析 表 明 , 效 原脱 硫 工
日 剽
艺 的硫 磺 颗 粒 均 匀 度 和 光 滑 度 较 差 , 呈 胶 状 状 且
的形 成 , 温 度 稍 一 下 降 , 力 就 会 上 升 , 塔 形 且 阻 堵
第 1期
金艳锋 等 N C纳 米催化湿法脱硫技术在变换气脱硫 中的应用 D
‘ 9・ 3
又迅 速上涨 , 只好 再通 过 提 升进 气温 度 的方法 来 降 低塔 阻力 。经过 儿轮调 试 , 2 1 到 0 0年 3月系统 的运 行逐 渐平稳 , 2个 塔 的 系 统 阻 力 维 持 在 6~9k a P 。 加入 N C脱硫剂 后 , 统 悬 浮硫 含 量 直线 上 升 , D 系 在
10 2 ) 0 09 ( .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1 湖北 枝江 4 30 ; .北京化工大学 , 426 2 北京
中 图分 类 号 : Q13 24 T 1 .6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4— 9 12 l ) l 0 3 0 10 80 ( OO O 一 0 8— 3
我 国氮肥 行 业 中半 水 煤 气 和 变 换气 脱 硫 主要 采用 湿式 氧化脱硫 工 艺 , 该工 艺 中所 使用 的催 化剂
变换气 、 然 气 、 化 气 等 含 硫 气 体 的脱 硫 。 由 于 天 焦
纳米效 应有 效降 低 了硫颗 粒 的表 面 张 力 , 小硫 颗 减
粒 的黏度 , 加 了硫颗 粒 的均 匀 度 和硫 泡沫 的流 动 增 性 , 于硫 泡 沫 的分 离 , 利 具有 不 堵塔 , 能清 洗脱 硫 塔
定 , 硫效 率 高 , 液 简 单 , 动 强 度 低 , 好 地 解 脱 制 劳 较 决 了该公 司 的生产 实 际 问题 。 以综 合 成本 考 虑 , 采
用该 技术 的经 济效 益显著 。
( 下转 第 4 3页)
其硫 泡沫流 动性好 , 膏 不易 聚集 和粘 附 在填 料 表 硫
造成色 谱 寿命 缩 短 。卡 尔 费 休 法 克 服 了蒸 馏 法 和
色谱 法缺点 , 操作 简便 , 且 测定 速 度 快 , 有 明显 的 具
优越性 。
表 1 卡 尔 ・ 休 法 与 色谱 法 和 蒸馏 法测 定 结 果 比较 费
卡 尔. 休 法测 定结 果 费 色. 法测 定结 果 谱 蒸 馏 法 测 定 结果
一
定
一
= 。
醌 ; 2
一
3 注 意 事 项
( )由于卡 尔 ・ 1 费休 试 剂 易 吸收 空 气 中水 分 ,
故每次 测定 时要 进行标 定 。 ( )第 1 2 次滴 定 到电流计 的指针稳 定在设 定 的
定 一 ∞ ∞乃 : 姗 g
狮
行 。变换 气脱硫 工艺设 备 和参 数见 表 1 。
表 1 变 换 气 脱 硫 系统 工 艺 设备 参数
该装 置变 换气 压力 19 a 变 换气 系统投 产 .7MP ,
势 已经 形成 且 较 为 严 重 , 稳 定 生 产 造 成 很 大 威 对
胁 和压 力 。
运行 1年 后 , 阻力 开 始 逐 渐 上 升 , 塔 严 重 。20 堵 09
内淤积 的硫 磺 , 硫效 率 高等 显著 优点 。此 外 , D 脱 NC
技术不仅副反 应小 、 耗低 、 碱 制液 简单 、 使用 方便 , 而
且无须与 V 0配合使用 , : 无腐蚀 , 毒 , 环境 污染 。 无 无
2 N DC脱 硫 技 术 应 用 实例
21 使 用 NDC技术前 的工艺情 况 .
+ 1变 脱 塔 ; + 2 变 脱 塔
率要 达到 9 % 以上 口硫 化氢 小于 5m /1 , 据 5 出 g1 根 3 设 计要 求催 化剂 浓度 达到 0 1 / . g L以上 。综合 考虑
脱 硫成 本 , 我们认 为 目前 的效率 和 出 口硫 化 氢 完 全
22 使 用 NDC技 术后 变脱 系统运行 情况 . 21 0 0年 2月 7 3下 午 6点 在 变 脱 系 统 加 入 1
N C脱 硫 剂 。 自 N C脱 硫催 化剂 加 入 系统 后 , D D 逐
渐将 进气 温度从 4 8℃ 下 调 至 3 7℃ , 系统 阻力 没有 明显上 升 , 持 在 3 P 左 右 , 随后 的几 天阻 力 维 0k a 但
年 1 2 停车更换了填料 , 2月 41 3 但仅仅运行了 1 个 多星期 , 阻力又 开始上 升 , 高升到 10k a 且 阻 塔 最 0 P , 力波 动 非 常 大 , 液严 重 , 带 给碳 丙 脱 碳及 活 性 炭 槽
的运 行带来威 胁 , 系统 不得 不减 负 荷生 产 。 由于 阻 力大, 我们 还 曾将 进 气 温 度 增 加 到 4 8~5 0℃ , 以
太高 ; 在 气 体 中硫 含量 高 时 , 何 提 高脱 硫 效 率 ④ 如 还有 待 解 决 ; 硫 泡 沫不 易 熔 硫 , 磺 回收 困难 等 ⑤ 硫 问题 有 待 解决 ; 如 何 实现 稳 定 脱硫 操 作 , 高脱 ⑥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