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志卷之一舆地志02沿革

合集下载

山东潍坊简介概况

山东潍坊简介概况

山东潍坊简介概况
潍坊,简称潍,古称潍州,是山东省地级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胶东半岛中部、潍坊市南靠青岛市、北邻潍坊市、西连烟台市、东接青岛市。

潍坊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潍坊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总人口852万。

潍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风筝之都。

春秋时期为齐国东境,秦时属齐郡,汉高帝五年(前202)建临朐县,始有潍县之名;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临朐县为昌乐县;明正德年间(1506-1520年)昌乐县改为潍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潍坊市。

境内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和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古代石刻造像数量众多、品类丰富、风格独特、题材广泛;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唯一)——齐长城就位于境内。

—— 1 —1 —。

潍坊发展历程

潍坊发展历程

潍坊发展历程潍坊位于中国山东省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潍坊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城市。

掌握核心农业技术的潍坊,成为古代山东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潍坊逐渐发展成为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特色的地理位置使得潍坊成为一个重要的集散地,吸引了许多商人和学者聚集于此。

近代以来,潍坊经历了许多变革。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潍坊成为中国最早的工商业城市之一。

当时,潍坊的手工业和轻工业非常发达,尤其是纺织业、木器加工和制糖业。

1949年后,潍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潍坊迅速发展起来。

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潍坊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成为全国农机制造业的中心。

潍坊的农机企业如潍柴、潍金等成为中国知名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远销海外。

2000年后,潍坊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转型和城市建设。

潍坊的汽车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潍柴汽车成为中国最大的柴油机生产基地,而潍坊市场也逐渐形成了重要的区域商业中心。

近年来,潍坊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设了许多高新区和科技园区,引进了许多高科技企业。

潍坊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助推了地方经济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潍坊还注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潍坊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潍坊的文化景点如影印山、大明湖等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总之,潍坊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繁荣城市到现代的工商业中心,从传统农机制造到高新技术产业,潍坊始终秉持着进取的精神和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实现城市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山东潍坊明清县志

山东潍坊明清县志

第四辑元、明、清时期元元统一全国之‎后,在中央和地方‎政权之间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开始了我国历‎史上政权机构‎的行省时期。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全国置11个‎行省和京都近‎畿的中书省,185路、33府、359州、1127县。

以1330年‎(至顺元年)的政区为准,今市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元初置,1309年(元至大二年)将益都、济南、般阳3 路及宁海1州‎隶属宣慰司,此后治所移至‎益都路。

1341年(元至正元年) 改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都元‎帅府。

益都路,设总管府,府治益都。

辖录事司、6县(直属)、8州,其中益都、寿光、临朐3县(直属),潍、胶、密3州在今市‎境内。

潍州,州治北海。

元初辖北海、昌邑、昌乐3县。

1337年(元至元三年),省昌乐入北海‎县。

胶州,州治胶西。

金为胶西县,属密州。

元太祖于县置‎胶州,辖3县,其中高密县在‎今市境内。

密州,州治诸城。

辖诸城、安丘2县。

此外,莒州仍辖今五‎莲县地。

明明朝建立后,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废除行中‎书省的建制,在全国先后设‎京师、南京两直隶和‎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3级。

全国为2直隶‎、13布政使司‎,分统140府‎、193州、1138县。

以1582年‎(明万历十年)的行政设置为‎准,今市境置青州‎、莱州2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青州府,府治益都,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置。

1736年(明洪武九年)领1 州、13县,其中益都、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6县在今‎市境内。

莒州东北部为‎今五莲县地。

莱州府,府治掖县。

1368年(明洪武元年)置。

领平度、胶州2州,5县。

平度州,州治平度,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改胶水县置,领潍、昌邑2县。

胶州,州治今胶州市‎。

今高密县属之‎。

清清统一全国后‎,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不仅中央机构‎重叠、官僚队伍庞大‎,而且地方政权‎机构也形成层‎层统辖的严密‎统治网。

潍县志卷之一舆地志01星野

潍县志卷之一舆地志01星野

舆[1]地志知潍县兰溪张耀璧荆岩氏鉴定星野星官书之所由来,自黄帝迎日[2]推算,命鬼臾区[3]占星气始,《周礼》保章氏[4]“以星土[5]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

星土,星所主土也。

唐贞观中,李淳风[6]撰《法象志》[7],因《汉书》十二次度数以唐州县配,而一行则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南北两界,其说详矣[8]。

盖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

[9]于以察吉祥、征休咎[10]、占象纬[11]者,可不鉤索质验[12]欤,爰详核而志于篇,以俟步天[13]者寻览焉。

《天官书》[14]曰:青齐之疆,候在辰星,占于虚、危[15]。

《青州地志》曰:虚、危为齐,分星[16]曰元枵[17],宫曰宝瓶,于辰曰子。

《春秋运斗枢[18]》曰:虚危之精,流为青州,分为齐国,立为莱山。

晋《天文志》曰: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元枵,于辰在子,齐之分野[19]属青州。

又曰:东莱入危九度。

唐《天文志》曰:须女虚危元枵也,东尽莱夷之地。

《明史》曰:莱州府危分。

按张衡云:五星五行之精,众星布列,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攸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

夹漈郑氏[20]曰:国之分野,上配天象。

历考言天之书,北海入虚九度,东莱入危九度,虚、危,元枵也。

元枵,一名天鼋,虚二星为冢宰[21]之官,主北方、邑居、朝堂,祭祀、祝祷事;危三星主天府、天市、架屋。

潍在汉为平寿,属北海郡,总不离虚、危二宿者。

是顾十二国分野,上属二十八宿,其为义多不然。

容斋洪氏尝论之,即如鹑首,南宫也,分野属雍州;星纪,北宫也,分野属扬州。

鲁东而降娄在戌,齐东而元枵在子。

南斗六星即斗牛之斗,其分野反在北方北斗;天枢在张宿十度,其分野反在南方,其理不可究诘,先儒迄无定论,又或谓地之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当天之一度,则全齐犹不足以当一度,何况于潍之弹丸乎?要而论之,人事在于下,天象见于上,举凡慧孛飞流,陵历斗食,亦以见精神之感召,而不必拘拘于方位。

道里之间,如曰五宫之宿,下应五方,较若列眉,截如画井,必至穿凿牵合之病。

潍坊地质地貌5000字

潍坊地质地貌5000字

潍坊地质地貌5000字潍坊市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

沂沐断裂带纵贯山东南北,其西部为鲁西隆起区,东部为鲁东古隆起区。

潍坊市所辖各县(市、区)横跨鲁东古隆起区西部、鲁西隆起区东部及沂沐断裂带北段,3个次级构造单元。

第一辑地层境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太古界及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东西两地块的结晶基底:古生界及中生界分别不整合于两侧古老结晶基底之上;新生界形成断陷盆地、山间盆地河湖相沉积和沿海滨海相沉积。

辖区内地层届华北地层区。

以沂沐断裂带的昌邑一大店断裂为界将山东分成鲁东、鲁西两个地层分区。

两分区地层发育有很大的差异,沂沐断裂带内与鲁西相近,但也有差别。

雜坊市位于鲁西地层分区的东北部,包括潍坊小区和秦安小区的东缘:鲁东地层分区西端,包括蓬莱、莱阳、胶南3个地层小区的西部。

届鲁西地层分区的有寿光、宵州、临胞、昌乐、潍城、坊子、寒亭和昌邑、安丘的西半部。

出露的地层是太古界泰山群;上元古界(震旦业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一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下元古界: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中生界二迭系。

届鲁东地层分区的有高密、诸城、五莲和昌邑县东部,安丘县的东半部。

出露的地层是下元古界胶南群,五莲群和粉子山群: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莱阳组)、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

辖域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泰山群分布于沂山凸起和汞丹山凸起。

上部和下部为泥砂质碎屑岩建造,中部为碎屑一火山岩建造,岩石普遍受中高级变质作用,届铁铝榴石角闪岩相,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强烈。

根据岩石组合和原岩建造,自下而上分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俗组。

万山庄组分布于临胞县辛山、蒋峪一带。

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和各种混合岩。

潍县志卷之一舆地志05古迹

潍县志卷之一舆地志05古迹

古迹潍自虞、夏以来,建置最古,其君公贤士之径行,固有足光志乘[1]者,乃考集旧闻,寻碑甓[2]于陵谷[3],或在或亡,千载而下,观乎九京[4],感慨系之矣。

夫人生隙驹朝露,世非不焜燿一时,是百年而后,遂澌减而无间,顾何以前贤陈迹必搜讨于劫灰兵燹[5]之余,即荒垅断碣载笔者津津乐道,可知地以人重,人不可不早自建立也,若南楼舒啸[6],西山送爽,供骚人学士之游,观其小焉者。

禹王台:在望海门北六十里,相传大禹治水时所筑,有禹庙在。

古寒亭:在县东北三十里,古寒国浞封此。

斟亭:在县西南三十里,古斟鄩国[7]。

营邱城:在县南二十五里,周封太公望于此,基址尚存。

平寿城:在县西南三十里,汉置县,隋废。

桑犊城:在县东南三十里。

下密城:在县东四十五里,按《环宇记》:潍州西三里有下密城,隋开皇中移下密县于此。

今失其处。

麓台:在县西南符山之东,北角有台,《环宇记》:州西二十里高二丈三尺,有泉甘冽,号曰补生泉。

《九域志》:汉相公孙弘别业,燕慕容太子读书处。

明尚书刘应节于此筑别墅,有题咏。

太公堂:在县治东南五十里永丰乡吕王社。

论古堂:在县治东,宋太守韩浩建,内祀前哲、逄萌等三十人,详艺文志刘杲卿记。

靖共堂:在县治后,相传燕太子慕容若提建,取《小雅》“靖共尔位”之义。

布袋和尚像:在石佛寺殿墙下,东坡题曰:熙宁间画工崔白示予布袋真义,其笔清而万古妙,乃过吴矣手书,石刻至今犹存。

汉童子逄盛碑:光和四年,隶碑,按金石志额题逄童子碑,四字碑式,云有穿文十行,字多少不等,后空一行,又低二十许字,刻立石年月文,之上则碑渐削,其锐如锥,天下碑录云俗谓董孝碑,盖误以童子为董孝也,相传在县治内,今埋没无存。

龟蛇碑:在玉清宫,谭真人书,笔画雄奇,真仙笔也,后毁于酒徒手,复立一新碑,相去远矣。

蓬莱碑:在玉清宫,王真人书。

归山操碑:在玉清宫,邱处机书。

唐括夫人碑:在玉清宫。

成吉碑:在玉清宫神座下,王可道书。

我师碑:陈时可书,亦在神座下。

老来憨碑:延祐四年,罗谦书。

山东省潍坊市地理知识,潍坊地名溯源,潍坊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山东省潍坊市地理知识,潍坊地名溯源,潍坊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山东省潍坊市地理知识,潍坊地名溯源,潍坊各县市区地名由来山东省潍坊市地理知识,潍坊地名溯源,潍坊各县市区地名由来原创2021-09-09 15:50·地球工作室汉字“潍”与汉字“坊”连缀成“潍坊”一词作为地名,只有70多年的历史。

1948年初,潍县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华东局鉴于潍县重要战略位置,决定成立特别市,取潍县、坊子首字命名为潍坊特别市。

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

4月29日,潍坊特别市正式成立。

从此,这座城市正式以“潍坊”为名纳入国家版图。

那么问题来了,潍坊市为什么叫潍坊?潍坊的地名由来是怎样的?潍坊市下辖县市区地名由来?潍坊市,潍坊,古称潍州、潍县,别称鸢都,是山东省地级市,山东省半岛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

潍坊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潍坊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的中部区域,南依泰沂山脉,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与青岛、烟台两市相接,西与东营、淄博两市为邻,南与临沂市和日照市接壤。

潍坊市扼守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地理位置独特,距离首都北京直线距离410公里,距离省会济南直线距离183公里,距离青岛市直线距离130公里。

潍坊市地图行政区划方面,截至2016年,潍坊市下辖4区、6市、2县,分别是奎文区、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昌乐县、临朐县。

地形、地貌、水文和气候沂山玉皇顶潍坊市总面积1.62万平方千米。

海岸线全长140公里。

潍坊市域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形成几个台阶。

大体上分为低地、平原及低山丘陵3个地貌区。

潍坊市境内山峰主要是:沂山、云门山、青门山、仰天山、泰和山、马耳山、太平山、车罗顶等,最高峰是沂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是潍坊最高点,此外近几年静山也在网上喧嚣尘上,静山相对海平面海拔48米,是寿光最高点,寿光境内唯一的山。

潍河潍坊市地表水系主要有6条,即潍河、弥河、白浪河、南胶莱河、北胶莱河及淄河,其他数百条河流及溪流,均系上述主要河流的支流,过境河流只有小清河。

有关潍坊的古籍

有关潍坊的古籍

有关潍坊的古籍
潍坊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因此,潍坊也有许多重要的古籍文化,下面是一些与潍坊相关的古籍:
1. 《潍县志》:是明代潍坊县志的著作,详细记录了潍坊地区的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等内容,对研究潍坊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2. 《潍县藩册》:是清代的一部地方志书,记载了潍坊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3. 《潍县采薇志》:是明代潍县罗创文所著的一部文集,内容涉及诗歌、韵文、古文、医学、琴学等多个领域,被认为是潍坊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4. 《潍县耆旧记》:是潍坊近现代史料的重要来源,记录了清末至民国时期潍坊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5. 《孔府家训》:孔府是潍坊地区的孔子家族府邸,孔府家训是孔子后代创作的一部家训书,弘扬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有重要影响。

除了上述古籍,潍坊还有一些与古籍文化相关的传统活动和遗址,如孔庙、孔林等,这些都是潍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潍坊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革
帝王疆理[1]天下,因时制宜,黄帝始建九州,有虞[2]分为十二,夏、殷合为九,《周礼》所载,《尔雅》所纪,不必书同,时势异也。

潍地,爽鸠[3]始居,凭负山海,擅利盐铁,太公用之而富,管子因之而霸,固海邦之一大都会也。

自秦汉以来,或为郡,或为州,星离豆割,变置不常,以今日而欲缕析条分[4],毫无舛讹抑亦难矣,溯历代之相,沿就其可考者,标举大端,缀以一表,以为考镜云。

按《禹贡》曰:潍、淄其道。

潍之名所由昉[5]也。

晏子曰:昔者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逢伯陵因之,蒲(杜预曰:蒲变作薄)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

春秋战国属齐;秦属齐郡;汉属青州为北海郡,附郭[6]平寿胶东国、下密二县地;东汉并胶东入北海国,二县俱属晋,改属济南郡;南北朝刘宋[7]复属北海郡;元魏[8]徙郡治平寿,下密为属;后齐改郡曰高阳,亦治平寿;隋开皇[9]初废高阳郡省,平寿入下密,六年于魏胶东故城置潍水县,十六年于下密置潍州,大业[10]初州废,改下密为北海,改潍水为下密,俱属为北海郡;唐武德三年,复以北海、下密属潍州,八年州废省,下密入北海县,属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建隆三年,于县置北海军置,昌邑县隶之,乾德三年,升为潍州领北海,属京东东路;金复置潍州,领北海,辖于山东东路;元至元三年省昌乐入北海,至正[11]间复置昌乐,领县三,隶益都路:明洪武元年省北海为潍州,领昌邑县,属青州府,九年降州为县,改隶莱州府,二十一年隶平度州。

[1] 疆理:《左传·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

”杜预注:“疆,界也;理,正也。

”杨伯峻注:“疆,画分经界。

理,分其地理。


[2] 有虞:有虞氏,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的舜帝部落名称。

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虞幕,这个部落信奉一种食自死之肉的仁兽“驺虞”为图腾。

舜为虞幕的后裔,后来成为有虞氏部落首领,受尧帝禅让,登帝位。

舜帝(约公元前2128 ~2086 年),姚姓,名重华,号有虞氏,谥号曰舜。

舜建都于蒲坂,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一带。

国号有虞。

[3] 爽鸠:据史书记载,“黄帝记方制天下,立为万国。

”颛顼之所建,帝喾之所授,创建九州。

少昊时爽鸠氏居营丘。

《太平寰宇记》载:“昌乐东南五十里营丘,本夏邑,商以前故国。

当少吴时,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则(li);汤时有逄伯陵,周以封太公于营丘。


[4] 缕析条分:缕,线。

条条分析。

形容分析得有条理,很细致。

[5] 由昉:发端;起始。

昉,曙光初现。

[6] 附郭:行政区划用语,指县政府治所与州、府、省等上级政府机构治所,设置于同一城池内的状态。

[7] 刘宋: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因皇族姓刘,也称“刘宋”。

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而建立。

改国号宋,定都建康。

[8] 元魏:即北魏。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本姓拓跋为元,所以历史上也称元魏。

[9] 开皇:581年2月—600年12月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历时19年余。

[10] 大业:隋朝政权隋炀帝杨广的年号,历时13年余。

其名称来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11] 至正(1341年—1370年)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元朝使用至正这个年号一共30年,是元朝使用相当长的一个年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