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基本知识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包括脑和脊髓,主要由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构成.位于颅腔和椎管以外的神经组织系统称为周围神经系统。
(一)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存在于大脑和小脑的皮层、脑干和脊髓的灰质以及神经节内。
一个神经元可有一个或多个树突,它们由胞体向外伸展,并呈树枝状分支.有些神经元,尤其在大脑和小脑的皮层,树突分支上还有大量多种形状的细小突起,称为树突棘,常为形成突触的部位.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
与树突相比较,轴突较为细长,直径均一,分支较少,但可发出侧支,轴突起始的部分称为始段;轴突的末端分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而形成突触.突触小体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囊泡,囊泡内含有神经递质,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二者统称为轴索,轴索外面包有髓鞘或神经膜,成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根据有无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在外周神经系统髓鞘主要由雪旺氏(或者施方)细胞的胞膜多层包裹而构成。
髓鞘除在紧接胞体那一段轴索处缺如外,其余部分呈一个节段一个节段地包绕轴索,直到接近终末处。
相邻两个髓鞘节段之间的缩窄部分称为朗飞结。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
一个少突胶质细胞可以包卷数个轴突,节段一般较短,而郎飞结处的间隙相对较宽,无髓神经纤维并非绝对无髓鞘,而是一条至多条轴突被一个施万细胞所包裹,不呈反复螺旋卷绕式包裹状。
根据功能的差异,神经末梢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两大类.前者与其相连的各种特化装置一起称为感受器;后者终止于其他器官、系统的组织中,主要是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支配它们的活动.神经元按其功能可分为四个部位:(1)胞体或树突膜上的受体部:此部位的细胞膜能够某些化学物质特异结合,并导致此处细胞膜产生局部兴奋或抑制。
第5章-神经系统2(外周)

的分泌。 • 面神经核-蹬骨肌神经-蹬骨肌;颞支-额肌和眼轮匝肌;
颧支-颧肌、眼轮匝肌;颊支-颊肌、口周围肌下颌缘 支-下唇肌颈支-颈阔肌。
46
面神经(1)
47
面神经(2)
48
面神经(3)
49
面神经疾患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常见原因是面部受冷 风侵袭或着凉后导致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等缺 血所致),尤以其颅外段为多。颅外段损伤,由于 只累及躯体运动纤维,所以只引起同例面肌瘫痪 (又称面神经麻痹),表现为损伤侧额纹消失,眼 睑不能闭合,口角偏向对侧,不能做吹口哨的动作 等。
内脏感觉纤维,胸腹腔脏器的粘膜-迷走神经的喉上神经、 颈心支、咽支、喉返神经、胃前后支、腹腔支-至孤束 核。
躯体运动纤维,疑核发出-迷走神经-咽支-支配软腭和咽喉 肌;
躯体感觉纤维,硬脑膜、耳廓、外耳道皮肤-耳支和脑膜 支-至三叉神经脊束。
57
迷走神经(1)
58
迷走神经 (2)
59
迷走神经(3)
(六)展神经(abducent nerve) 只含有躯 体运动纤维。脑桥---展神经核---展神经-cial nerve) 含有躯体运动、内脏运 动(副交感神经)及内脏感觉三种纤维,故属混合神 经。
• 舌后1/3味觉-舌神经-孤束核。 • 上泌涎核-鼓索(副交感神经纤维)-下颌下神经节交
3.主要分支 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L4~S3)。坐骨神经是全身
最粗大的神经,直径可达1cm左右。自梨状肌下孔出 盆腔,经臀大肌深面至股后区,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 经和腓总神经。沿途发出肌支支配髋关节和股后群肌。
27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部分)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部分)2014-12-11 09:26:45人体“九大”系统之五——神经系统(周围神经部分)【【周围神经系统概述】】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周围神经分布于全身,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输感觉信息)。
又能调节体内各种功能(通过传出神经传达调节指令),以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而神经元的活动和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输则表现为一定的生物电变化及其传播。
例如,外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纤维把感觉信息传入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把中枢发出的指令信息传给效应器,都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送的,而神经冲动就是一种称为动作电位的生物电变化,是神经兴奋的标志。
【【脑神经】】与脑相连的神经叫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的感觉和运动。
只有一对很长的迷走神经沿颈部下行,分布在胸腔的大部分腹腔的内脏器官上,人能看到周围事物,听见声音,闻出香臭,尝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都必须依靠这12对脑神经的功能。
12对脑神经连接着脑的不同部位,并由颅底的孔裂出入颅腔。
具体是:嗅神经经过筛板进入颅腔;视神经经视神经管进入颅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外展神经经眶上裂进入颅腔;上颌神经经圆孔,下颌神经经卵圆孔进入颅腔;面神经、位听神经经内耳门进入颅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经颈静脉孔进入颅腔;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内口进入颅腔。
这些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内脏器官。
各脑神经所含的纤维成分不同。
一、分类(按所含主要纤维的成分和功能的不同)1、感觉神经,包括嗅、视和位听神经;2、运动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展、副和舌下神经;3、混合神经,包括三叉、面、舌咽和迷走神经。
研究证明,在一些感觉性神经内,含有传出纤维。
周围神经系统(96页)

腰丛 lumbar plexus
• 组成:T12前支一部分
L1~3前支 L4前支的一部分
• 位置: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 • 分支—走行和分布
1、 髂腹下神经 2、髂腹股沟神经 3、股外侧皮神经 4、股神经 femoral nerve 5、闭孔神经 6、生殖股神经
•股神经
femoral never
• 共12对,分为肋间神经 intercostal nerves 和肋下神经 subcostal nerve
• 肋间神经 走行及分支
胸神经前支分布的特点:节段性和重叠性
T2 – 胸骨角平面 T4 – 男性乳头平面 T6 – 剑突平面 T8 – 肋弓平面 T1Biblioteka – 脐平面 T12-脐与耻骨联合
连线中点平面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152021/5/152021/5/15May- 2115-M ay-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152021/5/152021/5/15Saturday, May 15,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15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镫骨肌神经
翼腭神经节和下颌神经节
• 位置 • 纤维性质 • 副交感神经
其节后纤维的支配
Ⅷ 前庭蜗神经 vestibulocochlear nerve
• 感觉性神经 • 核团组成: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核 • 神经在脑桥小脑三角连于脑,经内耳门
入颅
Ⅸ 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 nerve
下颌神经mandibular n.
1. 耳颞神经 2. 颊神经 3. 舌神经 4. 下牙槽神经 5. 咀嚼肌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外周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外周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也被称为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所有神经结构。
它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共12对,脊神经共31对。
这些神经分布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负责传递信息到中枢神经系统和从中枢神经系统接收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和传导刺激,联络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各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可以引起面瘫、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如需更多关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神经学专家。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的结构
总结词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详细描述
神经元的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包含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轴 突是神经元的输出线,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或腺体。树突是神 经元的接收器,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总结词
神经元具有电兴奋性,能够传递电信 号。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 成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 • 突触 • 神经网络 • 脑和脊髓 • 周围神经系统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定义
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由神经元和神经 纤维组成的网络,负责传递和处理信 息,协调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 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 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 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发送运动信号。
脑神经
共有12对脑神经,主要负责传递 大脑与五官、口腔、头部等器官
之间的信息。
植物性神经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 要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
信息传递
周围神经系统能够快速传递信息,使身体各部分 协调工作。
内脏调节
植物性神经能够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 血压等。
信号的处理
神经元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 工处理,包括放大、整合和调 制等。
信号的传递
处理后的信号通过轴突和突触 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信号的输出
神经元的输出信号通过轴突和 其他连接方式传递给效应器, 如肌肉或腺体,从而控制生物
体的活动。
05
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的定义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 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控
解剖学基础知识-周围神经系统

总论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化的接触区域,通过它可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化学突触:突触前部,突触后部,突触间隙常用术语a、在中枢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的聚集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
配布于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神经纤维在中枢部聚集部位含脂质色泽明亮称白质。
位于大脑和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称髓质;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一起成为纤维束。
(在中枢部)b、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称神经节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成粗细不等的神经脊神经1、脊神经为连于脊髓的周围神经部分。
2、有31对;每一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由前根和后根组成;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处的椭圆形膨大称为脊神经节,其中含有假单极感觉神经元。
3、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为脊神经干后,立即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交通支。
4、有躯体感觉,内脏感觉,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四种纤维成分5、中枢联系脑神经连于脑的周围神经,共12对名称、顺序、性质、纤维成分及中枢联系、连脑部位、进出颅的部位和分布概况筛孔:嗅神经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中的眼神经眶下裂:三叉神经中的下颌神经(2)视神经管:视神经颈静脉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内耳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圆孔:三叉神经中的上颌神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中的下颌神经(1)棘孔:脑膜中动脉舌下神经管:舌下神经1嗅神经Olfactory N. 感觉神经内脏感觉鼻腔嗅黏膜2视神经Optic N. 感觉神经躯体感觉视网膜3动眼神经Oculomotor N. 运动神经躯体运动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上睑提肌,下斜肌内脏运动睫状神经节Ciliary ganglion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4滑车神经Trochlear N. 运动神经躯体运动上斜肌5三叉神经Trigeminal N. 混合性神经眼神经Ophthalmic N.躯体感觉眼球,泪器,结膜,部分面部皮肤上颌神经Maxillary N.躯体感觉眼裂口裂间皮肤,上颌牙,牙龈,鼻腔、软腭黏膜翼腭神经Pterygopalatine N.上颌神经穿圆孔出颅至翼腭窝连于翼腭神经节下颌神经Mandibular N.躯体感觉口裂以下皮肤,下颌牙、牙龈内脏运动咀嚼肌,鼓膜张肌(耳神经节),部分舌肌等舌神经Lingual N. 接受面神经鼓索,下颌下神经节展神经Abducent N.躯体运动外直肌面神经Facial N.混合性神经面部表情肌,舌前2/3味蕾鼓索返回鼓室,出鼓室至颞下窝,加入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腺,下颌下腺岩大神经膝神经节处,颞骨岩部前面,破裂孔出颅至翼腭窝翼腭神经节泪腺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 位听感受器前庭神经Vestibular N.前庭神经节球囊斑,椭圆囊斑,壶腹嵴蜗神经Cochlear N.蜗神经节内耳螺旋器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 腮腺,舌后1/3味蕾鼓室神经——岩小神经耳神经节腮腺迷走神经V agus N. 心肌,脏器的平滑肌,腺体副神经Accessory N. 咽、喉肌;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斜方肌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 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4对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纤维)睫状神经节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眶上裂—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纤维—睫状肌,瞳孔括约肌下颌下神经节上泌涎核(面神经)—茎乳孔—鼓索—颞下窝—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翼腭神经节上泌涎核(面神经)—岩大神经—翼腭窝—翼腭神经节—泪腺,鼻腔、口腔、腭黏膜腺体耳神经节下泌涎核(舌咽神经)—鼓室神经—岩小神经(终支)—卵圆孔下方—耳神经节—腮腺内脏神经内脏运动N.与躯体运动N.区别内脏运动神经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内脏运动神经纤维多为较细的薄髓(节前纤维)或无髓(节后纤维)纤维,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多为较粗的有髓纤维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躯体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至骨骼肌只有一个神经元,内脏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发出后在周围部的植物性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肾上腺髓质除外),由节内神经元发出纤维到达效应器,一个节前神经元可以与多个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故节后神经元数量众多躯体运动神经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内脏运动神经攀附脏器和血管形成神经丛,再由丛发出分支到达效应器交感N节前、后神经元、纤维的位置或走行、分布概况位置:可以分为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椎旁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
人体解剖学词汇 周围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词汇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ial nervous system) sympathetic ganglion交感神经节white (gray) communicating branch白(灰)交通支parasympathetic ganglion副交感神经节* spinal n.脊神经cranial n.脑神经mixed n.混合神经cutaneous (muscular) branches皮(肌)支articular branches关节支motor (sensory) n.运动(感觉)神经autonomic n.自主神经脊神经(Spinal Nerves)anterior root, motor root前根,运动根posterior root, sensory root后根,感觉根anterior (posterior) branch前(后)支communicative branch交通支meningeal branch脊膜支颈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枕大神经cervical plexus颈丛suboccipital n.枕下神经lesser occipital n.枕小神经great auricular n.耳大神经transverse n. of neck颈横神经supraclavicular n.锁骨上神经* phrenic n.膈神经brachial plexus臂丛* musculocutaneous n.肌皮神经* median n.正中神经* ulnar (radial) n.尺(桡)神经* axillary n.腋神经thoracic n.胸神经intercostals n.肋间神经subcostal n.肋下神经lumbar n.腰神经lumbar plexus腰丛iliohypogastric n.髂腹下神经ilioinguinal n.髂腹股沟神经obturator n.闭孔神经股神经saphenous n.隐神经lumbosacral trunk (plexus)腰骶干(丛) sacral n.骶神经sacral plexus骶丛* sciatic n.坐骨神经common peroneal n.腓总神经superficial (deep) peroneal n.腓浅(深)神经tibial n.胫神经pudendal n.阴部神经脑神经(Cranial Nerves)* Olfactory n.嗅神经* Optic n.视神经* Oculomotor n.动眼神经* Trochlear n.滑车神经* Trigeminal n.三叉神经* Abducent n.展神经* Facial n.面神经* Vestibulocochlear n.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 Glossopharyngeal n.舌咽神经* Vagus n.迷走神经* Accessory n.副神经舌下神经内脏神经系统(Visceral Nervous System)visceral motor (sensory) n.内脏运动(感觉)神经sympathetic part交感部sympathetic trunk交感干ganglia of sympathetic trunk 交感干神经节thoracic ganglia胸神经节greater splanchnic n.内脏大神经lesser splanchnic n.内脏小神经parasympathetic part副交感部pelvic ganglia盆神经节3. 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团和神经束(Nucleiand Tract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nuclei of cranial n.脑神经核nuclei of origin起核terminal nuclei终核relay nuclei中继核tracts神经束association fibers联络纤维commissural fibers连合纤维projection fibers投射纤维脑神经核(Nuclei of Cranial Nerves)动眼神经核parasympathetic nucleus of oculomotor n.动眼神经副核,E-W核nucleus of trochlear n.滑车神经核motor nucleus of trigeminal n.三叉神经运动核mesencephalic nucleus of trigeminal n.三叉神经中脑核pontine nucleus of trigeminal n.三叉神经脑桥核nucleus of spinal tract of trigeminal n. 三叉神经脊束核nucleus of abdudcent n.展神经核nucleus of facial n.面神经核superior (inferior) salivary nucleus上(下)涎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孤束核cochlear nuclei蜗神经核vestibular nuclei前庭神经核ambiguous nucleus疑核dorsal nucleus of vagus n.迷走神经背核nucleus of hypoglossal n.舌下神经核nucleus of accessory n.副神经核其他神经核(Other Nerve Nuclei)端脑:basal nuclei基底核striate body纹状体neostriatum新纹状体旧纹状体lenticular nucleus豆状核putamen壳pallidal globe , pallidum苍白球caudate nucleus尾状核head (body, tail) of caudate nucleus尾状核头(体,尾) amygdaloid nucleus杏仁核claustrum屏状核中脑:red nucleus红核interpeduncular nucleus脚间核black substance黑质tegmental nucleus被盖核pretectal nucleus顶盖前核nucleus of inferior colliculus下丘核脑桥:pontine nucleus脑桥核延髓:gracile nucleus薄束核cuneate nucleus楔束核reticular formation of brain stem脑干网状结构nuclei of median raphe中缝核小脑cerebellar nuclei小脑核dentate nucleus齿状核emboliform nucleus栓状核global (globose) nucleus球状核nucleus of roof , fastigatum顶核脊髓:intermediate medial (lateral) nucleus中间内(外)侧核marginal layer, posteromarginal nucleus缘层,后角边缘核gelatinous substance胶状质proper nucleus of posterior horn后角固有核dorsal (thoracic) nucleus背(胸)核连合神经束(Tracts of Nervous Commissure)trabs ,corpus callosum, mesolobus胼胝体fornix穹隆internal capsule内囊optic tract视束anterior thalamic radiations丘脑前辐射posterior thalamic radiations丘脑后辐射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s丘脑中央辐射optic radiation视辐射auditory (acoustic) radiation听辐射视上垂体束paraventriculohypophyseal tract室旁垂体束中脑:mesencephalic tract of trigeminal n.三叉神经中脑束rubroreticular tract红核网状束脑桥:corticopontine tract皮质脑桥束frontopontine tract额桥束parietopontine tract顶桥束occipitopontine tract枕桥束temporopontine tract颞桥束laternal lemniscus (fillet)外侧丘系trigeminothalamic tract , trigeminal lemniscus三叉丘脑束,三叉丘系trapezoid body 斜方体延髓:corticonuclear tract, corticobulbar tract皮质核束,皮质延髓束medial lemniscus (fillet)内侧丘系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内侧丘系交叉spinal tract of trigeminal n.三叉神经脊束solitary tract孤束medial longitudinal tract内侧纵束pyramidal tract锥体束小脑vestibulocerebellar tract前庭小脑束olivocerebellar fibers橄榄小脑纤维cerebellothalamic tract小脑丘脑束cerebellorubral tract小脑红核束脊髓:proper tract , proper bundle固有束anterior (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皮质脊髓前(侧)束vestibulospinal tract前庭脊髓束reticulospinal tract网状脊髓束ventral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脑前(侧)束rubrospinal tract红核脊髓束tectospinal tract顶盖脊髓束bulboreticulospinal tract延髓网状脊髓束pontoreticulospinal tract脑桥网状脊髓束spinoreticular tract脊髓网状束spinotectal tract脊髓顶盖束ventral (dorsal) spinocerebellar tract脊髓小脑前(后)束gracile fascicle, slender tract薄束cuneate fascicle (tract)楔束传导通路:afferent (efferent) pathway传入(出)传导通路感觉(运动)传导通路deep sensory pathway 深感觉传导通路proprioceptive sensory pathway本体感觉传导通路unconscious proprioceptive sensorypathway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superficial sensory pathway浅感觉传导通路pain temperature and simple touch pathway of trunk and limbs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pain temperature and simple touch pathway of head and face 头面部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visual (auditory) pathway视(听)觉传导通路pathway of papillary light reflex瞳孔对光反射传导通路equilibratory pathway平衡觉传导通路olfactory pathway嗅觉传导通路pyramidal system锥体系extrapyramidal system (tract)锥体外系cortico-pallidal system皮质-苍白球系cortici-ponto-cerebellar system皮质-脑桥-小脑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股外侧皮神经(L2~L3) )股外侧皮神经( (4)闭孔神经 ) obturator nerve (L2~4) 大腿内收能力减弱, 损伤 大腿内收能力减弱,仰 卧时患肢不能置于健侧大腿之 走路时患肢向外侧摆动; 上,走路时患肢向外侧摆动; 大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大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5)生殖股神经(L1~2) )生殖股神经(
3.特点 胸神经前支的分布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同时具有重叠性。 特点 胸神经前支的分布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同时具有重叠性。
躯干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规律
神经节段 T2 T4 T6 T8 T10 T12 L1 胸骨角平面 男性乳头平面 剑突平面 肋弓下缘平面 脐平面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平面 耻骨联合上方一横掌区域 体表标志
(二)脊神经的分支
1.前支 粗大,为混合性神经。主要分布于颈部、躯干前外侧部和四肢,除胸 . 粗大,为混合性神经。主要分布于颈部、躯干前外侧部和四肢, 神经前支仍保留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脊神经前支先交织成丛, 神经前支仍保留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脊神经前支先交织成丛,自丛再分支分布 于相应区域。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于相应区域。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2.后支 细小,为混合性神经。肌支分布于项、背、腰和骶部深层肌,皮质分 细小,为混合性神经。肌支分布于项、 腰和骶部深层肌, . 布于枕、 骶和臀部皮肤,节段性明显。 布于枕、项、背、腰、骶和臀部皮肤,节段性明显。 3.脊膜支 细小,为感觉性神经,又名窦椎神经。主要分布于脊髓被膜、椎骨 细小,为感觉性神经,又名窦椎神经。主要分布于脊髓被膜、 . 连接等处。 连接等处。 4.交通支 为连于交感干与脊神经之间的细支,详见内脏神经。 为连于交感干与脊神经之间的细支,详见内脏神经。 .
纤维成分及 所支配结构
内脏运动成分
二、脑神经概况
( 一 ) 嗅 神 经 olfactory nerve 1.纤维 感觉性 . 神经, 神经,含特殊内脏 感觉纤维, 感觉纤维,传导嗅 觉冲动。 觉冲动。 2.分布 嗅细胞 . 及周围突分布于鼻 腔嗅粘膜, 腔嗅粘膜,中枢突 汇 成 15~20 根 嗅 丝 穿筛孔入颅后止于 端脑的嗅球。 端脑的嗅球。 3.相关损伤 筛 . 板处骨折→撕脱嗅 板处骨折 撕脱嗅 丝、撕裂脑膜和蛛 网膜→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 网膜 嗅觉障碍、 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鼻漏。
(2)阴部神经(S2~4) )阴部神经( 1)走行 伴阴部内血管出梨状肌 走行 下孔, 下孔,绕坐骨棘经坐骨小孔入坐骨 直肠窝。 直肠窝。 2)分布 分布 肛(直肠下 神经:分布于肛门外括 直肠下)神经: 直肠下 神经 约肌和肛部皮肤。 约肌和肛部皮肤。 会阴神经: 会阴神经:分布于会阴肌和外生殖 器皮肤。 器皮肤。 阴茎(蒂 背神经 背神经: 阴茎 蒂)背神经:分布于外生殖器 海绵体和皮肤。 海绵体和皮肤。 (3)臀上神经(L4~5、S1)和臀 )臀上神经( 下神经( 下神经(L5、S1~2) (4)股后皮神经(S1~3) )股后皮神经(
(5)腋神经(C5、6) )腋神经( 、 1)走行 起自后束,伴旋肱后动脉穿经四边孔达肩部,该处紧贴肱骨外科颈、 走行 起自后束,伴旋肱后动脉穿经四边孔达肩部,该处紧贴肱骨外科颈、 易受损伤。 易受损伤。 2)分布 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 分布 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 皮支:分布于肩部、臂外侧区上部皮肤。 皮支:分布于肩部、臂外侧区上部皮肤。 3)损伤 上肢不能外展;三角肌萎缩 肩峰突出 肩部失去圆隆外形 “方肩” 肩峰突出→肩部失去圆隆外形 损伤 上肢不能外展;三角肌萎缩→肩峰突出 肩部失去圆隆外形→“方肩” 畸形;三角肌区皮肤感觉丧失。 畸形;三角肌区皮肤感觉丧失。 (6)胸背神经(C6~8) )胸背神经( (7)肩胛下神经(C6~7) )肩胛下神经(
神经纤维种类
4种(均为混合神经) 均为混合神经)
躯体运动(肌节衍化骨骼肌) 躯体运动(肌节衍化骨骼肌) 躯体感觉(躯干四肢浅、 躯体感觉(躯干四肢浅、深感 觉) 内脏运动(平滑肌、心肌、 内脏运动(平滑肌、心肌、腺 体) 内脏感觉(脏器、心血管) 内脏感觉(脏器、心血管) 均含有。主要是交感纤维, 均含有。主要是交感纤维, S2~4含副交感纤维 仅S2~4含副交感纤维
(五)骶丛 sacral plexus
1.组成 由部分 4前支、L5前支和 组成 由部分L 前支、 尾神经前支组成。 骶、尾神经前支组成。 2.位置 位于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位置 位于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3.主要分支及分布 主要分支及分布 (1)坐骨神经 sciatic nerve ) (L4~S3)
(四)腰丛 lumbar plexus
1.组成 由部分 12前支、L1~3前支、部分 4 组成 由部分T 前支、 前支、部分L 前支组成。 前支组成。 2.位置 位于腰大肌深面。 位置 位于腰大肌深面。 3.主要分支及分布 主要分支及分布 (1)股神经 femoral nerve (L2~4) ) 股前群肌萎缩,大腿变细,髌骨突出; 损伤 股前群肌萎缩,大腿变细,髌骨突出; 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 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髌腱反射消 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失;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2)髂腹下神经(T12~L1)和髂腹股沟神经 )髂腹下神经( (L1)
二、全身脊神经分布概况 全身脊神经分布概况
(一)颈丛 cervical plexus 1.组成 由C1~4前支组成。 前支组成。 组成 2.位置 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位置 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3.主要分支及分布 主要分支及分布 (1)皮支 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 和锁骨上神经. 和锁骨上神经 (2)肌支 颈袢和膈神经 phrenic nerve )
脊神经 Spinal nerve
一、典型脊神经的组成及分支 (一)脊神经的组成
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近椎间孔处合成。 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近椎间孔处合成。 属感觉性, 由内脏感觉和躯体感觉神经纤维组成。 后根 属感觉性 , 由内脏感觉和躯体感觉神经纤维组成 。 有膨大的脊神经节 spinal ganglia,由内脏感觉和躯体感觉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 ,由内脏感觉和躯体感觉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 属运动性,由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神经纤维组成。 前根 属运动性,由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神经纤维组成。 所有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典型脊神经均含有以下四种纤维成分: 所有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典型脊神经均含有以下四种纤维成分: 1.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将这些部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将这些部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 2.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来自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来自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 . 3.躯体运动纤维 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 4.内脏运动纤维 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 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 . 的分泌。 的分泌。
脑神经
cranial nerve
一、脑神经与脊神经的比较
脊神经 联系中枢 神经数目 分布范围 脊髓 31对 31对 躯干、 躯干、四肢 脑神经 脑 12对 12对 头颈部( 还要分布于胸、腹腔脏器) 头颈部(Ⅹ还要对脑神经所含数目不定: 感觉性: 感觉性:Ⅰ、Ⅱ、Ⅷ 运动性: 运动性:Ⅲ、Ⅳ、Ⅵ、Ⅺ、Ⅻ 混合性: 混合性:Ⅴ、Ⅶ、Ⅸ、Ⅹ 一般躯体运动(肌节衍化骨骼肌) 一般躯体运动(肌节衍化骨骼肌) 特殊内脏运动(鳃弓衍化骨骼肌) 特殊内脏运动(鳃弓衍化骨骼肌) 一般躯体感觉(头面部皮肤、粘膜) 一般躯体感觉(头面部皮肤、粘膜) 特殊躯体感觉(位听器、视器) 特殊躯体感觉(位听器、视器) 一般内脏运动(平滑肌、心肌、腺体) 一般内脏运动(平滑肌、心肌、腺体) 一般内脏感觉(脏器、心血管) 一般内脏感觉(脏器、心血管) 特殊内脏感觉(嗅觉、味觉) 特殊内脏感觉(嗅觉、味觉) 仅Ⅲ、Ⅶ、Ⅸ、Ⅹ含副交感纤维
(三)胸神经前支
1.组成 胸神经前支共 对,第1(大部分参加臂丛)至第 对位于相应肋间隙 组成 胸神经前支共12对 (大部分参加臂丛)至第11对位于相应肋间隙 肋下方, 中,称肋间神经 intercostal nerve ,第12对(小部分参加腰丛)位于第 肋下方, 对 小部分参加腰丛)位于第12肋下方 称肋下神经。 称肋下神经。 2.主要分支及分布 主要分支及分布
多为长支, 锁骨下分支 多为长支,分别起自臂 丛三束,分布于上肢、胸壁的肌、关节、 丛三束,分布于上肢、胸壁的肌、关节、 皮肤。其主要分支有: 皮肤。其主要分支有: (1)肌皮神经(C5~7) )肌皮神经( (2)正中神经 median nerve ( C6~T1) ) 屈腕能力减弱,前臂不能旋前, 损伤 屈腕能力减弱,前臂不能旋前, 拇、食和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作对 食和中指不能屈曲, 掌运动;出现“猿手”畸形;拇、食、 掌运动;出现“猿手”畸形; 中指末节皮肤感觉障碍。 中指末节皮肤感觉障碍。
周围神经系统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周庭永
周围神经系统指中枢神经系统 以外的所有神经成分,由神经、 以外的所有神经成分,由神经、神 经节、 经节、神经丛和神经终末装置等构 成,其中与脊髓相连者称脊神经 spinal nerves,与脑相连者称脑神 , 经 cranial nerves。在脊神经和脑神 。 经的诸纤维成分中,分布于内脏、 经的诸纤维成分中,分布于内脏、 心血管和腺体的纤维成分, 心血管和腺体的纤维成分,称内脏 神经 visceral (autonomic) nervous 。 内脏神经并非是一独立的神经体系, 内脏神经并非是一独立的神经体系, 而是脊神经和脑神经的组成部分。 而是脊神经和脑神经的组成部分。
(二)臂丛 brachial plex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