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围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周围围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一、A1型题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是以下哪项?A。
妊娠B。
动静脉瘘C。
深静脉阻塞D。
先天性静脉壁薄弱E。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关于下肢浅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以下哪项?A。
下肢浅静脉主要由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组成B。
大隐静脉起源于足背静脉网的外侧C。
小隐静脉起源于足背静脉网的内侧D。
大隐静脉在汇入股静脉前有三个属支E。
静脉壁外膜是决定静脉壁强弱的主要因素3.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描述,正确的是以下哪项?A。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B。
女性静脉曲张多见C。
小隐静脉曲张多见D。
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多见E。
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最常见的病因是下肢深静脉病变4.大隐静脉的属支不包括以下哪项?A。
旋髂浅静脉B。
腹壁浅静脉C。
阴部内静脉D。
股内侧静脉E。
股外侧静脉5.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病因不包括以下哪项?A。
先天性静脉壁薄弱B。
浅静脉瓣膜发育不良C。
经常参加游泳训练D。
长期从事负重劳动E。
长期站立工作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变主要位于下肢的哪些血管?A。
大、中动脉B。
大、中静脉C。
中、小动静脉,而以动脉为主D。
中、小动静脉,而以静脉为主E。
小动静脉,而不发生于中动静脉7.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出现静息痛表示以下哪种情况?A。
严重的缺血状态B。
肌肉代谢增加C。
肌肉血肿D。
交感神经功能失调E。
干性坏疽8.决定能否做大隐静脉术的检查是哪项?A。
浅静脉瓣膜功能试验B。
深静脉瓣膜功能试验C。
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D。
深静脉网流试验E。
浅静脉通畅试验9.判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最可靠的方法是哪项?A。
下肢静脉造影术B。
下肢静脉压测定C。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D。
屈氏试验E。
波氏试验10.深静脉回流试验的检查目的是了解哪项?A。
深静脉瓣膜功能是否正常B。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是否正常C。
小隐静脉瓣膜功能是否正常D。
交通支瓣膜功能是否正常E。
下肢深静脉是否通畅11.站立时在大腿中部扎止血带,让病人用力踢腿20次后,下肢深静脉充盈明显提示哪种情况?A。
简述周围血管征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周围血管征是指由于周围血管发生了异常变化或受到了损伤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临床表现。
这些表现既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周围血管征可以表现为血管壁的病理性变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等。
1. 血管壁的病理性变化周围血管征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血管壁的病理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包括血管壁硬化、血管壁炎症、血管管腔狭窄等。
血管壁的病理性变化会使血管失去弹性,导致血管硬化,增加血管阻力,影响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
从而引起全身各种症状,如头晕、眩晕、心悸、胸闷等。
2.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周围血管征还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包括血液流速变慢、血流阻力增加、血管弹性下降等。
这些改变会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传递,引起局部缺血、缺氧的症状,如手脚发麻、疼痛等。
3. 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在周围血管征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会导致血管壁的重构和增厚,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则会影响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功能。
周围血管征不仅是一种疾病的表现,更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
它常常伴随着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周围血管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周围血管征的诊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各种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X线血管造影等)、血流动力学检查(如血压测量等)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病因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周围血管征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药、扩血管药、抗血小板药等。
介入治疗主要通过介入手术的方法对血管进行扩张和血栓清除等。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搭桥术、血管成形术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周围血管征,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周围血管征的内容及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表现,也是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周围血管病

多次孕娠
涉水淋雨
劳倦伤气
气滞血瘀 筋脉纵横
血壅于下
寒湿凝筋 筋挛血瘀
筋瘤
外伤筋脉
瘀血凝滞 阻滞脉道
诊断
病史:长期站立工作者或怀孕 症状: 肢体坠胀不适或疼痛,站立时明
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 体征:下肢静脉盘曲隆起,色青紫,瘤
体柔软,抬高患肢瘤体缩小,患 肢下垂时恢复。碰破可流出大量 瘀血。 合并感染时:患部有红肿、灼热、压
病因病机
久卧伤气 产后伤气 血脉损伤 久病伤气 年老气虚
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 营血回流受阻 水津外溢
流注下肢 聚而为湿
股肿
诊断
病史:起病较急,肢体外伤、长期卧床、
分娩、盆腔手术、血管内导管术史。 症状:发病肢体疼痛。 体征:单侧肢体肿胀,局部皮温升高,
深静脉走行区压痛和浅静脉张。 并发症:急性股动脉痉挛、肺栓塞 后遗症: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臁疮。 辅助检查:WBC、静脉血流图、
相当于西医下肢静脉曲张继发小腿 慢性溃疡。
病因病机
青筋暴露
瘀停脉络
+ 小腿皮肤 破损染毒
郁久发热 毒邪化热
臁疮
临床表现
1、病史:久立、筋瘤 2、年龄:中老年 3、临床表现:三期
溃疡前期—长期小腿肿胀、青筋暴露、 沉重感。皮肤粗糙、色素沉着、苔 藓样变,可并发皲裂和湿疮。
溃疡期 —溃后疮面或滋水淋漓或肉芽 苍白,并发感染时滋水秽浊,周围 红肿,或皮肤并发湿疮,溃疡经久 不愈。
周围血管病
总论
概述
周围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脑、 肾等脏器组织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 可分为动脉病和静脉病。
常见症状和体征
疼痛 1、间歇性疼痛:见于动脉缺血早期。 2、持续性疼痛:见于严重动脉缺血及肢 体营养障碍性溃疡合并感染,肢体坏 疽。静脉性静息痛程度较轻。
外周血管疾病

UT-15
UT-15为一前列环素类似物。在美国进行的本品联合疗法治疗外周血管疾病Ⅱ期临床结果表明,本品可使下 肢血流速度增加33%,而心率和血压没有明显改变。本品静注期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高剂量本品常见的不良 反应为头痛和恶心。
低剂量前列地尔
前列地尔(alprostadil)目前常被用于治疗严重间歇性跛行,但因其需多次给药,费用较高。
目前,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外周动脉疾病的药物只有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和西洛他唑 (cilostazol)。但是,有许多其它药物如抗高血脂药,卡尼汀和抗血小板药也常可用于本类疾病的治疗。其中抗 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不仅对治疗外周血管疾病有益,而且还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精氨酸
疾病的预防
疾病的预防
维生素D可预防外周血管疾病
外周血管疾病经常由于脂肪在腿部血管堆积造成,患病者腿部疼痛并且影响正常行走。经过调查发现血液中 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人不易得外周血管疾病。调查结果表明在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有64%患者体内维生素D 含量过低。
研究者认为体内高水平维生素D与外周血管疾病发病率或许没有直接关系,只是由于饮食均衡使体内营养水 平维持在较高水平。
疾病的病因
疾病的病因
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吸烟、寒冷、潮湿、营养不良和性激素异常一直被认为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 素,而吸烟与发病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有人曾提出了血管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血液高凝状态 和肾上腺机能亢进等学说。近十多年来,免疫因素受到重视。通过对本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免疫病理学的观 察,不少学者认为,本病为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用于严重间歇性跛行病人的两种给药方案,即高频给药和低频给药,以分析本品的有效性、耐受性和费用效 率。低频给药方案为每隔4周以一日120μg静注本品2天,持续12周。高频给药方案为:首先,一周以一日60μg 静注本品5天,持续4周,然后为一周2日,持续4周。结果,两组均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然而,相对于高频给药 方案,低频方案更易使病人恢复,且治疗的总费用降低了,故更易为病人所接受。
周围血管疾病

外膜:交原纤维 静脉壁结构 中层:肌层决定静脉壁强弱 内膜:内皮细胞 静脉瓣膜:双瓣,结构纤维,单向开放阻止 血液逆流 血液动力学:向心回流依靠: ① 小腿肌泵的收缩功能。 ② 胸腔吸气期和心脏舒张期产生的负压作 ③ 静脉瓣膜具有向心单向开放,阻止血液逆 流的功能。
病理生理 静脉压增高,静脉壁软弱及静脉瓣膜缺陷。 静脉瓣膜和静脉壁离心愈远,强度也愈差, 静脉压力离心愈远而愈高。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临床表现和诊断 1、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 2、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湿疹、溃疡。 3、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4、深静脉通畅试验 5、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6、静脉造影
7、必须排除以下疾病 ①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③ 动静脉瘘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适用于: ① 病变局限。② 妊娠期发病。③ 不能耐受 手术者。
4、手术疗法 腰交感神经切断术,动脉重建术,血栓内膜 剥脱术等。 5、创面处理 坏死界限明确,可截肢(趾、指)。
静脉疾病
概论 静脉疾病好发于下肢。 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 单纯性下肢静脉屈张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解剖 阴部外、腹壁浅静脉 大隐静脉 股内侧静脉 1 浅静脉 旋髂浅、股外侧静脉 小隐静脉 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 2 深静脉 股深静脉 3 小腿肌肉静脉:腓肠肌及比目鱼肌静脉 4 交通静脉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病变局限,少量,或手术前辅助治疗。 3、手术疗法 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包括三方面: ① 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② 大隐或小隐静脉 主干及曲张静脉剥脱;③ 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 并发症 1、血栓性浅静脉炎 2、溃疡形成 3、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PPT课件

• 病理:
– – – – 血管连续性破坏 血管壁损伤 热力造成的血管损伤 继发性改变:血栓形成,血肿,假性动脉瘤,损伤性动静脉瘘
15
2、临床表现和诊断
– 高脂血症 – 高血压 – 吸烟 – 糖尿病 – 肥胖
21
(5)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
22
(6)临床表现
– 症状的轻重与病程进展、动脉狭窄及侧枝代偿的程度相关 – 早期症状为患肢冷感、苍白;
– 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
– 后期患肢皮温明显降低、色泽苍白或发绀,出现静息痛 – 最后出现肢体远端缺血性坏疽或溃疡
– 狭窄 – 闭塞
– 扩张
– 破裂 – 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4
2、临床表现
疼痛 肿块
肿胀 感觉异常
周围血管疾病
组织丧失
色泽改变 血管形态改变 皮肤温度异常
5
(1)疼痛
• 间歇性疼痛
– 运动性疼痛:间歇性跛行(Claudication),跛行时间、跛行距离 – 体位性疼痛:肢体所处体位因与心脏平面不同而影响血流状态,可激发或 缓解疼痛 – 温差性疼痛:因温度改变而激发或缓解肢体疼痛 – 特发性疼痛:多位于小腿和足部,为肌痉挛性疼痛
– 血管腔内治疗:置入覆膜支架修复血管破裂口
17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
刀伤
18
三、动脉疾病
19
1、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
(1)定义:
–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病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动 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形成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 慢性缺血性疾病。
20131205 周围血管疾病+股肿+血栓性静脉炎

第十四章周围血管疾病中医药学院中医外科教研室潘恩山讲师学习要求1.熟悉周围血管疾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2.了解周围血管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概述 定义指发生于心、脑、肾等脏器组织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
主要是动脉病和静脉病。
中医命名中医称周围血管为经脉、脉管,故将周围血管疾病统称为“脉管病”分类按发病部位分为:周围动脉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动脉栓塞、动脉瘤、雷诺氏征等。
周围静脉疾病: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症、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周围动静脉联合疾病:动静脉瘘(先天性与后天性)常见症状及体征 1.疼痛主要原因有A供血不足、V回流障碍、血液循环异常。
1)间歇性疼痛:主要为运动性疼痛,指伴随运动所出现的不适症状。
2)持续性疼痛:指肢体在静止状态下产生的疼痛。
常见症状及体征 2.皮肤温度异常动脉病变多为肢端寒冷静脉病变多为下肢潮热3.皮肤颜色异常包括苍白、紫绀、潮红、色素沉着等改变4.感觉异常寒冷、倦怠、麻木、针刺或蚁行感5.肢体肿胀或萎缩常见症状及体征 6.溃疡和坏疽缺血性溃疡-A病变引起溃疡郁积性溃疡-V病变引起干性坏疽坏疽湿性坏疽临床检查1.皮肤温度包括扪诊法、数字皮温计测量法或红外线热像仪测量法2.营养状况3.动脉搏动检查A疾病的重要步骤检查方法动脉循环检查方法1.跛行时间和跛行距离试验2.皮肤指压时间(乳头下层静脉丛充盈)3.肢体位置试验检查方法静脉功能检查1.勃-屈氏试验(Brodie-rendelenburg test)2.伯氏试验(Perthe`s test)3.霍曼征(Homan征)4.牛好夫征(Neuhof征)特殊毒邪(烟毒)外感六淫外因外伤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内因劳伤虚损周围血管疾病的病机特点是血瘀邪虚三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瘀1.内治活血化瘀为周围血管疾病总的治则 1)理气活血化瘀法2)益气活血化瘀法3)散寒活血化瘀法4)清热活血化瘀法5)祛湿活血化瘀法6)补血活血化瘀法2.外治可以根据病情选用熏洗、箍围、浸渍、热烘的方法。
周围血管病PPT课件

五、色泽改变
皮肤色泽异常
五、色泽改变
指压性改变 运动性改变 体位性改变
六、形态改变
动脉形态改变
搏动减弱 杂音 屈曲
静脉形态改变
曲张
七、肿块
搏动性肿块 无搏动性肿块
八、营养性改变
皮肤营养性改变 溃疡、坏疽 肢体增长变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一、病因
病因
外来因素: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 损伤和感染
七、治疗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第36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术 前
术 后 半
年
静脉性溃疡,术后愈合
第36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发病因素
瓣膜结构薄弱 持久的超负荷回心血量 深静脉瓣膜发育异常或缺如 小腿肌关节泵软弱,泵血无力
临床表现
轻度:浅静脉扩张,踝部轻度浮肿 中度:浅静脉曲张,下肢沉重,色素轻度沉着 重度:浅静脉明显曲张,小腿浮肿胀痛,广泛色素,溃疡
瘤 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性溃疡
第36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诊断
周围静脉压明显升高 静脉血含氧量增高 X线平片 骨骼增长,增粗 动脉造影
动脉主干增粗,血流加快 动脉分支增多,紊乱且呈扭曲状 静脉早期显影
第36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治疗
手术切除或瘘口结扎 骨骺抑制术 弹性长袜 经动脉导管栓塞相关的动脉分支
第36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 静脉损伤
血流缓慢 血液高凝状态
临床表现 上肢深静脉
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第36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分型
充盈 缺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血管疾病
名词解释
1、间歇性跛行
病人以恒迷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的下肢疼痛,疼痛大多愈益增重,迫使病人停步;只要休息片刻、疼痛即缓解。
症状能在同样的条件下复发,肠见于小腿腓肠肌部位。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病变,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脉静脉,以下肢血管为主,北方多见,大多数为男性,好发于青壮年。
3、动脉栓塞
血块或进入管内的异物成为栓子,随着血流停顿在口径相似的动脉内,造成血流障碍。
特点是发病突然,症状明显,进展迅速,预后严重,需积极处理。
4、雷诺综合症
肢体动脉,特别是小动脉受寒冷或情绪波动后,所出现的发作性痉挛,具有明显苍白、程序出现不同程度青紫和潮红的典型症状。
判断题
1、动脉闭塞性病变时,抬高患肢,可使患肢缺血疼痛症状缓解。
N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通常起始于动脉,然后可累及静脉,主要侵袭周围大中动静脉。
N
3、动脉主干闭塞后,栓塞平面远侧的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而在其近侧的动脉搏动反较加强。
Y
4、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致病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
Y 5、正常状态下,主干动脉内有静息时10倍量血流通过,可以产生杂音。
N
6、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穿弹力可使曲张行脉处于蓄瘪状态。
Y
简答题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与临床表现。
2、显性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与诊断。
3、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及其处理。
4、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血栓后遗症鉴别要点。
选择题
A1题型
1、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慢性溃疡最彻底的方法是: E
A.患肢太高、休息
B.弹力绷带
C.正确更换敷料
D.有效抗生素
E.以上都不是
2、下肢静脉曲张晚期的临床表现最主要的是: D
A.小腿下1/3内侧溃疡
B.色素沉着
C.小腿浮肿
D.皮肤厚硬
E.局部搔痒
3、血栓团塞性脉管炎哪项是错误的: B
A.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发作
B.病变局限于小动脉
C.多侵及下肢血管
D.病变血管由于炎症及血栓形成致血管闭塞
E.间歇性跛行为早期症状之一
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营养障碍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B
A.肢短发黑,干性坏疽
B.间歇性跛行
C.持续性停息痛
D.游走性静脉炎
E.患肢末端经久不愈的溃疡
5、诊断动脉栓塞最准确的方法: C
A.多普勒超声检查
B.皮肤测温试验
C.动脉造影
D.肢体血流图
E.以上都不是
6、粥样硬化性动脉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 A
A.手术治疗
B.物理治疗
C.局部药物治疗
D.降低血脂和血压
E.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
7、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如不及时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D
A.肺栓塞
B.足靴区营养性改变
C.患肢搔痒
D.左下肢神经脉瓣膜功能不全
E.间歇性跛行
8、肌行下肢髂骨静脉血栓形成,拟采用Fogarty导管取拴术,行此手术的时限为: C
A.发病后1小时以内
B.发病后2小时以内
C.发病后48小时以内
D.发病后一周以内
E.发病后一周以上
A2题型
1、女,23岁,两手指端反复发作苍白,紫绀,潮红3念,于情绪波动或寒冷时出现,绕动脉搏动正常,诊断为后氏综合症,下列治疗哪项除外: B
A.加强防冷,保暖
B.血管收缩剂
C.严禁吸烟
D.中枢交感神经组织药
E.抑制血小板聚集药
2、女,23岁,两手指端反复发作苍白,紫绀,潮红3念,于情绪波动或寒冷时出现,绕动脉搏动正常,诊断为后氏综合症。
大隐静脉近端汇集肢,哪一肢不正确: C
A.股内侧静脉
B.阴部外静脉
C.髂浅静脉
D.深静脉
E.股外侧静脉
A3题型
1、女,45岁,右小腿内侧浅静脉曲张,伴色素沉着,内踝上方足鞋区湿疹样变,有一个0.5*0.5cm溃疡,久治后患肢小腿脓痛,病史已4年,行患肢顺行法静脉造影,见深静脉全程通畅,呈直筒状,股静脉与扩大的大隐静脉同时显影。
本病例诊断为: B
A.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B.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内不全
C.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造综合症
D.交通静脉瓣受损
E.患肢动静脉瘘
2、女,45岁,右小腿内侧浅静脉曲张,伴色素沉着,内踝上方足压湿疹样变,有一个0.5*0.5cm溃疡,久治后患肢小腿脓痛,病史已4年,行患肢顺行法静脉造影,见深静脉全程通畅,呈直筒状,股静脉与扩大的大隐静脉同时显影。
患者又行逆行静脉造影,提示少许造影剂泄漏,不过大腿近端,该患肢静脉瓣膜功能分级属于: B
A.0级(瓣膜功能全)
B.I级(轻度瓣膜功能不全)
C.II级(中度轻瓣膜功能不全)
D.III级(中度重瓣膜功能不全)
E.四级(中度瓣膜功能不全)
A4题型
1、男性,75岁,患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0余年,伴心房纤颤10年,1小时前突发作下肢剧烈疼痛,小腹以下并有麻木感,检查发现足背动脉、腘动脉搏动消失,大腿中段起以下皮温低于对侧肢体。
最可能的疾病为: A
A.急性左下肢动脉栓塞
B.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C.动脉瘤破裂
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E.原发性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男性,75岁,患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0余年,伴心房纤颤10年,1小时前突发作下肢剧烈疼痛,小腹以下并有麻木感,检查发现足背动脉、腘动脉搏动消失,大腿中段起以下皮温低于对侧肢体。
最可能病变存在部位: D
A.髂总动脉
B.腹主动脉
C.腘主动脉
D.股动脉
E.股深动脉
3、男性,75岁,患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0余年,伴心房纤颤10年,1小时前突发作下肢剧烈疼痛,小腹以下并有麻木感,检查发现足背动脉、腘动脉搏动消失,大腿中段起以下皮温低于对侧肢体。
此时进行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
E
A.静脉造影
B.多普勒超声检查
C.X线平片
D.皮肤测温试验
E.动脉造影
4、男性,75岁,患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0余年,伴心房纤颤10年,1小时前突发作下肢剧烈疼痛,小腹以下并有麻木感,检查发现足背动脉、腘动脉搏动消失,大腿中段起以下皮温低于对侧肢体。
若患肢缺血症状持续存在,可能发生患肢大面积组织坏死,导致肾功能衰竭,表现为: E
A.高钾血症
B.代谢性酸中毒
C.肌球蛋白尿
D.少尿
E.低钾血症
5、男性,75岁,患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0余年,伴心房纤颤10年,1小时
前突发作下肢剧烈疼痛,小腹以下并有麻木感,检查发现足背动脉、腘动脉搏动消失,大腿中段起以下皮温低于对侧肢体。
动脉栓塞病程进展快,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进展,以下治疗措施哪项不适宜: A
A.抬高患肢
B.血管扩张药物
C.解痉药物
D.溶栓药物
E.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二)
1、女性,45岁,左下肢突然肿胀,疼痛一天,体温38摄氏度,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髂股静脉阻塞。
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
A.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B.左下肢动脉栓塞
C.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D.动静脉瘘
E.急性左下肢淋巴管炎
2、除外多普勒超声检查,哪项检查方法可以准确的判断血栓位置、范围、形态和侧肢循环: B
A.静脉测压
B.静脉造影
C.体积描法
D.动脉造影
E.皮肤测温试验
3、除患者主诉症状以外,临床体检可能发现何种体征有助与疾病的诊断 B
A.膝下皮温降低
B.下腹壁、会阴区浅静脉扩张
C.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异常
D.足趾活动障碍
E.足趾甲床充盈迟缓
4、患者入院后,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2天后患肢肿胀逐渐消退,但突感胸闷、气促、咯血,最可能的诊断为: D
A.尿激酶过敏反应
B.急性心梗
C.肺气肿
D.肺栓塞
E.左心衰
5、患者经抗激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肢体肿胀逐渐消退,一年后患肢小腿足区有色素沉着,湿疹样变,并有一小溃疡0.5*0.5cm,可能的诊断为:B
A.动脉静脉瘘
B.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
C.慢性淋巴管炎
D.慢性湿疹
E.慢性肢提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