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经济型高精度变送器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51单片机的高精度测温系统的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高精度测温系统的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高精度测温系统的设计周鸿雁1,沙力妮2(1.大庆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2.大庆油田技术监督中心,黑龙江大庆163453)摘 要:通过51单片机和PT100铂电阻实现了对温度的精确测定,可以实现在-50℃~+600℃测温范围之间,准确测定出相应环境下的温度,并用LCD1602液晶显示器将实时温度显示出来㊂在此基础上增加控温报警模块,实现温度超限报警功能㊂关键词:高精度测温;STC89C52单片机;LCD1602显示器;PT100温度传感器作者简介:周鸿雁(1963 ),男,黑龙江大庆人,副教授,从事单片机应用方面的研究㊂DOI 编码:10.13356/ki.jdnu.2095-0063.2020.03.015中图分类号:TP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20)03-0111-05 收稿日期:2019-12-061 引 言本次设计的温度测量系统要求可以实现在-50℃~+600℃测温范围之间,准确测定出相应环境下的温度,并用LCD1602液晶显示器将实时温度显示出来,应用三线制PT100铂电阻测定,通过转换保证其测温的分辨力在0.01℃左右,测温的准确度在0.5℃左右㊂2 系统结构该系统是一个可以准确测量温度的高精度测温系统,核心由STC89C52单片机控制,其中主要包含的模块有3个:温度检测模块㊁温度显示模块以及按键模块,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按键设定控制温度区间,当测量的温度超出区间值时,单片机按键及温度测量模块㊁显示模块㊁报警及指使模块㊁电源模块各个小模块同时反应,使单片机驱动报警电路,同时显示模块可显示当前的温度值,按键模块采用普通按键操作方式㊂①系统总体框架图如图2-1所示㊂图2-1 系统总体框架图111第40卷 第3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Vol.40 No.3 2020年5月 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May,2020①顾吉林㊁刘淼㊁耿杨等:‘基于PT100的高精度温度测量电路的设计“,‘测控技术“2018年第5期,第101 103页㊂3 系统整体设计该设计以PT100铂电阻作为测温传感器,基于AT89C52单片机设计出高精度测温系统㊂温度传感器测量结果经转换后,通过高精度显示屏显示出实时温度数值㊂逐步优化使测量误差在较小的范围内㊂3.1 硬件电路的设计系统使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单元,其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控温度数值㊂并依据对铂电阻的非线性了解,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精确度,实现测温系统对测量的实时性和精确性,使其达到既定标准㊂由于单片机带有定时中断和A /D 转换器㊂基于以上几点,单片机可以充分发挥其既有功能,优势明显㊂①单片机主控电路如图3-1所示㊂图3-1 单片机主控电路3.2 按键模块本设计共设置有五个按键,其中除去一个复位按键控制系统重新上电,剩下四个来控制设定温度上下限,以及转换界面㊂左边第一个是转换到当前测温界面,第二个是温度设定值减键,第三个是温度设定值加键,最后一个是转换到温度设定上下限的界面㊂每一个按键基本都会有一定的抖动时间,其长短与开关机械特性有一定的关系,通常时长为5~10ms,在系统的程序中输入了防止抖动的相应程序,使整体更加准确,按键模块的示意图如图3-2所示㊂图3-2 按键电路示意图211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No.3,2020①贾平平:‘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测温仪设计“,‘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第27期,第136页㊂3.3 温度测量模块PT100是当前最受欢迎的测温元件,特别是在-50~600℃之间其高精度㊁高稳定性,以及抗干扰性都是其他元器件达不到的㊂PT100在配上单片机的高性能,塑造出的测温系统更是被广泛应用㊂对于PT100它的三线制接法是最符合本次设计的核心目标的,三线制常用的采样电路有两种:桥式测温电路和恒流源式测温电路,两种电路的转换方式不同,但最终都是将信号处理到可直接连AD 转换芯片的标准㊂将PT100电阻发生变化产生的电压先通过放大器放大后,再由A /D 转换器将信号转换,最终传送给单片机㊂①所谓三线制要求从中引出三根线且长度横截面等必须完全相同,而对铂电阻进行测量的电路通常用不平衡电桥铂电阻作为电桥的一个桥臂电阻,再将导线其中一根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剩余两根分别接到铂电阻所在的桥臂及与其相邻的桥臂上,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将PT100的两侧相等的导线长度分别加在两侧的桥臂上,使得导线电阻得以消除,原理简单且实用性强,所以工业上一般都采用三线制接法,如图3-3所示㊂②图3-3 PT100电路示意图3.4 A /D 转换电路本次设计的关键一步就是A /D 转换㊂通常在使用PT100测温是都会配合着LM538,而它的作用就是把测得的数据进行转换㊂LM538进行的信号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A /D 进行滤波处理,然后就是将A /D 值向实际的温度进行转换㊂在实际应用中总会不可避免地因为检测环境的外部干扰或电路内部的一些因素产生的影响,使采集到的信号与实际的信号产生一些小的偏差,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偏差提高精确度,所以在实际采样中都是检测18个点,然后去除最偏离的最大最小值,将剩余的16个点进行取平均值计算㊂TLC2543是12位的开关电容型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它有11个模拟输入通道,具有66ksps 的采样速率,其最大转换时间为10μs,使用SPI 串行接口,线性度误差最大为±1LSB,在本次设计中它的作用是将温度信号进行处理,达到更高精度在传递给核心单片机内部㊂③3.5 显示模块本系统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1602使用非常方便且可以清晰的显示所需要的内容,优势非常明显,1602是特殊的可以用于显示字母㊁数字㊁符号的液晶显示模块㊂LCD1602在使用时光标是自动移动到合适位置的,不需要人工再进行调整㊂1602液晶模块内的字符发生存储器已经存储了160个不同的点阵字符图形,且每一个字符都有其对应的一个311 基于51单片机的高精度测温系统的设计①②③王青:‘基于PT100的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与仿真“,‘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9年第9期,第47 50页㊂刘伟㊁李晶:‘三线制PT100热电阻测温电路的设计“,‘河南科技“2014年第7期,第212页㊂侯建华:‘基于TLC2543L 的A /D 转换模板的设计“,‘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年第1期,第164 1650页㊂固定代码,显示时模块只需把地址中的点阵字符图形显示出来,我们就能看到所需的图形,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液晶显示模块耗电量较少㊂①3.6 电源控温报警模块该系统的控温报警模块主要由单片机通过PT100铂热电阻测温功能来实现,当测温开始后,测得温度高于或低于初始设定温度时,蜂鸣器便报警,提醒人们立刻进行降温或升温操作,防止产品由于温度原因影响质量而造成损失㊂其中蜂鸣器是是属于直流电压供电的一体化电子发声器件㊂蜂鸣器电路基本都用来进行系统报警,当系统测定当前温度不在预设的温度区间后,则通过内部电路接通蜂鸣器进行报警㊂4 系统软件设计该系统的软件设计是将各个子程序嵌入主程序中,各个子程序模块可以根据电路来设计㊂这样做使得编程非常简单,并且可以使得各子程序与硬件相对应,如果发生错误,调节起来非常方便㊂4.1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1所示㊂单片机初始化结束后,首先写入显示程序函数和独立按键程序函数,然后再加入测温程序函数,并调节温度感应灵敏度达到理想的效果,之后再加入温度报警程序函数和蜂鸣器报警函数㊂内部整机系统工作流程:单片机初始化----启动A /D 转换系统-----读取A /D 转换数值------计算电阻值-----测定温度值-----温度数据调整-------液晶屏显示温度㊂ 图4-1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图4-2 报警系统流程图 4.2 报警系统流程图温度报警器是通过设置温度值以及上下限,检测环境中的温度是否超过最初的设定范围来实现警示报警功能的仪器㊂报警程序电路前要通过的电路包括信号采集处理A /D 转换电路㊁单片机控制电路㊁译码显示电路㊁蜂鸣器和报警电路,还有比较器组成的,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核心器件,传送并分析信息,结合硬件电路形成温度报警系统,左右设计思想为通过硬件设计,再利用软件实现㊂总体设计框图展示为下图4-2所示:5 测试实验为了证明PT100温度传感器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温度测量并且在超出设定温度上下限时会触发蜂鸣器报警,因此依次选择了室温㊁在空调下的设定温度以及冰箱冷冻室作为测温环境㊂411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No.3,2020①李晓磊:‘智能温度测量系统设计“,‘电脑与电信“2019年第6期,第29 33页㊂ 基于51单片机的高精度测温系统的设计如下表5-1所示,本设计在不同环境中进行的温度测试,误差在0.5℃左右,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在我设定温度上下限为20~30℃的区间情况下,本设计在进行冰箱冷冻室测温显示出数值后同时蜂鸣器发出报警㊂表5-1 实物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测试测试环境实际温度测试温度误差冰箱的冷冻室 1.2℃ 1.23℃0.03℃室温23.6℃23.45℃0.15℃空调环境下的温度25.2℃25.46℃0.26℃结 论本次设计主要通过51单片机和PT100铂电阻实现了对温度的精确测定,然后通过LCD1602液晶显示温度,在完成的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个元件用途原理,从而对整个电路进行设计,原理图的布线绘制,尽可能在保证预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降低成本㊂在设计完成之后,将各个模块元件进行组装,实物线路之间进行焊接,设计合理的程序并通过仿真软件模拟仿真,实物焊接时要特别注意,元件正负极焊接以及含引脚器件的引脚焊接,最后经过仔细核对电路图㊁元件各个管脚,并且用万用表检查每一个管脚和电路,证明没问题后,在不同的环境中对设计的成果进行检验,分别在室温㊁在空调的设定温度以及冰箱冷冻室进行检测,基本误差保持在0.5℃左右,其结果基本保证准确测量以及在设定温度范围外及时报警,实现设计预期目标,其发展的前景是良好的㊂[责任编辑:金天坤] Design of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MeasuringSystem Based on51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ZHOU Hong-yan1SHA Li-ni2(1.Daqing Normal University,Dqing,Heilongjiang163712;2.Daqing Oilfield TechnicalSupervision Centre,Dqing,Heilongjiang163453,China)Abstract:51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nd PT100platinum resistance help measure temperature, which then is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of-50℃~+600℃.The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can be accurately measured,and the real-time temperature can be displayed by LCD1602LCD.On this basis,the temperature control alarm module is added to realize the temperature over limit alarm function.Keywords: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TC89C52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LCD1602display;PT100temperature sensor511。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型金属探测器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型金属探测器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型金属探测器设计任务书1.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金属探测器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安全检查设备,己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诸多领域。

比如在机场、大型运动会(如奥运会)、展览会等都用金属探测器来对过往人员进行安全检测。

进行总体方案设计;了解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原理并画出硬件原理图;完成软件流程图并给出软件编程程序。

2.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2) 系统总体设计;(3) 进行系统硬件设计;(4) 系统软件设计;(5) 毕业设计说明书3.主要参考文献[1]孙涵芳,徐爱卿,MCS-51/96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9,1~72[2]房小翠,王金凤,单片机实用系统设计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142~159[3]涂有瑞.霍尔传感元器件及其应用[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2,4(3):53~57.[4] AD526Data Sheet[S].Analog Device Inc.,1999.4.进度安排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型金属探测器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型金属探测器重点研究了它的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

该金属探测器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采用线性霍尔元件UGN3503作为传感器,来感应金属涡流效应引起的通电线圈磁场的变化,并将磁场变化转化为电压的变化,单片机测得电压值,并与设定的电压基准值相比较后,决定是否探测到金属。

系统软件采用汇编语言编写。

在软件设计中,采用了数字滤波技术消除干扰,提高了探测器的抗干扰能力,确保了系统的准确性。

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 金属探测器, 线性霍尔元件 ,电磁感应AN INTELLIGENT METAL DETECTOR BASED ON AT89C51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mposi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working principles and the functions of an intelligent metal detector which mainly consists of AT89S52 Single Chip Micyoco and linear Hall-Effect Sensor. The equipment adopts UGN3503U linear hall-effect sensor as probe to detect the field change of the centre of a search coil resulted from eddy current effect and turn this magnetic field change into voltage change. The SCM measures the peak value of voltage and compares it with reference voltage. Then determine whether detect metal or not. In case of detection of a metallic mass, the Metal Detector provides an acoustical and optical alarm. The systems software adopts the assembler language to be written. Inside the software, the digital filter technology is utilized to eliminate the jamming. So the stability of system and the measuring veracity are improved.Key word:AT89S52SCM (Single Chip Micyoco) metal detector,electromagnetic,the effect of inductance目录1绪论 (1)1.1引言 (1)1.2探测器的发展状况及应用 (1)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4)2系统的总体设计 (5)2.1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5)2.1.1线圈介质条件的变化 (5)2.1.2涡流效应 (6)2.2系统组成 (6)3系统硬件设计 (8)3.1系统硬件选型 (8)3.2系统电路设计 (13)3.2.1系统组成框图 (13)3.2.2电路原理图 (14)3.2.3线圈振荡电路 (14)3.2.4数据采集电路 (16)3.2.5 A/D转换电路 (17)3.2.6显示报警电路 (18)3.2.7整机工作原理描述 (19)3.2.8灵敏度分析 (20)4系统软件设计 (21)4.1软件设计思想 (21)4.2软件流程 (21)4.2.1主程序流程图 (21)4.2.2中断服务程序 (23)4.2.3初始化子程序 (23)4.2.4数字滤波程序设计 (24)结论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29)附录一电路原理图 (30)附录二程序清单 (31)1绪论1.1引言金属探测器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安全检查设备,己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诸多领域。

智能压力变送器设计

智能压力变送器设计

摘要传感器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于传感器的精度和用户体验等方面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应的仪器仪表在工业生产中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压力,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参数之一,实现对其精确的检测和控制是保证生产过程运行和设备安全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个课程设计是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压力变送器。

通过压力传感器对工业现场的压力信号进行采集,通过全桥测量电路,三运算放大电路,进过AD0809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往单片机AT89C51进行处理,再经过DA0832装换成模拟信号,输出4~20mA的标准电压信号,由LED液晶显示屏显示所测得压力值。

人机交互采用独立式键盘,键盘设置“+”,“-”和“、”三个按键分别用来设置上限值、下限值和锁存上限值和下限值,并设置报警电路,当输出超过上限值或下限值后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

关键词压力变送器智能化目录摘要 (I)1 绪论 (1)1.1压力变送器背景和应用简介 (1)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系统设计要求 (2)2.2 总体设计方案 (2)3 智能压力变送器的硬件设计 (4)3.1 压力传感器 (4)3.1.1 压力传感器的选择 (4)3.1.2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组成 (4)3.2 电阻信号的测量桥路 (5)3.2.1 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 (5)3.3 信号放大电路 (6)3.3.1 放大器的选择 (6)3.3.2 三运放差分放大电路 (6)3.4 A/D转换模块 (7)3.4.1 ADC0809与单片机连接 (7)3.5 单片机 (8)3.5.1 AT89C51单片机简介 (8)3.5.2 单片机复位电路与自激振荡电路 (9)3.6 键盘接口输入 (9)3.6.1键盘分类简介及选择 (9)3.6.2键盘抖动及消除 (10)3.7 LED显示接口电路 (11)3.7.1 LED数码管静态显示接口电路 (11)3.8 D/A转换模拟输出及信号放大 (12)3.8.1 DAC0832简介 (12)3.8.2 D/A转换输出与放大电路 (12)3.9 报警电路 (13)4 智能压力变送器软件设计 (14)4.1 A/D转换器软件设计 (14)4.2 单片机与键盘接口程序设计 (15)4.3 LED数码管静态显示程序设计 (16)4.5 智能压力变送器程序设计 (18)总结和体会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1)1 绪论1.1压力变送器背景和应用简介压力传感器作为工业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传感器之一,其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军事工业等各种工业自动控制的领域中。

基于单片机的电量变送器设计说明书

基于单片机的电量变送器设计说明书

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第一章绪论................................................................................................................................ - 1 -1.1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 -1.2电量变送器的发展趋势................................................................................................ - 1 -1.3电量变送器的作用........................................................................................................ - 3 -1.4论文研究内容................................................................................................................ - 3 - 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 - 4 - 第三章电量变送器的硬件构成................................................................................................ - 5 -3.1 80C196KC芯片 ............................................................................................................ - 5 -3.2信号输入电路................................................................................................................ - 6 -3.3采样保持器.................................................................................................................... - 7 -3.4极性变换电路................................................................................................................ - 7 -3.5存贮器和外围接口电路................................................................................................ - 8 -3.6实验显示结果................................................................................................................ - 8 - 第四章电量变送器的软件设计.............................................................................................. - 11 -4.1主程序.......................................................................................................................... - 11 -4.2软件定时器0中断...................................................................................................... - 12 -4.3 PTS A/D模式 .............................................................................................................. - 12 -4.4软件定时器1中断...................................................................................................... - 15 -4.5定时器1溢出中断...................................................................................................... - 16 -4.6傅里叶算法原理.......................................................................................................... - 16 -4.7 A/D转换结果的处理............................................................................................... - 17 - 第五章结论.............................................................................................................................. - 19 - 参考文献.................................................................................................................................... - 20 -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4年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2024年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工业控制领域,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对温度精确控制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

该系统通过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结合温度传感器与执行机构,实现了对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与精确控制。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以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其具备成本低、开发简单、性能稳定等优点。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51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执行机构(如加热器、制冷器等)、电源模块等。

其中,温度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工作,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调节;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供电。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单片机程序与上位机监控软件。

单片机程序负责实时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机构,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精确控制。

上位机监控软件则负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实时显示环境温度及控制状态,方便用户进行监控与操作。

三、系统实现1. 硬件连接将温度传感器、执行机构等硬件设备与51单片机进行连接。

具体连接方式根据硬件设备的接口类型而定,一般采用串口、并口或GPIO口进行连接。

连接完成后,需进行硬件设备的调试与测试,确保各部分正常工作。

2. 软件编程编写51单片机的程序,实现温度的实时采集、数据处理、控制输出等功能。

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易于阅读与维护。

同时,需编写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与单片机的通信、数据展示、控制指令发送等功能。

3. 系统调试在完成硬件连接与软件编程后,需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

首先,对单片机程序进行调试,确保其能够正确采集温度数据、输出控制信号。

其次,对上位机监控软件进行调试,确保其能够与单片机正常通信、实时显示环境温度及控制状态。

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联调,测试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试,本系统能够实现对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与精确控制。

一种基于单片机智能差压变送器的设计

一种基于单片机智能差压变送器的设计

一种基于单片机智能差压变送器的设计高丽【摘要】In order to remedy the defects like the unitary measurement range, unit, and output current, which are com- monly seen in the current transmitters, a MCU-based intelligent differential pressure transmitter is introduced. This design adopts the 24PC series pressure sensor produced by Honeywell Corp. and 78F0513DA MCU produced by NEC Corp. in Japan as its core components. This intelligent differential pressure transmitter can promptly detect the air pressure or non-corrosive gas. The DIP button of the transmitter and the reset button make it possible to reset, select a new unit and conduct zero-point correction on the spot. The different current output ranges can be se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s, which boasts its reliable operation and high accuracy.%为了弥补市面上变送器量程、单位和输出电流范围单一的缺陷,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差压变送器,设计由霍尼韦尔公司生产的24PC系列压力传感器和日本NEC 公司生产的78F0513DA单片机为核心组成.此智能差压变送器可以迅速测量出空气或非腐蚀气体的压力,变送器自带的拨码开关和一键清零按钮使量程重设、单位选择、零点校正均可在现场实现.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还可以设置不同的电流输出范围,具有运行可靠、输出精度高等优点.【期刊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7)006【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压力传感器;智能差压变送器;78F0513DA单片机【作者】高丽【作者单位】淮南联合大学机电系,安徽淮南232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2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变送器作为前置器件,在工业上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单片机的应用使得变送器进入了智能化时代.智能化变送器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运算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等性能,使得输出电流范围可调且更加准确.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正在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发达国家已经制造出相关智能产品.我国因为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来说处于落后状态,很多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赖国外技术支持,所以智能差压变送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变送器输出有电压型和电流型之分,电压输出型变送器抗干扰能力较差,不适宜远距离传输,而电流输出型变送器以其极高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变送器存在量程比小,规格多,不易维护等缺点,为了弥补不足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差压变送器.该智能差压变送器由霍尼韦尔24PC系列传感器[1]、信号放大电路、单片机处理电路、串并转换电路、D/A转换电路和输出电路等组成,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经过放大电路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经A/D采样并由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一方面在LCD显示屏显示当前压力值,另一方面输出与显示值相对应的数字信号,通过串并转换将单片机输出的串行信号转为并行信号,经过D/A转换电路将并行信号转换成模拟量并控制后续电路输出对应电流,其输出电流的范围通过软件可调,标准输出电流范围为4~20mA.霍尼韦尔压力传感器[2]是一种体积小、低功耗、高可靠性的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具有高可重复性,高精确度和高可靠性等优点.此外,传感器之间的工作也具有非常好的协调性,不需要额外的校正就可以进行替换.压力传感器的感应元件由4个压电电阻组成,它们埋藏在一个化学蚀刻而成的薄硅膜片表面下.膜片受到压力会产生变形,同时产生一个拉扯或扭曲力,这样电阻的阻值也随之改变,通过电路就会产生一个输出电信号.其恒流源供电电路如图2所示,2mA的恒流供电可以显著地改善传感器的灵敏度温漂[3].该智能差压变送器是以霍尼韦尔24PC系列传感器和NEC公司的78F0513DA[4]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一个智能测量系统.78F0513DA单片机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微控制器,其内部含有32KB的存储器,可实现在线调试,为设计开发带来很大的便利.部分硬件设计原理如图3图5所示.拨码开关电路[5]通过将拨码拨至不同的位置来改变单片机I/O口读取的信号,从而改变程序内部参数的值,通过条件判断,即可改变变送器的测量范围和显示单位.二进制的0、1组合使得单个拨码开关有16种组合方式,大大增加了程序的可选择性.信号放大电路[6]采用了集成式放大芯片,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直接加至放大芯片的输入端,其放大倍数可通过外部电阻阻值的变化来调节,放大倍数的选择与A/D采样的参考电压Vr、传感器量程范围内的压力变化值Vi有关,即A*Vi<Vr. 串并转换电路采用两片74HC595移位寄存器[7]级联的方式来完成.74HC595是高速硅-CMOS器件,内部含有移位寄存器和存储寄存器,且有各自的时钟,由移位寄存器控制74HC595的输出,每片74HC595具有8个并行输出口和一个串行输出口.D/A转换电路在满足本设计精度要求的情况下,采用倒T型电阻网络来实现数字量到模拟量的转换.串并转换电路将单片机的输出信号转换为并行数据,进而送给电阻网络进行D/A转换,此电路具有较高的转换速度,而且在动态过程中输出端可能出现的尖脉冲也大大减小.该智能差压变送器为电流型输出,输出电路由电压跟随器、积分器和三极管驱动电路组成.倒T型电阻网络输出的模拟量经跟随器输出,然后通过积分器进行积分,积分后输出至三极管驱动电路.由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可知:Ic=β*Ib,输出电流随着电阻网络输出的模拟量呈线性变化.本系统的单片机程序[8]采用C语言编程以提高程序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整个系统的软件模块包括量程设置模块、压力测量模块、LCD显示模块和串并转换控制模块(图6-图7).由于量程可以在传感器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设置,所以首次使用的时候需要对变送器进行标定,即标定出设置量程所对应的经A/D采样的电压值V-hi和V-low.单片机采集到对应的电压之后将其储存在存储器中,为后面计算做准备.正常使用时,经放大器放大的电压信号由A/D采样,采样的值在单片机内部进行软件滤波并计算显示值,在显示屏显示当前压力.由前面硬件可知,外部输出控制电流随着单片机输出信号的增大而呈线性变化,该系统要求输出4~20mA,通过软件标定可以得出4mA对应的单片机输出信号C-low和20mA对应的单片机输出信号C-hi[9],在程序正常运行的时候,软件内部即可通过计算公式C-out=(C-hi-C-low)/(rangehi-range-low)*(display-press-range-low)+C-low推算出单片机输出,从以上计算可知,输出的电流范围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而改变.电流型输出变送器由于抗干扰能力比电压输出型强,其使用前景较广.本设计将量程设置、单位选择等功能融合在一起,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通过软件可以改变电流的输出范围,具有运行可靠、精度高、实用性强等优点[10].【相关文献】[1]王刚.压力传感器校准和测控系统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2]李勇,艾竹君,刘巧云,等.一种新型温湿度测量系统的设计[J].低温与超导,2007,35(5):451-455.[3]姬生浩.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温漂补偿的软件实现[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4]蔡亚洲.单片机的应用与开发技巧[J].科技风,2009(19):205-205.[5]张文竹.智能差压传感器的研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3.[6]徐国栋.智能压力变送器的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0.[7]巫荣闻,卢荣胜,李勇.基于NEC单片机的压力变送器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8):19-21.[8]余志宏,邢志伟.基于51单片机的经济型高精度变送器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8):123-125.[9]戴胜华.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夏晓剑,宁永海,沈森,等.基于HART协议的低功耗智能变送器研究[J].通信技术,2010,43(1):105-107.。

《2024年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2024年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涉及到家电、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

51单片机以其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用性,成为温度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核心部件。

本文将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以51单片机为核心,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环境温度,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恒温的目的。

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51单片机、加热/制冷设备及电源等部分组成。

三、硬件设计1. 温度传感器: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数字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温度并转化为数字信号,便于单片机处理。

2. 51单片机:选用功能强大的51系列单片机,具备丰富的IO口资源,可实现与温度传感器、加热/制冷设备的通信和控制。

3. 加热/制冷设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或制冷设备,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实现温度的调节。

4. 电源: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软件设计1. 初始化:对51单片机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IO口配置、中断设置等。

2. 数据采集: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温度,并转化为数字信号。

3. 温度控制算法: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和实际温度值,通过PID控制算法计算输出控制量,控制加热/制冷设备的工作状态。

4. 显示与通信:通过LCD或LED等显示设备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同时可通过串口通信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交互。

五、系统实现1. 电路连接:将温度传感器、51单片机、加热/制冷设备及电源等部分进行电路连接,确保各部分正常工作。

2. 编程与调试: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温度控制算法、数据采集、显示与通信等功能。

通过仿真软件进行程序调试,确保系统功能正常。

3. 系统测试:在实际环境中对系统进行测试,观察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表现,如温度波动、设备故障等。

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

六、结论本文介绍了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51单片机的双向DC-DC电源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双向DC-DC电源设计

即此时电源向电感充电储能;开关管 Q1 开通,Q2 关断期间,Q2 阻
断电源给电感储能的通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导通,此时电感和电源共同向后级输
送电能,经过后级的电容滤波后,输出平滑的直流电压,同样的,由
于开关管 Q1 可以双向导通,因此该拓扑下电感只能工作在电感电流
连续状态下,根据公式有输出电压:
当 V1 作为电源,而把 V2 作为输出时,开关管 Q1 开通,Q2 关
断期间,电源 V1 通过 Q1 向后级输出电能;开关管 Q2 开通,Q1 关
断期间,Q1 阻断电源 V1 向后级输送电能的通道,Q2 提供续流回路,
在 Q1、Q2 之间产生方波,经过后级的 LC 滤波器,输出平滑的直流
电压,由于开关管 Q2 可以双向导通,因此该拓扑下电感只能工作在
0 引言
现今在广泛应用的非隔离型双向 DC/DC 变换器所属的拓扑种类 繁多,优缺点和适合使用的场合各有不同,但究其本质,依然是由几 种基本拓扑发展而来,不外乎 buck、boost、buck-boost 和 cuk 的不同 组合或它们的变形电路的不同组合构成。根据直流源的情况分为电压 源双向 DC/DC 变换器和电流源双向 DC/DC 变换器两个种类 。 [1-2] 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斌教授,针对锂电池化成过程 中采用电阻放电带来的大量能量浪费现象,设计了一个双向 DC-DC 变换器,可以实现化成放电能量的高效回收。该变换器以 Buck/Boost 双向 DC-DC 变换器作为主电路拓扑。主要由 Buck 驱动电路、Boost 驱动电路、电压 / 电流采样电路等部分构成。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结构, 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对方案设计给予了详细说明。实验结果表 明,该变换器可以实现电池充电、放电功能,控制精度高,具有良好 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匡画垂雯垂亟垂亟因单片机开发与应用文章编号:1008-0570(2008)0弛.0123—03基于51单片机的经济型高精度变送器设计DesignofIntelligentandLowCostTransducerbasedonthe51SoC(中国民航大学)余志宏邢志伟YUZHIHONG×lNGZHIWEI摘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以及现场总线技术的日益成熟,数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现场信号的采集、传输和数据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分析了智能变送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针对应用中使用的不同的传感器输出不同幅值的弱直流电信号的要求,设计了智能变送器系统。

系统软件采用Mcs一51单片机汇编语言,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了仪表监控主程序、放大器增益设定程序、ADC转换和处理予程序、DAC转换等子模块,并设计了相应的通信协议。

关键词:智能变送器;通信;单片机中图分类号:TP216文献标识码:A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Automationandtheprogressofthemicroelectronictechnology,andthematureofFieldBus,digi“controltechnologyiswidelyusedinproductionprocess,80collection,transitionandtreatmentofsignMshouldmeethiig}lerquirements.Thisthesisanalyzesfunctionandoperationpfincipleofintelligenttransducer.7I.Iletransducerisdesignedchieflyfordif-ferentweakoutputsignalofnon-standardsensors.Softwareofthesystemdesignsmainprogram。

amplifiergainsettingprogram,ADCtransitionprogram.DACtransitionprogramandprocessingsubprogrambyadoptingassemblelanguageofMCS.一5lsinglechipandmodularizationprogramdesignmethod,andalsodesignscorrespondingcommunicationprotoc01.Keywords:IntelligentTransducer,Communication,Singlechipl引言自动化仪表主要由检测仪表和控制仪表两大部分组成。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日趋复杂。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近10年来在控制系统方面有了很大进展。

变送器是工业过程重要的基础自动化设备之一。

主要完成物理信号的测量和变换处理。

随着高参数、大容量设备的增加和过程工艺的复杂化。

对自动化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变送器用量不断增多,要求不断提高。

在实际工程应用项目中,因项目资金有限,选用市售智能变送器会大大增加项目资金的投入,项目指标要求也许仅仅为了观测某点参数的情况,选用模拟变送器达不到系统要求,选用市售智能变送器会造成功能浪费。

因此,系统设计往往采用传感器+主机构成现场仪表形式,可降低系统成本,实现所需功能。

2系统功能由于同一种传感器制作时材料、工艺的差别,使每只传感器输出信号幅值都不一样,不同作用的传感器同样存在输出信号不同一的问题。

这给主机的设计、调试、维修带来了很大困难。

所以,对选用输出不同幅值的弱信号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一种通用的主机,实现信号的变送和传输,可降低系统成本,便于调试、维修,是相当必要和有实用意义的。

3智能变送器硬件电路设计3.1智能变送器工作原理框图变送器是工业过程重要的基础自动化设备之一。

主要完成余志宏:硕士研究生物理信号的测量和变换处理。

随着高参数、大容量设备的增加和过程工艺的复杂.对自动化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变送器用量不断增多.要求不断提高。

智能变送器都是以CPU为核心构成的数字化仪表,工作原理如图l所示:由传感器将非电量信号变换为电量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变换电路CPu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图l智能变送器工作原理3.2智能变送器硬件电路设计框图本论文智能变送器的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选择、弱信号增益自调节电路设计、A/D转换器选择及接口电路设计、D/A转换器电路选择及接121设计、看门狗电路、存储器电路设计、Rs_.485总线接121电路设计、4—20mA转换电路设计、键盘和显示器接口电路设计等。

硬件设计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传譬器{p等蓍鎏◆TL.k令IcD。

A。

c/1Ⅶ;..;‘C25专≯32传志器l·徽,43凹ukj光隔0R』僦口1I…4看门狗、存储器电路辞多K捌键盘、液晶显示图2硬件设计原理框图3.3各部分功能电路设计3.3.1单片机选择因MCS一51系列单片机已被国内用户广泛认可和应用,货360元,年一123一接路锓信传过电行、远经口进示号单片机开发与应用中文核心期刊‘微计算机信患)(嵌入式与soc)2008年第24卷第3-2期源充足,资料丰富,仿真T具种类繁多且成熟,因此设计选用AT.样,即使在接收器输入端电缆有开路故障时,也不影响系统的正MEL公司生产的AT89系列的89C52单片机,其本身具有常T作。

8051CPU内核,片内256字节RA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8KB3.3.6显示器接口电路设计FLASH程序存储器、4个8位并行I,0El、2个16位定时计数设计使用的显示器采用的是型号为QH2001的128x64点器、全双T串行El、布尔处理器、2个优先级的6个巾断源等内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LCM,与CPU接El简单,显示器可以直接部资源。

硬件扩展方便,用途广泛。

显示汉字、ASCII码字符,使显示信息清晰易懂,符合阅读习惯。

图3增益自调节电路原理图本设计采用非易失性数控电位器和高精度运放组成程控增益放大器。

由新型的集成仪表放大器AD623和非易失性数控电位器X9241组成。

设计采用的电路具有增益范围宽、占用uP口的线少。

成本低,适用做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的传感器与ADC之间的信号放大器。

增益自调节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

3.3.3模一数转换器选择及接口电路设计TI上2543是具有11个输入端的12位串行模数转换器。

是近几年推出的一种性能价格比较优越的12位MD转换芯片,具有多种封装形式,TI上2543具有转换快、稳定性好、与微处理器接口简捷、价格低等优点,因此本设计采用TI上2543作为模一数转换器。

3.3.4数一模转换器接口电路设计本设计数一模转换器选用具有两个输入数据寄存器的8位D/A转换器DAC0832,它能直接与Mcs_-51单片机相接口,不需要附加任何其他I/O接口芯片。

3.3.4V/I变换电路设计本部分主要由多通道模拟开关CD4051,采样保持集成电路LF398,及放大器组成。

具有多路转换,采样保持,及V/I变换功能。

由于设计的是六个通道采集输入和六个通道分别输出的系统,所以用8选l的模拟开关CD4051。

CD4051由电平转换电路、译码电路和开关电路三部分组成。

3.3.4复位及运行监视电路设计由于80C51单片机内没有独立的监视定时器(WatchdogTimer),所以需另行设计监视电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设计中采用了专用集成电路X5045。

X5045是一种集成看门狗、电压监控和串行EEPROM兰种功能于一身的可编程电路。

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1.上电复位;2.电压监视;3.看门狗定时器;4.SPI串行非易失数据存储器。

3.3。

5RS--485总线接口电路设计该部分电路为通信协议物理层硬件设计。

其中采用高速光电藕合器6N137,以适应高速串行数据通信要求。

提高通信电路的抗干扰能力;采用SN75LBCl84。

它是一种Rs一.485接口芯片,该芯片在传输率为250kbps的情况下可传输的最远距离可达1.5km,可以完成T11J电平与RS_—485电平之间的转换。

该芯片还有一个独特的设计.即当输入端开路时,其输出为高电平,这3.3.7键盘接口电路与电源设计74LS373作为键盘I/O接口。

共设计9个按键。

电源由220VAC供电。

采用集成开关电源。

分别供出+5V和2A(单片机系统使用)、+5V和lA(R争_485接口隔离使用)、±12V(放大电路使用)三种规格的值。

4智能变送器软件设计智能变送器的软件部分采用Mc争-5l汇编语言、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主要模块有监控程序模块、信号增益自调节模块、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信号输出模块、通信模块、键盘扫描模块、采样定时模块等。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4.1监控程序模块系统监控程序是控制单片机系统按预定操作方式运转的程序。

是单片机系统程序的框架。

其主要任务完成系统自检、初始化、处理键盘命令、处理接口命令、处理条件触发并完成显示功能。

在设计监控程序时,在通信、定时采集数据、键盘扫描、数据显示等功能中,为及时响应其它仪器通信要求,通信功能的优先级别应最高,次之为定时采集数据,优先级别最低为数据显示,各作业之间具有明显优先级的差别,所以监控程序采用作业优先调度型,优先级高者先运行。

4.2输入信号增益自调节模块此模块根据上位机传送过来的弱信号的最大值VMAX来设定放大环节的放大系数。

将弱信号放大到0~5v,即放大系数等于5000除以VMAx。

4.3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该部分模块主要包括A/I)转换子程序、去脉冲干扰平均值滤波子程序、标度转换子程序等。

为更好的消除脉冲干扰的影响,系统采用去极值平均滤波。

即连续采样7次,将其累加求和同时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再从累加和中减去最大值和最小值,按5个采样值求平均,即得有效采样值。

4.4通信模块设计数字通信是智能变送器的基本功能。

硬件设计采用Rs一485总线将多台变送器连接成一个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

这种RS--485网络结构具有接口简单、灵活性好、价格低、易于控制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

4.5采样定时模块采样定时利用单片机内部定时器1D完成。

仰基准定时时间为50MS。

采样时间判断分两部分完成,一是在-ID中断服务程序中产生一个1秒的时基信号,二是在主程序中调采样时间判断子程序,判断是否到某通道采集时间。

5智能变送器软件抗干扰的设计串入单片机系统内部的干扰会对单片机的工作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将造成软件系统失控,即程序跑飞。

其后果将不可设想,因此,必须尽可能早地发现并采取补救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