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同步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二课件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探究总结】 1.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
生物类型 核酸种类 遗传物质
实例
病毒 DNA或RNA DNA或RNA 噬菌体、烟草
花叶病毒
原核生物 DNA和RNA
DNA 乳酸菌、 蓝细菌
真核生物 DNA和RNA
DNA
玉米、小麦、人
2.常见的RNA病毒有新型冠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禽流感病毒等。
【典题训练】 1.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35S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然后将大肠杆菌和被标记 的噬菌体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检测沉淀 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问题三:如何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T2噬菌体: (1)成分:
(2)生活方式:寄生,其专门的宿主是_大__肠__杆__菌__。 (3)增殖特点:在自身_遗__传__物__质__的作用下,利用_大__肠__杆__菌__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 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2.实验方法:_放__射__性__同__位__素__标__记__法__。 3.实验过程与现象: (1)标记噬菌体:
(5)得出结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_D_N__A_。 (6)结合实验过程中大肠杆菌和噬菌体需要保温一段时间,且搅拌和离心的目的, 分析下列结果出现异常的原因。 ①标记32P时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a.保温时间过短:_部__分__噬__菌__体__没__有__侵__入__大__肠__杆__菌__。 b.保温时间过长:_噬__菌__体__完__成__增__殖__后__释__放__。 ②标记35S时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_搅__拌__不__充__分__,噬__菌__体__外__壳__没__有__从__大__肠__杆__菌__上__ _脱__离__。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试验,格里菲思推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2.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的体外转化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4.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自主学习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1.格里菲思转化试验(体内转化)。
(1)原理:S型细菌可以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过程:①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②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③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④注射S型死细菌+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3)结论:S型死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能使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使小鼠死亡。
2.艾弗里转化试验(体外转化)。
(1)过程:①S型细菌――→分别DNA+R型细菌→R型细菌+S型细菌;②S型细菌――→分别蛋白质+R型细菌→R型细菌;③S型细菌――→分别荚膜多糖+R型细菌→R型细菌;④S型细菌――→分别DNA+DNA酶+R型细菌→R型细菌。
(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把握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繁殖。
2.过程:(1)标记大肠杆菌: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育基中培育大肠杆菌,获得分别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
(2)标记T2噬菌体:用分别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育T2噬菌体,得到DNA 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3)对比试验:用分别含35S和32P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4)同位素检测:对两组大肠杆菌培育液进行离心检测。
3.结果:35S标记的T2噬菌体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高;32P标记的T2噬菌体离心后沉淀物中放射性高。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1
2
3
4
5
50 70 75 80 80
21 25 28 30 30
100 100 100 100 10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含有35S标记或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操作是
在__分__别__含___有__3_5_S_和__3_2_P_的___培__养__基__中___培__养__大__肠__杆___菌__,__再__用__该___大__肠__杆__菌___培__养__T_2_噬___菌_ 体 实验时,用来与被标记的噬菌体混合的大肠杆菌__不__带__有__(填“带有”或“不带有放射性。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刷基础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活菌甲是无荚膜的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而活菌乙是有荚膜的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A错误;由注射②和④的结果可知,在死鼠2的血液中有 活菌乙,其最初是由活菌甲转化而来的,活的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但是死的S型细菌不能使 小鼠死亡,B错误,C正确;死菌乙未导致鼠3死亡,可说明死的S型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不能 说明未处理的S型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刷基础
C
解析
S型活菌的菌体外面有多糖类荚膜,DNA酶不能催化该多糖类荚膜的水解,因此DNA酶与S型活 菌混合后,S型活菌仍然存在毒性,将DNA酶与S型活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会患败 血症致死,A错误;S型活菌的DNA不会使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提取S型活菌的DNA直接注射到 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患败血症致死,B错误;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后, 培养液中有无荚膜的R型菌,C正确;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因是基因重组,但肺炎链球菌为原 核生物,不具有染色体,D错误。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提示】DNA。
(2)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 体内后,从死亡小鼠中是否只分离出S型活细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活动2 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图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根据图示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 题。
1.本实验采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为什么用35S和32P进行标记?说明35S和 32P应分别标记图1中的哪些部分?
【提示】S是噬菌体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 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可以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35S标记图1中的④,32P标记图1中的①。
分析假说—演绎法探究DNA半 保留复制方式
DNA复制的过程
图例分析DNA复制的过程
基因与DNA的关系
1.遗传信息及特点 2.基因的概念
分析资料明确基因与DNA关系
分析资料归纳DNA片段中的遗 传信息及特点
1.通过分析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推测的探索过程,明确遗传物质具备的特点,达成对 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素养的提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实验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㉓___D_N__A___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㉔_蛋__白__质__外__壳__仍留 在细胞外。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㉕__亲__代__的__D__N_A__遗传的。 6.实验结论: ㉖___D_N__A____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释放
吸附
注入
组装
合成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T2噬菌体:a.细菌病毒,仅能在大肠杆菌内繁殖 b.成分只有DNA和蛋白质 c.繁殖时,仅将遗传物质导入大肠杆
烟草花叶病毒 的遗传物质是 RNA
DNA 是 主 要 的 遗传物质
课堂小结
真核生物
细胞生物
(含DNA和RNA) 原核生物
非细胞生物 DNA病毒
(只含DNA或RNA) RNA病毒
遗传物质是DNA 除RNA病毒以 外,一切生物 的遗传物质都
遗传物质是RNA 是DNA
(如新冠病毒、HIV、SARS、烟草花叶病毒)
+
S型细 菌的细
有R型 细菌的 +
S型细 菌的细
物
培养液
胞提取 培养液
胞提取
混合
物
混合
物
混合
对照原则、
R型细菌 S型细菌 R型细菌 S型细菌 只长R型细菌
单一变量原则
第一组
第二至四组
第五组
实验过程归纳
科学方法“减法原理”
1.实验表明,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的转化因子很可能就是DNA;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性
3、实验过程 ③、④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上清液的 说明T2噬菌体 放射性很高 的蛋白质没有
进入大肠杆菌。 沉淀物的
35S标记 35S标记的噬菌
放射性很低
的噬菌体 体与细菌混合 搅拌后离心 离心后 细菌裂解
噬菌体被 35S标记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讲义: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答案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掌握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重、难点) 2.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
(重、难点) 3.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
知识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学生用书P41]阅读教材P43~P44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种类S型细菌R型细菌项目菌落表面光滑表面粗糙菌体毒性有毒性无毒性2.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1)原理:S型细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实验过程及现象(3)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实验(1)原理:只有加入DNA时,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
(2)过程(3)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在小鼠体内体外培养基实验对照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巧妙构思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结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联系(1)所用材料相同;(2)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3)两个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2.实验拓展分析(1)在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2)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
(3)在转化实验中,使小鼠致死的是S型细菌,不是S型细菌的DNA。
1.(2019·菏泽高一检测)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①有毒的R型活细菌②无毒的R型活细菌③有毒的S型活细菌④无毒的S型活细菌A.①④B.②③C.③D.①③[答案]B2.(2019·北京延庆高一期末)下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酶的作用是水解S型菌的DNAB.结果1中S型肺炎双球菌占绝大多数C.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结果2中全部为R型肺炎双球菌[解析]选B。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课件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提示 都会被标记 会
【归纳提升】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果中放射性物质的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理论上讲,32P全部存在于沉淀物中, 上清液的放射性为0;实际上,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原因有以下两种。 原因 分 析 保温时 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间过短 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保温时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 间过长 体,子代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如果把S型细菌的DNA提取出来后,直接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否从小鼠体 内分离得到S型细菌? 提示 不能,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 DNA能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重组,而直接将S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 内,DNA分子会被小鼠体内的DNA酶分解而失去作用。 (4)艾弗里在实验中利用蛋白酶、RNA酶、酯酶或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 细胞提取物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 运用“减法原理”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用蛋白酶、RNA酶、酯 酶或DNA酶分别特异性地除去细胞提取物中的蛋白质、RNA、脂质、 DNA。
2022
第 3 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内
01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容
索
02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引
【学习目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对遗传 物质的早期 推测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肺炎链球菌类型
(2)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质教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遗传物质。
2.通过重演科学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二)能力目标1.通过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和合作的精神。
2.实验验证DNA与RNA是遗传物质,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二、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三、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0世纪初期,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成分)组成。
那么,这两种物质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请大家把书打开到42页,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要想找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首先得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呢?为什么?请举例。
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这样一种细菌做实验寻找遗传物质,请大家阅读书本43页,看看格里菲思怎样做实验的。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928)1、本实验用的生物材料是什么?肺炎双球菌有几种类型?2、动画展示四组实验过程①活的R型细菌感染老鼠不死亡②活的S型细菌感染老鼠死亡③灭活的S型细菌感染老鼠不死亡④活的R型+死的S型感染老鼠死亡讲述:从第一、二组实验可以说明R型活细菌不具有致死性,S 型活细菌具有致死性;从第二、三组实验可以说明死亡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研究表明,S型肺炎双球菌细胞外的荚膜中含有一种毒蛋白,它可以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而R型肺炎双球菌细胞外没有荚膜,不能使小鼠患病。
根据荚膜中毒蛋白的生理作用,试推测相关基因可能位于 ( )A.S型菌拟核部位的大型环状DNA B.R型菌拟核部位的大环型状DNAC.S型菌细胞质中的质粒 D.R型菌细胞质中的质粒2.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3.下图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
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5.用经3H标记的n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得知培养基中共有噬菌体后代m个,试问此时培养基中含有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比例最高是A.n/m B.2n/m C.n/2m D.n/(n+m)6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的是 ( )A.甲 B.乙 C.丙D.丁7.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共有的特点 ( )A.抗原决定簇相同B.流感病毒的囊膜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都含有多糖C.病毒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都属于寄生生物,有拟核而无核膜和核8.如下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素,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浸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9.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及其选择的同位素标记方案分别是A.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制备DNA中含32P或蛋白质中含35S的噬菌体B.格里菲思(F.Griffith);让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都带上32P和35SC.艾弗里(O.Avery);用14C对细菌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D.切赫(T.R.Cech)和奥特曼(S.Altman);用18O对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10.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DNA C.RNA D.核苷酸11.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基质 D.细菌的核区1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B.DNA能自我复制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13.猴、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依次分别是 ( )A.4、4、5 B.5、4、4 C.4、5、4 D.5、4、514.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该是 (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15.在下列生物中,既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又具有相同的代谢类型的一组生物是 ( ) A.人和蛔虫 B.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C.细菌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D.乳酸菌和人蛔虫16.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B.除部分病毒以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生物细胞内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_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的噬菌体总数的 A.3/4和0 B.1/4和O C.3/4和1 D.1/4和118.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这两种染色剂同时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看到的结果应该是A.细胞质与细胞核皆为绿色B.细胞质与细胞核皆为红色C.细胞质为绿色,细胞核为红色D.细胞核为绿色,细胞质为红色二、非选择题:19.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是。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层液的放射性含量,其原因是。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
理由呢? 。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5)请设计一个简要的方案,来大量制备用32S标记的噬菌体(简要说明)。
20.1952年,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
他们首先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来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该大肠杆菌来培养T2噬菌体,再用上述T2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如左下图),并经过保温、搅拌器搅拌、离心等步骤进一步开展实验(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1)与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比。
本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培养过的大肠杆菌来培养T2噬菌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保温的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32P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经过离心,沉淀物放射性很高,这说明_____________;上清液也有很低的放射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自从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我国就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禽流感的疫苗。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获得大量禽流感病毒,不是将病毒直接接种到无细胞的培养基上,而是用活鸡胚进行培养,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若未知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种类,则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鉴定其核衣壳的化学组分的原理是:①RNA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②____ _______;③______ _____。
(3)在分析出禽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后,证明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 _____。
22.关于“DNA的粗提取和物理性状观察”实验:(1)实验材料选用鸡血球液,而不用鸡全血,主要原因是鸡血球液中含有较高含量。
(2)上图A所示实验步骤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通过上图B所示的步骤取得滤液,再在溶液中加入2 mol/L NaCl溶液的目的是;上图G所示实验步骤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
23.(1)葫芦科的一种称为喷瓜性别不是由异形的性染色体决定,而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a D、a+、a d、决定的,a D对a+为显性,a+对a d为显性。
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下表所示:性别类型基因型雄性植株 a D a+、a D a d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a+ a+、 a+ a d雌性植株 a d a d由此可知,决定雄性、两性、雌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
在雄性植株中为什么不可能存在纯合体?。
.(2)现用雌性宽叶女娄菜与雄性宽叶女娄菜作亲本进行杂交,子代中的性别比例为1 :1,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为 3 :1,窄叶的全为雄性个体;再将子代中的雄性窄叶与上述雌性宽叶亲本回交,结果后代全为雄性个体,且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为1:1。
对上述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用遗传图解说明。
(相关基因用B与b表示):第3章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5 CADDB 6-10DBDAD 11-15 AABAD 16-18 DBD1920.(1)本实验把DNA与蛋白质分开,从而可以直接、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2)使T2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3)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分析(4)T2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DNA进入细菌上滑液中可能有未发生侵染的T2噬菌体(上清液中可能有侵染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21.(1)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2)②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显紫色③DNA与二苯胺试剂共热显蓝色(②与③的顺序可互换)(4分)(3)设法将组成禽流感病毒的化学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2223.(1)a D、 a+、a d(2分)因为该物种雌性个体和两性个体均不可能产a D的雌配子(2分)(2)(每个图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