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草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生产课程标准卢占龙(一)课程名称《食用菌生产技术》(二)建议课时90 ,学分4,(三)课程定位(课程体系中的角色)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生物技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有关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
基本方法,为学生学生学习食用菌菌种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开设的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食用菌生产技术》选择了常见的食用菌栽培、菌种生产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食用菌生产》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地、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标准建设建议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通过一学期的食用菌生产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掌握各种食用菌形态结构、菌种培养、各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基本知识讲清有关概念、教学主要以“菌种培育工”、“食用菌生产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和创业需求为导向,以食用菌实际生产过程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改革过去食用菌栽培的编排和讲授体系,首先以应用技能为突破口,尝试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本教研组现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展现信息、电子所赋予食用菌生产的新内涵,基本抛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基地教学模式,以实验室为教学基地。
(五)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是:基础化学、植物及植物生理、微生物学等。
后续课程是:微生物遗传、蔬菜栽培(六)教学目标要求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是:1.知识目标:要求系统掌握食用菌代谢、生理、形态的理论知识,菌种的制作方法2.技能(能力)目标:学会食用菌制种,会栽培三种食用菌。
3.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目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由于其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重点介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希望能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一些实用指导。
一、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对于食用菌的栽培至关重要。
常见的食用菌品种有香菇、平菇、金针菇、香菇等,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比如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等。
还要了解各种食用菌的特点和栽培技术,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进行栽培。
二、掌握食用菌的基本生长条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摄氏度,湿度为80%-90%,光照为间接光。
在栽培食用菌时,要进行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同时避免直射阳光直接照射在菌体上。
三、合理设计食用菌的菌棒或菌袋食用菌的栽培需要用到菌棒或菌袋,这些材料对于食用菌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设计菌棒或菌袋时,要选择适宜的材料和适当的大小,以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和足够的营养供应。
还需要注意保持菌棒或菌袋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病虫害的侵扰。
四、科学施肥和灌溉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科学施肥和灌溉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施肥方面,要根据菌体的生长阶段和生长周期,合理选择有机肥料进行施用。
在灌溉方面,要根据食用菌的生长需求,控制好水分的供应量和频率,避免出现水分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
五、定期检查和管理病虫害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一大难题,容易给食用菌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
需要定期检查和管理病虫害,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比如合理施用农药和定期清理种植环境等。
六、合理控制采收时间和方式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采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要根据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和生长条件,合理控制采收的时间和方式,避免对菌体的生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还要注意采收后的处理和保存,以保证食用菌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资料来源于江西贵溪象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江国志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食用菌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了解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技术。
重点与难点1、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不同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3、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常见种类、栽培方法、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
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
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
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
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
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 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
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
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平菇栽培一、概述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
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前言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
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
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
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
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
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 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
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
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双孢蘑菇栽培一、概述双孢蘑菇(Agaricus bitoquis)又叫白蘑菇,洋蘑菇等。
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
它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区域最广,总产量最多的食用菌。
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栽培,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60%以上。
蘑菇的人工栽培起源于法国,距今约有300多年历史。
20世纪初(1902年)用组织分离法成功获取菌种,从此蘑菇的人工栽培技术从法国传到英国、荷兰、德国、美国并扩大到世界各地。
20世纪50年代荷兰、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
1936年主要在西欧约有10个国家栽培,年产量约4.6万t;1976年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鲜菇年产量67.5万t;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蘑菇生产,鲜菇年产量超过300多万t。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物,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药用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并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方法。
一、食用菌栽培的基本要求食用菌栽培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要求。
首先,栽培基质要具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以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环境。
其次,栽培过程需要保持一定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以促进菌丝发育和子实体的形成。
此外,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也是食用菌栽培成功的关键。
二、食用菌栽培方法1. 蘑菇的栽培技术蘑菇是最常见的食用菌之一,其栽培技术也非常成熟。
蘑菇的栽培基质通常以废弃物为主,如秸秆、稻草、麦秸等。
首先,将栽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接种蘑菇菌种,培养菌种发育出菌丝。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通过控制通风和光照,蘑菇的子实体会迅速形成。
蘑菇栽培周期约为2-3个月,可以周期性地进行采收。
2. 平菇的栽培技术平菇与蘑菇相似,但平菇更易栽培。
其栽培方法和蘑菇基本一致,但平菇的菌种接种时间和消毒处理的温度要求稍有不同。
平菇的生长适温为18-23摄氏度,较蘑菇要低。
另外,平菇的子实体形态较小,所需的光照条件较少。
平菇栽培周期约为1-2个月,周期性采收。
3. 香菇的栽培技术香菇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与蘑菇有所不同。
香菇的栽培基质主要为木质植物的秸秆,如玉米秸秆、稻草秸秆等。
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菌堆肥和消毒处理。
接种菌种后,将其贴附在基质表面,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等条件,香菇的菌丝会在基质中快速生长。
香菇的栽培周期约为1-2个月,可周期性采收。
4. 口蘑的栽培技术口蘑是一种菌类食品,具有天然的柴油味道和爽口的口感。
口蘑的栽培方法与蘑菇相似,栽培基质可以选用稻草、杂草等植物秸秆。
口蘑的培养温度要求较高,通常在20-25摄氏度的条件下培养。
菌种接种后,通过适当增加湿度和通风,可以促进口蘑的生长。
口蘑的栽培周期约为1-2个月。
草腐性食用菌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

草腐性食用菌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草腐性食用菌与一般的食用菌培育方式不同,它是以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为主料,在经过微生物发酵的栽培基质中生长。
常见的草腐性食用菌包括草菇、鸡腿菇、大球盖菇、双孢菇等。
草腐性食用菌能实现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多级利用,进而促进产业链的增值与增产,有效提高农户收入,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但草腐性食用菌作为一种微生物发酵培养的食用菌,其栽培规模较大,批次较多,很多品种抗逆性较差,再加上培育管理条件较差以及发酵工艺落后等问题,容易发生病虫害,从而降低食用菌生产效益,影响产业发展。
本文介绍了草腐性食用菌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以期促进草腐性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1.草腐性食用菌病虫害概述1.1病害草腐性食用菌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
首先,侵染性病害受到竞争性杂菌或病毒的侵入,导致子实体出现畸形、变色、腐烂、不出菇等现象。
不同生长时期会出现不同的病原种类,发菌期常见的病菌有木霉、曲霉、毛霉等,出菇期常见的病菌有抱霉病、蘑菇干泡病、病毒病等。
发生此类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食用菌栽培环境及相关设施清洁度较低、栽培原料不新鲜、配方不科学等。
1.2虫害草腐性食用菌虫害包括菇蚊、菇瘦、跳虫等,这些害虫可直接取食菌丝和子实体,影响食用菌的健康成长,同时还会将病原菌带到食用菌中,成为传播介质。
食用菌一旦出现虫害会导致培养基变质,同时破坏食用菌的生产环境,使菌丝数量减少,子实体会出现斑点、萎缩现象,严重时死亡。
导致虫害的主要原因是栽培环境及相关设施清洁度较低,在发现虫害后没有及时开展隔离措施,安全管理不到位,病菌消杀不彻底。
1.3病虫害发生基本规律食用菌病虫害体现出从个体到群体的发生规律,只有掌握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才能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对于寄生性病害,病原物在侵入寄主之前需要接触食用菌,常见的病原种类包括链孢霉、褐色石膏霉、钻菌病、病毒病等。
气流、水流、昆虫等均能成为食用菌的传播介质。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资料来源于江西贵溪象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江国志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食用菌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了解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技术。
重点与难点1、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不同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3、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
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
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
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
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
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 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
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
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平菇栽培一、概述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
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
侧耳属是一个大家族,共有30多种,有很多名优品种,除平菇外,还有阿魏菇、鲍鱼菇、杏鲍菇、风尾菇、榆黄蘑、姬菇等。
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和要点

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和要点食用菌的栽培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它在满足人们食物需求的同时,也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和要点。
一、选材食用菌栽培的第一步是选材,选择适合生长的材料是成功栽培的关键。
常用的菌种材料有玉米秸秆、棉秆、木屑等。
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相应的材料,并确保材料无污染,干燥透气。
二、材料处理处理材料是为了改变其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提高其适宜菌种生长的条件。
处理包括浸泡、蒸煮和晾晒等步骤。
例如,玉米秸秆可以经过蒸煮后晾晒至含水率在60%左右。
三、接种接种是将培养好的菌种引入到菌袋、菌床或菌棒中,使其生长繁殖。
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杂菌的污染。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种菌置换法和接种液法。
四、培养环境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一般来说,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是较为理想的。
光照对于某些菌种来说是不必要的,甚至有些菌种需要避光。
五、管理和保护在培养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和管理菌床或菌袋的状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根据不同的菌种,还需要注意通风、保持环境卫生,以及防止害虫和病菌的侵害等。
六、生长周期不同食用菌的生长周期各异,需根据具体菌种进行调整。
常见的食用菌如平菇、香菇等一般在培育25-30天左右可收获,而鸡腿菇等需要更长的时间。
七、收割和保存当食用菌完全生长成熟后,可以进行收割。
收割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菌体造成损伤。
收割后,食用菌可以直接消费或进行简单的加工,如晒干、烘干等。
若需保存,可以进行冷冻、腌制等处理。
八、继续栽培食用菌栽培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可以利用菌床残余物或菌袋底部的菌丝来继续培养新的菌种。
这样可以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益。
以上便是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和要点。
通过正确的操作和科学的管理,可以获得高产且优质的食用菌,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年代西方国家已开始人工栽培,我国于80年 年代西方国家已开始人工栽培,我国于 年 年代西方国家已开始人工栽培 代人工栽培成功。由于鸡腿菇袋生长周期短, 代人工栽培成功。由于鸡腿菇袋生长周期短, 生物转化率较高,易于栽培, 生物转化率较高,易于栽培,特别适合我国农 村种植。近年来种植规模迅猛扩大, 村种植。近年来种植规模迅猛扩大,已成为伞 菌目我国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菌目我国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第二节 草菇
草菇在植物学上的分 类属真菌界, 类属真菌界,担子菌 无隔担子菌纲、 门,无隔担子菌纲、 伞菌目、鹅膏菌科。 伞菌目、鹅膏菌科。 别名:苞脚菇、 别名:苞脚菇、蓝花 麻菌等。 菇、麻菌等。
草菇质嫩味美。若制成干菇香味更浓。 草菇质嫩味美。若制成干菇香味更浓。加之草 菇属于高温型菌类, 菇属于高温型菌类,适宜于一般菇类不能生长 的炎热夏季,而成为食用菌夏季生产及供应市 的炎热夏季, 场的一种珍品,栽培草菇主要是用稻草、 场的一种珍品,栽培草菇主要是用稻草、棉籽 废棉等。材料来源丰富。 壳、废棉等。材料来源丰富。栽培后的废料仍 可作有机肥料。草菇从种到收只要半个月, 可作有机肥料。草菇从种到收只要半个月,室 内室外都可栽培。 内室外都可栽培。在整个人工菇类栽培技术中 草菇要算简单的。因此,发展草菇生产成本低、 草菇要算简单的。因此,发展草菇生产成本低、 收益快、易推广。 收益快、易推广。
第三节 鸡腿菇
鸡腿蘑又称毛头鬼伞、 鸡腿蘑又称毛头鬼伞、 毛鬼伞、 毛鬼伞、刺蘑菇 ,隶 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 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 伞菌目,鬼伞属。 伞菌目,鬼伞属。
食用与药用价值
鸡腿菇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 鸡腿菇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口 感极好,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消化、 感极好,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消化、增 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鸡腿菇 还是一种药用蕈菌,味甘性平,有益脾胃、 还是一种药用蕈菌,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 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助消化、 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 进食欲和治疗痔疮、糖尿病的作用。 进食欲和治疗痔疮、糖尿病的作用。据《中国 药用真菌图鉴》等书记载, 药用真菌图鉴》等书记载,鸡腿蘑的热水提取 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 物对小白鼠肉瘤 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 100%和90%。 和 。
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宽 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宽5-12cm,初 , 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光滑,略干渐变黄色, 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光滑,略干渐变黄色, 边缘初期内卷。菌肉白色, 边缘初期内卷。菌肉白色,厚,伤后略变淡红 具蘑菇特有的气味。菌褶初粉红色, 色,具蘑菇特有的气味。菌褶初粉红色,后变 褐色至黑褐色, 离生,不等长, 褐色至黑褐色,密,窄,离生,不等长,菌柄 长4.5-9cm,粗1.5-3.5cm,白色,光滑,具丝 , ,白色,光滑, 近圆柱形,内部松软或中实,菌环单层, 光,近圆柱形,内部松软或中实,菌环单层, 白色,膜质,生菌柄中部,易脱落。 白色,膜质,生菌柄中部,易脱落。 生林地、草地、田野、公园、道旁等处, 生林地、草地、田野、公园、道旁等处,分布 极广泛,国内普遍栽培。 极广泛,国内普遍栽培。
食用与药用价值
竹荪可食用,但须去掉菌盖和菌托,味鲜可口, 竹荪可食用,但须去掉菌盖和菌托,味鲜可口, 此菌煮沸液可防菜肴变质,防肉变腐。可药用, 此菌煮沸液可防菜肴变质,防肉变腐。可药用, 治痢疾。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 治痢疾。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 的抑 制率为6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 制率为 ,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子实 。 体的发酵液对高血压、 体的发酵液对高血压、高胆固醇及腹壁脂肪过 厚等有较好的疗效。 厚等有较好的疗效。
第四节 竹荪
真菌界,担子菌门, 真菌界,担子菌门, 腹菌亚纲, 腹菌亚纲,鬼笔菌 目,鬼笔菌科 竹参, 竹参,竹笙
生物学特性
竹荪子实体单生或群生,中等至较大, 竹荪子实体单生或群生,中等至较大,幼时卵 球形,后伸长, 球形,后伸长,高12-20cm,菌托白色或淡紫 , 直径3-5.5cm,菌盖钟形,高宽 色,直径 ,菌盖钟形,高宽3-5cm, , 有显著网络,具微臭而暗绿色的孢子液, 有显著网络,具微臭而暗绿色的孢子液,顶端 有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达10cm 平,有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达 以上,网眼多角形, 以上,网眼多角形,宽5-10mm。柄白色,中 。柄白色, 壁海绵状,基部粗2-3cm,向上渐细。 空,壁海绵状
第一节 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又称世界 菇,是全世界栽培最 广泛, 广泛,销售量最大的 食用菌。 食用菌。 双孢蘑菇属于真菌界, 双孢蘑菇属于真菌界, 担子菌门, 担子菌门,无隔担子 菌类,层菌纲, 菌类,层菌纲,伞菌 伞菌科,伞菌属。 目,伞菌科,伞菌属。
生物学特性
食用与药用价值
双孢蘑菇可食用,味道鲜美, 双孢蘑菇可食用,味道鲜美,我国大批制做罐头 行销国内外。该蘑菇蛋白质含量高达42%(干 行销国内外。该蘑菇蛋白质含量高达 ( ),氨基酸的种类十分丰富 氨基酸的种类十分丰富, 重),氨基酸的种类十分丰富,核苷酸和维生素 也很丰富, 腺苷酸、 鸟苷酸 鸟苷酸、 尿苷酸 也很丰富,有5’-腺苷酸、5’-鸟苷酸、5’-尿苷酸 腺苷酸 及维生素B1、 叶酸和维生素 原等。 叶酸和维生素D原等 及维生素 、B2叶酸和维生素 原等。 尚可药用及工业用。其中含多量酪氨酸酶, 尚可药用及工业用。其中含多量酪氨酸酶,对降 低血压十分有效。还可以制成肺炎辅助治疗剂— 低血压十分有效。还可以制成肺炎辅助治疗剂 —健肝片。有的国家还发现含有抗癌物质和抗细 健肝片。 健肝片 菌的广谱抗菌素。 菌的广谱抗菌素。 近年来由于深层培养的研究成功, 近年来由于深层培养的研究成功,人们还可利用 蘑菇菌丝体生产蛋白质、草酸和菌糖等物质。 蘑菇菌丝体生产蛋白质、草酸和菌糖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