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谁爬得快》教学设计(详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谁爬得快》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谁爬得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69、7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中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循环小数。
2、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3、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听故事,认识循环1、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对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讲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对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讲…这个故事你能一直说下去吗?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不断重复)小结,在数学上把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叫做:无限循环(板书)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循环的现象。
(四季、昼夜、红绿灯、12生肖等等)谈话:生活中存在着不少的循环现象,其实在小数的学习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动物乐园要举行一场有意义的爬行比赛,毛毛虫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数学信息:毛毛虫3分爬行2米,蜗牛11分爬行9.4米。
)2、师:它们谁爬得快呢?(生可能说毛毛虫、也可能说蜗牛)3、师: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谁爬得快)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发现余数与商的特点,认识循环小数(1)、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指名回答并板书:毛毛虫每分爬多少米?蜗牛每分爬多少米?2÷3= 9.4÷11=(2)、算一算、比一比2÷3= ,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进行板演。
学生开始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慢慢会发现除不尽,不再往下除。
北师大版数学《谁爬得快》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谁爬得快》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中的《谁爬得快》(认识循环小数)。
教科书第72~73页。
教学目标:⒈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⒉会表示循环小数。
教材分析:《谁爬得快》(循环小数的认识)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中的内容。
教材创设了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通过让学生提问题后计算引出循环小数,使学生认识循环小数并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喜欢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激发他们最大的兴趣,所以本课我创设了去《谁爬得快》过六·一的生活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又使他们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并掌握了知识。
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可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循环小数的特征,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理解”循环”概念。
1、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庆祝儿童节的到来,各地儿童载歌载舞欢庆六·一,你们高兴吗?想不想唱起来?(学生欢唱,一边唱一边打节奏。
)2、师:同学们唱的可真不错,整齐统一,为什么会唱的这么齐?(因为跟着统一的节奏,所以很统一)3、跟着老师一起拍打节奏‖‖……(拍打节奏后总结全班拍齐的原因,从而引出”不断循环”概念。
)4、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象这样循环往复的?(水→汽→云→水→汽→云)二、认识循环小数并了解其简便写法1、师:我还听说许多同学想让爸爸,妈妈领着去上动物园,是吗?看样子同学们很喜欢小动物,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两种小动物的资料,你们感兴趣吗?2、介绍资料:蜘蛛3分钟爬行73米,蜗牛11分钟爬行米。
3、根据这份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提问,师要引导学生提问:蜘蛛每分钟怕多少米,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4、独立解决问题:(蜘蛛、蜗牛每分钟各爬行多少千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5、师:为什么不往下除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两个小数的特征)师小结:有一些小数,它们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一些数字按一定顺序不断重复出现,就象我们刚刚拍打的节奏一样,不断循环重复,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谁爬得快》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谁爬得快》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谁爬得快》是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课本的第69-70页。
2、教材简析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本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应用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学生以前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3、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二、说教法学法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
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三、说教学程序:(一)听故事,感知“循环”本节课一开始,我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对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讲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对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讲…这个故事你能一直说下去吗?引导学生知道循环的现象后,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周日到周六的循环,红、绿灯的循环等。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谁爬得快》教学设计(详细)

《谁爬得快》教学设计李燕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书69-70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计算两只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会用普通记法헤简记两种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会读循环小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物乐园的情景,体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循环小数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数学应用的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关于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认识,准确地判断循环小数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生疑。
听故事,认识循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师讲了一小会,请一位学生讲)师:你会接着往下讲吗?让学生接着讲,学生会觉得没意思,不愿再讲下去,这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生1:这个故事讲不完生2:这个故事一直在重复师:我们发现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呀,它在一直不断重复,是没有结局的。
[板书:不断重复]师: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不断重复的现象下面请大家一起跟老师去观察一组生活中的图片(红绿灯和白天黑夜)师:其实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现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活动一,找规律,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师:填的时候这三种图形的位子能交换吗?为什么【总结它是依次出现的,板书:依次】师:这样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称为循环现象,也叫循环【板书:循环】师:在我们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数学里的循环现象。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活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谁爬得快》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谁爬得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谁爬得快》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这一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数学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是,对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没有接触过,因此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教学法。
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实验教学法则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如直接比较、转换比较等。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4.总结归纳: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5.拓展应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际应用等内容,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谁爬得快》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谁爬得快》教学设计会宁县教场小学刘凤霞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⒉会表示循环小数。
3.向学生渗透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会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1. 展示舞蹈,学生观看后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
使学生初步感知"循环"、"无限"等概念。
引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
2.导入新课活动二:探索学习1.出示动物园的公告的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这两个问题都是求这两只动物的什么?你能正确地列出算式吗?说出你的理由。
3、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先估一估谁爬得快。
下面我们全班分成两个大组,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看谁先知道到底是蜘蛛爬得快还是蜗牛爬得快?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
4、引导讨论、交流、发现教师巡视学生比赛情况。
当有学生提出遇到困难除不下去时,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5、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你们为什么不往下除了?发现了什么?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商有时一个数学重复出现。
(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6、师指出:像24.333…0.85454…等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小数"(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循环小数"?活动三:激趣、练习、巩固同学们又这么快掌握了新知识,蜘蛛和蜗牛说:"你们这么聪明,就奖励你们几道题,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你们想接受这个挑战吗?(师出示题,学生分男女生竞赛。
)1、辨认哪些是循环小数。
(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1题)(做完后教师给予点评。
)(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认识循环小数,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数相除出现循环小数时商和余数的规律。
)2、正确进行计算,并把商是循环小数的表示出来。
(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2题)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蜘蛛和蜗牛的爬行速度很慢,有一种动物它奔跑起来的时速能达到象火车一样快,你知道是什么吗?3、【出示:猎豹奔跑的速度是100千米/小时,平均每分钟奔跑多少千米?(保留两位小数)】(教材第70页第3题)注意引导学生看“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的要求。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5.5谁爬得快01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5.5谁爬得快0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谁……得快”结构,描述人和事物的速度。
2.能够正确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和短语。
3.能够熟练应用“first,second,third”等序数词。
4.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熟练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学会运用“谁……得快”结构描述人和事物的速度。
难点学生如何在合作中相互配合,完成任务。
三、教学准备教师:PPT、单词卡片、计时器、奖励卡片。
学生:笔、本子。
四、教学方式小组合作。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分组。
2.引入本课的主题:“谁爬得快”。
3.教师用图片介绍本课的知识点和相关单词。
第二步:新授1.教师出示相关单词,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快速复述这些单词的意思。
2.示范教学“谁……得快”,让学生举例子进行练习。
3.教师出示某些实物,运用“谁……得快”的句型示范操作。
第三步:合作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三人,教师将每组分别安排为甲、乙、丙三人。
2.教育每个小组按照字母顺序,依次完成下列活动。
(1)三人在教室内或操场上比赛谁跑得快,计时员记录每个人的成绩。
(2)甲组内三人一起合作,放置五本书的顺序。
书摆放无规律,顺序为: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两个蓝色、一个绿色。
(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来)乙组内三人也按上面的摆放放置五本书顺序。
丙组内三人使用图示方式,把五本书在黑板上标示出来。
3.活动完成后,每个小组成员相互评选,选出合作最好、表现最突出的同学。
第四步:收尾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知识点和语言目标。
六、板书设计主题:谁爬得快知识点:first,second,third。
短语:run fast, jump high, swim far。
七、课后练习布置每个小组在课后同学相互测试,选择最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谁爬得快》说课稿_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谁爬得快》说课稿_说课稿一、说教材“谁爬得快”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中第五课时,是在学习了小数除法和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认识循环小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及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循环小数。
2、会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会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思路:依照新理念,我积极构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运用——总结拓展” 的教学思路,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悦感、成就感的体验和与乐于与他人协作、交流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采用谈话的形式导入,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根据情景图找出数学信息。
(蜘蛛3分爬行73米,蜗牛11分爬行9.4米)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3、揭示课题4、独立解决问题(找生板演)5、小组讨论6、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7、小结8、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美,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三)、巩固运用理解深化1、找出循环小数0.666… 1.48383… 4.2525 0.1875875…2、阅读数学小知识并做习题。
3、做题卡(集体订正)(按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让好学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爬得快》教学设计
上沙沃学区上庄小学:张海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计算两只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会表示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物乐园的情景,体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循环小数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数学应用的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关于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认识准确地判断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生疑。
听故事,认识循环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师讲了一小会,学生们都兴致勃勃的讲了起来,并及时告诉老师这个故事周而复始,没有结局)师:你会接着往下讲吗?
让学生接着讲,学生会觉得没意思,不愿再讲下去,这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生1:这个故事讲不完
生2:这个故事一直在重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刚才的故事是周而复始,没有结局的。
师:对!像这样的现象就叫循环现象。
下面请大家一起跟老师去观察一组图片。
(依次出示两颗红珠子,一颗蓝珠子,一颗黄珠子的图串。
并使学生明白,一个挨一个按一定顺序出现,我们就把它叫“依次”出现。
当第二组出现完后,提问:“这些珠子是怎么出现的?”
生:重复出现
师:下面会出现什么颜色的珠子(课件出示第三组第一个前提问,生根据重复出现的规律会给予正确答案)
师:像这样依次重复出现的现象也是循环现象。
师:我们把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叫做循环
师:自然界许多现象都是有周期性的,比如一年的春夏秋冬季节变化,月亮的盈亏圆缺,早晚潮汐的涨落,白天黑夜的循环往复,人们白天醒夜晚睡觉……等等都是自然界的循环现象。
师:其实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王国里的循环现象。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活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个活动简单有趣,学生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循环”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教师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探索交流,引导解疑。
1、认识循环小数
出示教材主题图:小蜘蛛和小蜗牛进行了爬杆比赛,我们去为它们做裁判,看谁爬得快。
(板书:谁爬得快)
师:比谁爬得快,一般要比什么。
生1:知道两只动物的速度
生2:要知道两只动物每分爬几米?
师:要求蜘蛛的速度怎样列算式?
要求蜘蛛的速度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师板书:73÷3 9.4÷11)师:现在先请大家动手算一算蜘蛛的速度。
学生动手算。
……
生:老师:73÷3=24.3333……除不尽怎么办?
师:什么意思?你还没有除完,怎么知道除不尽呢?
生1:永远都除不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每一次余数都是1。
生2:商从小数点后面开始每次除得到的商都是3,然后余数又是1,商3,余数是1,不断反复出现。
师:是呀! 73÷3的余数不断重复,商也不断重复,永远都除不完,它的商可以这样写:24.3333……后面加省略号,表示还有无数个3,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求出蜗牛的速度。
然后再比一比蜘蛛和蜗牛谁的速度快?
学生动笔算…
生:它也是一个循环小数。
0.85454…
师:为什么说它也是一个循环小数?
生1:因为余数“5”重复出现。
生2:商也不断重复出现:5454……
师:不错,9.4÷11=0.85454…确实是个循环小数。
像24.3333……、0.85454……等都是循环小数,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如24.333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24.3333……≈24.33,0.85454……保留两位小数就是0.85454……≈0.85
师:那么现在你们能得出蜘蛛和蜗牛谁爬得快吗?
生:蜗牛快。
小结:通过观察这两个商我们发现了,它们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循环小数”。
(板书)
2、数学万花筒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循环小数还有其他表示方法,那就请我们的数学万花筒来告诉我们吧。
(课件出示数学万花筒)。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三、拓展应用,内化提高
(一)第一关:“火眼金睛”快速认出哪些是循环小数?
0.666… 1.48383… 4.2525 0.1875875…
(二)第二关:“超级小神算”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3÷84÷3 10÷9
14.2÷11 0.4÷9 2÷4
(三)第三关:“慧眼识真经”写出下面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三位小数)
1.39090…()0.3333…() 9.20777…()
0.098098…() 7.34513454…() 0.1875875…()
(四)第四关:“聪明小医生”小医生诊断对错。
(1)0.58383…的循环节是583。
()
(2)0.37比0.37大。
()
(3)9.0526526…接下去一位是2。
()
(4)0.2615615…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四位小数约是0.2615。
()
(五)第五关:“爱拼才会赢”其实参加比赛的还有一只动物,它才是短跑冠军那,蜘蛛和蜗牛很想知道它的速度是多少?
猎豹是动物中的短跑冠军,速度可以达到100千米/时,照这样的速度它平均每分能奔跑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美。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