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的北京法源寺
古刹法源寺介绍

古刹法源寺介绍
古刹法源寺,位于北京海淀区,是一座集景观、文化和历史于一体的博物馆、寺庙及庭园式公园。
它起源于南朝动乱时期,据说是由一位禅师乔安建立的,后来更名为”法源寺“,见证了北京数千年的历史。
古刹法源寺拥有宏伟的古建筑,融合了佛、道两宗而兴起。
在这里,你可以参观到五十三座寺庙建筑、一座水井、一座蒙古包、一座牵牛树、多处古城墙遗址和古典园林。
此外,法源寺的重要建筑,禅宗经历了文化变迁的过程,有意思的建筑如藏经楼、藏经堂、景仰楼和仪楼,令人叹为观止。
法源寺的各种建筑和文物都能让游客领略北京的历史景观。
此外,法源寺还设有多个重要文化活动场所,如草堂室内剧场、文物馆、文化园区、美术展览馆等。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见证北京文化的传承及创新。
古刹法源寺是北京十大古刹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文化景点,为游客带来许多古老的文化历史和信仰。
如今,古刹法源寺依然保留着原有的景观和历史文物,它不仅仅是一处文物古迹,更是一座怀着古老时光的文化宫殿,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它的神秘和历史感。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中国最有故事的寺院!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中国最有故事的寺院!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区教子胡同南端的法源寺前街。
民间一直有“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的说法。
那么,法源寺里究竟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法源寺,原名悯忠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十九年。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说要为隋朝战死的将士们复仇,结果和杨广一样,不克而返,还在路上冻死了几千人。
路过幽州,李世民大为后悔,设坛祭祀死者,诏令建悯忠寺。
不过时隔51年后,直到武则天登基之时,悯忠寺才得以建成,它就是现在的法源寺。
到了唐天宝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先后节度幽州,发动叛乱,始称“安史之乱”,安禄山改寺名为“顺天寺”,他的部将史思明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净光宝塔,并立石碑歌颂安禄山。
叛乱失败后,史思明投降唐朝,磨平石碑重刻,称宝塔是为唐肃宗李亨建造的。
目前,这块石碑存于法源寺悯忠阁内,距今约1200年,是寺内最古老的石碑了。
而寺庙也恢复了“悯忠寺”的名字,直到雍正时期,悯忠寺才又被命名为法源寺。
但是到了唐朝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发起了灭佛运动,幽州附近八州的寺庙基本都被毁掉,但只有“悯忠寺”独存。
但37年后,悯忠寺却毁于一场大火中。
直到公元892年,新任幽州节度使李匡威决定在这一片瓦砾废墟上重建悯忠寺。
却在重建时,在废墟中意外发现了一颗舍利子,于是李匡威决定在此增建一座高三层的观音阁,阁内供奉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阁前供奉舍利子。
大概是因为悯忠阁太高了,仿佛高耸入云,所以民间谚语“悯忠高阁,去天一握”就成为当时幽州城里口耳相传的流行语了。
到了辽代时,幽州成了辽宋争夺的战场,悯忠寺多次被毁。
再加上公元1057年,幽州的一场特大地震,悯忠寺没能幸免。
不过,辽倒是相当重视,立马下令修复,到了1070年,悯忠寺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而悯忠寺也被定为了辽朝皇帝举办法事的场所。
北宋末年,金国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两国。
靖康二年,也就是1127年,金主完颜亮把两国的皇帝,一同囚禁在悯忠寺中,一个是宋国的宋钦宗赵恒,一个辽国的天祚皇帝耶律延禧。
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千年古刹,犹如半部中国史,至今香火旺盛

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千年古刹,犹如半部中国史,至今香火旺盛法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前身名为悯忠寺,清代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才改名为法源寺,算得上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
都说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它从盛唐而来,看朝代几经变迁,如今虽然悄然隐匿于北京二环内的民居高楼之间,却依旧香客不断。
法源寺前长长的影壁上刻录着黑底金字的佛号,墙前面的小花园属于这里的前身悯忠寺,墙后则是法源寺的大门。
周边早已被民居包围,不远处设有收费停车场。
即便是跟着导航,也要仔细找,才能发现那条通向这里的狭窄小路。
钟楼、鼓楼遥遥相对。
左钟右鼓,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
古时候,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
同时,钟鼓楼还兼备了“洪钟震响觉群生”,“昼夜闻钟开觉悟”的功能,算得上是寺庙的标配。
鼓楼、钟楼遥遥相对。
左钟右鼓,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
古时候,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
同时,钟鼓楼还兼备了“洪钟震响觉群生”,“昼夜闻钟开觉悟”的功能,算得上是寺庙的标配。
天王殿前的铜狮子左右而立,雄狮子脚踩绣球,雌狮子则是在逗弄面前的宝宝。
不知为什么,本该威武雄壮的身姿,却因为它们头顶上至一对软萌的耳朵,显得格外的具有亲和力,让这座庄严的寺庙多了一份来自这个小家庭的和乐融融。
轻烟渺渺的香炉安静的立在园子中央,悠然在炉前匍匐,也有人默然而立。
即便是头顶烈日炎炎,似乎只要是心静,外在的一切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寺里依然有僧人常驻,树荫下,画廊中,悠然闲谈,颇有一番大隐于市的安逸平和。
长沙岳麓山五轮塔修建年代考

长沙岳麓山五轮塔修建年代考梁建雄关于长沙岳麓山五轮塔的修建年代,说法不一。
据我所了解,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说法:一、1924年说:新出版的《名人与长沙风景》和正在编著中的《老照片中的长沙影像》两书引用1932年成嘉森所编《岳麓小志》记载,五轮塔“民国十三年(1924年),为赵恒惕主(主持)省政府时所建”;1924年9月出版的吴晦华的《长沙一览》中提及该塔,称“民国十三年,为省政府所建造”。
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
这个说法也在1934、1936不同版本的《长沙市指南》中得到印证。
现在岳麓山公园采用了这个说法。
二、1927年说:此说法认为,岳麓山五轮塔由唐生智主建于1927年,系以佛教最高塔式来作为北伐将士的纪念塔,又称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1927年2月13日,当时由任国民革命军西路总司令、八军军长兼湖南省政府主席唐生智部署,省会长沙各界人士在五轮塔公祭北伐阵亡将士。
五轮塔正面,原镌有“五轮塔”三字,后改为“先烈光明”四字,塔前有一石牌坊,上有匾曰:“大慈大悲救人救世”。
塔之后方有经堂,再后五六丈,为入塔正门,门额“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等字。
三、1922年说:据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原所长吴立民(1927-2009)考证,此塔为其恩师顾净缘所建。
在顾净缘所著《宝箧印经释》中,提到有一份《五轮塔缘起》。
顾老在书中说“雷峰塔在崩溃之前二年,二学园之五轮塔建成”。
史载,杭州西湖雷锋塔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
以此推算,五轮塔应是在二学园成立的1922年间,由顾老主持建造。
而且顾老还一语道破了二学园与五轮塔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认为,必竟顾净缘是第一当事人,所以我们应该相信五轮塔建于1922年的说法。
五轮塔的主持建造人顾净缘说“二学园之五轮塔”,也说明发起筹建五轮塔,即使得到当政者和许多佛教信众的支持和赞助,甚至可能采用了行政当局的名义,但五轮塔实质上还是属二学园的。
既是“二学园之五轮塔”,那么当然先有二学园,而后才有五轮塔。
北京法源寺

社会服务的功能:法源 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 业,如慈善、教育、环 保等,为当地社区提供 了有益的服务和支持
法源寺在当代社会的宗教地位与挑战
01
宗教地位:法源寺作为北京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佛教界具有很高的地位,是佛教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基地
02
宗教挑战:在当代社会,法源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佛教信仰的淡化、宗教活动的商业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问 题,需要积极应对和解决
05
北京法源寺的保护与管理
法源寺的历史建筑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法 源寺的历史建 筑得到了有效 的保护,如天 王殿、大雄宝 殿等重要建筑 得到了修复和
加固
01
遗址保护:法 源寺的遗址得 到了保护,如 悯忠寺遗址、 古井等历史遗 迹得到了保护
和展示
02
环境保护:法 源寺周边的环 境得到了保护, 如绿化、降噪 等措施得到了 实施,为寺庙 创造了良好的
• 历史沿革: • 宋太宗时期(公元976-997年):悯忠寺改名为法源寺 • 明清时期:法源寺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逐渐成为北京地区最重要的佛教寺庙 • 民国时期:法源寺曾作为故宫博物院分院,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 • 新中国成立后:法源寺得到了进一步的修缮和保护,成为北京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源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佛教北传的重 要阵地:法源 寺是中国佛教 从印度传入北 方的重要节点, 对佛教在中国 的传播和发展 起到了重要作
用
01
佛教教育改革 的重要基地: 法源寺在历史 上曾是禅宗和 净土宗的重要 发源地,对佛 教教育改革产 生了深远影响
02
文化交流的重 要桥梁:法源 寺历史上曾是 中日、中韩等 国家和地区文 化交流的重要 场所,对中外 文化交流产生 了积极作用
初中历史知识北京法源寺素材

北京法源寺北京的法源寺,既是一座历史古迹,也显现了中国历史的悲壮悲凉,那静止的古庙,在北风、北国里悲怆着屹立。
在中国历史上,北京法源寺留下一连串历史的血证与印迹,法源寺永久屹立于历史长空。
公元 645 年,唐太宗在暮年发动了对高丽的征战,唐代的大军打到辽东城下,高丽动员十五万人,坚壁清野,将几百里内隔离人烟,使唐代军队没法就地找到补给。
最后,唐军在窘境中被迫撤兵,抵达幽州时,军队所剩的人马,只剩下五分之一。
唐太宗心境悲凉,想着假如魏征要活着,就会劝他别打这场仗。
唐太宗在幽州,盖了一座大楼,追忆此次征东而死的全部的将士,他们的死亡,是为国效忠而死,死在家乡之外,死在家乡之外。
将士可怜的出身,他们的死亡是叫人心恸,唐太宗最后决定,将这座庙叫做“悯忠寺”。
一千多年过去了,在风雪和战乱中,悯忠寺依旧悲凉的存在着。
宋徽宗、宋钦宗曾在悯忠寺回忆故国,在晓钟夕照里,过着难过悲凉的光阴。
1630 年,明朝的兵部尚书由于“里通外敌罪”被崇祯帝命令“凌迟”处死。
袁崇焕被“千刀万剐”以后,佘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悯忠寺,佘氏后代在北京法源寺世代为袁崇焕守墓。
在近代史上,北京法源寺与清末的维新变法有侧重要的联系。
1888 年正月,康有为拜见北京法源寺,与法源寺的佘主持法师论“忠”,他们说到狭小的忠和广义的忠。
臣子对主人效忠只好算是狭义的忠,广义的忠则是为天下效忠。
隋唐之际的屈突通既是隋朝的忠良,也是唐代的忠良,在新兴的统治力量下,屈突通在尽全力此后,适应天意与民心。
冯道在乱世中,不斤斤于狭义的忠奸观点,无论谁做皇帝,只需有利于老百姓,他都打交道;冯道以“一言之善”,从胡人中救活了千万百姓。
岳飞的“忠”实在令人痛惜,死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教条。
明知道君不必定是明君,臣也要为这样的君死,是私昵的忠,是愚忠。
为成全一时的名节,却害苦了四方百姓,只因名将一死,朝廷少了抵抗敌军的虎将,大敌入侵,民不聊生的都是百姓。
1912年的北京法源寺

1912年的北京法源寺作者:伊岚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04期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唐时名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此名。
今天的法源寺,在全国寺庙中十分重要,是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所在地,还是中国僧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的所在地,更是中国佛教的最高组织中国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李敖还直接以《法源寺》为名,写了一部颇有名气的长篇小说。
客观而言,法源寺的样式与一般汉传佛教寺庙无有大的差异,法源寺的重要意义也绝不仅仅囿于历史悠久。
法源寺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地缘价值所决定的。
换句话说,北京兴则法源兴,北京衰则法源衰,法源寺的地位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地位息息相关。
北京一直是北方的重要城市,元明清三朝首都。
就近代而言,北京是晚清与北京国民政府的首都。
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民主革命席卷全国,而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为临时大总统,中国正式踏入了中华民国的发展阶段。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首都由南京迁至北京。
法源寺也正因此显现出重要的地位。
只是1912年的法源寺里,上演的却是一番佛教的悲凉景象。
1912年4月11日,民国的佛教组织中华佛教总会在上海成立。
就在此不久前的2月12日,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布结束;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虽然孙中山努力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以削弱袁的权力,但袁仍然坚持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
佛教总会之所以在沪成立,一方面由于当时全国的佛教力量都主要集中在江浙;另一方面也基于南京是短暂的政治中心的考量。
不过权力毕竟在袁手中,所以佛教总会的机关总部便设于北京法源寺。
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权力的分散与转移状况。
但佛教界要想与政府沟通,便必须北上赴京。
正是在这种状况之下,法源寺在1912年11月发生了一件影响至全国的大事——寄禅之死。
寄禅为何人?寄禅法师,讳敬安,字寄禅,湖南湘潭人。
父黄宣杏,母胡太君,母虔诚信奉观音大士,故寄禅在童年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七岁丧母,十二岁丧父,于是失学并以放牛为生,只能平时抽时间自己读书。
北京法源寺景点介绍

北京法源寺景点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好好介绍一下北京的法源寺。
法源寺啊,那可是个有故事的地儿。
你一走进它,就好像穿越回了过去。
那古老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一进寺庙大门,哇,那种庄严的感觉就扑面而来。
院子里有大树,夏天的时候肯定特别凉快,在那树下乘乘凉,感觉能把所有烦恼都忘掉。
寺庙里的佛像那叫一个庄严肃穆,看着它们,你不由自主地就会静下心来。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些佛像在这儿待了这么多年,得见证了多少人的心愿和故事呀。
法源寺的建筑也特别有意思,那些雕花、那些廊柱,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走在里面,就像走在一个艺术的殿堂。
还有啊,法源寺里的和尚们都特别和善。
有时候跟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讲佛法,虽然咱不一定全懂,但就是觉得挺有意思。
法源寺的香火一直都挺旺的,好多人都来这儿祈福。
我觉得吧,不管灵不灵,这都是人们的一种美好寄托。
在法源寺里待上一会儿,你会觉得时间都变慢了。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吵闹,只有那份宁静和祥和。
哎呀,说了这么多,总之法源寺就是一个特别值得去的地方。
它就像一个隐藏在城市里的宝藏,等着你去发现。
等你去了,你就知道我说的一点儿都不夸张啦!
好啦,朋友们,今天对法源寺的介绍就到这儿啦。
有机会你们一定要亲自去感受感受,相信你们也会爱上这个地方的!就像我一样,被它深深吸引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想 与政府 沟通 ,便必须北 上赴京 。正是 在这种状况 之下 , 法源寺在 1 9 1 2年 1 1 月发生 了一件影响至全 国的大事—— 寄
禅之死 。
寄禅为何人?寄禅法 师 , 讳敬安 , 字寄禅 , 湖南湘潭人 。 父黄宣杏 ,母胡太君 ,母虔诚信奉观音大士 ,故 寄禅在童 年
一
日,狗食未被 吃干净 ,而恒志禅师恰巧路过 ,寄禅怕被批
评 ,就把剩下 的狗食赶 紧吃干净 了。等会儿寄禅却看见狗从
厕所里 出来 ,想到 自己吃 的狗食说不定也掺杂 了厕所里 的脏 东西 ,便呕吐不止 。不过 以此 为契机 ,他悟到一切世 间之物 本来就是不垢不净 的 ,不应有好恶取舍 ,分别心都是 因业识 而妄生 。寄禅便 由此人手 ,通过燃顶 、燃身体 、燃双臂 等今 日看来是 自残 的方法来供养佛 ,最后又燃左手两指 ,也 因此 自号八指头陀 。此举不能 以对错论 ,近代不少僧人 以此破 除
受到 了佛教 的影 响。七岁丧母 ,十二岁丧父 ,于是失学并 以
放牛为生 ,只能平时抽时 间 自己读 书。而后 十八岁 的某 日放 牛时见 白桃花为风雨摧落而感怀 ,投湘 阴法华寺从东林法师 落发 ,后又从南 岳祝圣寺 贤楷律师受具 足戒 ,而后从 岐山恒 志禅师 习苦行 。开始几年并无成就 , 时寄禅负责行堂与喂狗 。
力毕竟在袁 手中 ,所 以佛教总会 的机关 总部便设 于北京法 源 寺 。这真实地反 映了当时权力 的分散 与转移状况 。但佛教 界
人, 其 中的技巧 与规则毕竟是 不同的。不过后来 寄禅 回巴陵 省舅 ,登上岳 阳楼 ,突得 “ 洞庭波送一 僧来 ”句 ,而诗力大 增 ,成 为当时著名 的僧人 。总的来 看 ,寄禅 诗歌很有成就 的 禅人 ,定力与境界一流 ,但他又有诗人的一面。 近代 如李鸿 章语 为 “ 数 千年 未有 之变局 ” ,已成 公论 , 但对 当时之人 而言 ,经历着 长期 的 “ 闭关 锁 国” ,没有几 个 人意识到 即将到来 的社会剧变 。外 界的社会 条件 已经正在逐 步改变 ,可人们却仍 旧生 活在 旧的思维与生活模 式之 中。将 前文 寄禅 的事迹 放入任何 一部 《 高僧 传 》中,都绝 不逊 色 , 堪为一代领袖 。再如果将 寄禅放 到今 时今 日,也 绝对 会以其 才华横溢 、刚健质朴领一代佛界风骚 。可是 因缘 聚合 ,寄禅 生于近代 。近代不 同于过去 的传统社会 ,也不 同于今 日的财 力雄厚 ,面临着许多 问题 。其 中最显著 的最首要 的就 是庙产
期总第5 8 8 期
1 9 1 2 年的北京法源寺
伊 岚
( 中央民族 大学 哲 学与 宗教 学学院,北京 1 0 0 0 8 1 )
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 的寺庙 ,唐时名为悯忠寺清雍正时 重 修并改 为此名 。今天 的法源寺 ,在 全国寺庙 中十分重要 , 是 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所在地 ,还是 中国僧教育的最高学 府 中国佛学院的所在地 ,更是 中国佛教的最高组织 中国佛教 协会 的所在地。李敖还直接以 《 法源寺 》为名 ,写了一部颇 有名气 的长篇小说。客观而言 ,法源寺的样 式与一般汉传佛 教寺庙无有 大的差异 ,法 源寺的重要意义也绝不仅仅 囿于历 史悠久 。 法源寺的地位很大程度 上是 由其地缘价值所决定 的。 换 句话 说 ,北京兴则法源兴 ,北京衰则 法源衰 ,法源寺的地 位 与北京这座城市 的地位息息相关 。
庙 产兴 学是 清末 到民国前 期 ,为了兴办教育 、由清末政 府间接引起 、地方政府主导 的风潮 , 具体而 言就是耍将佛 道 寺庙拆除改建为学堂 。这股庙产兴学 的风潮 ,实 为当时将 佛 教逼 向绝境 的最大危机 。表面看来 ,如 《 管子 ・ 权修 》中所 言 : “ 一年之计 , 莫 如树谷 ; 十年之计 , 莫如树木 ; 终 身之计 , 莫如树 人” ,教育是 强 国之根本 。与晏 阳初 、梁漱溟 、陶行 知并称 为 “ 中国教育界 四大怪杰 ”的 邰爽 秋 ,在 1 9 2 9 年 倡 导 “ 庙产 兴学运 动” ,提出 “ 打倒 僧 阀,解放 俗众 ,划拨 僧 产 ,创办教育” 的口号 ,引来名庙大寺住持们 与戴季 陶的反 对 ,险遭暗杀 ,不得不逃离南京 。与这种表 面的悲壮 相对 应 的是 ,庙产兴学缺乏道义上 的正义性 与理论 上的合法性。教 育是 国家 、社会与家庭共 同的责任 ,清政府 间接 引起 这场庙 产兴学运动 ,可 以看作是政府推行教育 的行 为。但是 ,政 府 却机智地将这份责任转嫁 到佛教身上 。似乎在说 ,我们想 办 教育 ,但是没钱 ,所 以准备依托佛 教资源办教育 ,倘 若教育 办不好 , 阻碍中华教育事业的是佛 教。这使得矛 头直指佛教 , 仿佛宗教是 中国教育落后 的原 因 , 佛教 如同哑巴吃黄连般有 苦说不 出。时至清末 ,整个封建王朝都走 向衰亡 与没落 ,即 使佛教想依靠国主 , 统治者也 因 自 身难保先行将佛教扔出 “ 诺 亚方舟” 。张之洞在 《 劝学篇 》中言 : “ 昔北魏太 武太平 真君 七年 、唐高祖武 德九年 、武宗 会 昌五 年皆尝废天 下僧寺矣 , 然前代意在税其 丁,废其法或抑 释上以老 ,私也 。今 为本 县 育才 ,又有旌奖 ,公 也 。 ”这实质 以 “ 公 ” 的名义强制性 地 侵犯宗教 的权益 。无论孰是孰非 ,佛教在事 实上 确被置于巨
对 自己身体 的执着并 表达对佛全身心的皈依 ,无论如何必定
是 吃了不少苦 。
寄禅一生有两种强烈 的特质 。首先如其字所表 ,寄平生 于禅 ,常参 父母 未生前的话头 ,也有顿悟 的体验 。同时,他 又是个 诗僧 。他 一开始写诗并 不好 ,在炫耀之时被师傅批评 为不专 注于本分并 忽略了文人 慧业也别有怀抱。做禅师与诗
北京一直是北方 的重要城市 ,元明清三朝首都。就近代
而 言 ,北京 是晚清与北京 国民政府 的首都 6自 1 9 1 1 年1 0月 1 0日武 昌起义 民主革命席卷 全国 ,而后 1 9 1 2年 1 月 1日孙 中山宣 誓就职为临时大总统 ,中国正式 踏人 了中华民国的发
展 阶段 。袁世凯 就任 大总统 ,首都 由南京迁 至北京 。法源寺 也 正因此显 现 出重要 的地位 。只是 1 9 1 2年 的法 源寺里 ,上 演 的却是一番佛教的悲凉景象 。 1 9 1 2年 4月 1 1日,民 国的佛教组织 中华佛教总会在上 海 成立 。就在 此不久前 的 2月 1 2日,清 朝对 中国的统治 宣 布 结束 ; 2月 1 5日,南 京参议 院正式选 举袁 世凯 为临时 大 总统 。虽然孙 中山努力改总 统制为 内阁制 以削弱袁 的权力 , 但袁仍 然坚 持于 3月 1 0日在北京就 职。佛教总会 之所 以在 沪成 立 ,一 方 面 由于 当时全 国的佛 教力 量都 主要集 中在 江 浙; 另一方 面也基 于南京 是短暂 的政治 中心 的考 量。不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