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四品上册教案6隔海相望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隔海相望

隔海相望

6、隔海相望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台湾省在我国版图上所处的地理位置,认识到台湾岛是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海峡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

2、通过对台湾历史与现状的了解,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使学生知道海峡两岸的人民同根同源,都是中国人,两岸人民之间的血脉感情非常浓厚,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两岸人民共同的企盼,也是大势所趋。

教学重点:认识到台湾岛是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

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难点:体会两岸人民之间的血脉感情非常浓厚。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台湾省及台湾岛的区别及其地理位置。

2、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

3、初步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一、台湾及台湾岛。

1、视线穿越台湾海峡,在地图上找出台湾省。

2、结合课文第一段,说一说台湾岛与台湾省的区别。

3、台湾省地处西太平洋的航道中心,是我国与太平洋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4、你能从台湾省的图中找出台湾海峡、澎湖列岛、钓鱼岛和赤尾屿吗?二、台湾岛的形成。

1、阅读《台湾岛的形成》。

2、复述:台湾岛形成的原理。

三、台湾海峡。

1、阅读《台湾海峡》2、根据已有知识并联系地图,说一说,为什么说是国际上的交通要道?四、美丽的宝岛。

1、阅读《阿里山之行》。

2、从地图上找一找阿里山,说一说看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3、欣赏日月潭、玉山、台湾东岸等图片。

4、台湾的地形:山地和丘陵占全岛的2/3,西部为平原。

台湾山脉纵贯全岛。

5、你还知道哪些台湾的风景名胜?五、富饶的宝岛。

1、阅读教材。

2、为什么台湾有“亚洲天然植物园”及“水果之乡”的美誉?3、小结:为什么人们把台湾称为美丽富饶的宝岛?六、课外作业:1、收看CCTV—4《海峡两岸》等介绍台湾的电视栏目。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了解台湾。

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沧桑历史及台湾问题的由来。

(苏教版六上品德导学案)6.隔海相望

(苏教版六上品德导学案)6.隔海相望
(1)交流台湾岛的位置和形状?了解台湾岛和台湾省的区别。(出示地图,请学生用红线分别标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以及台湾省,同时讲解。)
(2)台湾岛的形成和台湾海峡的相关知识。
4.小结:
同学们通过认真的阅读、细致的观察,认识了台湾省、台湾岛以及周边的列岛。
(二)活动二:欣赏宝岛风光
1.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刘晓玲的《阿里山之行》去领略一下宝岛台湾的美丽吧!
2.组内交流:
(1)台湾岛的位置和形状。
(2)台湾岛的形成和“台湾海峡”的相关知识。
3.每组选择一个知识点在班级交流。பைடு நூலகம்
活动二:欣赏宝岛风光
1.阅读课本第47页《阿里山之行》及48页上面的一段文字及图片,感受台湾的美丽,了解台湾的地形特点(画出你觉得重要的内容)。
2.小组交流: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小导游的口吻,介绍台湾的名胜古迹。
2.今天的台湾美丽富饶,英姿勃发。可是,你们知道吗?它曾经有过多少曲折艰辛、沧桑磨难的历史。今天的课上,我们一起来翻开台湾辛酸的历史,目睹它曾经的磨难。
二、实施活动
(一)活动一:了解宝岛沧桑
1.请学生默读课文《宝岛沧桑》,然后认真填写课前老师发下的《台湾大事记年表》
2.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引导。
3.全班交流。
6隔海相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美丽富饶的宝岛”板块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省在我国的地理位置,知道台湾海峡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
2.认识台湾岛是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台湾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活动一:了解宝岛概况
1.结合地图,阅读46—47页《让视线穿越台湾海峡》《台湾岛的形成》《台湾海峡》,在地图上圈出台湾海峡、澎湖列岛、钓鱼岛和赤尾屿。

第6课隔海相望第二课时

第6课隔海相望第二课时

如东县小学六年级品德上册备课用纸课题第6课隔海相望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到不仅海峡两岸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全中华儿女都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胸怀祖国,将理想转化为动力,怀着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远大理想而发愤读书。

2.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

在教学互动中,增进学生对台湾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了解到不仅海峡两岸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全中华儿女都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2.学生收集关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件运用说明一、回顾导入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一起走近台湾,了解台湾,也爱上了台湾。

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台湾给你留下的印象吗?(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

(板书课题:第6课隔海相望)1.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

课件第1页:点击出示“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

”,在上方点击课题(淡入)(1)师:今天的台湾美丽富饶,英姿勃发。

可是,你们知道吗?它曾二、教学互动一经有过多少曲折艰辛、沧桑磨难的历史。

今天的课上,我们一起来翻开台湾辛酸的历史,目睹它曾经的磨难。

(2)请学生默读课文《宝岛沧桑》,然后认真观看视频,说说视频中出示的事件。

(3)请学生谈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宝岛沧桑》,说说视频中出示的事件。

2.学生交流。

课件第2页:出示相关视频。

三、教学互动二教学互动二(1)[多媒体视频] 播放录象《郑成功》,说说郑成功的最大贡献在哪里?(2)请学生阅读课前收集的关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郑成功的史迹,谈谈自己对郑成功的看法。

(3)郑成功这些人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让我们永远记住并缅怀他们吧。

1.学生交流。

课件第3页:出示《郑成功》视频。

四、教学互动三(1)师:那么今天的台湾又是怎么分裂出祖国怀抱的呢?台湾问题是怎么来的呢?(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台湾问题的由来》,然后同桌间交流各自读后的想法。

隔海相望第二课时教案

隔海相望第二课时教案

榆阳区中学政史地课时计划科目品德与社会年级六设计者课题第一课隔海相望课时共2 第2检查记录课型新授初备年月日复备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到不仅海峡两岸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全中华儿女都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胸怀祖国,将理想转化为动力,怀着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远大理想而发愤读书。

2.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

在教学互动中,增进学生对台湾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了解到不仅海峡两岸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全中华儿女都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胸怀祖国,将理想转化为动力,怀着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远大理想而发愤读书。

教学准备收集两岸人民文化、商业等方面交流、合作等活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榆阳区中学政史地活页教案第1页教学流程加工与补充一.课程导入台湾啊,你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你是祖国妈妈游离在外的儿子,祖国妈妈时刻盼望你早日归来。

二.教学互动一(1)诗歌朗诵《乡愁》。

从余光中教授的诗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2)朗诵台湾诗人于大佑的诗歌《望大陆》。

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用两岸著名诗人的诗来佐证两岸人民日切盼望回归的情,并借此诱发学生的情。

)三.教学互动二(1)师:台湾一日未归,两岸人民这乡愁和国殇就一日不消。

那么祖国大陆为统一台湾曾出台过哪些具体政策呢?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求“解放台湾”。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开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江泽民提出对台八项主张。

指名读一读,拓宽知识面。

四.教学互动三(1)师:整整58年啊,两岸人民隔海相望,望酸了脖子望酸了眼,多少回梦里回故里。

(2)小品表演《一位台湾老兵的故事》(3)看完小品你产生了什么感受?(4)[多媒体出示] 补充资料《台湾寻根热》,再让学生谈谈感受。

六年级四品上册教案隔海相望

六年级四品上册教案隔海相望
教学互动五
1、请同学朗读《给台湾爷爷的一封信》。
3、你身边有来自台湾的同胞吗?
讨论:假如有台湾小朋友来拜访你们,你最想告诉他们的是什么?你最想了解的又是什么?
3、如果要你为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你会写些什么呢?
结束过程
播放台湾民歌《卖汤圆》。
第7课跟着唐僧去西游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识:熟悉世界的海陆分布等基本常识,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特点。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1、台湾民歌《卖汤圆》的音像资料。
2、小调查:你身边有来自台湾的同胞的吗?
一、导入
师:江苏姑娘陈霞患上白血病之后,两岸同胞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成功地替她移植了骨髓,挽救了她年轻的生命。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个动人的故事。
教学互动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1页《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解释一下为什么大陆人和台湾人之间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全世界最高呢?
2、游戏:连连看。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用线将“我”和“台湾”连在一起,每画一条线,必须注明“我”和“台湾”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什么。例如,“我”在电视上看到对“台湾”的介绍,就可以在“我”与“台湾”之间连一条线,线的上方写“电视”二字。“我”喜欢听“台湾”的流行歌曲,就在“我”与“台湾”之间再连一条线,线的上方写“流行歌曲”……
(2)小结:
三、富饶美丽的山河。
1、这是一幅地形图,我们可以根据颜色的不同来了解各个区域的高度与地形名称。
2、请同学们对照58页的地图,自学图上方的这段文字。
3、交流:
(1)印度的地形分为哪几个区域?(西北多高山,中部为平原,西部为沙漠,南部为高原。)
(2)你们觉得印度的哪个地区最富饶?(恒河流域)

《隔海相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隔海相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隔海相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沈丽萍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设计意图: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实践体验"教学方式的特点,即根据小学品德学科特点,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活动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触动,从而外化为行动。

在教学中实现了知行的有机统一、角色的有效转型和课程的有机整合。

以课前实践初步感知;课堂教学的联中激趣→实践探究→体验交流→多元评价;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沈丽萍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21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
【相关文献】
1.课程整合,走大语文之路——《郑成功》与《隔海相望》整合 [J], 庄洁
2.课程整合,走大语文之路——《郑成功》与《隔海相望》整合 [J], 庄洁;
3.情到深处自然浓r——《隔海相望》一课情感教育探究 [J], 李勤芳
4.《隔海相望》教学设计 [J], 卢金燕
5.海岛上的浪漫——一对隔海相望的消防情侣的婚礼 [J], 杨培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隔海相望2

6、隔海相望2

民族英雄保卫台湾的故事。

2、台下同学注意聆听,听的同时,把故事中提到的人物的名字和主要事迹记下来。

3、结合郑成功等保卫台湾的民族英雄的故事,说一说,你认为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性呢?教学互动四:1、阅读课文第50页《台湾问题的由来》2、在理解的基础上,同座位的同学互相复述台湾问题的由来。

3、交流读后的想法。

教学互动五:1、集体朗读课文第51页《两岸人民同根源》。

2、根据你在课前收集到两岸人民同根源的例子,向全班同学展示你收集的例子和你研究的例子,以及进行分析的思维过程。

3、记录下同学们所举的例子,作为依据,并将这些例子进行归纳,得出分论点,试拟一篇以两岸人民同根源为论点的小论文的提纲。

教学互动六:1、教师在黑板的左端板书“我”字,在黑板报右边板书“台湾”二字。

2、游戏:连连看,教师讲解游戏方法,用线将“我”和“台湾”连在一起,每画一条线,心须注明“我”和“台湾”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什么,例如,“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对“台湾”的介绍,就可以在“我”与“台湾”之间连一条线,线的上方写“电视”二字,“我”喜欢听“台湾”的流行歌曲,就在“我”与“台湾”之间再连一条线,线的上方写“流行歌曲”……3、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教师负责计时,在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组连出的线最多。

4、游戏结束后,每组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连线。

结束过程:1、师:我们看到黑板上这么多条“我”和“台湾”之间联系的纽带,台湾和我们之间的联系原来是如此密切。

2、布置学生课后进行小调查,你身边有来自台湾的同胞吗?(如:班上有来自台湾的同学吗,你自己有亲戚在台湾吗?你家附近有台湾来大陆经商的人员吗?)如果有,你曾经和他们交流过么?你有哪些印象?。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上册第六课)——隔海相望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上册第六课)——隔海相望

谢 谢!
6.隔海相望
讲授: 林 浩
1、我们国家的主席是: 2、国务院总理: 3、人大委员长: 4、我国的政治制度是:
台湾历史:省名由来
台湾省以台湾府得名。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 湾被称为蓬莱、瀛洲、夷州、流求等。台湾省 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台 湾渔民;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 东宁省及承天府;清郑氏,设台湾府及台厦道, 是为台湾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台湾岛,后改 台厦道为台湾道;清末设台湾省,后为日占, 仍称台湾;1945年收复,恢复台湾省,省名至 今未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请你说一说:
假如台湾小朋友来拜访你们,你 最想告诉他们的是什么?你最想 了解的又是什么?
台湾地理:气候物产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湾杉、 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 总量的70%。岛上森林中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黑长尾雉,还有兰鷴、云豹、白猴等珍稀动 物。台湾西部平原盛产稻米和甘蔗,岛上四季鲜果不断,享有“水果之乡”的美誉。台湾 岛还蕴藏着金、同、煤、石油、硫磺等多种矿产资源及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底矿产资 源。
考考你: 同学们知道哪些台湾特色水果?
.雾莲
.释迦 .杨桃
.雾莲
.雾莲
两岸情深
两岸人民同根同源Biblioteka • 地脉相连,3万年前 两地相连不分彼此。 • 台湾现有2300多万人, 98%是汉族,他们祖 籍大多是福建和广东, 风俗习惯与大陆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台湾自然资源的相关资料。
2.收集有关郑成功事迹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侵犯。2.培养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入
师:上节课,我们到了海峡那边,共同领略了台湾省的美丽,台湾不光美丽,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家知道台湾有哪些自然资源吗?
教学互动一
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自行选择台湾自然资源的某一方面,如森林、动物、农作物、矿藏、海洋生物资源等,和与自己收集的资料相近的同学组合成小组。
2.各组成员将共有的资料进行综合归纳。
3.各组推选出一名发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台湾该方面的物产。
教学互动二
1.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对台湾哪一方面的印象最深,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2.结合上节课的内容,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对台湾的总体印象。
3.讨论:你知道为什么人们把台湾称为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吗?
教学互动三
1.师:宝岛台湾虽然美丽富饶,却有着沧桑的历史。
2.请三位学生朗读课文第49页《宝岛沧桑》,每人朗读一段。
3.找一找文中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试拟一份台湾大事记的年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