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合集下载

子宫肌瘤影像学诊断

子宫肌瘤影像学诊断

子宫肌瘤影像学诊断引言子宫肌瘤是女性子宫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诊断在其管理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子宫肌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常见的表现特征以及评估子宫肌瘤的分类和分级。

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超声、MRI和CT。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关于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详细信息。

超声超声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和低成本的优点。

超声可以在子宫内腔和子宫壁中的肌瘤之间进行区分,评估肌瘤的大小和数量,并检测其内部结构的特征。

MRI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包括子宫肌瘤的边界、血供情况以及与其他盆腔器官之间的关系。

MRI对于评估复杂子宫肌瘤和判断其恶变的风险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CTCT适用于评估子宫肌瘤的局部浸润性和远处转移情况。

CT技术能够提供关于病灶的密度和增强情况的详细信息,但其辐射剂量较高,应谨慎使用。

子宫肌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子宫肌瘤在影像学上表现出多种形态和结构特征,以下是常见的表现形式:1. 类圆形或类椭圆形的肿块,边界清晰。

2. 与子宫壁之间有锐利的界限。

3. 病灶的内部结构常常呈等回声或均匀高回声。

4. 异常血供表现为病灶内的血管从基底部逐渐进入。

子宫肌瘤的分类和分级根据国际子宫肌瘤协会(ISUOG)的建议,子宫肌瘤可以根据其生长模式分为以下几类:1. 子宫内膜下型(submucosal):肌瘤位于子宫内膜下方,对子宫内腔有压迫或侵蚀作用。

2. 子宫壁型(intramural):肌瘤位于子宫壁肌层内,可以是单个或多个。

3. 子宫浆膜下型(subserosal):肌瘤位于子宫壁和浆膜之间,可通过蒂与子宫相连。

,子宫肌瘤还可以根据其分级进行评估,根据其生长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级:1. Type 0:肌瘤完全在子宫内腔内,无与子宫外相连。

2. Type 1:肌瘤占据子宫内腔的一部分。

3. Type 2:肌瘤占据子宫内腔的大部分。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MR)
MR:Ⅰ期 ➢ 病变限于子宫内膜时,T1WI或T2WI像上可显示正
常; ➢ 当肿瘤侵犯子宫肌时,在T2WI像上能较为准确地
测量出肿瘤侵犯子宫肌的深度,可见中等信号的 肿瘤破坏子宫内膜与子宫肌界面,使低信号联合 带发生中断而侵入子宫肌内层(ⅠA);进而累 及子宫肌外层(ⅠB)。 ➢ 增强T1WI检查,子宫内膜癌的强化程度不同于邻 近正常子宫肌,同样能准确估价出肿瘤的范围和 侵犯深度。
现为较低密度肿块,边界多不清楚。
影像学表现(CT)
CT:Ⅱ期 ➢ 肿瘤侵犯宫颈时,示宫颈不规则增大 ➢ 较大肿瘤常阻塞宫颈管,致宫腔积水、积血或积脓。 CT:Ⅲ期 ➢ 由于宫旁组织受累,正常脂肪性低密度表现消失,代之
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 ➢ 有时还可见盆腔淋巴结增大 CT:Ⅳ期 ➢ 当膀胱或(和)直肠受累时,显示与子宫肿块相连的局
节影; ➢ 淋巴结转移时显示淋巴结增大。
影像学表现(MR)
MR:DWI ➢ 由于瘤组织内水分子运动受限而表现为较高信号; ➢ 正常联合带在DWI上为低信号,因而联合带的信
号改变可作为肌层受侵的标志,即联合带完整表 明病灶局限于内膜,而联合带内出现异常高信号 则说明肿瘤已侵犯子宫肌内层。 ➢ 若子宫内膜癌较为局限时,有时在DWI图上不易 与正常内膜的高信号相区别,但其ADC值低于正 常内膜,有助于提高对病灶的诊断。
➢ 粘液性腺癌及其他少见类型,比如未分化癌,类 癌,鳞癌等
影像学表现(X线)
➢ 价值不大。盆腔动脉造影可显示杂乱不规则的肿 瘤血管。
影像学表现(CT)
CT:Ⅰ期 ➢ 当瘤灶较小时,可表现正常; ➢ 当肿瘤明显侵犯子宫肌时,子宫常呈对称性或分
叶状增大 ➢ 增强检查肿瘤强化程度低于邻近正常子宫肌而表

子宫肌瘤正确的诊断方法[1]

子宫肌瘤正确的诊断方法[1]

子宫肌瘤正确的诊断方法引言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在妇女中相当高。

正确的诊断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子宫肌瘤的正确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

一、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症状、疾病进展情况、月经史、孕育史等内容。

以下是病史采集的一些重点内容:1.主诉:询问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如月经不规律、痛经、异常阴道出血等。

2.症状:询问是否出现尿频、排便困难、腹部肿块等。

3.进展情况:了解肿块是否有增大趋势、症状是否逐渐加重。

4.月经史:询问月经周期、经量、痛经情况等,以及是否有异常的月经出血。

5.孕育史:了解患者是否曾怀孕、分娩、流产等情况。

体格检查是评估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块的大小、位置及特点等。

以下是体格检查的一些常用方法:1.腹部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发现子宫肌瘤的存在、大小和位置。

一般来说,子宫肌瘤会使子宫增大并且质地坚硬,医生可以通过腹部触诊来判断。

2.直肠检查:直肠检查可以评估子宫肌瘤对直肠的压迫情况。

医生会戴手套,向患者的直肠插入一个指套,通过直肠壁触诊子宫和附件,了解肿块的大小和特点等。

三、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检验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起到辅助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实验室检验项目: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对于有明显异常月经出血的患者尤为重要。

同时,也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异常症状。

2.妇科常规检查:妇科常规检查包括阴道分泌物涂片、宫颈抹片等。

这些检查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如感染等。

3.激素水平检测:某些激素水平的异常也与子宫肌瘤相关,如雌激素水平的升高等。

因此,患者的激素水平检测结果有助于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肿块的位置、大小和特征等。

以下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最常见的子宫肌瘤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肿瘤的影像学检查

肿瘤的影像学检查

肿瘤的影像学检查肿瘤的早期检测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现代医学中,影像学检查成为了肿瘤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准确地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肿瘤影像学检查的常见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之一,适用于检测骨骼肿瘤和部分软组织肿瘤。

X线透视能够清晰显示骨骼的结构,骨骼肿瘤的形态和位置。

然而,X线检查对于软组织肿瘤的检测能力较弱,容易漏检。

因此,在进行肿瘤筛查时,X线检查通常会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结合应用。

二、CT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密度和边界。

CT检查特别适用于检测颅内肿瘤、腹部肿瘤和胸部肿瘤。

通过不同的CT扫描方式,医生可以获取三维立体的肿瘤影像,为手术和放疗提供精准的定位和设计。

三、MRI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高级影像学技术,对于软组织肿瘤的检测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MRI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血流情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在肿瘤筛查和诊断中,MRI检查常常被用来确认肿瘤的良恶性及其浸润范围。

四、PET-CT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和CT成像,能够同时观察到肿瘤的新陈代谢情况和解剖结构,为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

PET-CT检查对于体内多发性肿瘤、复发性肿瘤和淋巴结转移的检测非常重要。

通过PET-CT图像的分析,医生可以评估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五、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伤的影像学技术,适用于对肿瘤的形态和血流情况进行初步筛查。

超声检查对于颈部、乳腺、子宫和甲状腺等部位的肿瘤有良好的分辨率和敏感性,能够及早发现肿瘤的存在。

在肿瘤筛查和术前评估中,超声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的CT诊断

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的CT诊断

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的CT诊断标签:子宫肌瘤;肿瘤;CT;卵巢;诊断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可在各个年龄段发生疾病,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患者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对患者进行影像方面的辅助检查可对疾病的诊断起到很大的帮助。

CT因其详细的断面解剖及良好的组织对比,在局部解剖及整体观察上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1解剖学基础在女性骨盆中膀胱位于子宫和阴道上段的前缘,前屈子宫紧贴膀胱后上缘,后屈子宫突入子宫直肠陷窝。

正常子宫长7~8 cm,宽4~5 cm,厚2~3 cm,产后及月经子宫略大,绝经后的子宫萎缩[1]。

CT图像上,子宫略呈圆形软组织密度,中央密度略减低。

前方为子宫膀胱陷窝,后方为子宫直肠陷窝,阔韧带由子宫侧缘延至盆腔内侧壁,卵巢位于其后下缘,约4 cm×2 cm×2 cm,输卵管在子宫上缘两侧,长约10 cm,正常输卵管柔软似飘带状,通常不能显示[2]。

2病理学基础子宫肌瘤为实性肿瘤,可单个生长于子宫的任何部位,但较常见的是数个或几十个同时生长成一堆块状物,称“多发性子宫肌瘤”。

根据其生长部位可分为肌层内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

当肌瘤生长较大、血运供给不足时易发生变性[3]。

卵巢常见的良性病变包括囊肿、囊腺瘤和畸胎瘤等。

卵巢恶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上皮源性肿瘤占大多数,以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癌最常见,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少见[4]。

另一类为胚胎性肿瘤,如恶性畸胎瘤等。

3CT检查技术检查前准备:空腹状态下,检查前2 h口服2%含碘溶液1000 ml,避免将正常卵巢与小肠相混淆。

对患者进行检查之前要求患者进行喝水,让患者的膀胱充盈,可使用阴道塞对患者的子宫进行标记措施。

给以患者肌注654-2 20 mg,用1000 ml盐水对患者进行灌肠,让患者的直肠中充水,这对患者疾病的显像有帮助。

CT常规扫描:仰卧位作横断面扫描,扫描范围以耻骨联合下缘水平为下界,上界要包括全部肿瘤。

影像学诊断查妇科

影像学诊断查妇科

影像学诊断查妇科影像学诊断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影像学诊断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妇科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更是不可或缺。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患者的内部器官和组织结构,帮助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位置和程度,从而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就影像学诊断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在妇科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超声波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妇科器官的结构和形态,检测是否存在肿块、囊肿、炎症等异常情况。

此外,超声波检查还可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指导手术操作的精准性。

二、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高级的影像学技术,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较于超声波检查,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图像,更容易发现小的病变和异常情况。

在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诊断中,MRI常常被用作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在妇科疾病中也经常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通过CT检查,医生可以获得患者内部器官的横断面图像,帮助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等信息。

此外,CT还可以用于指导手术前的3D重建模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四、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是妇科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用于乳腺肿块、纤维囊肿等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通过乳腺X线摄影,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乳腺组织的密度、结构和形态,帮助及早发现乳腺疾病,提高治疗的及时性和效果。

五、结语综上所述,影像学诊断在妇科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应用为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影像学诊断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妇科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读者对影像学诊断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有所启发和了解。

放射科妇科影像学与疾病诊断

放射科妇科影像学与疾病诊断

放射科妇科影像学与疾病诊断放射科妇科影像学是一门专注于妇科疾病的影像学科,通过不同的放射影像技术以及相关的诊断方法,可以对妇科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妇科影像学的常用技术以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放射科妇科影像学常用技术1. 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放射科妇科影像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

通过超声波的声波传播,可以观察到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妇科器官的结构和形态,帮助医生评估病变的性质和位置。

超声波检查无辐射,对患者无损伤,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

2.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指使用X射线通过患者的身体,形成影像来观察器官的结构。

在妇科影像学中,常用的X射线检查包括盆腔透视、膀胱造影等。

X射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子宫、输卵管等器官的异常情况,对于炎症、肿瘤等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3. CT扫描CT扫描是放射科妇科影像学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它通过多极面X射线扫描,快速获取需要的图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CT扫描在妇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特别是对盆腔肿块、子宫肌瘤等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4.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高清晰度图像的技术。

相比于其他影像学技术,MRI在对软组织像子宫和卵巢的分辨率更高。

在妇科影像学中,MRI可以对卵巢肿瘤、子宫肌瘤以及盆腔炎症等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二、放射科妇科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通过放射科妇科影像学可以评估其大小、形态以及位置。

超声波检查可以观察到子宫内肌层结构的变化,CT扫描和MRI则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肿瘤影像,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治疗方案。

2. 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卵巢常见的疾病,通过超声波检查可以确定囊肿的大小、形态以及内部结构。

有时候,需要结合MRI进行评估,以进一步判断囊肿的性质,是否有危险性和需不需要手术治疗。

3. 盆腔炎症盆腔炎症是指妇女盆腔内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卵巢等)的感染性炎症。

放射科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

放射科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大小等因素,放射科可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
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科在子宫肌瘤治疗中越来 越多地采用介入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等微创手段,减少 患者痛苦和并发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结合影像学特征提供治疗建议
根据子宫肌瘤的影像学特征,如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 的治疗建议。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 患者安全。
促进多学科团队协作和资源整合
1 2 3
与妇科、产科等科室紧密合作
放射科与妇科、产科等相关科室保持紧密沟通和 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通过X射线旋转扫描人体,经计算机重建图像,可 显示肌瘤的钙化、囊变等继发改变。
放射科在子宫肌瘤诊断中价值
01 准确度高
放射科检查手段可准确判断子宫肌瘤的大小、位 置、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后续治疗提供 重要依据。
02 无创性
放射科检查无需穿刺或手术,对患者无创伤,易 于接受。
03 可重复性
放射科检查方便易行,可随时进行复查,动态观 察肌瘤的变化情况。
放射科在子宫肌瘤诊断中作
02

放射科检查手段介绍
01 超声检查
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和散射来形成 图像,可清晰显示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和血流 情况。
02 MRI检查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产生信号,形 成高分辨率图像,可准确判断肌瘤的性质、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及有无恶变。
03 CT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子宫常见的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有平滑肌瘤,息肉,宫内膜增生;恶性肿瘤有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肉瘤等。

子宫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方法较多,包括超声、CT、MRI。

1.超声经腹超声对宫颈癌及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价值有限,仅能检查有无肾盂积水,宫腔积液以及肿大的淋巴结。

经阴道(EVS)或经直肠(TRUS)超声提高了空间分辨率,能为宫颈癌及宫内膜癌的诊断和分期提供一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常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TRUS对宫颈癌的分期准确性为83%,对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0%,分期准确性为85%。

2.CT扫描:CT扫描对子宫早期病变的检出非常不敏感,CT平扫时因子宫肿瘤与宫体呈等密度而不能显示,对宫颈肿瘤也只能根据宫颈增大,密度不均匀而怀疑。

增强扫描增加病变与正常子宫肌肉的对比,可以显示局限在子宫内的肿瘤(83%~92%),但仍不能区别癌与息肉、内膜增生。

CT对显示子宫恶性肿瘤向宫外、宫旁侵犯及盆腔转移有帮助。

CT对宫颈癌ⅠB~ⅡA期肿瘤的准确率仅为30~58%。

对ⅡB期以上的晚期肿瘤准确率达92%。

CT评估宫内膜癌分期总的准确率约为84%~88%,CT显示子宫外播散的准确率为83%~86%。

CT 可以发现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或腹膜、网膜转移而使肿瘤期别上升,约7%~22%,也可以因为不能显示微小的宫旁组织受侵、淋巴结转移或膀胱、肠管粘膜受侵而低估肿瘤期别。

3.MRI扫描:MRI可以做多轴面扫描,特别是矢状位扫描可以显示最佳的子宫、宫颈、阴道及其与膀胱的关系。

MRI的软组织对比度高,MRI不必接受造影增强。

MRI对宫颈癌和宫体癌的分期准确性优于CT,总的分期准确率为76%~84%;诊断宫旁浸润的准确率为87~88%,如果采用直肠内线圈则可提高至95%。

对转移淋巴结的诊断,MRI与CT相同,根据大小作为诊断指标,有相同的局限性,即增大的淋巴结不一定是转移,可为炎性或反应性淋巴结(假阳性);正常大小的淋巴结内也可包括微小的转移灶(假阴性)。

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约为86%。

MRI对鉴别放射后肿瘤复发或纤维化有重要价值,优于CT。

对临床工作而言,对子宫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应首选MRI。

4.常规X线检查方法:用在子宫肿瘤检查的方法是静脉肾盂造影。

过去常用于观察宫颈癌是否侵犯输尿管,有否肾盂积水。

如果有输尿管侵犯说明肿瘤宫外侵犯,已属中晚期肿瘤,预后不佳。

随着超声、CT等检查技术广泛应用,其单纯作为诊断方法已失去价值。

宫颈癌的影像学表现:
1.宫颈外形变化:增大,边缘清晰或不清晰,可有软组织外侵。

2.肿瘤表现:平扫呈等或低密度/信号(T1W),T2W像肿瘤呈中、高信号,B超呈等回声、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

中国生物治疗网杨教授特别指出,肺癌的早期症状,增强扫描CT呈低密度,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MRI呈中等强化,信号不均匀。

肿瘤外侵时宫颈间质环中断,肿物向宫颈外伸延时,提示宫旁受侵。

肿瘤包绕髂血管或侵犯盆壁肌肉提示盆壁受侵。

3.伴发征象:肾盂积水出现说明肿瘤宫外侵犯已侵犯输尿管。

阴道区软组织增多及强化,说明肿瘤侵犯阴道。

4.淋巴结和远处转移:髂内外区或双腹股沟区可见肿大淋巴结,单个或融合成团。

淋巴结内可有坏死低密度区,边缘可有强化。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表现:
子宫内膜癌多发生在绝经后和围绝经期。

子宫内膜癌大体病理可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

弥漫型肿瘤累及大部分或全部子宫内膜。

病变呈绒毛状、息肉状或菜花状,表面可有溃疡形
成或坏死,常侵犯宫颈管。

局限型肿瘤限于宫体某一区域,呈菜花状或结节型突入宫腔,瘤体多位于宫底及宫角。

主要表现为:1.子宫形态:子宫增大,宫腔增大。

2.肿瘤表现:(1)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中断或呈不规则低回声,回声不均匀;宫腔内出现息肉样肿物,边缘不光整,回声不均匀及液体积聚也是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

(2)CT显示宫腔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其密度低于强化的正常子宫肌。

肿瘤呈菜花状或结节状,周围可为更低密度的宫腔内积液所环绕,肿瘤侵入肌层时强化的正常子宫肌内有局限或弥漫性低密度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肌层变薄,肿瘤外侵时常表现为子宫边缘模糊或有软组织条索或结节影。

(3)MRI表现:T1W像显示肿瘤与子宫肌呈等信号。

T2W像肿瘤呈中高信号,其信号强度在正常内膜与子宫肌之间,增强扫描后由于肿瘤血供低于正常子宫肌,呈中等信号,有时在宫腔积液低信号衬托下肿瘤呈高信号;子宫连接带节段性中断者,为肌层受侵。

宫外侵犯:子宫边缘模糊,有索条或结节软组织影。

盆腔内也可见肿大淋巴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