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靠药敏报告优化抗感染治疗?LC
正确解读药敏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Word 文档

正确解读药敏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临床医师最大的抱怨是:医院有的药物不做药敏实验,医院没有的药物做药敏实验?临床医师最大的不解是:药敏报告显示敏感的药物,而临床治疗无效?这些问题使得临床医师不知道如何选择抗菌药物,本文对如何正确解读药敏报告,解决临床提出的问题,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解答。
一、正确的解读药敏报告需掌握以下知识。
1、药敏试验(AST):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2、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抑菌浓度是测量抗菌药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3、最小杀菌浓度(MBC):指杀死99.9%(降低级3个数量)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4、NCCLS/ CLSI: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5、多重耐药(MDRO):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6、泛耐药(XDR):广泛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7、全耐药(PDR):泛耐药细菌指对所有分类的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包括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
8、敏感S:表示被测抗菌药物普通剂量在体内达到的浓度大于被测定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治疗有效。
耐药R:表示被测抗菌药物最大剂量在体内浓度小于被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即使用大剂量该抗菌药物治疗仍无效。
中介I:表示介于敏感和耐药之间的缓冲区域,需加大剂量使用才可能有效,在药物选择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剂量依耐性敏感SDD:依赖于患者所用剂量的菌株敏感性,患者应使用最大的允许剂量。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策略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策略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对细菌无效的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感染所在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例如选择药物能够有效穿透到感染部位的抗菌药物。
3. 根据患者的情况个体化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肝肾功能以及其他疾病情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应用抗菌药物。
例如,对于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4. 合理使用联合用药:对于复杂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可以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以上的抗菌药物,以增加疗效和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但是需要谨慎选择联合用药方案,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5. 尽可能控制使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对细菌的选择压力,从而减缓耐药性的发展。
6.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方案:对于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如有需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策略需要综合考虑细菌药敏性、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患者个体因素以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等多个因素,以实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和对耐药性的最小化。
解读药敏报告ICU

解读药敏报告ICU在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中,药品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当病情危急时,准确地选择药品能够拯救患者的生命。
但由于患者的健康状况复杂,常会出现药品失效或者不良反应的情况。
这时候,药敏报告就变得非常重要。
药敏报告的概念药敏报告(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AST)是对患者体内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验的报告。
通过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最适合治疗患者感染的药品。
药敏报告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医生如何选择正确的药品。
如果医生在治疗患者时使用了对细菌不敏感的药品,就会导致药物失效,甚至还可能加剧病情。
药敏报告样本的采集药敏报告样本的采集通常需要进行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就是将样本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使细菌能够繁殖生长。
在培养过程中,医生会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以便通过观察细菌对抗生素的反应来判断细菌的抗药性。
常用的样本包括尿液、血液、脑脊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在采集样本时,需要注意进行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药敏报告的解读在药敏报告中,通常会列出多种抗生素及其对细菌的敏感性或抗药性状态。
这些状态被分为4个等级:•显著敏感(S):细菌对该抗生素非常敏感,患者的感染可以有效地得到控制;•中度敏感(I):细菌对该抗生素存在一定的抗药性,但仍有一定的疗效;•显著耐药(R):细菌对该抗生素非常耐药,不建议使用;•未测(-):该抗生素未被测定。
在选择合适的药品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药品的副作用和价格等因素。
对于多种细菌感染的患者,也需要综合分析不同细菌对药品的反应以及不同药品之间的协同作用。
药敏报告的应用药敏报告是治疗患者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医生选取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敏报告只是提供了参考,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进行精准的治疗。
此外,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和误用。
药师为您解读药敏报告2024

引言概述药敏报告是一种用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
药师在医院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专注于药物的配方和研究,能够解读药敏报告,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师如何解读药敏报告,以此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更明智的治疗选择。
正文内容1.药敏报告的概述1.1药敏报告的作用及意义1.2药敏报告的常见参数解读1.3药敏报告的分类及格式解读1.4药敏报告中常见的误解及解决方法1.5药敏报告与个体化治疗的关系2.药敏报告的解读步骤2.1首先审查患者信息及样本来源2.2观察药敏试验结果和MIC(最低抑制浓度)值2.3分析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抗性2.4考虑到抗生素的谱和覆盖范围2.5结合患者情况与临床指南进行药物选择3.常见药敏报告的解读要点3.1常见药敏报告的抗菌药物分析3.2抗生素敏感性分类及解读3.3抗生素抗性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3.4细菌的耐药机制及解读3.5药物联合应用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4.药师解读药敏报告的应用价值4.1药师在临床中的角色及作用4.2药师解读药敏报告的优势与挑战4.3药师如何提供治疗建议和教育患者4.4药师与其他医疗团队的协作与沟通4.5药师解读药敏报告对临床结果的影响5.药敏报告解读的未来发展趋势5.1基因检测技术在药敏报告中的应用5.2技术在药敏报告解读中的前景5.3药师的教育与培训需适应新技术的发展5.4药敏报告解读在个人化治疗中的发展趋势5.5药敏报告解读在抗生素耐药问题中的应用总结药师通过解读药敏报告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专业的治疗建议,对个体化治疗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药敏报告的解读要点包括对报告的概述、解读步骤、常见解读要点、药师应用的价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药师在解读药敏报告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将对临床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未来发展中,基因检测技术和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药敏报告的解读准确性和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一、药敏试验定义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AST)是一种实验室方法,用于测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二、试验规则1.试验方法:CLSI推荐使用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method)进行药敏试验。
该方法通过在试管或微孔板中加入细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2.试验菌种:CLSI推荐使用临床分离的细菌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非发酵菌等。
3.药物浓度:药敏试验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浓度应符合CLSI标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孵育时间:孵育时间应根据菌种和药物特性确定,一般为16-20小时。
5.结果判定:根据细菌生长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可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种类型。
三、质量控制1.室内质控:每次试验应包括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和阳性对照(细菌生长),以验证试验的准确性。
2.室间质控:参加CLSI组织的室间质控计划,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四、抗生素敏感性试验1.常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等多种抗生素。
2.特殊抗生素:针对某些特定感染,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需使用特殊的抗结核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五、抗菌药物分组CLSI将抗菌药物分为五个组别,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真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时应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组选择相应的药敏试验方法。
六、选药流程1.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诊断,选择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
2.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3.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肾功能等)和药物相互作用,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操作方法

药敏试验操作方法药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某种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或抗性。
下面是药敏试验的一般操作方法:1. 菌株的培养与准备:首先,选择要测试的细菌株。
常用的菌株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将菌株从冻存状态中转移到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然后选取单个菌落进行继续培养。
2. 制备药物浓度梯度:为了测试细菌对不同浓度药物的敏感性,需要制备一系列药物浓度梯度。
可以选择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利福平等。
根据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所需药物的最高浓度。
3. 制备洗涤液:制备1倍洗涤液,一般使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
如要进行中药药敏试验,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提取液。
4. 制备菌悬液:从培养得到的菌落中选择单个菌落,接种到含有洗涤液的试管或培养皿中。
使用比例约为1:100(菌悬液:洗涤液),均匀混合。
5. 药物与细菌接触:将制备好的菌悬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然后使用定量器将一定量的药物滴在琼脂平板上。
确定滴药量时应根据具体药物的MIC进行调整。
6. 培养与观察结果:将涂有菌悬液和药物的琼脂平板进行孵育,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菌株要求进行调整。
观察培养后的平板上是否出现菌落生长,以及菌落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7. 结果解读与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菌的抑菌效果,评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可以根据菌落的出现与否、数量的多少和生长的形态特征来判断细菌是否对药物敏感。
总结:药敏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评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或抗性。
操作时需要注意菌株的选择和培养方法、药物浓度的制备、菌悬液的制备和药物与细菌的接触方法,以及培养和观察结果等。
通过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感染病情。
药敏试验报告的准确解读与合理用药的分析

敏感的细菌变为耐药菌。获得性耐药是目前临床 面临的最主要的耐药问题。由天然敏感菌基因突 变或获得一段基因片段,使其基因型改变而产生耐 药。获得性耐药不断在变化,其变化频率与抗生素 使用相关,不能预测,需要做药敏试验。 2.4 药敏试验药物的选择
目前,抗菌药物多达 200 种,药敏试验不可能 也没必要测定每 1 种药物。药敏试验药物的选择
bility Testing;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M100- S19 ed.2009,28(1):23. [8] 李傍娣,莫顺华.临床药效与药敏试验结果不符原因分析 [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2):116-117. (收稿日期:2013-07-22 修回日期:2013-08-10)
克林霉素
所有
林可霉素。
氨苄西林
肠球菌
青霉素。
青霉素 G
葡萄球菌属、淋病奈瑟菌
苯氧甲基青霉素,苯氧乙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海他 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和替卡西林。
头孢噻吩
肠杆菌科
头孢匹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头孢羟氨苄。
氨苄西林
所有
阿莫西林,巴氨西林和海他西林。
不作为敏感报告的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
第 1、2 代头孢菌素、头霉素、氨基糖苷类 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类和亚胺培南 氨基糖苷类(除高浓度外)、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异噁唑
β-内酰胺类抗菌药
生长;⑶苛养菌,如嗜血杆菌、军团菌、淋球菌等原 因,其培养基营养成份不佳或培养条件限制,导致 漏检;⑷特殊病原体,常规培养无法检测的病原体, 如厌氧菌、结核杆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
如何看药敏报告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故不需要检测三代头孢的药敏结果。
药敏试验中常用的试验药物及其代表的药物
试验药物
菌种
可被推测的抗菌药物结果
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 四环素敏感
葡萄球菌属 所有菌属
所有β-内酰胺类,包括酶抑制剂复合药和碳青霉烯类均 耐药
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敏感
最小杀菌浓度(MBC):指杀死99.9%(降低 级3个数量)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报了一堆医院没有使用的药物,而医院 使用的药在药敏试验中没有做?
1、药敏试验是参照美国NCCLS/ CLSI(美 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 化协会)每年发布的标准执行,同时作为卫 生部部颁标准执行。
感染致病菌
抗菌药物选择
可供更换的抗菌药物
————————————————————————————————
G+杆菌(需氧)
炭疽杆菌
青霉素,氨苄西林
新氟喹诺酮类(左氧沙星,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
G+杆菌(厌氧)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甲硝唑,万古霉素
替硝唑,去甲万古霉素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天然耐药的药物 万古霉素(中介)
酪黄肠球菌
万古霉素(中介)
粪肠球菌
林可酰胺类、头孢菌素类
屎肠球菌
林可酰胺类、头孢菌素类
克雷伯菌属 沙雷菌属 阴沟肠杆菌
氨基青霉素 、羧基青霉素类 氨基青霉素类、一代头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产气肠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普通变形杆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铜绿假单胞菌
如何看药敏报告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SDD的意义在于避免临床将“中介”作为“耐药”,出现SDD 时,药敏报告要显示
头孢吡肟有多种批量的剂量选择,当菌株的MIC是4或8mg/L,需要 采用允许的高剂量用药方案
还要有更多的药物引入这种概念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预报用药
实验室不可能检测所有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的不做
很多药物通过“预报药”概念推断其他药物的敏感性
四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氟康唑、阿 奇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利奈唑胺
时间-浓度依 AUC24h/MIC 赖性
(长PAE)
从PK/PD优化抗感染治疗的理论基础看,无论哪一类抗感染药 物,各个重要参考指标的核心是MIC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根据PK/PD的优化抗菌治疗
根据体外药敏试验,考虑细菌、感染部位、靶组织 抗菌药PK特性,制定最宜给药方案给药方案(给药 剂量、间期、给药方式、疗程)
多数有反应
一些 有反应
大多数失败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折点”的确定
CLSI折点制定基于血流感染
其他感染类型因感染部位的浓度与血药浓度不同,折点 不一定合适 最理想的做法是不同感染部位采用不同折点,目前不能 临床采用的给药方案与折点的给药方案不同,体外有效 而体内无效
折点的建立是基于一定的给药方案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总结
MICs、抑菌环直径是通过药敏实验选择合适抗菌药物的重 要基础
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准确的MICs,比单纯R、I、S报告要好,
把更多的选择机会留给临床
临床上根据MICs及相应的折点选择药物、给药剂量、频率 及方式,增加T>MIC 、 AUC/MIC、 Cmax /MIC值,提高抗 菌效果
单次剂量
连续输注
浓 度
MIC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疾病状态对PK/PD的影响
SEPSIS
Increased Cardiac Output Leaky Capillaries &/or altered protein binding Normal Organ Function End Organ Dysfunction (e.g. renal or hepatic) Extracorporeal circuits
Increased CL
Increased Vd
Unchanged Vd
Decreased CL
Altered CL and Increased Vd of AKI
Low Plasma Concentrations
Normal Plasma Concentrations
High Plasma Concentrations
肺炎等„)
感染部位、抗菌药物浓度低( i.e.: CNS、眼、CF等„ ) 免疫抑制 ( i.e.: 移植、新生儿、血液、肿瘤、风湿等„ ) 重症、高风险、不稳定( i.e.: ICU、烧伤)
MIC帮助确定最佳治疗
选择最有效抗菌药物:和折点相比,MIC较低的 调整给药剂量、给药方式、优化治疗、减少副反应 当考虑联合治疗时
越接近、越小抗菌活性越强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抑菌环定义
抑菌圈(Zone of inhibition)是
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个 词汇。接种了青霉的培养皿中,青 霉的周围不生长细菌,而在远离青霉 的地方有细菌生长。形成一个以青 霉菌落为圆心的一个规则的圆,这 个圆圈称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出现 与青霉分泌的青霉素有关,青霉素 有杀菌的作用,将青霉周围一定范 围内的细菌全部杀死,所以形成了 一个以青霉为圆心的没有细菌生长 的抑菌圈。 利用抑菌剂不断溶解经琼脂扩散形 成不同浓度梯度,以显示其抑菌作 用。抑菌环大小以判断其是否具有 抑菌能力。
最终临床上是综合考虑以上3个因素的临床折点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S、I、R
S(susceptible ):敏感
MICs低于折点 抗菌药物体内能够抑制病原菌,禁忌症除外
I(intermediate I):中介
MICs接近折点 增大给药剂量,改变用药方法时可有效
R(resistant
? Plasma Concentrations
If dosing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se changes-sub-optimal therapy !
Sub-optimal patient outcomes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Fra bibliotek何时需要MICs?
下列情况下
危及生命的感染(i.e.: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脓毒症、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折点”的确定
1. MIC的分布
2. PK/PD 3. 临床疗效和 定 MIC的折点
20 15 10 5 0
0. 5 32 2 8 12 8 0. 00 8 0. 03 2 0. 12 5 51 2
MIC的分布
细菌清除率
抑菌圈直径的分布…定抑菌圈折点
Percent of Isolates
目的:达到最大的体内杀菌效果和最佳临床疗 效,避免耐药菌产生,即优化抗感染治疗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MICs高漂是耐药及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
Cmax
MIC3 MIC2 MIC1
Time above MIC
Time
MIC升高,时间依赖性T>MIC缩短,浓度依赖性 Cmax/MIC及AUC0-24h/MIC都明显减小
如何依靠药敏报告优化抗感 染治疗?
吴铁军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MIC值 哌拉西林/舒巴坦:8ug/ml 头孢替坦: ≤ 4ug/ml 亚胺培南:≤1ug/ml 阿米卡星:16ug/ml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抑菌环直径 氯霉素:22MM 复方新诺明:22MM 万古霉素:16MM 替考拉宁:15MM 利奈唑胺:30MM
Slide no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23
MICs高漂对预后的影响
头孢菌素治疗42例产ESBL的大肠和肺克 临床及预后
Outcomes MIC ﹤﹦1ug/ml MIC 2ug/ml MIC 4ug/ml MIC 8ug/ml
成功
13(81%)
4(67%)
3(27%)
1(11%)
失败
3 (19%)
2(33%)
10.0
浓度 浓
度
1.0
MIC %T>MIC增加30%
0.1
0
2
4
6
8
崇学新知
10
时间(h)
(h) 988-91. Dandekar, P.K.,. Pharmacotherapy, 时间 2003; 23(8):
厚实笃行
对-内酰胺药物提高疗效并限制耐药的策略
增加持续输注时间
连续输注
给予负荷剂量,使用泵控全天24小时输注
ICU关注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尤其是肝肾功能及血流动
8(73%)
8(89%)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万古霉素的MIC值以及对MRSA治疗结局
MRSA菌血症
100
成 80 P<0.1 成
各种适应症
100
80 54 28 8 0 ≤0.5 1.0 2.0
功 60 率 40
56
功 60 率 40 10
% 20
0 ≤0.5 ( n=9)
% 20
1.0-2.0 (n=21)
) :耐药
MICs高于折点 抗菌药物体内不能抑制病原菌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剂量依赖型敏感(SDD)
2014年CLSI首次将SDD引入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药 敏判定标准中
SDD指与所用剂量有关的菌株敏感性。当敏感菌株的药敏结果在 SDD范围时,临床应提高给药方案(如更高剂量和/或更频繁给药) 以达到临床疗效。由于大剂量给药最可能充分覆盖SDD菌株,所以 临床应考虑使用最大的允许剂量
厚实笃行
Susceptible
S
Successful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抗菌素
RESISTANCE
PHARMACODYNAMICS
PHARMACOKINETICS
ADR
细 菌
INFECTION
人 体
•临床效果 •细菌清除
IMMUNITY
效果
•患者依从性 •耐受性 •耐药产生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抗菌药物的PK/PD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1 2 2 2 3 5 2 2 1
Í Ò Ä ©
2
¡ Î Ð ó ² î
« Ö ¼ Ø Ò ª Î ó ² î
¡ Î Ð ó ² î
1
1
Ð ½ Ö é
¡ Î Ð ó ² î
1 2 1 2 5 8 1 1 2
Ø Ò Ö ª Î ó ² î
¡ Î Ð ó ² î
1
ô ¸ Ã Ð
2 5
5 9
经济实惠 药物稳定性 诱发耐药?
崇学新知 厚实笃行
增加每天给药次数
Dose
以PK/PD理论为指导的美罗培南的给药方案,以获得较大 T>MIC比值为目标
MIC TaM TaM比
1ug/ml
2ug/ml 4ug/ml
11.8hr
9.8hr 7.8hr
49%
41% 33%
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