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特性,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分布、分类、形态、生理、致病和免疫等方面的科学。
实验中,通过观察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研究其生理特性,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病毒样本,染色剂,培养基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箱,接种环,镊子,无菌棉拭子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观察:(1)制备细菌涂片;(2)革兰染色;(3)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2. 病毒观察:(1)制备病毒样本涂片;(2)荧光染色;(3)显微镜观察,记录病毒形态、大小等特征。
3. 细菌生理特性研究:(1)接种细菌于不同培养基;(2)置于培养箱中培养;(3)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4. 病毒复制与感染实验:(1)接种病毒于细胞培养液;(2)观察细胞病变情况;(3)记录病毒复制、感染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呈紫色,菌体较大,排列紧密;革兰阴性菌呈红色,菌体较小,排列疏松。
2. 病毒观察结果:通过荧光染色,发现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100-300纳米。
病毒粒子结构清晰,荧光染色剂使其发出绿色荧光。
3. 细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各异。
例如,大肠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较大菌落,颜色为红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较小菌落,颜色为金黄色。
4. 病毒复制与感染实验结果:病毒接种于细胞培养液后,细胞出现病变现象,如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膜破裂等。
通过观察病毒复制、感染过程,可以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对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微生物学课程实习,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学实验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培养。
本实验主要运用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水、食物等自然样本;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各种培养基、试剂和染色剂。
2. 仪器: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培养箱、灭菌锅、天平、滴定管、移液器、试管、平板、接种针等。
四、实验步骤1. 样本的采集与处理:从不同环境中采集样本,如土壤、水、食物等,对其进行处理,提取微生物。
2. 微生物的分离: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通过培养和观察,分离出不同的微生物。
3. 微生物的纯化:将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纯化,得到单一的微生物菌株。
4. 微生物的鉴定: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
5. 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的分离:通过分离,从土壤样本中分离出多种细菌和真菌,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2. 微生物的纯化:通过纯化,得到单一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菌株。
3. 微生物的鉴定:通过观察和分析,确定分离出的微生物为大肠杆菌和酵母菌。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掌握了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加深了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掌握了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七、实验体会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微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南医微生物实验报告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摘要]脓汁和粪便标本中有不同的病原菌。
为了探究两种标本中病原菌的种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本实验将对脓汁和粪便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操作。
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群体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等操作方法。
从而达到掌握各种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方法,培养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反思微生物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总结探讨如何解决优化的目的。
[引言]常见的化脓性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淋病奈瑟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临床上,脓汁标本在做细菌分离培养的同时,须直接涂片检查,观察是否有典型形态的菌体,芽孢有无,为临床提供最初的诊治依据;粪便和经离心的尿沉淀物等则直接接种与指定的培养基中。
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志贺氏菌属、大肠埃希菌属、弧菌属、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艰难梭菌等。
粪便标本中常含有很多杂菌,应根据检验目的菌的不同而选择培养基(如SS琼脂、伊红-美蓝平板等),选择培养基时应根据需要尽可能地抑制杂菌,以利于病原菌的检出。
本实验通过常规的病原菌检测方法从脓汁标本中分离出黄白两种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中黄色是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是白色葡萄球菌;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紫黑色和粉红色的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紫黑色的是大肠埃希菌,粉红色的是痢疾志贺菌。
1.实验材料1.1器材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打火机、试管、棉塞、油性笔、污物盘、普通冰柜、奥林巴斯 CX21型生物显微镜、拭镜纸、称量纸、药勺、牛皮纸、电炉、橡皮筋、锥形瓶、刻度尺、镊子、玻片、吸水纸、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器、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等。
1.2 试剂药品脓汁标本、粪便标本、营养琼脂、营养肉汤、半固体琼脂、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斜面琼脂、结晶紫、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品红、香柏油、拭镜油、葡萄糖微量发酵管(2支)、乳糖微量发酵管(2支)、青霉素抗菌素纸片、先锋霉素Ⅴ抗菌素纸片、庆大霉素抗菌素纸片、蒸馏水、生理盐水、兔血浆、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等。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答案篇一:南医大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总结优化版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20xx级xx专业(x)班学号xx姓名xx第x室第x组组员:xx指导老师:xx[摘要]脓汁和粪便标本中有不同的病原菌。
本实验主要探究检测其病原菌的类型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与鉴定从而确定其病原菌的名称和性质。
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群体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等技巧。
从而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各种操作方法,培养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
[引言]常见的化脓性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假单胞菌、流感杆菌等。
浓汁标本在做细菌分离培养的同时,均须直接涂片检查,观察是否有典型形态的菌体,芽孢有无,为临床提供最初的诊治依据。
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属、弧菌属、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艰难梭菌等。
粪便标本中常含有很多杂菌,应根据检验目的菌的不同而选择培养基(如ss、伊红美蓝平板、碱性蛋白胨水),尽可能抑制杂菌,以利于病原菌的检出。
本实验通过常规的病原菌检测方法从脓汁标本中分离出黄白两种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中黄色是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是白色葡萄球菌;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紫黑色和粉红色的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紫黑色的是大肠埃希菌,粉红色的是痢疾志贺菌。
1实验材料1.1器材打火机油性笔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污物盘普通冰柜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巴斯cx21型生物显微镜电炉试管(带棉塞)称量纸药勺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尺子锥形瓶高压蒸汽灭菌器镊子bo片吸水纸拭镜纸1.2试剂药品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蒸馏水脓汁标本粪便标本石蜡油生理盐水结晶紫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葡萄糖微量发酵管(2支)乳糖微量发酵管(2支)青霉素抗菌素纸片链霉素抗菌素纸片庆大霉素抗菌素纸片血浆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2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的总流程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纯培养细菌的形态学检查细菌的生化试验细菌的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2.1培养基制备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集中放在试管筐里→罩上硫酸纸、牛皮纸→用橡皮筋扎好→放入讲台边的灭菌桶或灭菌筐内→送到高压蒸汽灭菌室(洗刷室)→灭菌→1)平板培养基:倾注平板10ml→琼脂完全凝固后,平板倒放→4℃冰箱保存备用。
微生物实验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微生物实验实训是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本次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内容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分类本次实训首先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了解了它们的生长特点。
随后,对观察到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类,加深了对微生物分类学的认识。
2.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包括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了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操作,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3. 微生物的鉴定在微生物鉴定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细菌、真菌的鉴定方法,如形态观察、生化反应、显微镜观察等。
通过这些实验,提高了我们对微生物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微生物的培养与保藏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固体培养等。
同时,还学习了微生物的保藏方法,如冷冻保藏、石蜡封存等。
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了微生物培养与保藏的基本技能。
5. 微生物的代谢实验微生物的代谢实验主要包括营养物质的需求实验、代谢产物的检测等。
通过这些实验,了解了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代谢特点。
6. 综合实训项目在综合实训项目中,我们进行了微生物发酵实验,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发酵条件的优化、发酵液的提取与纯化等。
通过这个项目,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训收获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实训,将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使我们对微生物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提高实验技能: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
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综合实训项目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创新意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新的实验方法,提高了创新意识。
医学微生物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对其功能的评估,了解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实验方法:1. 细菌和真菌的分离与培养我们通过从患者样本中采集细菌和真菌,并将其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中。
培养基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微生物需求进行,如营养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丙酮酸琼脂平板等。
然后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氧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2. 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定方法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以及进行生化试验等,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初步鉴定。
进一步,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如PCR、测序等,对微生物进行准确的鉴定。
还可以利用培养物对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药敏试验,以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3. 微生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感染病的诊断中,微生物的鉴定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非常重要。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制药工业,如利用细菌生产抗生素、利用真菌生产泌尿生殖系统药物等。
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如利用益生菌制造发酵食品。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成功分离了多种不同的细菌和真菌。
通过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我们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通过进行生化试验,我们确定了它们的一些特性,如氧化酶、内切酶等。
在进一步的鉴定中,我们使用了PCR技术,并与数据库中的标准菌株进行比对,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讨论:微生物的鉴定对于诊断和治疗感染病非常重要。
通过对已知的微生物菌株进行鉴定,我们可以提前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同时,对微生物的鉴定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此外,在医学领域以外,微生物还有其他的应用价值。
例如,微生物在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抗生素等药物的生产效率,从而满足人们对于药物的需求。
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中,如通过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处理废水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微生实验报告

微生实验报告微生实验报告(通用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生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生实验报告 1一、实验目的(一)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及要求,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熟悉一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和各种器皿灭菌方法。
(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及油镜的使用方法,并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三)掌握学习用微生物学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用品(一)器材量筒、烧杯、电子天平、漏斗、三角烧瓶、空试剂瓶、玻璃棒、玻璃平皿、刻度吸管、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剂瓶瓶塞、扎绳、放大镜、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载玻片、火柴、吸水纸、剪刀、记号笔、接种环、注射器、镊子、钳子、毫米尺、培养箱、水浴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油镜(二)试剂及材料肘胨、蛋白胨、猪胆盐、氯化钠、琼脂、乳糖、0.01%结晶紫水溶液、0.5%中性红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氢氧化钠、盐酸、牛血清、革兰氏染色液、蒸馏水、小白鼠、病猪内脏三、实验步骤(一)培养基的制备(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压灭菌15~30min,倾注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完成,并放在无菌操作台内)1、麦康凯培养基(1)组成:蛋白胨17g、肘胨3g、猪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7g、乳糖10g、0.01%结晶紫水溶液10ml、0.5%中性红水溶液5ml、蒸馏水1000ml(2)方法:将蛋白胨、肘胨、猪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2。
将琼脂加入600ml蒸馏水中,并加入乳糖,加热熔化。
将两液混合,分装于烧瓶内,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
待冷却至50~ 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需经高压灭菌。
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

2016年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日期 2016年5月22号 一、实验目的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3、掌握油镜的正确使用、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革兰氏染色法,熟悉细菌基本形态。
4、熟悉几种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用途。
5、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用途。
6、熟悉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掌握纸片扩散法。
7、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与判断。
二、实验器材1、天平、称量纸、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15支试管、试管架、试管筐、5ml 刻 度吸管、平皿、洗耳球、酒精灯2、脓汁标本1支,粪便标本1支;伊红美兰平板2个,营养琼脂平板2个,伊红美蓝 平板2个,接种环,酒精灯3、斜面4支、细菌分离培养物(上次实验平板)题目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成绩 实验者作者:马浩楠 3140020007 参与者名字:马浩楠 丁超 王尧鑫 桂文茁 年级专业2014级医学影像专业 指导老师罗军4、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4支,生理盐水2支,镜油瓶、拭镜纸1套,吸水纸1 本,载玻片4张,染色瓶,染色架5、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培养物(菌液)4支,半固体琼脂4支,营养琼脂平板4 个,糖发酵管1套,抗菌素纸片1套,眼科镊子2把6、半固体培养物4支,药敏试验培养物4个,微量发酵管培养物1套。
三、方法与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称量干粉培养基(g)水量(ml) 煮沸(次)分装(ml) 备注营养琼脂11.4 300 3瓶,500ml 瓶,平板营养琼脂 2.7 70 3 5 14支×3,中试管,斜面营养肉汤 1.3 60 1 3 20支×2,小试管,肉汤半固体琼脂 1.7 60 3 4 14支×3,小试管,高层(1)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1.4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300ml蒸馏水,分2瓶装,用于倒平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日期 2016年5月22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3、掌握油镜的正确使用、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革兰氏染色法,熟悉细菌基本形态。
4、熟悉几种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用途。
5、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用途。
6、熟悉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掌握纸片扩散法。
7、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与判断。
二、实验器材1、天平、称量纸、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15支试管、试管架、试管筐、5ml刻度吸管、平皿、洗耳球、酒精灯2、脓汁标本1支,粪便标本1支;伊红美兰平板2个,营养琼脂平板2个,伊红美蓝平板2个,接种环,酒精灯3、斜面4支、细菌分离培养物(上次实验平板)4、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4支,生理盐水2支,镜油瓶、拭镜纸1套,吸水纸1 本,载玻片4张,染色瓶,染色架5、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培养物(菌液)4支,半固体琼脂4支,营养琼脂平板4 个,糖发酵管1套,抗菌素纸片1套,眼科镊子2把6、半固体培养物4支,药敏试验培养物4个,微量发酵管培养物1套。
三、方法与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1)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1.4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300ml蒸馏水,分2瓶装,用于倒平板。
(2)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斜面):称量2.9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75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3)肉汤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液体培养基):称量1.1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煮沸1次,分15支小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4)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7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6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4ml。
2、细菌的分离培养平板划线分离法甲→脓汁标本→营养琼脂平板(黄色)乙→脓汁标本→营养琼脂平板(黄色)丙一粪便标本一伊红美蓝平板(紫色)丁一粪便标本一伊红美蓝平板(紫色)步骤:①接种环烧灼灭菌。
②取标本3~6ul。
③平板采光,当看到平板表面象镜面有反光的时候,保持这个角度,划线时就能看清划线痕迹,以便控制划线。
④接种环与平板呈30~40度角,在平板表面上方,以曲线的形式,作大幅度来回连续划线,边划边退,线段要划得长而密集,每区划线不少于30条。
⑤烧掉接种环上多余的标本。
⑥转动平板,通过第一区5~7次,使接种环重新沾上少量细菌,同样的方法划第二区。
⑦转动平板,接种环通过第二区1次,划第三区。
⑧转动平板,接种环通过第三区1次,划第四区。
⑨划第五区。
3、细菌的纯培养斜面接种分工甲→普通平板→黄色菌落→1支斜面乙→普通平板→白色菌落→1支斜面丙→EMB平板→紫黑菌落→1支斜面丁→ EMB平板→粉红菌落→1支斜面方法:接种环→套住菌落→轻刮取菌→接种环取菌后,伸入斜面底部,自下向上先拉→条细菌接种线→再伸入底部,自下向上,作蜿蜒划线→细菌涂布接种在斜面培养基的表面→斜面正面上2/3作标记:组号、颜色→收集平板-灭菌桶内(平板底部朝下,盖朝上放置)→速送灭菌室→高压蒸汽灭菌→洗刷。
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涂片→干燥→固定→染色(1)涂片→干燥→固定甲→黄色,紫黑。
乙→白色,粉红。
丙→黄色,紫黑。
丁→白色,粉红。
方法:涂片:①接种环取盐水3ulX2滴,水滴间距小于2cm;②取菌苔少许(1mm 小菌落半个)与盐水混勻,涂成大于lcm2;③涂毕→环移至涂膜中央侧立,待环内菌膜破裂,接种环烧灼灭菌。
→干燥→固定:手持载玻片→端,涂膜朝上,两个涂膜快速通过火焰外层3次,时间2〜3秒钟。
(2)革兰染色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初染1分钟→水洗→卢戈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 95%乙醇→脱色约20秒钟—7尺洗—稀释品红—复染1分钟—水洗—吸干,镜检。
油镜使用方法:10X物镜—看清标本—滴加香柏油—100X油镜—浸泡油中→模糊物象→细调节调焦,观察物像→记录结果→关闭电源→擦镜纸拭去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乙醇和乙醚(7:3)混合液擦拭→擦镜纸擦拭油镜。
5、液体培养基接种(肉汤接种)甲→金黄色,乙→白色,丙→紫黑,丁→粉红。
方法:(1)接种环斜面取菌,在靠近液面的管壁上,上下研磨接种;(2)在管壁上,将接种环内的菌膜拍破。
退出接种环,烧灼灭菌;(3)标记:组号,颜色6、细菌的生化试验等(1)细菌的糖发酵实验:①在紫黑色的斜面培养基取适量菌落接种在含有葡萄糖的发酵管中,并做好标记②在紫黑色的斜面培养基取适量菌落接种在含有乳糖的发酵管中,并做好标记③在粉红色的斜面培养基取适量菌落接种在含有葡萄糖的发酵管中,并做好标记④在粉红色的斜面培养基取适量菌落接种在含有乳糖的发酵管中,并做好标记步骤:①用砂轮在糖发酵管液面上方2~3cm处,切割一道切痕。
②两手握住发酵管将管子折断。
管口烧灼灭菌。
③接种针斜面取菌,伸入培养基内,在管壁上,上下研磨接种。
退出接种针,烧灼灭菌。
④管口朝向相同,放置在平皿内。
(2)抗菌素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甲→黄色菌液乙→白色菌液丙→紫黑菌液丁→粉红菌液方法:①先取→环菌液;②沿平板直径拉一条细菌接种线;③再取一环菌液;④旋转平板90度角,拉另一条接种线,使两条细菌接种线呈“十字形”;⑤然后在平板上半部,作连续来回密集划线,每次划二分之一平板;⑥旋转平板90度角,二次密集划线;⑦旋转平板90度角,三次密集划线;⑧旋转平板90度角,四次密集划线;⑨设三点,呈等边三角距离;⑩点距离平板边缘约15mm;⑪作标记:青、先、庆;⑫镊子尖嘴朝下,夹取相应药物纸片的边缘,平贴在已设定的位置上,轻轻按压纸片。
(3)血浆凝固酶试验步骤:①取二滴兔血浆置于洁净的玻片上。
②分别用接种环取白色和金黄色菌苔(约2~3个菌落的菌量)与血浆研磨混合成直径8~10mm的一层薄菌膜。
③立即观察结果。
(4)半固体穿刺接种法①用接种针取紫黑色菌落垂直刺入半固体培养基,再按原路返回,并做好标记②用接种针取粉红色菌落垂直刺入半固体培养基,再按原路返回,并做好标记步骤:①接种针斜面取菌,从半固体中心,垂直刺入,到达培养基底部5分之4处,再循原来的路线,退出接种针。
②管口、接种针经火焰烧灼灭菌③37℃下培养18~24小时。
7、细菌的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玻片凝集试验①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张,将磨面近端设为对照区,滴加生理盐水15ul。
远端设为试验区,滴加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15ul,②用接种环分别取粉红色菌苔,约2个小菌落的菌量,研磨于盐水或血清内,混合均匀。
③载玻片来回倾侧,让菌液充分混匀,凝集速度更快、结果更清楚。
④观察记录结果:菌液凝集者记为阳性,菌液均匀混浊记为阴性。
四、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结果1.洗手前后对比图片分析:洗手图不是很理想,上面同学的洗手后与消毒后与预期的不一致,可能是操作不当引起的。
2.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1 )脓汁标本在普通平板上有黄色、白色两种菌落,菌落的色素是脂溶性的,是细菌本身的颜色。
菌落直径2mm左右、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
(2 )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色、淡粉红色两种菌落,菌落色素是水溶性的,不是细菌本身的颜色,紫黑色菌落具有金属光泽、大而隆起、不透明的菌落,菌落直径2〜3mm;粉红色菌落淡粉红色,半透明,直径1〜2mm.图片分析:由于同学都是第一次划线,所以划线都不是很好。
3.细菌的纯培养:在斜面培养基上得到四种菌体的纯培养标本,从普通平板上挑取的黄色或白色菌落接种的斜面,菌苔的颜色,还是原来菌落的颜色,黄色或白色。
从伊红美蓝平板上挑取的紫黑色或粉红色菌落接种的斜面,菌苔已经没有原来菌落的颜色。
菌苔灰白色、表面湿润、光滑、前者不透明,后者透明。
图片分析:中间两组效果不好,可能来自于采菌过少或者划线操作不当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脓汁标本(左边为白色菌苔,右图为金黄色菌苔)粪便标本(左图为粉红菌苔,右图为紫黑色菌苔)镜下观察:用普通平板,从浓汁标本中分离得到黄色、白色两种菌落,这两株细菌,显微镜油镜下均为G+球菌,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是典型的葡萄球菌。
结合菌落色素,这两株葡萄球菌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用伊红美蓝平板,从粪便标本分离、获得紫黑色和粉红色半透明两种菌落。
紫黑色菌落可能是能分解乳糖的非致病菌大肠埃希菌。
粉红色菌落是不能分解乳糖的致病菌。
显微镜下,均为G-杆菌,散在排列,从形态上不能鉴别是什么细菌。
6.细菌的生化试验等:(1)半固体穿刺接种法图片分析:实验效果与预期一致,但是拍摄效果不是很好。
四组的半固体培养接种的培养图,由于拍摄效果不好,但是依然可以分辨生长的情况。
直线生长的表明无鞭毛。
(2)细菌的糖发酵试验糖发酵实验结果图.从下至上分别为:(④粉红→乳糖③粉红→葡萄糖②紫黑→乳糖①紫黑→葡萄糖)编号菌苔糖发酵管反应现象结果描述符号甲紫黑①糖发酵管变黄色有气泡分解X糖产酸又产气⊕乙紫黑②糖发酵管变黄色有气泡分解X糖产酸又产气⊕丙粉红③糖发酵管变黄色无气泡分解X糖产酸不产气+丁粉红④糖发酵管变紫色无气泡分解X糖产酸不产气-+:产酸或阳性⊕:产酸产气 -:阴性紫黑细菌微型发酵关内液体变黄,产生气泡,气泡的高度分别为10mm和17mm,说明紫黑色菌苔既分解葡萄糖也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粉红细菌只分解葡萄糖,不产气,不分解乳糖。
(3)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①②③4图片分析:.3号同学划线最好,本人4号划线不好,还是没有划好。
2号同学效果不好,可能取菌过少。
4:浓汁标本中白色菌落3:浓汁标本中金黄色菌落2:粪便标本中粉色菌落1:粪便标本中紫黑色菌落药敏试验结果分析青霉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金黄色+ + +白色+ ±+紫黑- + +粉红- + + -:耐药±:中度敏感+:敏感白色细菌对对青霉素敏感,对头孢曲松中度敏感,对庆大毒素敏感金黄细菌对青霉素敏感,对头孢曲松敏感,对庆大毒素敏感紫黑细菌对青霉素耐药,对头孢曲松敏感,对庆大毒素敏感粉红细菌对青霉素耐药,对头孢曲松敏感,对庆大毒素敏感(4)血浆凝固酶实验结果:金黄色(左)与白色(右)菌苔1、白色菌苔不发生凝块,容易涂抹。
呈均匀乳白状态。
2、黄色菌苔能产生血浆凝固酶,可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附着于菌体表面,形成凝块,涂抹不开。
说明黄色细菌为致病菌。
7.玻片凝集试验:由实验结果图可看到,生理盐水一端(左)不出现凝集,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一端(右)菌液虽然不是很不明显,但是可以看到任有少量絮状沉淀,表明为阳性。
说明粉红菌为福氏志贺菌。
8.结论:对照对照常见肠道感染细菌主要生化反应特征,血清学分析,说明黄色菌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菌落是白色葡萄球菌;紫黑色菌落是大肠埃希菌;粉红色菌落是福氏志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