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开放与交流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 1.6《开放与交流》教案 北师大版

1.通过引导,复习前几课的基本知识,进一步认识盛唐形成的原因,巩固知识。
2.回答问题,准备进入新课。
二、玄奘西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给三幅人物图片:唐僧的三个扮演者,并提问:都饰演过哪一角色等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第二目。
2.明确中国外交史的开始和中日友好外交在唐朝盛况空前。
3.参考几幅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对比唐与日本现在的风俗,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4.请学生定义遣唐使,及其作用、代表。
5.播放“鉴真东渡示意图”课件,让学生形成基本的东亚地理概念。
6.组织学生对鉴真的活动和精神进行自己体会并交流,强调其精神和在中日交流史上的杰出贡献。
2.请一位学生简单叙述《西游记》情节纠正电视剧、著作偏离史实的地方,初步引导学生从历史的高度认识小说中人物在历史上的实际地位和成就。
3.结合书中内容,让学生认识历史上真实的“唐僧”究竟是何人、处于何时期、经历了什么
4.播放课件“玄奘西行路线图”,加深学生对玄奘西行的认识。
5.根据图例,请学生简单说出玄奘西行路线和经历。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在地理知识的高度上概括知识的能力。
6.学生在认识鉴真历经坎坷东渡日本的基础上,体会他的执著和毅力。
7.再一次认识唐朝的开放策。
四、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点名唐朝都城长安是唐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2.观察“长安城布局图”及其他图片,指导学生综合评价长安,以长安认识盛唐的繁荣和开放。
3.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巩固新学的课程,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异同。
七年级历史下册 1.6《开放与交流》名师精编学案北师大版

第6课开放与交流学案●精题精讲例下列内容属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我夯基我达标1.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诗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A.朝鲜 B.日本 C.泰国 D.印度2.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A.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3. 《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A.唐太宗B.唐玄宗C.鉴真 D.玄奘4.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你将在哪个大都市见到许多来华的外国人()A.长安B.开封C.洛阳D.北京●我综合我发展5. 根据所学知识,诊断下列相关内容。
(1)鉴真为什么要东渡日本?他是应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同时也介绍了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后终于回国。
诊断结果:(2)你了解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城市建筑分为三部分,南北短、东西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已经把生活区与商业区分开了。
诊断结果:●我创新我超越6. 唐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流频繁,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现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参考答案:以下观点仅供参考:(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向心力,才能赢得别国的尊重乃至仰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3)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1.______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唐玄宗时高僧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开放与交流教学设计

《开放与交流》(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下册)刘艳玲【摘要】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搭建创新的空间和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知识的学习观念。
【关键词】开放交流【教材分析】大唐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大盛世,以它繁盛的经济、发达的交通、开放的胸怀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上承两汉,下启宋元明清。
1.教材地位及作用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课内容,我以“开放与交流”为主线,将本课划分为《游历古都长安》、《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三大板块。
长安作为国际性的大都会,正是唐朝开放的象征。
因此,我以唐都长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对唐朝对外交流历史的学习。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学习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人物。
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遣唐使的交流活动对日本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有关唐都长安的历史图片和材料,想象当时唐都长安中外交流的盛况,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真、玄奘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通过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交流的史实,认识到唐朝对日本、朝鲜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强大与繁荣。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难点:内容多,头绪杂,古今国名、地名比较陌生,学生掌握可能有一定困难。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性强,对于玄奘西行的知识已初步了解,但容易混淆小说和史实的区别。
本课古今地名、国名较陌生,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及初二学生的认知心理,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地图、图片、视频创设情境;设计小游戏、小活动,例如:豆豆带你游长安、设计颁奖词”,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激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其学习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体现。
能力培养,历史课堂永恒的主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开放与交流》教学设计

能力培养,历史课堂永恒的主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开
放与交流》教学设计
赛晓文
【期刊名称】《山东教育:中学刊》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2015—2016年,轰轰烈烈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作为一名教研员,我参与其中并执教了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感悟颇深。
现将本课的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与大家分享,以就教于同仁。
设计思路1.重整教材,形成网络。
根据历史时序和“板块教学”模式,把本课内容设计为“真理的朝圣者”(玄奘西行)、“文化的传播者”(鉴真东渡)、【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赛晓文
【作者单位】邹城市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
【相关文献】
1.历史课堂应注重情感教育——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为例 [J], 吴子卿
2.初中英语同课异构阅读教学设计研究--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Unit 4 Seasons and weather Lesson 12 Summer holiday阅读教学为例 [J], 栾天元;郝奇斐
3.初中英语同课异构阅读教学设计研究——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Unit 4 Seasons and weather Lesson 12 Summer holiday阅读教学为例 [J], 栾天元;郝奇斐;
4.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 Lesson 5教学设计 [J], 周志辉;
5.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概率初步》可能性教学设计 [J], 高星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七年级下册《开放与交流》学案分析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开放与交流》学案分析北师大版教案示例程标准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设计思路学生天生有着探究的动机任何神奇的、未知的事都能促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
所以当他们从影视文学作品中了解了一些与本有关的事后,各种疑问、奇思妙想也就随之而来。
基于学生的这个特点,我对本教学作了如下设计: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则须疑”,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问,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探索历史知识,发现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现象,解答历史问题,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4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唐朝的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是国家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接受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气魄。
目标: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通过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朝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玄奘西游”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
前准备学期第一节指导学生阅读“随唐历史”的有关章节,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对哪一最感兴趣?看完你感兴趣的文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海内存知己”感兴趣的程度达到70%左右,且提出了很多问题。
针对学生的疑问,显而易见的问题,当堂让学生自问自答了(如玄奘西游时真有孙悟空帮忙吗?等等);还有一部分问题,我请学生和我在学习唐朝政治、经济、文化(提到“海内存知己”前面讲)的过程中共同探讨解决;对于涉及本的一些问题,我把它们进行了整理归纳分类,组织学生利用余时间查找资料。
学生问题摘录如下⑴频繁的贸易往来:当时我国比其它国家强在哪里?唐朝为什么要和外国交往?能不能不和别国交往?唐朝与七十多个国家有往来,交流是否方便?⑵唐与日本:唐朝和日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往来?著名的人物有谁?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什么样?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艺术明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的哪些遗风?玄奘西游:玄奘为什么去天竺?他是怎么去的?2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指导学生阅读外书(记下书名、出版社、出书日期)、上网查找(记下网站)等方式积累资料;启发学生利用自己查找的资料,制作成(图画、表格、多媒体)或以讲故事、表演等形式,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七年级下册《开放与交流》学案分析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开放与交流》学案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开放与交流》学案分析北师大版教案示例课程标准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设计思路学生天生有着探究的动机任何神奇的、未知的事件都能促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
所以当他们从影视文学作品中了解了一些与本课有关的事件后,各种疑问、奇思妙想也就随之而来。
基于学生的这个特点,我对本课教学作了如下设计:1.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则须疑”,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问,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探索历史知识,发现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现象,解答历史问题,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4.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唐朝的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是国家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接受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气魄。
目标: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通过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朝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玄奘西游”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
课前准备学期第一节课指导学生阅读“随唐历史”的有关章节,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对哪一课最感兴趣?看完你感兴趣的课文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海内存知己”感兴趣的程度达到70%左右,且提出了很多问题。
1.针对学生的疑问,显而易见的问题,当堂让学生自问自答了(如玄奘西游时真有孙悟空帮忙吗?等等);还有一部分问题,我请学生和我在学习唐朝政治、经济、文化(提到“海内存知己”前面讲)的过程中共同探讨解决;对于涉及本课的一些问题,我把它们进行了整理归纳分类,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
学生问题摘录如下⑴频繁的贸易往来:当时我国比其它国家强在哪里?唐朝为什么要和外国交往?能不能不和别国交往?唐朝与七十多个国家有往来,交流是否方便?⑵唐与日本:唐朝和日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往来?著名的人物有谁?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什么样?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艺术明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的哪些遗风?玄奘西游:玄奘为什么去天竺?他是怎么去的?2.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记下书名、出版社、出书日期)、上网查找(记下网站)等方式积累资料;启发学生利用自己查找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图画、表格、多媒体课件)或以讲故事、表演等形式,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1.6《开放与交流》学案 北师大版

第6课开放与交流学案●精题精讲例下列内容属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我夯基我达标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诗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A.朝鲜B.日本C.泰国D.印度2.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A.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3. 《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A.唐太宗B.唐玄宗C.鉴真D.玄奘4.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你将在哪个大都市见到许多来华的外国人()A.长安B.开封C.洛阳D.北京●我综合我发展5. 根据所学知识,诊断下列相关内容。
(1)鉴真为什么要东渡日本?他是应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同时也介绍了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后终于回国。
诊断结果:(2)你了解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城市建筑分为三部分,南北短、东西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已经把生活区与商业区分开了。
诊断结果:●我创新我超越6. 唐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流频繁,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现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参考答案:以下观点仅供参考:(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向心力,才能赢得别国的尊重乃至仰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3)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1.______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唐玄宗时高僧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教案 北师大版

开放与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3、知道长安城是国际性大都市。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
2、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从中获得对今天国家建设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难点: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古今异名)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比较讲述法。
这节课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是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反映盛唐社会的图片及《贞观长歌》主题曲。
这些图片都与哪个朝代有关?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心中的唐朝是什么样子的?过渡语:大唐帝国是中国古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段时光,它曾经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的世界,以宽广的胸怀包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在对外交往方面的风采,学习第6课开放与交流。
(二)明确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注意红字部分为本节课的重点(三)整体感知:为了更好的学习,我们把本课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扬佛法精仪西求东传第二篇:感盛世唐都四海交融第三篇:颂中华风采国祚绵长(四)互动课堂下面我们首先进入到第一篇章:扬佛法精仪西求东传。
第一篇:扬佛法精仪西求东传1、识高僧唐朝时有两位高僧以佛法为桥梁,为唐朝的对外交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学们知道这两位高僧是谁吗?这两位高僧分别有什么事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3-35,完成表格,认识两位高请学生介绍,介绍时注意把要素结合起来,用完整的语句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开放与交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
本课重点
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本课难点
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古今异名)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1.本节课关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知识学生已初步了解,在设计问题时要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思考,激发爱国情感,并培养其坚韧不拔、刻苦顽强的优秀品质。
3.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可将玄奘西行和《西游记》有机结合,使新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有一个著名节目《唐人街》(展示图片),该节目是反映海外华人真实生存状况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区都有“唐人街”,你知道哪些地方有“唐人街” ?(北美的纽约、洛杉矶,澳洲的悉尼、墨尔本,欧洲的伦敦、巴黎,亚洲的东京、汉城等等。
)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的繁荣强盛有威望,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展示课题)
(新课学习)
唐朝当时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往来,在众多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中,最突出的是哪几个国家?(日本、天竺)首先我们来学习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本目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设计自学问题如下,学生自学中如有困难,也可讨论交流)
1.什么叫“遣唐使”?为什么日本会派那么多遣唐使来中国?
(遣唐使就是派遣到唐朝的使臣。
为了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2.仔细观察唐朝钱币与日本钱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你知道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4.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尊重鉴真?
在学生回答第4个问题时,先给学生看鉴真东渡的示意图和录像,增加感性认识。
(过渡)鉴真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在唐朝与天竺交流中同样也有一位杰出使者,他就是玄奘。
(展示图片)
(二)、玄奘西行
(本目内容比前一内容相似,相对来说学生更易掌握,采用比较玄奘与唐僧的比较法进行学习)你们听说过玄奘吗?谁能讲讲你所知道的玄奘?
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到《西游记》中的唐僧。
设计探究题:
《西游记》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相同:他们都西游取经,历尽艰难险阻,最后获得成功。
不同: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以及他们与神仙妖怪之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而玄奘的经历则是真实的。
过渡:刚才比较玄奘与唐僧,现在我们再来比较玄奘与鉴真。
玄奘和鉴真有哪些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可以阅读课本和参考自我测评题2)
共同之处:
都是僧人;都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都与佛教有关;都为实现目标历经艰辛,都有感人的事迹。
不同之处:
方向不同、目的不同(鉴真去传播文化、玄奘去学习文化)、目的地不同、影响不同、是否归国、是否独行。
我们能从玄奘和鉴真身上学到什么?
(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展示《唐长安城示意图》,让学生读图了解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城市规划气魄宏伟,街道整齐,有市有坊。
为什么说长安是一个国际性的都会,你能用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说明吗?(课后延伸)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