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_7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_7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设计理念1 、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 、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从而促动学生主动学习;3 、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和技能的生成、发展和变化,同时,爱国情操的培养也水到渠成。

二、教材分析:《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有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本节教材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外向型经济”。

三部分内容关系密切,其中前两个部分的理解是后一部分学习分析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节是区域学习的第三节,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因为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在考虑问题时往往受到题中给出的已知信息的限制,打不开思路,所以,教学中重点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水平。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台湾省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能够使用地图掌握台湾省的位置、组成、地形及气候特征和人口分布特点。

3、学会分析地形、气候对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4、理解台湾被称为“宝岛”的原因,记住台湾众多的美称。

2、水平目标(1)通过使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通过读台湾省图、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填图的水平。

(2)通过度析台湾省自然条件与各种资源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台湾省的学习,使学生坚定不移地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明确台湾省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能够使用地图掌握台湾省的位置、组成、地形及气候特征和人口分布特点。

3、学会使用地图分析问题六、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采用的是“3-5-3”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_18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_18

第七章第二节神圣的祖国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的地方有这样一个“人间仙境”,面积不大,却浓缩了令人赞叹的生态资源和那样鲜明的精神和文化。

这个小时候课本中的芭蕉扇,是400年前被葡萄牙航海家赞呼“福尔摩沙”的美丽之岛,是“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它就是台湾。

【自主学习】词语辨析:你能说出台湾省和台湾岛的区别吗?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等大大小小的岛屿。

台湾岛: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过渡:台湾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宝岛”,那么“宝岛”台湾都有哪些“宝贝”呢?【师生互动】“宝岛”台湾——寻宝寻宝总动员:学生展示课前查阅的台湾丰富物产的资料。

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是找到了不少宝贝啊!老师总结了一下,大家找到的宝贝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农产品:凤梨、芒果、莲雾——水果之乡;稻米、甘蔗、茶叶——海上米仓、东方甜岛、茶叶之乡;水产品、乌鱼子——天然渔场。

动植物资源:樟树、红桧、樟脑——植物王国、樟脑王国;兰花、台湾森林覆盖率高——兰花之乡、亚洲天然植物园;台湾兰鹊、台湾蝴蝶——鸟类之乡、蝴蝶王国。

资源:水电站分布密集,温泉众多——温泉之乡;矿产资源种类多,如猫眼;盐——东南盐库。

台湾的“宝”还有很多,特别是它美丽的风景更是让人目不暇给,流连忘返。

教师展示视频资料《台湾旅游宣传——单车篇》总结过渡: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也是个美丽的宝岛。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4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4  新人教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的地理教师王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的《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我将从以下七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根据人教版教材的设置,八年级下册主要学习的是中国的区域地理,而六七八章主要是按照不同的尺度进行划分的。

今天我主要说的是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这一章主要选取了四节的内容,分别是以直辖市为代表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以优越地理位置取胜的特别行政区,港澳;以省为代表的祖国神圣领土,也是本次说课的主题台湾省;以自治区为代表的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的学习是北京市和港澳的延伸同时又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而本章只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

根据2011版课程目标与旧课标的对比,发现新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从说明变成了认识,降低了学生的难度,更加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根据全日制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本课的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了三部分,即: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资料,培养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2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相结合,培养合作精神,发挥集体学习的最大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接受新鲜事物快,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较多有关钓鱼岛的纠纷问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划分,对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省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省份,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现实情况等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特点。

2.教学难点: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基本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台湾省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台湾省的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现实问题,如经济发展、两岸关系等,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_2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_25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

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

本节课既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份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了解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产,学会分析农产品和气候、地形的关系,培养学生区域地理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资料,培养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相结合,培养合作精神,发挥集体学习的最大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二、学情分析在小学,学生已经学习过《祖国的宝岛台湾》,对台湾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且通过前面区域地理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合作完成。

三、教法分析:根据课标及教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台湾相关地理事物,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设定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等。

四、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要求;练,通过一定练习,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从四个环节展开:创设情景,新课导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知识梳理,板书呈现;巩固小结,反馈测试。

八年级最新地理教案-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八年级最新地理教案-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等自然环境。

2、知道台湾省的经济特点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能力目标:1、通过台湾自然环境的了解,分析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分布原因和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形成原因的能力。

2、通过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进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史实材料,使学生能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分析和准备:1、重点:①台湾省丰富的自然资源。

②台湾省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台湾省农产品和工业城市分布的原因。

3、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合作探索。

4、课前准备:⑴让学生课外收集一些关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资料.⑵让学生课外通过网络了解台湾的主要物产和风景名胜。

⑶老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欣赏一段歌舞《阿里山的姑娘》问:这是哪个地方的姑娘?(台湾)我们中华儿女日夜企盼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

二、教学过程:打出《台湾省的轮廓图》幻灯灯:看它的形状象什么?有的说像纺锤、芭蕉叶、香蕉、萝卜、小舟……(让学生富于许多想象,勇跃发言,使学生对台湾省的轮廓有个很深的印象)。

㈠祖国的神圣领土。

1、让学生量算图上基隆—到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际距离(。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让学生把课外收集的有关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资料进行交流。

(无论地缘、血缘、文化渊源都可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播放一段李肈星在召开二会期间答记者问的电视录像。

(与时事联系起来)(表明了我国下府对台湾问题的明确态度)。

4、《读台湾省的地形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⑴让学生找出台湾省范围,有哪几个部分?⑵它的海陆位置(周围的海洋和海峡)和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_1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_12

《祖国宝岛——台湾》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及台湾海峡的位置。

2.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3.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初步说明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4.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分布、气候、资源和经济。

难点: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密切联系,台湾经济模式成因分析。

教学过程一、教师激情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同学们,老师刚才朗诵的是余光中的《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海峡彼岸同胞回乡的脚步,却锁不住他们浓浓的乡思和望乡的歌声。

一曲哀婉的《乡愁》唱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浓浓思念。

现在,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台湾省,看看这块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感受它的美丽富饶。

二、教学过程1、课堂一开始,老师先要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包括:岛和附近的、等许多小岛。

面积共:平方千米。

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山多,约占。

最高峰是。

平原少,分布在台湾岛。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森林:农作物:2、刚才同学们精彩的回答反映出你们的预习很到位,大家初步了解了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特色,接下来让我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搜集到的资料去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充分展现你的能力。

在交通和海防方面台湾位置的重要性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的海面上,东临太平洋,与福建海相望,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门户,处于西太平洋岛弧链的中枢地位,是天然的海防屏障;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

八年级地理下册《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第六章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地理知识,对台湾省有一定的认知。

但台湾省的具体情况,如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掌握台湾省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增强国家意识。

3.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特点。

2.台湾省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3.学生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台湾省的相关知识。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了解台湾省的情况。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台湾省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台湾省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据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省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台湾省的地图、地形图等,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同时,介绍台湾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针对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特点,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经济、文化发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台湾省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讲授新课]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兰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

基隆离福州仅276 km。

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

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

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

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

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

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

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

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

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

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P35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

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200 mm 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

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

(略)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

请大家阅读P38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提问,学生回答。

(略)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

(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学生画图,分析。

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学生回答,略。

讲述:从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间,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

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

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知识要点与检测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反馈练习]1.填空(1)台湾省位于我国,隔与我国省相望,由及、等许多小岛组成。

(2)台湾地形以为主,其中最高峰是。

(3)北回归线穿过台湾部,还穿过我国的、和三个省区。

(4)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的美誉,是最著名的树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