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公开课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材分析《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人教版小学社会课程中的一部分。
该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著名景点等内容,让学生对台湾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掌握台湾省的一些著名景点和特产。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培养对祖国领土的热爱与敬畏,增强对祖国统一的认同和归属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过程阶段一:导入通过教师介绍、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引入台湾省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台湾省的兴趣与好奇心。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对台湾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阶段二:讲授1.地理位置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台湾省与大陆的地理位置关系。
2.自然地理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山川地貌、气候特点等。
3.人文历史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人文历史,包括台湾的原住民、汉族移民、台湾的文化等内容。
4.著名景点与特产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一些著名景点和特产,让学生对台湾省有更直观的了解。
阶段三: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著名景点等进行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展示给全班同学。
2.主题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台湾省的知识,并且能够做出相关的总结和归纳。
3.手工制作让学生利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有关台湾省的模型或展板,来展示他们对台湾省的认识。
阶段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小组展示、主题阅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台湾省的了解与感受,并且对台湾省有更深入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并且对台湾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主题阅读、手工制作等活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通过读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使学生认识到尽早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3、通过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图、沿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物产分布图,让学生合作探究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台湾省的地形特征。
2、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探究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
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4、教学方法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片展示的直观教学法。
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
生更容易理解。
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研究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研究。
4、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导语】:播放自制视频,视频内容涵盖台湾省的天然、人文景观。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自然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师:精美的风景、欢快的舞蹈,诱人的美食,特别令人向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故国的崇高领土——台湾省,来细细咀嚼一下。
一、寻台湾之根不可分割的崇高领土)师提出问题:台湾省是唯一一个没有和祖国大陆统一的一个省,我们每位公民都应当谨记它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崇高领土,也有义务了解这些史料证据。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示范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地形和人口分布;2.学会用事实和史料证明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图说出台湾省位置、范围、地形、地势、气候、人口、城市的分布;2.初步分析台湾省自然环境和物产之间的关系;3.通过史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初步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1.【课程引入】宝岛台湾;2.【知识解析】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资料卡片;3.【知识解析】野柳地质公园;4.【活动设计】读图认识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5.【知识解析】新竹科技园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展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所写的一首诗《乡愁》中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生一起朗读这首抒情诗,体会其中的爱国爱家情感。
教师:诗中的“我”和“母亲”各自代表了谁?引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在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
在课堂引入环节,老师也可使用视频资源【课程引入】宝岛台湾,使学生对本课时有整体的感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知讲解】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台湾省的地形”“台湾岛人口的分布图”,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设置:(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说出台湾省的位置。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教案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省会等。
2. 使学生掌握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台湾省的人口和省会3. 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4. 台湾与大陆的关系5.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基本概况、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和发展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台湾省的兴趣。
2. 讲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介绍台湾省的面积、人口、省会等基本信息。
3. 分析台湾省的发展情况:讲解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4. 探讨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分析台湾与大陆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
5. 讲解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看有关台湾省的视频资料,增加对台湾省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看法。
3. 开展台湾省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台湾省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知识竞赛成绩评价:根据学生在知识竞赛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八、教学资源:1. 台湾省地图:用于展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 台湾省发展数据:用于支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拍摄的照片学习地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知识点六:去台湾玩肯定少不了特产。那么你所知道的台湾特产有哪些呢?
舌尖上的台湾。展示台湾的美食图片,实体展示台湾特色水果,引出台湾的物产这个知识点,分析农产品、森林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时间把握不够精准,课堂开始略显紧张,使得开头歌曲图片情景创设没有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部分用词不够精准,“垂直分布差异”、“河湖”,多多鼓励学生开发思维,勇敢发言。
二、范围
气候
三、自然环境地形
河流
人口和城市分布
四、人文特征
五、板图设计
六、作业布置
完成《地理同步导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活泼型课堂。教师以导游角色学习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知识,用图片、歌曲、诗歌、文字描述等多种形式尽可能体现台湾气息;实物展示台湾水果,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地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情感升华,体现新课标理念。
(2)读图判断台湾省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提升读图获取信息的水平;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材料收集,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范围、自然特征。
2.台湾省物产资源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引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学生通过填写台湾空白地图,找出北回归线、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找出濒临的海洋、海峡,明确台湾省的范围,并对台湾省的面积有直观了解,描述台湾的位置;
(完整word版)《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及范围, 掌握台湾省的概况, 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3.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 培养学生们读图法, 发散思维, 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 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 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台湾自然环境特征中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的分析、归纳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小组合作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展示台课时安排: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视频:视频插入语: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多么美的一首歌曲啊, 让我们一下子来到了美丽的台湾!今天就有老师做一回导游, 带领同学们去领略那旖旎的风光!这里有神奇的阿里山, 秀丽的日月潭, 宏伟的台北故宫, 高入云霄的101大楼, 奇特的民俗风情, 回味无穷的饮食文化, 波澜壮阔的太平洋海岸, 还有那令人闻名遐迩的神木!它是台湾的象征,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听了导游的解说, 同学们, 你们说台湾美不美?(美)你们想去旅游吗?(想)要想去旅游的话, 我们就必须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5页。
(板书课题)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1.确定自探问题(1)学生提出问题(2)教师归纳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结合课前设计, 形成自探问题。
教师预设:1、你能介绍一下台湾的概况吗?(从位置、范围、面积、组成、人口等方面)2.台湾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如何?3.台湾为什么被称为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可以从水果、农产、林业、矿产等角度来阐述)2.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自学教材第58页-61页, 并且借助地理图册和书本, 完成简单的问题(时间15分钟)二、解疑合探(坚持以学困生回答, 中等生补充, 优等生评价的原则)1.组建小组2.组内探讨3.组间交流4.代表发言前两个问题由各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和点评打分, 最后一个问题由小组讨论, 交流, 教师点拨, 讲解, 总结。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省的教育更加重视对台湾省的认知和了解。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这一教育内容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台湾省,并增强对祖国领土完整的认知和认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以及台湾省在中国领土中的地位;2.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对祖国领土完整和统一的认知和认同,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在中国领土中的地位;2.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台湾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在中国领土中的地位;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小组讨论,探讨台湾省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台湾省所处的地理位置,探讨台湾省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台湾省在中国领土中的地位。
2. 讲解与讨论(25分钟)(1)通过图片和地图的展示,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2)介绍台湾省的历史渊源,包括古代台湾岛的开发和近现代台湾的变迁;(3)讨论台湾省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和处理台湾问题。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以具体的案例,比如台湾省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了解台湾省的发展现状,并讨论台湾省发展对祖国统一的影响。
4. 总结与提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科书和课件;2. 地图、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七、教学评价方法1. 师生互评;2. 课堂讨论情况;3. 学生课后作业。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地理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地理教案《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地理教案【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通过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自主学习】1、台湾省包括岛,以及附近的岛、岛等许多小岛,北临海,东临洋,南临海,西隔海峡与省相望,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台湾岛是个美丽的'宝岛,岛上的风景名胜不胜枚举,山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阿里山中的景色迷人。
3、台湾岛也是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和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
4、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产量居世界首位。
5、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为主,出口、、稻米、等,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工业,形成“——”型的经济,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6、号称“台湾硅谷”是科学园区。
【合作探究】1、完成课本P33—P34活动。
(答案写在书上)2、完成课本P36活动。
(答案写在书上)3、台湾省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发展这种经济的有利因素有哪些?4、完成课本P38—P39活动。
(答案写在书上)【质疑探究】1、范围、位置、面积、人口2、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3、美丽富饶的宝岛4、出口导向型经济【课堂小结】【达标检测】1、台湾省包括、、等许多小岛,距台湾省最近的省。
2、台湾最长的河流是,最高的山峰,旅游胜地是。
3、台湾岛属、气候,温暖湿润。
4、台湾分布很广的著名树种是,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5、台湾省森林树种十分丰富的原因是()A、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B、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C、中部有高大的台湾山脉D、淡水资源十分丰富6、台湾居民的祖先绝大部分来源于()A、闽粤B、江浙C、浙赣D、桂粤7、台湾经济类型类似于下列哪个国家的经济()A、巴西B、俄罗斯C、日本D、澳大利亚8、读图:海峡:A海洋:BGH岛屿:CD河流:E山峰:F城市:①是台湾省的省会和人口最多的城市,②是台湾最大的海港和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③是距②最近的海港,是省的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导墅中学史卫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
领土。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重点)
2.台湾的经济特色(难点)
三、教具准备:
台湾省CAI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高山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能歌善舞你能说出他们世代居住在我国的那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吗?
〔讲授新课〕
2.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她包括了哪些部分?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多媒体填注: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处在东海与南海航线的要冲,位置重要)、钓鱼岛等岛屿,个儿不大,3.63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总面积的0.4%,而台湾岛就占3.5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显然,应当是我们游览的重点。
〔过渡句〕那台湾岛到底家安在哪里的呢?
(1)读教材33页图,抽学生讲,教师在空白图中填:东——太平洋;西——台湾海峡(大陆上——福建省);北——东海;南——南海。
(2)抽学生回答读图,然后教师总结:台湾岛家安在我国大陆东南100多海里的海面上,太平洋与台湾海峡之间,与福建省翘首相望,离大陆很近(板书——近)。
(3)抽学生回答读图题第4题,教师总结: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其纬度低(板书——低)。
3.气候
(1)北回归线横穿,纬度低,得到的热量多,气温高,因此具有暖的特征(板书——暖)。
(2)四周邻海,季风从海上带来大量水汽,降水丰沛,因而又具有湿的特征(板书——湿)。
这里有我国的“雨极”——火烧寮(学生回答)。
(3)可见,台湾既暖且湿,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大家用不着带太多的衣服,到是很有必要拿上一把小雨伞。
〔过渡句〕我们从纬度和海陆位置两方面了解了台湾岛的家住地,下面我们再来察看一下台湾岛的地形。
4.地形
(1)台湾地形剖面图上看,哪一种地形最多?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多山),在空白图上边画边讲:画中央山脉,这是台湾的“背脊梁”、“屋脊”;画玉山,其最高处玉山峰海拔3997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北回归线经过这里(画▲符号);画阿里山,拥有森林、云海、日出三大奇观;画台东山,书上称海岸山,是因为它处在东部沿海。
这四列山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第3册给大家讲的我国东北——西南走向山的最东边一列,叫台湾山脉(学生回答)。
(2)除了山地,台湾还有几种地形呢?——西部是平原、丘陵。
(3)大家再观察一下,台湾岛东西两面谁高谁低?学生答后教师总结:西高东低(板书),这刚好与大陆地势特征相反。
〔过渡句〕旅游出发前,大家肯定都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衣服是多穿还是少穿?带不带雨伞?这就很有必要让我们了解一下台湾的气候。
〔过渡句〕由上观之,台湾岛自然条件优越,环境舒适,在这舒适的环境中,又有哪些资源呢?
〔板书〕二、宝岛
1、台湾被称为宝岛,它到底有哪些宝呢?
“森林宝库”——重要林区
“樟脑之乡”——世界第一
“海上米仓”——水稻
“中国甜岛”、“东方糖库”——甘蔗、蔗糖
“水果之乡”——香蕉、菠萝
“茶叶之乡”——茶种多
矿产——金、铜;煤、石油、天然气;硫磺
水力——河短流急,水力丰→日月潭水电站
水产——渔场优良
海盐——“东南盐仓”
〔过渡句〕可见,把台湾称为我国的“宝岛”是当之无愧的。
那在这么多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台湾经济又如何呢?
〔板书〕三、经济
1、50年代台湾以农产品加工工业和纺织工业为主,后来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刺激它发展起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实行引进外资,接受外国银行的贷款,大力发展以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外销为主的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板书)的经济结构,以短跑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人均收入达到3000多美元。
2、台湾经济虽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它根基不牢,大有一种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线,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感觉,因为它的发展长期完全性的依赖外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从资
金、技术、原料、设备到市场,都对美日有严重的依赖性,因此有人说:美国和日本打个喷嚏,台湾就要感冒。
〔板书〕四、人口、民族、城市
通过视频,使学生对台湾的人口、民族、城市等有所了解。
并强调:台北是台湾第一大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民党最高党政军机构所在地,集中了全省大部分工商、金融、贸易机构的总部;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最大国际商港、渔业基地、海军后勤舰队基地和重要工业中心。
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台湾的美丽、富饶,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台湾?学生回答: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议一议:为什么说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地缘关系:
血缘关系:
历史和文化渊源:
总结:我们爱台湾,更爱台湾人民。
我们渴望台湾回到母亲怀抱,渴望祖国统一!
2、以顺口溜的形式打出幻灯,总结全课。
台湾象香蕉,澎湖位重要。
气候暖湿显,山多河急短。
森林和水能,樟脑数第一。
稻蔗和茶果,鱼业与矿多。
经济“进加出”,发展很迅速。
西部平原低,汉族高山族。
人口城市密,台北和高雄。
祖国要统一,全民齐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