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万吨给水处理厂设计

合集下载

5万吨污水处理厂

5万吨污水处理厂

题目5万吨污水处理厂设计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1)1.1 设计规模 (1)1.2 设计任务的提出及目的、要求 (1)1.2.1 设计目的 (1)1.2.2 设计要求 (2)1.3 设计依据 (3)1.4 水质状况 (3)1.4.1 污水水量 (3)1.4.2 水质指标 (3)1.4.3 去除率 (3)第二章设计说明书 (4)2.1.工程概况 (4)2.2 城市污水处理方案的确定 (4)2.2.1 厂址的选择 (4)2.2.2 确定污水处理流程的原则 (5)2.2.3 污水处理方案的选择 (5)2.3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介绍 (7)2.3.1 传统活性污泥法 (7)2.3.2 A2/O 工艺 (8)2.3.3 氧化沟工艺 (9)2.4 工艺流程的确定 (10)2.5 主要构筑物的选择 (11)2.5.1 事故溢流闸井 (11)2.5.2 格栅 (11)2.5.3 污水泵房 (11)2.5.4 沉砂池的选择 (12)2.5.5 氧化沟的选择 (13)2.5.6 沉淀池的选择 (14)2.5.7 消毒剂的选择 (15)2.5.8 浓缩池的选择 (15)第三章设计计算书 (16)3.1 粗格栅的设计 (16)3.1.1 设计说明 (16)3.1.2 设计原则 (16)3.1.3 设计参数 (17)3.1.4 设计流量 (17)3.1.5 粗格栅的设计计算 (17)3.1.6 格栅的选择 (19)3.2 污水泵房的设计 (20)3.2.1 污水泵站的设计原则 (20)3.2.2 水泵设计计算 (20)3.2.3 集水池 (21)3.3 细格栅的设计 (21)3.3.1 设计参数 (21)3.3.2 设计计算 (21)3.4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 (23)3.4.1 设计要求 (23)3.4.2 设计参数 (23)3.4.2 设计计算 (23)3.5 厌氧选择池的设计 (25)3.5.1 设计参数 (25)3.5.2 污泥回流量的计算 (25)3.5.3 厌氧选择池设计计算 (25)3.6 卡鲁塞尔氧化沟的设计 (26)3.6.1 设计依据 (26)3.6.2 设计参数 (26)3.6.3 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26)3.7 堰氏配水井 (31)3.7.1 设计参数 (31)3.7.2 设计计算 (31)3.8 二沉池的设计 (33)3.8.1 设计要求 (33)3.8.2 设计参数 (33)3.8.3 设计计算 (34)3.9 消毒池的设计 (37)3.9.1 设计依据 (38)3.9.2 设计计算 (38)3.9.3 加氯间的选择 (39)3.9.4 氯库及加氯间的设计 (39)3.10 计量设施的设计 (39)3.10.1 计量设备的选择 (39)3.10.2 设计依据 (40)3.10.3 计量槽设计计算 (40)3.11 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计算 (41)3.11.1 污泥泵站的设计 (41)3.11.2 浓缩池的设计 (42)3.11.3 均质池的设计 (45)3.11.4 污泥脱水机房的设计 (45)第四章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46)4.1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46)4.1.1 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46)4.1.2 管道及渠道的平面布置 (47)4.1.3 附属构筑物 (47)4.1.4 厂区平面布置形式 (47)4.2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48)4.2.1 高程布置原则 (48)4.2.2 高程计算 (49)第五章劳动定员 (52)5.1 定员原则 (52)5.2 污水处理厂人数定员 (52)5.3 人员培训 (52)第六章工程技术经济分析 (53)6.1 单项构筑物工程造价估算 (53)6.1.1 第一部分费用 (53)6.1.2 第二部分费用 (54)6.1.3 第三部分费用 (55)6.1.4 工程项目总投资 (55)6.2 污水处理厂处理成本估算 (55)6.2.1 动力费 (55)6.2.2 工资福利费 (55)6.2.3 折旧费 (56)6.2.4 大修理维护基金提成 (56)6.2.5 日程检修维护费 (56)6.2.6 其他费用 (56)6.2.7 工程项目年总成本 (56)6.2.8 污水处理厂综合成本 (56)参考文献(References) (5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处理厂建设与设计

水处理厂建设与设计

水处理厂建设与设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设计是保障饮用水安全,解决排水污染问题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水处理厂的建设规划、主要工艺流程以及设计要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讨水处理厂建设和设计的重要性。

一、水处理厂的建设规划水处理厂的建设规划是确保水处理设施能够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

首先,需要进行调研和勘察,确定水源地位置和水源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

其次,根据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需求量,确定水处理厂的规模和产能,合理安排设施布局。

最后,进行环境评估和风险评估,确保水处理厂的建设不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重大影响。

二、水处理厂的主要工艺流程水处理厂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几个环节。

预处理阶段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如格栅过滤和砂石过滤,去除掉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

混凝阶段利用化学药剂,如聚合氯化铝,将水中的微小悬浮物聚集成大颗粒,为后续沉淀做好准备。

沉淀阶段通过静态沉淀池或沉淀槽,让悬浮颗粒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

过滤阶段采用石英砂过滤器或活性炭过滤器,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

最后,在消毒阶段,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液氯消毒和臭氧消毒,用于杀灭细菌和病原体,确保水的卫生安全。

三、水处理厂的设计要点1. 设计合理的处理工艺:根据水源水质特点,选择适应的处理工艺,确保出水符合标准要求。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根据水处理厂的规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充分利用场地空间。

3. 节能环保设计: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选择低能耗的泵和高效的过滤器,减少能源消耗。

并且要考虑废水的回用和再利用,进行资源化处理。

4. 安全设施齐全:水处理厂应具备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设施,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5. 操作维护便捷:水处理厂的设计要注重操作和维护的便利性,方便人员进行操作和设备的维护保养。

综上所述,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设计是确保饮用水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选择适应的工艺流程,并注重节能环保和安全设施的设计。

某市给水处理厂设计6万吨

某市给水处理厂设计6万吨

某市给水处理厂设计6万吨水是人类生命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和关键材料,为了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某市给水处理厂需要设计一个6万吨的水处理厂,并针对某市的给水功能,做出包括耗水量,水质要求,形式要求,副产物处理等几方面的详细设计工作。

一、耗水量分析:1、对处理厂总量进行核算:根据水量需求测算,6万吨处理厂总耗水量为15万吨/日;2、供水管网距处理厂距离短,保证供水量:为了确保供水量,处理厂有责任划分所属的用水区域,尽量保证供水管网上处理厂的水量;3、后续设计应满足当地出水量的要求:处理厂的出水量要满足当地的水量要求,即15万吨/日,为了在开展运行时更合理地处理水质,必须保证处理厂的连续操作。

二、水处理金质说明:1、根据供水源水质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某市采用复合系统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此工艺,可有效满足处理水中污染物的要求,处理水中除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有机碳,以及沉积物等污染物,处理效果显著;2、采取有效的清洁技术、装备:采用有效的清洁技术和装备可有效屏蔽气体污染物、降低水中悬浮物等污染物的潜在危害,安装沉积物处理等专业设备有效降低污染物的含量;3、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处理技术上,处理厂将采用复合系统污水处理技术,根据供水源水质,定期采取细菌除臭、汽化器或活性炭处理技术,以确保水质稳定优良,满足最终输出水质标准。

三、形式要求:1、处理厂设备设计应考虑全面的效果:根据处理厂的规模,处理厂的设计应考虑效率、功能、经济效益和大众接受等,使设备能够有效完成处理任务,削减消耗,减少设备投入,节约运行成本,提高处理质量;2、系统操作流程设计应考虑全面的效果:特别是正常操作时,各工艺系统应能够正确结合,以达到理想水质处理效果及处理安全性;3、处理厂规划应考虑全面:处理厂的规划考虑综合厂面积、厂容、环境卫生、水质排放等要求,可分为几个功能区,引水、处理厂、废水、输水等,使处理厂更加牢固结构,要有较强的防污染功能,保证供水量和水质的质量指标的维持。

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A20工艺)设计说明书

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A20工艺)设计说明书

污水厂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ZT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任务书第一节设计任务及要求一、设计任务。

根据所给GZ市资料建一座污水处理厂。

二、设计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对该城市进行污水处理厂的扩大初步设计。

2.编写设计说明计算书。

3.画出两张图:1号图纸: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1:500)。

.1号图纸: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高程布置图(横比1:300;纵比1:500)第二节基本资料一、设计原始资料全年主导风向南风历年最高温度 38 ℃最低温度 4 ℃全年平均气温 24 ℃厂区设计地面标高 +0.00m地震烈度 6级以下二、污水资料1.设计污水总污水量5.0万m3/d,其中工业废水占60%,生活污水占40%。

1.污水处理厂设计地面标高为0.00米。

2.污水提升泵房进水间污水管引入标高为-5m,。

三、出水要求污水处理后应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一级B。

表1 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单位:mg/L序号基本控制项目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A标准B标准1 化学需氧量(COD)50 60 100 120①2 生化需氧量(BOD5)10 20 30 60①3 悬浮物(SS)10 20 30 504 动植物油 1 35 205 石油类 1 3 5 15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5 1 2 57 总氮(以N计)15 20 ——8 氨氮(以N计)②5(8)8(15)25(30)—9 总磷(以P计)2005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1 1.5 3 52006年1月1日起建设的0.5 1 3 510 色度(稀释倍数)30 30 40 5011 PH 6~912 粪大肠菌群数/(个/L)103104104—注:①下列情况下按去除率指标执行:当进水COD大于350mg/L时,去除率应大于60%;BOD大于160mg/L时,去除率应大于50%。

②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项目名称数值≤20mg/lSS≤20mg/lTN≤20mg/1;TP ≤lmg/lBOD5≤20mg/l SS≤20mg/l总氮(以N计)≤20mg/1 TP≤lmg/l第二章城市污水处理厂总体设计第一节设计规模的确定一、设计规模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以平均时流量计一、设计流量设计时不考虑工业废水流量的变化。

[湖南]5万吨净水厂给排水工艺全套图纸(附170页计算说明)

[湖南]5万吨净水厂给排水工艺全套图纸(附170页计算说明)

X1市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摘要X1市位于湘南省西部,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城镇,位于溆水中游,近期规划人口12万人,远期发展到20万,市区已建了一座3万m3/d的水厂。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水量的增长,现有供水能力已满足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所需。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拟在溆水上游建设一新水厂。

新水厂建成后,与老厂联合向管网供水,形成统一供水的局面。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水构筑物设计;净水厂设计;输配水管网设计;工程概预算四部分。

根据城市管网供水的需要,计算得新水厂近期供水规模为5万m3/d,远期为10万m3/d。

为保证出水水质,所以新水厂处理工艺采用常规处理+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增加深度处理后,能使出厂水水质明显提高。

工程建设m。

总投资为9373.65万元,单位制水成本为0.85元/3关键词:取水构筑物,净水厂,常规处理工艺,V型滤池,配水管网,概预算As an ancient and beautiful city, X1 city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Hunan. On the middle reaches of Xu River, the city has a planning population of 120,000 which, in long term, will be expanded to 200,000. There has already been a 30,000 m3/d waterworks in the downtown are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water, its current water supplying capacity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regular production and people’s daily life. According to the city’s comprehensive planning, it is proposed that a new waterworks should be constructed on the upper reaches of Xu River. When it is completed, the new waterworks will be joined by the old one to supply water to the pipe network, thus making a state of unified water supply.This design mainly covers four parts which are: the water intake works, the purification plant, the tubeweb system of carrying and providing water, and the budgetary estimation of the design.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he pipe network, it is calculated that the short-term water supply scale of the new waterworks is 50,000m3/d and the long-term one is 100,000m3/d. The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of the new water treatment plant introduces both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advanced treatment so as to remove the hazardous substances; Adding advanced treatment, the quality of the effluence will be improved obviously.The total investment of the design is 93,736,500Yuan and the cost analysis per unit is 0.85Yuan /m3.Key words:water intake works,purification plant,routinely processing,V-shaped filter chamber,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budgetary estimation1 设计原始资料及设计任务...................................................................................... V I1.1 原始资料........................................................................................................ V I1.1.1 自然条件 (VI)1.1.2 城市概况及供水现状 (VI)1.1.3 供水规划............................................................................................. V II1.2 设计目的和要求 (VII)1.2.1 设计目的............................................................................................. V II1.2.2 设计要求 (VIII)1.3 设计范围..................................................................................................... V III1.4 设计依据..................................................................................................... V III2 设计水量计算.......................................................................................................... I X2.1 近远期规划设计用水量计算........................................................................ I X2.1.1 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IX)2.1.2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 (XI)2.1.3 设计流量的确定 (XI)3 输配水工艺计算................................................................................................... X III3.1管材的选择.................................................................................................. X III3.2流量计算...................................................................................................... X IV3.2.1比流量计算......................................................................................... X IV3.2.2 沿线流量计算..................................................................................... X V3.2.3 节点流量计算 (XVII)3.3初始流量分配 (XVII)3.4管径的确定 (XVIII)3.5管网水力计算 (XX)3.5.1最高用水时管网平差.......................................................................... X X3.5.2消防时校核 (XXVI)3.5.3事故时校核 (XXXI)3.6 方案技术经济计算............................................................................... X XXVI 4净水厂工艺设计计算..................................................................................... X XXVII4.1 给水厂处理规模及工艺流程方案...................................................... X XXVII4.1.1 给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 (XXXVII)4.1.2 工艺流程的选择 (XXXVIII)4.2水处理构筑物计算................................................................................ X XXIX4.2.1 配水井设计计算........................................................................... X XXIX4.2.2混合工艺设计计算.............................................................................. XL4.2.3投药工艺及投药间的设计计算......................................................... X LI4.2.4反应(絮凝)工艺设计计算.......................................................... XLIV4.2.4.1折板絮凝池的设计计算................................................................. XLIV4.2.4.2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 LI4.2.5 沉淀工艺设计计算........................................................................... L VII4.2.6 过滤工艺设计计算............................................................................ L XI4.2.6.1 V型滤池的设计计算 ....................................................................... L XII4.2.6.2 虹吸滤池设计............................................................................... L XXX4.2.7 臭氧化处理设计...................................................................... L XXXVIII4.2.8 生物活性炭滤池设计..................................................................... X CIV4.2.9方案技术经济计算................................................................................ C4.2.9.1 絮凝池供选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计算.................................................. C I4.2.9.2 滤池供选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计算...................................................... C I4.2.9.3 推荐方案的提出................................................................................ CII4.2.10 清水池设计..................................................................................... CIII4.2.11 加氯工艺及加氯间设计计算......................................................... CVI4.2.12新水厂送水泵选配及二级泵站工艺布置.................................... C VIII4.2.12.1 送水水泵选配.............................................................................. CVIII4.2.12.2 二级泵站工艺布置设计计算...................................................... CVIII4.3水厂排泥水处理设计............................................................................... CXXI4.3.1 处理流程的确定............................................................................. C XXI4.3.2 排泥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C XXII4.3.3 排泥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CXXIV4.4净水厂辅助设计.................................................................................... CXXVI4.4.1 净水厂辅助建筑物...................................................................... CXXVI4.4.2 净水厂绿化与道路设计............................................................ C XXVIII4.4.2.1绿化设计................................................................................... CXXVIII4.4.2.2道路设计................................................................................... CXXVIII4.5 净水厂总体布置设计计算................................................................ CXXVIII4.5.1 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C XXVIII4.5.2 平面布置设计.............................................................................. CXXIX4.5.3 水厂管线设计................................................................................ C XXX4.5.4 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C XXX4.5.4.1水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CXXX4.5.4.2排泥水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C XXXVII5 取水工艺计算.................................................................................................. C XLIII5.1取水口位置确定.................................................................................... C XLIII5.2 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C XLIV5.3自流管设计计算...................................................................................... CXLV5.4新水厂取水水泵选配及一级泵站工艺布置......................................... CXLVI5.4.1 一级泵站平面形状确定............................................................... C XLVI5.4.2 取水水泵选配..............................................................................CXLVII5.4.3 一级泵站工艺布置设计计算............................................................... C XLIX6 给水工程投资估算及制水成本计算.............................................................. CLVIII6.1 工程投资估算........................................................................................ CLVIII6.2 制水成本计算.......................................................................................... CLXI7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保护............................................................................... C LXV7.1 环境保护................................................................................................. C LXV7.2 劳动安全保护........................................................................................ C LXVI 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给排水工艺中的水处理厂布局与结构设计

给排水工艺中的水处理厂布局与结构设计

给排水工艺中的水处理厂布局与结构设计水处理厂在给排水工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合理的布局和结构设计对于水处理过程的高效运行和环境保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布局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探讨给排水工艺中水处理厂的重要性及其要求。

一、布局设计1. 选址:水处理厂的选址应符合环境保护和运营便利的原则。

应尽量远离居民区和敏感区,同时考虑到输水和排放的便利性。

2. 区域划分:根据水处理厂的规模和功能,合理划分厂区内的不同区域。

一般包括进水区、预处理区、生化处理区、二次处理区、混凝沉淀区、污泥处理区等。

3. 管网设计:设计合理的管网是保证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基础。

应充分考虑进水管网、出水管网和污泥管网的布局,确保运行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4. 备品备件区:在布局设计中应合理设置备品备件区,方便维修和更换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结构设计1. 建筑结构设计:水处理厂的建筑结构设计应符合工程要求和安全标准,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运行。

2. 设备选择和布置:根据水处理流程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合理布置在处理区内。

要注意设备之间的空间要求、通风和排烟设计等。

3. 排放系统设计:考虑到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污泥,应合理设计排放系统,确保排放达标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

4. 安全环保设计:要考虑到水处理厂的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合理设置消防系统、安全疏散通道等设施,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水处理厂的布局和结构设计是给排水工艺中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减少运行成本。

科学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运行可靠性,同时有效地控制废水和污泥的排放,保护环境。

因此,在给排水工艺中,水处理厂的布局和结构设计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合理规划。

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人们能够用上安全、清洁、优质的水资源,给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起着关键作用。

一个合理、高效的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水质的要求,还能在经济、技术和环境等方面实现最优平衡。

一、设计背景与需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地的水源情况,包括水源的类型(如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特征(如浊度、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以及水量的变化规律。

同时,要考虑服务区域的人口数量、用水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规划,以确定给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

此外,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明确处理后的水质应达到的指标要求。

例如,对于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规定。

二、处理工艺流程选择根据水源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流程是方案设计的核心。

常见的给水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单元。

混凝是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水中的微小颗粒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后续沉淀去除。

沉淀则是让形成的絮体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到池底,实现固液分离。

过滤是进一步去除水中残留的细小颗粒和微生物。

消毒则是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水质的生物安全性。

在选择工艺流程时,要综合考虑水质特点、处理效果、运行成本和操作管理的便利性等因素。

例如,如果水源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可能需要增加活性炭吸附或生物处理等工艺。

三、主要处理构筑物设计1、混凝池混凝池的设计要考虑混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搅拌方式和强度、停留时间等因素。

一般来说,混凝池分为机械搅拌和水力搅拌两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

2、沉淀池沉淀池常见的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

其设计要确定池体的尺寸、水流速度、沉淀时间等参数,以保证沉淀效果。

3、过滤池过滤池通常有砂滤池、活性炭滤池等。

设计时要考虑滤料的种类和级配、过滤速度、反冲洗方式等。

4、消毒设施消毒可以采用氯气、二氧化氯、紫外线等方式。

消毒设施的设计要根据处理水量和水质要求,确定消毒剂的投加量和接触时间。

5.6万吨给水处理厂设计要点

5.6万吨给水处理厂设计要点

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Ⅰ计算书专业:水务工程班级:①班学号:***********姓名:* * *课题: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Ⅰ(给水厂设计)指导教师:刘绍根2013年12月20日-2014年1月4日摘要:本设计是拥有合肥地质结构城市的自来水厂设计,设计流量 5.6万吨每天,厂址在水库附近,设计地面标高22m,该市最不利地面标高28m.关键词:混凝沉淀V型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目录第一章给水处理厂水量计算………………………………第二章处理流程的设计……………………………………第三章原水取水……………………………………………第四章混凝与沉淀………………………………………一、混凝……………………………………………二、混合器……………………………………………三、絮凝反应池……………………………………四、沉淀……………………………………………第五章滤池设计……………………………………………一、正常过滤系统设计二、反冲洗系统设计三、反冲洗水泵和风机选型第六章消毒设计计算………………………………………第七章清水池设计计算……………………………………第八章水厂平面布置………………………………………第九章高程布置……………………………………………一、水头损失计算二、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三、水厂至最不利用户处所需水压的计算四、二级泵站泵选型第十章厂区附属建筑物设计第十一章设计心得参考文献……………………………………………………第一章给水处理厂水量计算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5.6万m3/d,即2333.3 m3/h, 0.6481m3/s。

设计流量为:Q设=Q×(1+α)=2333.3m3/h×(1+0.08)=2520m3/h=700.0L/s式中α为水厂自用水量系数,取值0.08。

第二章处理流程的设计水源→管式静态混合器→折板板絮凝池 + 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吸水井→二级泵站→市政给水管网→用户混凝剂采用: FeCl3,管式静态混合器消毒剂采用:液氯消毒,滤前滤后加氯,加氯机加氯重力自流取水,其中流量为700.0 L/s,流速为1.2~1.6m/s,为使水量得到保证,采用2根铸铁输水管同时向给水处理厂输水,即每根输水管的流量为350.0 L/s,且每根可单独保证75%的输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Ⅰ计算书专业:水务工程班级:①班学号:***********姓名:* * *课题: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Ⅰ(给水厂设计)指导教师:刘绍根2013年12月20日-2014年1月4日摘要:本设计是拥有合肥地质结构城市的自来水厂设计,设计流量 5.6万吨每天,厂址在水库附近,设计地面标高22m,该市最不利地面标高28m.关键词:混凝沉淀V型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目录第一章给水处理厂水量计算………………………………第二章处理流程的设计……………………………………第三章原水取水……………………………………………第四章混凝与沉淀………………………………………一、混凝……………………………………………二、混合器……………………………………………三、絮凝反应池……………………………………四、沉淀……………………………………………第五章滤池设计……………………………………………一、正常过滤系统设计二、反冲洗系统设计三、反冲洗水泵和风机选型第六章消毒设计计算………………………………………第七章清水池设计计算……………………………………第八章水厂平面布置………………………………………第九章高程布置……………………………………………一、水头损失计算二、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三、水厂至最不利用户处所需水压的计算四、二级泵站泵选型第十章厂区附属建筑物设计第十一章设计心得参考文献……………………………………………………第一章给水处理厂水量计算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5.6万m3/d,即2333.3 m3/h, 0.6481m3/s。

设计流量为:Q设=Q×(1+α)=2333.3m3/h×(1+0.08)=2520m3/h=700.0L/s式中α为水厂自用水量系数,取值0.08。

第二章处理流程的设计水源→管式静态混合器→折板板絮凝池 + 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吸水井→二级泵站→市政给水管网→用户混凝剂采用: FeCl3,管式静态混合器消毒剂采用:液氯消毒,滤前滤后加氯,加氯机加氯重力自流取水,其中流量为700.0 L/s,流速为1.2~1.6m/s,为使水量得到保证,采用2根铸铁输水管同时向给水处理厂输水,即每根输水管的流量为350.0 L/s,且每根可单独保证75%的输水能力。

查水力计算表可得:每根输水管的管径为DN600,管内流速为1.24m/s,坡度为3.185‰。

第四章混凝与沉淀一、混凝(1)、混凝剂选择:根据原水的水质水温和PH值的情况,选用混凝剂为三氯化铁,投加浓度为15%,最大投加量为40(mg/l)。

优点:净化效率高、用药量少、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温度适应性高,PH值使用范围宽(PH=5~9)。

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成本较低。

采用计量泵湿式投加,不需要加助凝剂。

(2)、药剂配制及投加方式的选择:混凝剂的投加分干投与湿投法两种。

本设计采用后者。

采用计量泵投加。

(3)、混合设备的设计本设计中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故不单独设构筑物。

(4)、混凝剂的溶解与调配药剂调配一般有水力、机械、压气、水泵等方法。

本设计采用空气调制方法。

(5)、溶解池容积W1因用的是聚合氯化铁,需设溶解池,溶解池容积按溶液池容积的30%计:W1=0.3 W2=0.3×28=9 m3溶解池尺寸为L×B×H=2.5m×2.5m×1.7m,其中H为实际高度,已包括超高0.2m。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 则放水流量:q0= W1÷60t=9×1000÷(60×10)=15 L/s选择放水管管径DN=100mm,相应流速v0=1.95m/s。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100mm的排渣管一根。

溶解池采用压缩空气搅拌,其中,空气供给强度设为10L/(S·m2),空气管流速设为13m/s,孔眼直径设为3mm,流速为26m/s,支管间距设为500mm。

溶解池置于地下,池顶高出地面0.2m。

溶解池和溶液池材料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内壁衬以聚乙烯板。

(6)、溶液池容积W2根据设计流量Q=2520m3/h,最大药剂投加量为α=50mg/L,溶液浓度c=12%,每天调制次数n=2,则溶液池容积为:W2=αQ/417cn=50×2520/(417×12×2)=12.6 m3采用两个溶液池。

每个池子的有效容积为W2,。

溶液池的基本尺寸L×B×H=2.5m ×2.5m×2.5m,其中H为实际高度,已包括超高0.2m。

(7)、投加设备1)药液提升设备2)投药管每池设一根投药管,投药管流量:q=W2×2×1000/86400=0.29选择投药管管径DN=50mm,相应流速为0.15。

(8)、计量设备拟采用LZB-40型转子流量计。

LZB型玻璃转子流量计由一个垂直安装的锥形玻璃管与转子组成,可以从锥形管外壁的刻度上直接读出介质的流量值。

锥体管长度430mm,工作环境-20~120℃,压力≦6kg/cm2。

(9)、药剂仓库的计算1)已知条件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铁(PFC),每袋质量是50Kg,每袋规格为0.5m×0.5m×0.2m。

投药量为50mg /L,水厂设计水量为2500m3/h。

药剂堆放高度1.5 m,药剂储存期为28天。

2)设计计算聚合氯化铁(PFC)的袋数N=(Q×24)ut/(1000w)=( 2520×24×50×28)÷(1000×50)=1694(袋)堆放面积A=NV/[H(1-e)]=(1694×0.5×0.5×0.2)÷[1.5×(1-0.2)]=71m2仓库平面尺寸B×L=10 m×10 m=100 m2(10)、加药间的设计计算采用佛山水泵厂生产的计量加药泵,泵型号JZ1000/16,选用三台,二用一备,加药间的平面尺寸为B×L=15m×20m二、混合器本设计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三、絮凝反应池本设计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反应池。

1、设计参数:根据设计流量Q=2520m 3/h ,设2池。

廊道内流速采用4段:V 1=0.5m/s ,V 2=0.4m/s ,V 3=0.3m/s ,V 4=0.25m/s ,絮凝时间T=20min,池内平均水深h 1=2.8m ,超高h 2=0.3m 。

2、设计计算:(1)总容积的计算: W=Q ×T/60=2520×20/60=840m 3(2)每池面积:分设2池,由于平均水深h 1=2.5m 则每池净平面面积:F=W/(n ×h 1)=840/(2×2.5)=168.0m 2池子宽度B ,按沉淀池宽采用16.8m,池子长度(隔板间净距之和):L ’=176.6m 2/16.8m=9.3m(3)廊道长度隔板间距按廊道内流速不同分成4档:α1=Q/(3600×n ×V 1×h 1)=2520/(3600×2×0.5×2.8)=0.250m ,取α1=0.25m ,则实际流速V 1=0.563 m/s ;α2=Q/(3600×n ×V 2×h 1)=2520/(3600×2×0.4×2.8)=0.313m ,取α2=0.31m ,则实际流速V 2=0.460m/s ;按上法计算得:α3=0.45m , V 3=0.358m/sα4=0.63m , V 4=0.251m/s每一种间隔采取6条,则廊道总数为4×6=24条,水流转弯次数为23次。

则池子长度(隔板间净距之和):L ’=6×(0.49+0.60+0.77+1.10)=17.76m隔板厚按0.1m 计,则池子总长:L=17.76+0.1×(23-1)=19.96m=20m(4)水头损失的计算按廊道内的不同流速分成4段分别计算水头损失。

第一段:水力半径:R 1=α1×h 1/(α1+2h 1)=0.23m槽壁粗糙度系数n=0.013,流速系数C n =1/n ×R n y ,10.130.1)y =-=2.5×0.114-0.13-0.75×0.346×(0.114-0.1)=0.15故C 1=R 1y /n=0.120.15/0.013=56.0第一段廊道长度l 1=6×B=6×16.8=100.8m第一段水流转弯次数S 1=6 则絮凝池第一段的水头损失为:()()2222011122110.41250.49533510.092229.8162.10.24n v v h S l g C R ξ=+=⨯⨯+⨯=⨯⨯ 各段水头损失计算结果见下表:(5)GT 值计算(20℃时),410000.254560 1.0291020G s -⨯===⨯⨯⨯1000×0.118/(60×1.029×10-4×26)=27.1GT=27.1×20×60=32535(在104~105范围内)(6)池底坡度:i=h/L=0.118/19.96=0.59%四、沉淀本设计采用平流沉淀池。

共有2座沉淀池。

1.每组设计流量每个沉淀池的处理流量Q 0=2520m 3/h/2=1260m 3/ h=0.350 m 3/ s2.设计数据的选用表面负荷Q/A=2m 3/(m 2·h ),设计停留时间 1.5h,沉淀池的水平流速v=15mm/s3. 计算沉淀池表面积A=662.5m 2。

沉淀池长L=3.6vT=3.6×15×1.5=81m沉淀池宽B=A/L=662.5/81=8.1m沉淀池有效水深H=QT/BL=1325×1.5/(8.1×81)=3.07m.采用3.4m(包括保护高)。

絮凝池与沉淀池之间采用穿孔布水墙。

穿孔墙上的孔口流速采用0.2m/s,则孔口总面积为1260/(3600×0.2)=1.75m2。

每个孔口尺寸定为15cm×8cm,则孔口数为1.75/(0.15×0.08)=146个。

沉淀池放空时间按3h计。

则放空管直径为:d=0.412m,采用DN=450mm出水渠断面宽度采用 1.0m,出水渠起端水深为:H=0.68m,为保证堰口自由落水,出水堰保护高采用0.1m,则出水深度为0.7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